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汪千真

关键词:脑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洛赛克, 雷尼替丁, 凝血酶
摘要:目的观察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4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组21例和雷尼替丁加凝血酶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5.7﹪,疗效优于雷尼替丁加凝血酶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用药方便安全,有应用价值.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镇咳平喘颗粒镇咳、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镇咳平喘颗粒的主要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因氨水所致咳嗽法、豚鼠因枸橼酸所致咳嗽法观察其镇咳作用;小鼠呼吸道酚红排痰量法、大鼠毛细管排痰量法观察其祛痰作用.结果镇咳平喘颗粒可以延长小鼠因氨水所致的咳嗽潜伏期及因枸橼酸所致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同时减少咳嗽次数;可以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痰量及增加大鼠毛细管的排痰量.结论镇咳平喘颗粒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作者:毕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黄山市2005年药品抽验检出不合格药品的分析报告

    黄山市药品检验所根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年下达的抽验计划[1],按照国家抽验规定抽取样品[2],对不同性质的抽验药品依法进行检验[3],现将2005年我所对抽验检出的不合格药品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汪民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心肌组织ET及NO含量变化

    目的探讨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心肌组织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1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烧伤组(n=40)、爆炸伤组(n=40)和复合伤组(n=40),分别致伤形成大鼠2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火药爆炸伤和两者复合伤.动态观察大鼠伤后1、3、6、12、24 h心肌组织ET及NO含量.结果复合伤组较单因素致伤组大鼠心肌ET及NO升高明显,而ET/NO数值各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火药爆炸复合烧伤能引起心肌组织匀浆ET和NO的异常,其变化程度高于单一伤,间接提示心肌营养性血流的大量下降.

    作者:方林森;余又新;胡德林;汪昌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相关因素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2004年24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共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1例,发生率为4.5%.其中术前幽门梗阻、毕-Ⅱ式吻合、残胃空肠ROUX-Y式吻合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较高;毕-Ⅰ式吻合发生率无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结论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多由综合因素引起的,其中术后残胃及空肠正常运动功能协调性受到破坏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作者:孙茂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003~2005年我院抗组胺药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在该院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调查该院2003~2005年抗组胺药使用品种、年销售量,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组胺药品种变化不大,但使用有集中现象,用药金额2004年有所下降,目前常用的是酮替芬、西替利嗪、羟嗪和氯雷他定等.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应加大科研力度,多研制开发出长效、安全、经济的抗组胺药,以满足患者需求.

    作者:沈斌;夏永华;方子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抗病毒新药奥司他韦的研究进展

    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强效抑制剂,主要用于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本文主要介绍其药动学、药效学及耐药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该药疗效好、安全性高,但对流感病毒的耐药问题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蔡宝祥;应永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小型医药原料及中间体企业自主实施GMP浅谈

    从2004年7月1日开始,我国的原料药和制剂都必须严格按照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进行生产.据SFDA(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到2005年3月底全国有5071家企业应通过认证,已通过GMP认证的有3959家[1],这标志着我国制药行业全面进入GMP规范管理时代.

    作者:叶有春;盛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29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治疗后3个月,6~9个月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瘤体超声图像的变化.结果 29例子宫肌瘤24例出现肌瘤缩小和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2.8 %.结论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能够明显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子宫肌瘤临床症状,是一种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无创治疗手段.

    作者:胡荣珍;潘伟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舒利迭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观察与护理

    舒利迭(即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serstide)是一种新型的糖皮质激素和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我院于2004年1月开始在我院哮喘门诊使用,并对48例患儿进行观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亚琼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安徽阜阳2003~2005年药品抽验情况分析

    药品检验机构作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技术依托,按照《药品管理法》承担药品监督检查中的检验工作.本文就我所2003~2005年对本辖区各药品生产、供应、使用部门药品抽验结果的具体情况作一统计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汪秀月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我国药物溶出度检查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药物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由于药物的溶出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因而它是评价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内在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

    作者:吕长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003~2005年我院降糖药的应用分析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结构逐渐老年化,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根据2002年一项城市调查结果推算,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直接医疗费约为188亿元人民币,约占总卫生费用的4 %[1].

    作者:郑文平;周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苯丁酸钠联合其他诱导分化剂治疗难治性白血病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苯丁酸钠在血液肿瘤诱导分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方法以苯丁酸钠为基础,同时加用ATRA、G-CSF、地塞米松.结果 2例患者在治疗15 d后均取得了血液学改善,并取得了骨髓缓解.结论苯丁酸钠和其它诱导分化剂联合应用可能是部分血液肿瘤有效的诱导分化治疗方法.

    作者:古国亚;陈钰;刘元昉;陈瑜;曾晓颖;童建华;胡炯;陈赛娟;沈志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患者的心理-行为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患者护理的影响.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83例剖宫产术患者由专科护理小组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未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将产妇产后并发症、母乳喂养率二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评估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中的产妇母乳喂养率大大提高,产后并发症明显下降.结论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干预,极大地满足了产妇及婴儿的身心需要,产妇和家属乐于接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魏淑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氯沙坦对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心肌的逆转效应及心功能的影响

    高血压是临床多发病,近年来趋向于年轻化,由此致靶器官损伤更早的表现出来.本文就应用氯沙坦在降压逆转心肌肥厚和改善心功能方面作初步的临床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仲;邹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aspirin,ASR)即乙酰水杨酸,因能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历经百年之久.自上世纪70年代起,又因其能抑制血小板聚积,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

    作者:刘晓鸿;张明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医院药库实施零库存化管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医院药库实施零库存化管理的模式.方法分析医院药库实施零库存的条件、优点及方法.结果与结论依靠新技术,在新的管理理论指导下,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医院药库可以完全或部分实施零库存.

    作者:郑建忠;汪荣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健脾消积散内服配合背俞走罐治疗小儿疳气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散内服配合背俞走罐治疗小儿疳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小儿疳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背俞走罐加健脾消积散内服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类给药,治疗时间均为2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病程愈短疗效愈好.结论采用背俞走罐法治疗小儿疳气,方法简易,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无痛苦,小儿易接受.

    作者:魏从建;艾哈默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Dieulafoy病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 Dieulafoy病的诊治方法,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5年我院经内镜诊治的12例 Dieulafoy病的胃镜检查情况及临床资料.结果 12例Dieulafoy病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 1,发病年龄18~56岁,平均38.5岁.病灶分布位于贲门下方及胃体上部者居多,内镜治疗止血成功率为88.9 %.结论不明原因、突发性的上消化道出血应考虑Dieulafoy病可能,内镜是 Dieulafoy病诊断及治疗的首选,若内镜下止血失败,应及时手术,手术简单、微创,疗效可靠.

    作者:倪万流;何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8例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体会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早期病死率高达36%,且反复出血者病死率高达70%以上[1].故及时、准确地早期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尤为重要,而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上行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2].

    作者:张平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