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高表达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梁勤东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 肝癌, 肿瘤标志物
摘要:非编码RNA即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分子的总称.肝癌高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highly up-regulated in liver cancer,lncRNA HULC)为lncRNA的一种,其水平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 HULC与其他疾病也有重要的联系.基于此,本文对lncRNA HULC的相关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相关文献
  • PTEN过表达对奶牛肝细胞脂肪酸氧化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PTEN过表达对奶牛肝细胞脂肪酸氧化代谢的影响.方法 构建PTEN过表达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病毒扩增后,感染犊牛原代肝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加入PBS)和阴性对照组(感染阴性对照腺病毒AD-GFP),感染48 h后,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PTEN、脂肪酸氧化代谢转运主要基因CPT Ⅰ、CPTⅡ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Not检测相应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重组腺病毒载体经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过表达PTEN基因后,可升高CPT Ⅰ和CPTⅡ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P<0.01).结论 PTEN通过调节脂肪酸氧化酶转录和翻译水平,对脂肪酸在肝细胞内的氧化代谢过程进行调节,其有望作为临床有效的生物调控药物,用于治疗奶牛脂肪肝.

    作者:罗春海;张雷;刘健莹;刘瑶;邹晓;郑程远;付世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CpG ODN佐剂序列IMB-AC5联合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分析

    目的 评价CpG ODN佐剂序列IMB-AC5联合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以评估IMB-AC5佐剂的应用前景.方法 利用市售的单铝佐剂乙型肝炎疫苗,根据相同配比加入3种CpG ODN(IMB-AC5及Coley 7909和Dynavax 1018),作为实验组(V-AC5、V-7909和V-1018),并以乙型肝炎疫苗为对照组,分别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后2、4、6、8周,经尾静脉采血,第10周处死小鼠采集全血,分离血清,采用乙肝表面抗体试剂盒检测anti-HBs抗体水平,ELISA法检测IgG1/2a亚型抗体比例;ELISPOT法检测小鼠脾细胞IFNy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后0~4周内,各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第6周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至第8周后趋于平缓;各实验组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C5显示出与V-7909同样良好的体液免疫效果,略优于V-1018.免疫后各实验组小鼠血清中IgG2a/IgG1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各实验组小鼠脾细胞斑点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C5斑点数介于其他两个实验组之间.结论 IMB-AC5佐剂能显著活化B细胞产生抗体并具有刺激细胞免疫的效果,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

    作者:赵玉娇;蔡路奎;王晓丹;席珏敏;陈俊英;潘玥;邱丽娟;姜黎明;孙强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牛轮状病毒VP6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 原核表达牛轮状病毒(rotavirus,RV)VP6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牛RV UK株VP6基因序列(X53667.1)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牛RV UK株VP6全长编码区片段,克隆至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Bo-RV-VP6,转染至E coli Rosetta(DE3),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将重组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后免疫豚鼠,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经心脏采血,分离血清,制备VP6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法检测其与牛RV的反应原性.结果 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表达质粒pET-28a-Bo-RV-VP6构建正确.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表达产物分别为43 000、34 000、27 000和15 000 4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重组蛋白,纯化后纯度可达95%以上,可与牛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制备的VP6蛋白多克隆抗体效价>1∶7 000,且可识别RV天然VP6蛋白.结论 原核表达了牛RV VP6蛋白,并制备了抗VP6多克隆抗体,为后续RV疫苗效力评价及RV侵入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冉旭华;曹思;刘阳阳;张玲玲;张峣;倪宏波;闻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FNγ释放试验评价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细胞免疫效果

    目的 应用IFNγ释放试验评价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细胞免疫效果.方法 利用IFNγELISA定量试剂盒检测不同灭活抗原(热灭活、紫外灭活、甲醛灭活)刺激、不同孵育时间(24、48、72 h)、不同个体(12人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前后)对IFNy释放水平的影响.结果 紫外灭活方式制备的刺激抗原及新鲜全血与刺激抗原共孵育48 h,IFNγ释放水平高;12人接种疫苗后全血中IFNγ释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接种前后几何平均值(GMT)分别为6.13和234.75 pg/ml,增长倍数和GMT值在个体间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IFNγ释放试验操作简便、快速,可定量,适用于水痘疫苗细胞免疫效果的评价.

