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安徽省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9-6469
  • 国内刊号:34-1229/R
  • 影响因子:1.94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7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2005和2009年连续两年被安徽省科技厅和出版局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药杂志   2006年07期文献
  • 柿石堵塞引起高位空肠梗阻3例诊断及治疗体会

    柿结石一般在胃内多见,偶尔也可在曲氏韧带近端十二指肠及回盲部发现.这里主要讨论柿石堵塞在空肠上段,造成高位空肠梗阻,由于缺乏典型的症状及特异性的检查,所以术前往往很难确诊,只有在剖腹探查时才能明确诊断.

    作者:翁延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肝源性糖尿病46例临床调查

    目的总结4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997年12月至2005年12月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男35例,女11例,男性占总人数的76.1%,女性占23.9%;年龄23~75岁,平均54.43±10.70岁.46例中慢性乙肝37例,慢性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4例,慢性乙肝合并慢性丙肝2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以中老年较为多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肝源性糖尿病中以慢性乙肝为主.

    作者:毛增贵;邓大同;李怀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的治疗体会

    低钠血症是颅脑损伤病人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的代谢紊乱之一,维持正常血钠对维持病人正常生理代谢至关重要.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主要原因存在两种机制:SIADH和CSWS.只有了解了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才能纠正低钠血症.

    作者:佘国林;杨国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乳腺内外Paget病的形态学特征及病理诊断

    目的探讨乳腺Paget病(memmary paget's disease ,MPD)和乳腺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 ,EMP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方法对61例Paget病(Paget's disease, PD)进行形态学观察、AB/PAS组化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① EMPD细胞具有独特的排列方式和细胞形态,MPD细胞形态与伴发的BC细胞类似.② GCDFP-15、Muc-1及CK8在MPD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50)、92%(46/50)及88%(44/50),在EMPD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11)、36%(4/11)及81%(9/11). 结论 PD是表皮内的腺癌,可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类,原发性PD细胞可分为大汗腺样、皮脂腺样、黏液型及混合细胞型,诊断应排除病变周围原发性腺癌的存在;继发性PD大多来自深部相关肿瘤.

    作者:邵牧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486例麻疹年龄结构的分析

    麻疹是儿童多发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自1965年广泛推行麻诊疫苗接种以来,麻疹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麻疹的流行特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发病年龄上有了明显的改变,现将在近6年我院收治的486例麻疹疫苗接种后麻疹发病年龄构成的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汤武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内镜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在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收治年龄超过70岁,因肝外胆管梗阻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患者51例,均行内镜治疗,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鼻胆管引流(ENBD),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取石术.结果 51例患者均耐受内镜治疗.除3例失败转手术治疗,48例ENBD治疗成功,成功率94.1%,其中一次同时完成EST+网篮取石+ENBD治疗者13例(25.4%).与内镜操作相关的的并发症4例(7.8%),死亡2例(3.9%).结论内镜在治疗高龄ACST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应用ENBD可明显减少ACST患者的急诊开腹手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严桦;周鸣清;陈欣然;陈铭;陆仁达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总结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5月~2004年10月收治的24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Ⅱ型4例、Ⅲ型9例、Ⅳ型2例、Ⅴ型7例、Ⅵ型2例(并股骨髁骨折).采用开放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缺损处自体植骨.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年,平均随访1.8年.功能评价: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优良率达91.7%.结论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王海洋;袁彬;张旭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不典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内镜特点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不典型消化性溃疡临床内镜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3168例内镜检出的292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 3 168例接受胃镜检查者检出消化性溃疡292例(胃溃疡149例,十二指肠溃疡143例),检出率为10.9 %.其中具有胃溃疡典型餐后疼痛者10例,仅占胃溃疡检出数的14.9 %;具有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饥饿疼痛者36例.占其检出总数的25.1 %.分析上述结果与并存的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溃疡发生的部位、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并发症、年龄有直接关系.结论消化性溃疡症状正在向不典型化方向发展.及时内镜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

    作者:韩文斌;张久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颈前路钢板在颈椎骨折伴不全瘫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前路钛板在手术治疗颈椎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前路钛板治疗15例下颈椎骨折伴不全瘫的患者.结果本组15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3~38个月,平均15.7个月.15例植骨块均获得良好融合,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钛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除1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症状无恢复外,其他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优良率为86.7%.结论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可起到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术后无需行石膏外固定,明显地提高了植骨融合率,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吴丙虎;刘宁;查振刚;胡召云;周骏武;李志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心肌组织ET及NO含量变化

