学术投稿

p16INK4A蛋白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的意义

何沁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 p16INK4A/p1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p16INK4A蛋白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45例子宫颈鳞癌组织、2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20例宫颈正常组织或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p16INK4A表达情况.结果 p16INK4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8%(22/25),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及反应性增生的鳞状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0/20).结论 p16INK4A蛋白的过度表达可以作为宫颈癌及其CIN的病理诊断指标之一.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亮菌多糖的苯酚-硫酸比色法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亮菌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结果 测定波长为490 nm,线性范围在3.1~15.6 mg·L-1,平均回收率为99.78%,RSD=0.99%.亮菌多糖的含量为68.72%,RSD为1.28%.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亮菌多糖含量的测定.

    作者:宋群亮;张平;孙旭群;李绍平;黄赵刚;夏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术前一次给予地塞米松对围手术期患者应激调控的影响

    目的 了解地塞米松能否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应激进行调控.方法 选取符合试验条件的病例,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试验组术前给予一定剂量的地塞米松,分别检测试验组、对照组术前,术后第1、3天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两组第1天CD4、CD8、CD4/CD8无明显差别,术后第3天试验组CD4、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CD4:P<0.01;CD4/CD8:P<0.05),术后两组CD8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说明对腹部肿瘤患者术前一次剂量使用地塞米松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黄勇;刘建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改建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骨改建整个过程中具体的分子机制还不十分明确,本文综述了在骨改建的分子机理研究中,新发现的破骨细胞调节因子--护骨素(OPG)及其配体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PGL)的结构功能及其相关因素.OPG是一种肝素结合型分泌性糖蛋白,它通过与成骨细胞/基质细胞结合,阻断原始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基质细胞间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其分化、成熟与激活,达到抑制骨吸收的目的.OPGL是促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其效应可被OPG断.机械力可以破坏骨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分泌某些因子来启动骨改建.

    作者:童立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丹皮酚协同顺铂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

    目的 探讨丹皮酚单药及联合顺铂应用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丹皮酚、顺铂和两药联用处理人食管癌Eca-109细胞,采用MTT法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oefficient of drug interaction,CDI)进行联合用药分析.结果 丹皮酚(7.81~250 mg·L-1)和顺铂(0.078~5 mg·L-1)单独应用均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有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丹皮酚与顺铂联合应用时,丹皮酚能明显提高顺铂对Eca-10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有显著的协同杀伤作用.结论 丹皮酚与顺铂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抗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彭万仁;宛新安;孙国平;杨震;李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吉他霉素片溶出度测定的探讨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配制自身对照溶液对测定吉他霉素片溶出度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测定吉他霉素片溶出度的过程中,采用自身对照法(两种对照溶液配制方法)测定其溶出度.结果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配制对照溶液,对测定吉他霉素片溶出度的结果影响很小.结论 两种对照溶液配制方法,均能满足吉他霉素片溶出度测定的要求.

    作者:杨开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炎性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炎性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检测3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炎性因子hs-CRP血清水平的变化,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1.ACS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者;2.血清肌钙蛋白阳性者hs-CRP浓度高于阴性者;3.冠脉狭窄程度积分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呈正相关,而与hs-CR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hs-CRP的浓度与冠脉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不相关,而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炎症反应参与了ACS的发生.

    作者:康海;杨军;方毅民;任法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他汀类药物非降脂作用的临床应用

    他汀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研制的胆固醇合成酶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能轻度降低甘油三脂(TG)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作者:郭玉文;王谊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4种方案治疗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4种治疗方案用于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的经济效果.方法 选择181例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四环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治疗.结果 B、C、D方案相对于A方案增加相同的疗效其增加的费用分别为1.49元、17.46、2.70元.且B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阿奇霉素组治疗效果佳.