    作者:杨萍;孙琦;孙世洋;宋月爽;白鹭;姜春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S/D法及干热法对人凝血因子Ⅷ制品中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细小病毒灭活效果的验证

    目的 验证S/D法及干热法对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中猪伪狂犬病病毒(pesdorabies virus,PRV)和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的灭活效果.方法 以PRV和PPV为指示病毒,模拟FⅧ生产工艺中的S/D及干热病毒灭活工艺,采用96孔板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3批FⅧ半成品的残留病毒滴度.结果 批号为201203002、2012-04003、201204004 3批FⅧ半成品经(25±1)℃S/D灭活处理15 min后,PRV滴度分别下降≥6.5、≥6.8、≥6.8 lgTCID50/0.1 ml;经(100±2)℃干热灭活30 min后,PPV滴度分别下降4.00、3.92、3.94 lgTCID50/0.1ml.结论 S/D法及干热法分别对FⅧ制品中PRV和PPV具有良好的灭活效果,本实验为凝血因子类制品的病毒灭活验证工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邹浩勇;杨禅堂;李陶敬;彭焱;邹莉;杨邦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五价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稳定剂的初步优化

    目的 优化五价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的稳定剂配方.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以疫苗37℃放置1周的病毒滴度为检测指标,分别对A组(含蔗糖、琥珀酸钠、琥珀酸和谷氨酸钠)、B组(含蔗糖、柠檬酸钠、柠檬酸和山梨醇)、C组(含甘露醇、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和蔗糖)稳定剂配方进行优化.结果 A组稳定剂配方佳组合为40%蔗糖、0.2 mol/L琥珀酸钠、0.01 mol/L琥珀酸、0.05 mol/L谷氨酸钠;B组稳定剂配方佳组合为40%蔗糖、0.1 mol/L柠檬酸钠、0.005 mol/L柠檬酸、1%山梨醇;C组稳定剂配方佳组合为40%蔗糖、0.1 mol/L磷酸氢二钠、0.005 mol/L磷酸二氢钠、0.5%甘露醇.结论 3种稳定剂的佳配方均对五价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具有较好的稳定作用.

    作者:张改梅;殷建齐;尹珊珊;朱芮波;甘建辉;肖坚;胡光楠;刘建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北京市流感病毒疫苗上市后接种率影响因素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上市后,在北京市人群中的接种率、安全性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研究疫苗的受种者信息,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AEFI监测管理”模块收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个案信息,采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分析疫苗接种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4年9月~ 2015年3月,北京地区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接种率为2.01%(95% CI:2.00%,2.02%),男性接种率低于女性(P<0.05);受种者平均年龄为(70.63±9.20)岁,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98.6%,99.8%在9~11月份完成接种;在各年龄组老年人群中,65 ~ 74岁组接种率高于其他组,85岁以上组接种率低(P<0.05);人均可支配收入低的地区接种率高于收入高的地区(P<0.05);接种疫苗后共计报告AEFI病例5例,无严重AEFI和群体性AEFI病例报告.结论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群和其他年龄组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率.

    作者:陈海平;翟力军;马燕丽;陈丹丹;黄清霄;张岷;徐斌;吕敏;吴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吉林省不同年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评价吉林省2006和2014年调查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流行情况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免疫效果,为制定全省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吉林省4个地级市中5个县(市、区),于2006年抽取1~59岁人群2 239人,2014年抽取1 ~ 29岁人群650人,进行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液样本,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epatitis core antibody,HBcAb);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和2014年调查人群各年龄组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2006年15 ~ 59岁组人群HBsAg携带率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16 7);HBsAb阳性率随年龄组升高而降低.2014年各年龄组人群HBsAg、HBsAb携带率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6年调查人群HBsAg携带率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均低于1992年而高于2014年,HBsAb阳性率高于1992年而低于2014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免费接种可提高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降低HBsAg携带率及HBV感染率,在青少年、成年及老年人中进行有效接种,可降低易感人群的感染风险.