    目的探讨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心肌组织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1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烧伤组(n=40)、爆炸伤组(n=40)和复合伤组(n=40),分别致伤形成大鼠2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火药爆炸伤和两者复合伤.动态观察大鼠伤后1、3、6、12、24 h心肌组织ET及NO含量.结果复合伤组较单因素致伤组大鼠心肌ET及NO升高明显,而ET/NO数值各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火药爆炸复合烧伤能引起心肌组织匀浆ET和NO的异常,其变化程度高于单一伤,间接提示心肌营养性血流的大量下降.

    作者:方林森;余又新;胡德林;汪昌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痰标本不动杆菌属细菌分离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痰标本中不动杆菌属细菌分离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分析2003年10月~2005年10月1 640份痰培养资料,分离出52株不动杆菌属的5个不同菌种,用K-B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不动杆菌属细菌占总阳性的11.1 %,居革兰阴性杆菌第三位.药敏表明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为敏感,达90.4 %,对氟哌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有较好的抗菌活性,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28.9 %.结论不动杆菌属细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临床上应加强该菌的检出,并将β-内酰胺酶检测作为常规项目,使该菌感染得到及时的治疗.

    作者:刘旗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Dieulafoy病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 Dieulafoy病的诊治方法,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5年我院经内镜诊治的12例 Dieulafoy病的胃镜检查情况及临床资料.结果 12例Dieulafoy病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 1,发病年龄18~56岁,平均38.5岁.病灶分布位于贲门下方及胃体上部者居多,内镜治疗止血成功率为88.9 %.结论不明原因、突发性的上消化道出血应考虑Dieulafoy病可能,内镜是 Dieulafoy病诊断及治疗的首选,若内镜下止血失败,应及时手术,手术简单、微创,疗效可靠.

    作者:倪万流;何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24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主要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行为异常、智能减退、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常规脑脊液检查异常率50 %,早期脑电图检查异常率83 %,脑MRI检查异常率75 %.结论精神行为异常可以是病毒性脑炎的首发症状,常伴有智能减退、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结合脑电图和脑MRI检查可以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靖东;吴承志;马锐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子宫肌瘤29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治疗后3个月,6~9个月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瘤体超声图像的变化.结果 29例子宫肌瘤24例出现肌瘤缩小和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2.8 %.结论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能够明显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子宫肌瘤临床症状,是一种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无创治疗手段.

    作者:胡荣珍;潘伟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PDT治疗食管癌的麻醉管理

    1998~2002年我院采用光动力照射(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早期食管癌82例,现将有关麻醉管理报道如下.

    作者:韩庆录;王社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治

    糖尿病现已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社会公共问题,不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也会对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现在,人们又注意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汤春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相关因素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2004年24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共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1例,发生率为4.5%.其中术前幽门梗阻、毕-Ⅱ式吻合、残胃空肠ROUX-Y式吻合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较高;毕-Ⅰ式吻合发生率无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结论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多由综合因素引起的,其中术后残胃及空肠正常运动功能协调性受到破坏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作者:孙茂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皮下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腋臭200例临床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1年5月至2005年10月间,对200例腋臭患者采用腋部有毛区皮肤真皮下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顾有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了解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19篇文献注射用泮托拉唑与其他抑制胃酸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21项有效性研究和16项安全性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 (1)同质性检验:有效性,χ2=14.6717,自由度为20;安全性,χ2=8.7235,自由度为15,两者P均大于0.05,具有同质性,可以合并结果.(2)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OR合并=3.5495,OR合并95%的可信区间为2.6219~4.8053.OR合并的检验:χ2=67.1900,P<0.001;安全性,OR合并=0.4812,OR合并95%的可信区间为0.3191~0.7266.OR合并的检验:χ2=12.1781,P<0.001.结论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总体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较低.

    作者:桑冉;石庆平;邓子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苯丁酸钠联合其他诱导分化剂治疗难治性白血病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苯丁酸钠在血液肿瘤诱导分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方法以苯丁酸钠为基础,同时加用ATRA、G-CSF、地塞米松.结果 2例患者在治疗15 d后均取得了血液学改善,并取得了骨髓缓解.结论苯丁酸钠和其它诱导分化剂联合应用可能是部分血液肿瘤有效的诱导分化治疗方法.