    作者:邓彩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阿托品化在急性有机磷和杀虫双混配农药中毒护理观察中的意义

    目的 评价阿托品化在急性有机磷和杀虫双混配农药中毒护理观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的1998年5月~2002年8月46例有机磷和杀虫双混配皮肤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阿托品化的观察在急性有机磷和杀虫双混配农药中毒护理中占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成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配合

    耳蜗植入装置又称人工耳蜗或电子耳蜗,是一种通过提高听语理解能力来补偿听觉缺陷的方法,也是目前唯一能使全聋患者恢复听力的医学装置[1].我院于2003年5月至2006年11月引进澳大利亚Cochlear公司24导人工电子耳蜗,成功地为25例患者进行了植入术,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赛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枣参合剂中阿魏酸的含量

    目的 研究枣参合剂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流动相:甲醇-乙腈-1%冰醋酸(1∶1∶8);检测波长:322 nm.结果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8%,RSD=2.19%.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枣参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单玉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31I结合激素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亢的临床治疗及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2002年12月~2004年12月150例甲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采用131I并加用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治疗甲亢的总有效率为98%,甲减的发生率为34%.所有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此法对甲亢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尚春;卓勤俭;胡昌武;仲从班;周家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症及预后影响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血管病(ACD)并发肺部感染、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5年7月~2006年7月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病87例,按空腹血糖分为高血糖组(36例)和正常血糖组(51例),观察两组肺部感染、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 高血糖组并发肺部感染15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6例,死亡4例;正常血糖组并发肺部感染11例,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无死亡;两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者并发症多,预后差,应及早预防.

    作者:汪门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溶栓的再通率,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两组病人4周内的病死率、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尿激酶溶栓治疗组有17例再通,再通率为54.8%,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例)9.68%,均为小出血,无脑出血.溶栓组4周内病死率,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比较相当(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AMI的近期预后改善.

    作者:徐俊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06年我院1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方法 对本院2006年1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有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生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体,抗感染药、注射剂、涉及皮肤及附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 医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重视ADR检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晓娟;陈艳;齐金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透骨化毒酊对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目的 探讨透骨化毒酊对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法,进行透骨化毒酊改善微循环的研究.结果 透骨化毒酊三个剂量组给药10、60 min后均能增加微动脉流速、血液输出管径和血液输入管径.结论 透骨化毒酊具有明显的改善微循环作用.

    作者:韩坚;钟志勇;韩强;荣向路;吴清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电子胃镜下食道异物取出98例体会

    食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门急诊中的常见病,若不及时处理易出现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常规在硬管食道镜下治疗,但损伤大,病人痛苦.本院自2001年来经电子胃镜食道异物9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哲弘;詹雅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及其并发症防治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回顾72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对9例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报道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9例并发症中,输尿管穿孔3例、输尿管口损伤1例、结石移位1例、感染2例、血尿1例、输尿管狭窄1例,所有病例均于术后1周内痊愈出院.结论 护理人员应熟悉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常规操作方法及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默契配合医师手术,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周月华;陈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儿热性惊厥75例随访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2年12月~2005年12月本科收治的75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患儿的首发年龄、发作次数、发作时体温、持续时间、发病季节、伴随疾病、脑电图改变、治疗及转归等进行随访观察及研究.结果 热性惊厥患儿首次发病多见于6月龄~3岁,以7~9月发病率高,62.7%的患儿发作一次,复发率为37.3%,FC的复发与首次发作时的年龄、体温、持续时间和FC分型、脑电图表现以及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有遗传倾向性,伴有危险因素者易复发且易转为癫痫,对首次发作患儿应进行危险因素评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林加斌;项跃林;朱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16INK4A蛋白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 探讨p16INK4A蛋白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45例子宫颈鳞癌组织、25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20例宫颈正常组织或反应性增生组织中的p16INK4A表达情况.结果 p16INK4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8%(22/25),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及反应性增生的鳞状上皮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0/20).结论 p16INK4A蛋白的过度表达可以作为宫颈癌及其CIN的病理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何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