    作者:曹凤瑞;付思美;田鑫;程涛;陈超;吕淑梅;李大强;林琳;周剑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冻干人血浆补体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目的 制备冻干人血浆补体,并观察其在4种不同保存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制备3批冻干人血浆补体,将每批样品分别保存在-70、4、25和37℃条件下,采用补体50%溶血试验测定于-70和4℃条件下保存第1、15、30、60、90、120、180、270、365天以及于25和37℃条件下保存第1、5、10、15、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天的CH50;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测定补体对抗CD20抗体CDC活性检测的影响.结果 -70和4℃保存的3批冻干人血浆补体,1年内CH50平均下降了19.5%和36.3%,25和37℃保存的3批冻干人血浆补体,3个月CH50平均下降了53.4%和60.7%.与上市补体和CH50为30 U/ml的冻干人血浆补体相比,CH50为15 U/ml的冻干人血浆补体对抗CD20抗体CDC活性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 在-70和4℃条件下保存的冻干人血浆补体的CH50相对较稳定,但随着保存温度的升高,CH50下降有加速的趋势.CH50大于15 U/ml的冻干人血浆补体可用于治疗性抗体CDC活性检测.

    作者:秦海艳;熊颖;乔玉玲;陈继军;安晨;毛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ZD1839联合顺铂对人食管癌细胞HE-2增殖的影响

    目的 分析ZD1839联合顺铂用药对人食管细胞HE-2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ZD1839和顺铂单独用药和联合用药情况下,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ZD1839与顺铂对人食管癌细胞HE-2增殖的抑制率;取各自48 h IC50值的半量为ZD1839与顺铂的药物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HE-2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ZD 1839和顺铂均可抑制HE-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呈剂量和用药时间依赖性(P均<0.05);顺铂将细胞生长阻滞在S期,而ZD1839将细胞生长阻滞在G0/G1期,ZD1839联合顺铂用药,将细胞生长阻滞在G0/G1和S期;ZD1839联合顺铂用药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单独用药(P均<0.01).结论 ZD1839对食管癌细胞HE-2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呈剂量和用药时间依赖性.同时,ZD1839可增强顺铂抑制食管癌细胞HE-2增殖的效应.

    作者:赵飞;秦玉花;赵红卫;张伟;柴东燕;蔡维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沙门菌鞭毛蛋白作为偶联疫苗载体的应用

    鞭毛蛋白是细菌鞭毛的主要成分,通过聚合鞭毛蛋白单体形成鞭毛的丝状体.鞭毛蛋白的N-末端和C-末端区域相互靠拢形成功能区域,该区域处于鞭毛丝状体的内部;中间区域是序列变异区,暴露于鞭毛丝状体表面.沙门菌鞭毛蛋白具有特殊的抗原性,称为H抗原,是沙门菌分型的依据之一.作为Toll样受体5(Toll-like receptors 5,TLR5)等先天性免疫系统受体的配体,沙门菌鞭毛蛋白是一种强效的蛋白型佐剂,已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疫苗研制.本文就沙门菌鞭毛蛋白作为载体蛋白在偶联疫苗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钱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物原液中游离载体蛋白含量

    目的 建立毛细管电泳法检测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物原液中游离载体蛋白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含量,并对方法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 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TT含量,使用内径50 μm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柱(有效柱长为104 cm),以40 mmol/L硼酸盐-SDS缓冲液(pH 9.30)为电泳介质,电压为30 kV,在200 nm紫外波长条件下进行检测.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性、定量限进行验证,并用建立的方法检测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原液各3批样品中的游离蛋白TT含量.结果 该方法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性良好,TT在10 ~ 35 μg/ml范围内与色谱峰相对内标峰面积比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游离蛋白的定量限为7μg/ml.用建立的方法检测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原液各3批样品中的游离蛋白TT含量均小于10 μg/ml.结论 建立的毛细管电泳法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检测Y群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物原液中的游离蛋白含量.