    作者:古国亚;陈钰;刘元昉;陈瑜;曾晓颖;童建华;胡炯;陈赛娟;沈志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胃康合剂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胃康合剂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标准、考察方法:临床治疗慢性胃炎108例,用法为饭前服用,每天3次,每次10 ml,连服4周.结果该制剂质量稳定,安全;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达97.3%,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该制剂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安全,治疗慢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石苏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4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组21例和雷尼替丁加凝血酶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5.7﹪,疗效优于雷尼替丁加凝血酶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用药方便安全,有应用价值.

    作者:汪千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健脾消积散内服配合背俞走罐治疗小儿疳气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散内服配合背俞走罐治疗小儿疳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小儿疳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背俞走罐加健脾消积散内服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类给药,治疗时间均为2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病程愈短疗效愈好.结论采用背俞走罐法治疗小儿疳气,方法简易,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无痛苦,小儿易接受.

    作者:魏从建;艾哈默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氯沙坦对高血压性心脏病肥厚心肌的逆转效应及心功能的影响

    高血压是临床多发病,近年来趋向于年轻化,由此致靶器官损伤更早的表现出来.本文就应用氯沙坦在降压逆转心肌肥厚和改善心功能方面作初步的临床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仲;邹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HPLC-ELSD法检测康艾扶正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康艾扶正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ELSD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phenomene×Luna 5 u C18色谱柱(150 mm×4.60 mm,5 μm),以乙腈-水(34∶ 66)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10℃,气体流速2.8 L·min-1.结果在选择的色谱条件下黄芪甲苷与其它组分分离良好,对照品在2.064~10.32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8 %,RSD为1.06 %.结论 HPLC-ELSD法可用于康艾扶正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作者:罗捷华;魏伟;胡齐胜;刘永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薄层色谱法鉴别氨咖黄敏胶囊

    目的以薄层色谱法同时对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4种成份进行鉴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结果所显斑点清晰,无拖尾现象,分离度高,重现性好,比移值范围在0.2~0.8之间,符合色谱要求.结论专属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结果较为满意.

    作者:张爱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剂的含量

    目的应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RPIC)测定甲磺酸加替沙星注射剂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5 μm,4.6 mm×150 mm),流动相为甲醇:25 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50∶ 50用磷酸调pH 3.0),检测波长为292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40℃.结果甲磺酸加替沙星在 4~ 28 mg·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5 %,RSD=1.85 %(n=3).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可靠.

    作者:徐晓卫;张崇生;潘柔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尿素维E乳膏中维生素E的含量

    目的建立一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尿素维E乳膏中维生素E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硅酮OV-17填充柱(涂布浓度为2%);柱温:275℃;进样口温度:295℃;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320℃.结果维生素E在2.00~6.06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RSD为1.4%(n=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以有效地控制该药品的质量.

    作者:管玉云;程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TLCS法测定健脾和胃颗粒中盐酸小蘖碱的含量

    目的建立健脾和胃颗粒中盐酸小蘖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水(6∶3∶1.5∶1.5∶0.5)为展开剂,另槽加等体积浓氨试液,以425 nm为λS, 650 nm为λR进行反射式锯齿形扫描.结果盐酸小蘖碱在0.26~1.3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平均回收率为98.15%,RSD=1.52%.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捷、重现性好.

    作者:赵刚;吴新安;方云;汪天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多次氯胺酮麻醉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观察多次使用氯胺酮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剂量效应关系.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高、低剂量组大鼠分别予以氯胺酮50 mg/kg和10 mg/kg腹腔注射麻醉,每日1次,连续7日.对照组予以等容生理盐水.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寻找隐匿台的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搜索能力,用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并且空间搜索能力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与低剂量组之间有关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电镜观察显示高剂量组海马神经元有明显变性.结论高剂量氯胺酮多次麻醉对学习记忆有损害作用.

