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孟广军;段巧建

关键词:脑梗死, 老年, 低分子肝素
摘要: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治疗时间窗.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科3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有效率为90%(18/20),对照组为56%(10/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谈如何规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在质量

    安庆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中心2006年共收到不良事件报告251份,除去无效报告7份,计244份.为进一步规范报告程序,提高报告质量,现将244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信息归纳如下.

    作者:马鸣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胃肠道间质瘤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19例GIST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9例均进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良性4例(21.1%),潜在恶性6例(31.5%),恶性9例(47.4%),CD117阳性18例(94.7%),CD114阳性14例(73.7%),CD117和CD114均阳性12例(63.2%). 结论 GIST好发于中老年,以消化道出血、腹痛和腹部肿块表现为主.肿瘤的大小是判断GIST良、恶性的重要临床指标.其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完整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章新桥;孙礼侠;陈韧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并发症9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95例不同模式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的并发症.方法 对95例不同模式的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模式心脏永久起搏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能有效改善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充分认识不同模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时预防和处理,可减少其发生及危害.

    作者:柏战;杨颖;李际瞻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安徽省汉族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CYP2C19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在安徽省汉族人群中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在11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进行CYP2C19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应用PCR-RFLP技术可准确区分CYP2C19基因型.在110名检测标本中,CYP2C19纯合子强代谢型、杂合子强代谢型和弱代谢型的发生率分别40%、49%和11%.结论 PCR-RFLP方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特异性高,成熟,稳定;中国安徽汉族人群存在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其弱代谢型的发生率与中国总体发生率基本一致.

    作者:胡咏梅;梅俏;许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61例社会因素剖宫产孕妇的术前心理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术的术前心理状况,旨在进行相关的心理因素综合分析,以指导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方法 选择2005年12月~2006年1月我院因社会因素剖宫产孕妇61例,无明显剖宫产指征,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自愿要求实施剖宫产的孕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制的与分娩的相关的心理状态问卷调查表,孕妇自愿填写并与同期阴道分娩的孕妇56例进行对照.结果 两组调查对象均存在着焦虑状态,剖宫产组的焦虑状态超过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的SDS评分超过常模值,提示存在抑郁倾向,阴道分娩组无抑郁存在.结论 孕妇心理因素对分娩方式有影响,重视妊娠期及分娩期的孕期教育,有利于正确选择分娩方式.

    作者:郭宇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缓解期心肺功能影响及体质锻炼指导

    目的 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在缓解期的大氧耗量和负荷运动后脉搏变化,了解患儿缓解期心肺功能储备状况,以指导哮喘患儿的体质锻炼.方法 对23例缓解期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运用台阶运动试验测5 min即刻脉搏及1~3 min的脉搏,并根据此和被测者体重在Astrand列线图上查出大氧耗量估计值,计算大氧耗量相对值.采用P值分析法与对照组比较大氧耗量绝对值和相对值,以及负荷运动前后脉搏变化差异的统计学显著意义.结果 哮喘组大氧耗量高于对照组,大氧耗量相对值低于对照组,运动后的脉搏改变、心功能指数、负荷心率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哮喘发作缓解期患儿在临床上虽无明显症状,但心血管功能已受到影响.提示体质锻炼对哮喘患儿极为重要,可在发作缓解期与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

    作者:周云华;许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的手术前后的临床体征、X线片、内固定后的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经6月~5年的随访,15例病人椎体的形态和高度均大部恢复.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固定坚强,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安全简便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孙世谷;江振炎;卢太生;谢四顺;汪李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临床分离变形杆菌的耐药性检测及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变形杆菌的耐药性.方法 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变形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66.7%、41.7%、25.0%、8.3%;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替卡西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 临床分离变形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敏感性高,氨苄西林、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

    作者:孙衡;熊自忠;曹红霞;王中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阑尾类癌16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199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6例阑尾类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病人中无1例术前明确诊断,均为术中发现或术后病理确诊.肿瘤直径<1 cm 11例,1~2 cm 3例.>2 cm 2例.12例肿瘤浸润深度限于黏膜下或肌层,2例侵及浆膜,2例浸润至阑尾系膜,其中1例伴局部淋巴结转移.采用单纯性阑尾切除术12例.右半结肠切除4例.获随访的13例病人中,11例情况良好,无复发和远处转移,死亡2例,其中1例为非肿瘤性死亡,另1例死于肿瘤转移.结论 阑尾类癌术前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大小、部位及浸润深度来决定,化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宁传海;王小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HPLC法测定枸杞子中甜菜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枸杞子中甜菜碱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磺酸基团键合硅胶的阳离子交换剂(SCX)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磷酸(15∶85∶0.18);检测波长为192 nm.结果 甜菜碱浓度线性范围为0.40~2.40 μg;甜菜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8.99%,RSD为0.86%(n=6).结论 该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作为枸杞子中甜菜碱的定量测定方法.