    作者:李茂光;武琳琳;米健秋;毛琦琦;李亚南;杨英;李健峰;叶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肝癌高表达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即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分子的总称.肝癌高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highly up-regulated in liver cancer,lncRNA HULC)为lncRNA的一种,其水平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 HULC与其他疾病也有重要的联系.基于此,本文对lncRNA HULC的相关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梁勤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H7N9型流感疫苗毒种NIBRG-267的传代稳定性

    目的 研究H7N9型流感疫苗生产用毒种NIBRG-267的传代稳定性,为制定毒种传代限定次数提供依据.方法 将VE2代原始毒种NIBRG-267接种鸡胚尿囊腔,并连续传10代(VE3 ~ VE12),参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要求,对各代次毒种进行鉴别试验、支原体、无菌检查及血凝滴度、病毒滴度、外源因子检测,提取VE3、VE4、VE5、VE12代病毒总RNA,采用RT-PCR法扩增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并进行测序,与GenBank中公布的A/Shanghai/02/2013(H7N9)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VE2代病毒连续传10代至VE12代,血凝滴度均不低于1∶480,病毒滴度均不低于8.2LgEID50/ml,鉴别试验、支原体、无菌检查及外源因子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VE3、VE4、VE5、VE12代病毒的HA和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一致,与A/Shanghai/02/2013(H7N9)的HA(KF021597.1)、NA(KF021599.1)基因序列一致.结论 H7N9型流感疫苗生产用毒种NIBRG-267连续传10代,生物学和遗传稳定性均良好,为制定毒种传代限定次数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者:陈美丽;贾重来;赵雪;陈宇;朱小宇;张弓;张劲峰;柯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第6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的研制

    目的 研制第6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方法 从我国10省市血站及生物制品企业的供血员中筛选候选参考品血浆样本304份,采用国内外27种检测试剂进行HCV Ag、HCV Ab及HCV RNA检测后,应用CHIRON公司的RIBA HCV 3.0 SIA及MP公司HCV BLOT 3.0试剂进行确证检测;利用Abbott RealTime HCV GenotypeⅡ试剂,对HCV RNA阳性样本进行HCV基因型别检测,并以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对分型样本进行确认.通过分析上述检测数据,从中拟选出协作标定样本,邀请国内外生产或市场使用占较大份额的11个实验室参加该套参考品标定.取低检出限参考品4份,分别于4、25和-20℃放置1、3、5、7、9和11d,或置-70℃反复冻融1~6次,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 选出65份样品组成第6套HCV抗体诊断试剂国家参考品,其中包括阴性参考品30份,阳性参考品30份,低检出限参考品4份,精密性参考品1份.应用11家的16种HCV抗体试剂分别平行3次标定检测,阴、阳性参考品符合率均≥29/30;低检出限参考品检测L1 ~ L3均为阳性,L4为阴性;精密性参考品检测CV在1% ~11%之间.不同温度保存11d及-70℃保存反复冻融6次的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P>0.05).结论 建立了应用于血液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试剂质量控制的第6套HCV抗体国家参考品.

    作者:谷金莲;于洋;梁争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无血清培养基分离肿瘤于细胞的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被认为是肿瘤形成、生长、转移以及复发的根本原因.CSCs的分离、鉴定为CSCs的研究及靶向CSCs疗法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目前,无血清培养法已经是分离培养CSCs的常用方法.本文对无血清培养基(serum free medium,SFM)分离CSC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董慧君;鲁菲;张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及Gli1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1(metastasis suppressor 1,MTSS1)及Gli1基因在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中的mRNA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方法 体外培养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细胞系Ishikawa和中分化腺癌细胞系HEC-1A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两株癌细胞系中MTSS1和Gli1基因mRNA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细胞系Ishikawa中MTSS1基因mRNA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中分化细胞系HEC-1A(P<0.05),Ishikawa细胞系中Gli1基因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EC-1A细胞系(P<0.05).结论 MTSS1可能作为转移抑制基因,通过调控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参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向东;李雪;马彦;张萍萍;张思;刘元林;王洋;童英;张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吉林市HIV-1感染者基因型耐药分析及亚型分布