    作者:甄录旭;方宗华;吴海林;许乐;江中赞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提高治愈率.方法 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组1中49例采用抗生素加中药内服,组2中49例予抗生素及中药内服再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4周之后通过临床积分法观察其疗效.结果 临床评分在症状和综合评分中组2要优于组1(P均<0.05),体征评分中因为两组对体征的改善效果均佳,差异不明显(P>0.05);组2治愈25 例,显效17 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5.9 %;组1治愈15 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1.6%.组2疗效优于组1(P<0.05).且组2的复发率明显低于组1.结论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中药内服再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效显著.

    作者:程红;李伟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NDP联合5-FU/CF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奈达铂(捷伯舒,NDP)联合5-FU/CF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住院的24例晚期鼻咽癌采用NDP联合5-FU/CF方案化疗,NDP 100 mg·m-2,第1天,5-FU 500 mg·m-2+ CF 30 mg·m-2第1~5天.每4周重复,至少治疗2个周期,按标准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可评价患者24例,其中0例CR,17例PR,有效率为70.8%.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多数为Ⅰ、Ⅱ级毒性反应.结论 NDP联合5-FU/CF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临床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轻.

    作者:马越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镇咳宁软胶囊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

    目的 测定镇咳宁软胶囊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SHIMADZU(5 μm,250 mm×4.6 mm)C18柱;流动相: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1%三乙胺,磷酸调节pH值为2.7)(4∶10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镇咳宁软胶囊中盐酸麻黄碱与杂质能有效分离.盐酸麻黄碱在进样量25~150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1,平均回收率为98.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4%.结论 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镇咳宁软胶囊制剂的质量控制手段之一.

    作者:陆国胜;牛泱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脑动脉硬化(cerebral arteriosclerosis CAS)指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细动脉透明变性等脑动脉壁内层和中层形成粥样斑块,导致管腔狭窄,影响脑血流,从而使脑组织长期处于慢性缺血缺氧状态,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后产生一系列脑功能障碍的症候群,常见的症状为眩晕,一般程度较重,可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至昏倒,此外还可见头痛,失眠,健忘,耳鸣,乏力等症状.一般认为脑动脉硬化性眩晕、头痛等与脑血流循环障碍、颅内缺血缺氧密切相关,脑缺血缺氧后β内啡肽浓度增高也是引起眩晕的原因之一.

    作者:叶青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内皮依赖性超极化因子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通过释放血管活性物质来调节血管紧张度,包括舒张性和收缩性两类,内皮依赖性超极化因子(endothelium-dependent hyperpolarizing factor,EDHF)是继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后在血管平滑肌舒张反应过程中发现的内皮释放的第三类舒血管因子,尽管其作用机制有几种不同类型,但都包括了细胞内Ca2+浓度的升高、钙依赖性钾通道(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KCa)的开放及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的超极化,终导致了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的超极化.SMC的超极化可以由直接接触机制(包括缝隙连接和细胞间隙的K+)和可扩散性化学活性物质机制完成,两种机制不具有排他性,可同时存在于某些血管.

    作者:吴剑;陈志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以慢性咽炎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4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外表现之慢性咽炎的临床特点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47例诊断为GERD合并有顽固性慢性咽炎者进行问卷评分,随机分为治疗组(艾索美拉唑)和对照组(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予耐信20 mg,1次/d,治疗2周;对照组予吗丁啉10 mg,3次/d,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变及咽部炎症改变.结果 治疗组24例病人与对照组23例病人基本情况二组无差异;服用耐信的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差别有显著性(P<0.05),服用吗丁啉的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也有一定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对咽部局部炎症的有效率分别为79.2%、39.1%,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GERD可能是某些顽固性咽喉炎产生的原因之一,通过PPI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和减轻局部炎症表现.

    作者:李邦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治疗时间窗.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科38例老年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有效率为90%(18/20),对照组为56%(10/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孟广军;段巧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空气层流净化和三氧消毒法对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空气层流净化和三氧消毒法对手术室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选择千级层流手术间和三氧消毒手术间,分别在开机前、消毒后、消毒后30、60、90 min(手术期间)进行采样做空气培养.结果 千级层流手术间细菌数明显少于三氧消毒手术间.结论 手术室空气层流净化优于三氧消毒法.

    作者:姚国美;曹丽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咳嗽枇杷糖浆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定咳嗽枇杷糖浆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枇杷叶、麻黄、甘草、百部、薄荷脑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采用薄层色谱法能够检出枇杷叶、麻黄、甘草、百部、薄荷脑;含量测定盐酸麻黄碱的线性范围为0.18~0.9 μg,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6%;RSD=0.85(n=5).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作为咳嗽枇杷糖浆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赵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方法 分析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起效快、作用强,但同时不良反应较单一用药有所增加.结论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肝酶升高,白细胞下降.

    作者:陆方林;王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