    目的 观察2014 ~2015年吉林市内抗病毒治疗失败HIV-1感染者中HIV基因型耐药情况及其亚型分布.方法 收集吉林市2014 ~ 2015年HIV-1感染者中接受抗病毒治疗后HIV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患者血浆样本,提取病毒RNA,进行POL基因区扩增及测序后,使用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进行耐药位点分析,Mega 6.0软件Neighbor-joining tree方法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亚型分布分析.结果 2014 ~ 2015年275份抗病毒治疗失败人群血浆样本全部扩增成功,共发现106份基因型耐药样本,耐药率为38.5%,其中7份对蛋白酶类药物耐药,82份对核苷类药物耐药,99份对非核苷类药物耐药,有80份同时对核苷类和非核苷类药物耐药.核苷类逆转录酶区耐药位点以M 184V/IV突变为主,非核苷类逆转录酶区耐药位点以G190G/A/S和V179D/E/G突变为主,2例蛋白酶类药物主要耐药突变位点分别为A71V/T和L10I/M/V.序列亚型以CRF01_AE为主(64.7%),主要流行簇以CRF01_AE第4、第5及CRF07 BC第1簇为主.结论 耐药位点的出现是影响吉林市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加强对治疗失败患者的耐药监测,及时发现耐药突变,尽早更换药物.

    作者:周凤岩;李扬;左中宝;邢辉;乔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无锡市成人麻疹抗体免疫持久性观察

    目的 了解无锡市成人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后麻疹抗体的变化趋势,加速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方法 随机选择两个麻疹高发地区20~29岁、30~39岁、40~ 49岁3组的192名无锡市常住人口,分别于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前及接种后1个月、1年、2年采集静脉血清,分离血清.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计算抗体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 不同年龄组相同观察时间的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观察时间麻疹抗体总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组不同观察时间麻疹抗体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观察时间各年龄组麻疹抗体GMC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同一观察时间抗体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次接种疫苗后抗体水平会迅速上升,但维持时间不超过1年,建议通过定期加强免疫来保持较高的麻疹抗体水平.

    作者:王旭雯;修仕信;蒋静凤;吕莉;史丽敏;孙凤妹;谭文文;周建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重组人源单克隆抗体临床免疫原性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重组人源单克隆抗体rhu IgG-04临床研究中免疫原性检测方法.方法 建立由筛选法(桥连ELISA法)和确证法(免疫清除法)组成的多重检验方法检测重组人源单克隆抗体rhuIgG-04临床研究中的免疫原性,并对方法进行优化,利用含有人IgG(Fc)的融合蛋白去除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的干扰;通过统计大量空白血清信号值及信号抑制率,确定筛选法和确证法的临界值.在筛选法中确定了归一化因子对不同批次的临界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检测法对血清中rhuIgG-04的耐受性.结果 筛选法中,样品佳稀释倍数为1/10,佳稀释液为PBS,二抗rhuIgG-04-HRP的适稀释度为1/10 000;在二抗中加入浓度为1 mg/ml Fc片段的融合蛋白能有效去除RF的干扰;归一化因子为0.006,批检测临界值为阴性对照品A值+归一化因子;血清中药物浓度达到1 200 ng/ ml时,对筛选法结果无影响.确证法中,向样品中加入rhuIgG-04的适宜浓度为100 μg/ml,确证法临界值为49%.结论 建立的免疫原性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抗药物干扰能力强,达到了抗体药物免疫原性检测方法的基本要求,为人源单抗rhuIgG-04免疫原性的检测提供了适宜的手段.

    作者:刘艳玲;曹晨华;赵伟;刘晓志;段迎霞;高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