    作者:林林;黄陈平;方周溪;虞丽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复方抗类风湿胶囊药理学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抗类风湿胶囊有无抗炎、镇痛作用.方法用佐剂性关节炎和多种炎症模型,观察本品的抗炎作用;以小鼠扭体法了解其镇痛作用.结果:本品对大鼠佐剂关节炎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多种炎症模型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复方抗类风湿胶囊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对佐剂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许钒;彭代银;王春怡;任亚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伤痛贴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伤痛贴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胀、小鼠琼脂肉芽肿法观察伤痛贴的抗炎作用;采用大鼠局部伤口电刺激和大鼠辐射热甩尾法观察伤痛贴的镇痛作用.结果伤痛贴能有效地对抗小鼠琼脂肉芽肿作用,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胀作用,对大鼠局部伤口电刺激和辐射热甩尾法致痛均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结论伤痛贴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袁敏;刘道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镇咳平喘颗粒镇咳、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镇咳平喘颗粒的主要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因氨水所致咳嗽法、豚鼠因枸橼酸所致咳嗽法观察其镇咳作用;小鼠呼吸道酚红排痰量法、大鼠毛细管排痰量法观察其祛痰作用.结果镇咳平喘颗粒可以延长小鼠因氨水所致的咳嗽潜伏期及因枸橼酸所致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同时减少咳嗽次数;可以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痰量及增加大鼠毛细管的排痰量.结论镇咳平喘颗粒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作者:毕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剖宫产术患者的心理-行为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患者护理的影响.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对83例剖宫产术患者由专科护理小组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未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将产妇产后并发症、母乳喂养率二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评估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中的产妇母乳喂养率大大提高,产后并发症明显下降.结论实施心理-行为护理干预,极大地满足了产妇及婴儿的身心需要,产妇和家属乐于接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魏淑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对110例癫痫患儿家长的心理干预

    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我国儿童发病率为151/10万,患病率为3.45‰[1],因此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待疾病的态度直接影响患儿的疾病恢复和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

    作者:冯意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8例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患者的护理体会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早期病死率高达36%,且反复出血者病死率高达70%以上[1].故及时、准确地早期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尤为重要,而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上行经皮穿刺股动脉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2].

    作者:张平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一种经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被纳入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治疗方案中[1].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6月对18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持续En支持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意;易清;马丽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多发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的预见性护理

    临床上,由车祸导致的多发性骨折患者很常见.脂肪栓塞是多发性骨折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若诊治不及时死亡率可达10%~20%.因此给予多发性骨折患者早期脂肪栓塞的预见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舒利迭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观察与护理

    舒利迭(即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serstide)是一种新型的糖皮质激素和吸入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我院于2004年1月开始在我院哮喘门诊使用,并对48例患儿进行观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亚琼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目前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及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0月2266份出院病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情况.结果抗感染药物使用率95.10 %,其中预防性用药占67.61 %;前10位的抗感染药物中二线及其以上抗感染药物占35.25 %;Ⅰ类切口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4 d,占75.56 %;产科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97.64 %.结论加强对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督导,强化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作者:程雯;唐敏霞;史兴菊;李旭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003~2005年我院降糖药的应用分析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结构逐渐老年化,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根据2002年一项城市调查结果推算,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直接医疗费约为188亿元人民币,约占总卫生费用的4 %[1].

    作者:郑文平;周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初探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根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受过培训的药剂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配制,为临床医疗提供优质服务,是集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机构[1].我院于2003年7月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现将有关工作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金小仙;周小花;洪云月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医院药库实施零库存化管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医院药库实施零库存化管理的模式.方法分析医院药库实施零库存的条件、优点及方法.结果与结论依靠新技术,在新的管理理论指导下,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医院药库可以完全或部分实施零库存.

    作者:郑建忠;汪荣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003~2005年我院抗组胺药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在该院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调查该院2003~2005年抗组胺药使用品种、年销售量,采用金额排序、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组胺药品种变化不大,但使用有集中现象,用药金额2004年有所下降,目前常用的是酮替芬、西替利嗪、羟嗪和氯雷他定等.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应加大科研力度,多研制开发出长效、安全、经济的抗组胺药,以满足患者需求.

    作者:沈斌;夏永华;方子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它延迟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恢复,增加病死率,极大地影响了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PSD是生物、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首选药物治疗,在单一药物治疗欠佳时可加用心理治疗,对于联合治疗无效的重度PSD可选用电惊厥治疗.

    作者:郝吉莉;周兰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参附注射液对心血管及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附注射液是根据我国医学经典方剂参附汤制成,主要含人参皂苷、乌头碱,每毫升注射液相当于生药红参0.1 g,附片0.2 g,是红参与黑附片提取物,此药已在医院临床开展了应用及研究.本文概述该药对心血管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作者:徐瑞好;张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进展

    阿司匹林(aspirin,ASR)即乙酰水杨酸,因能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历经百年之久.自上世纪70年代起,又因其能抑制血小板聚积,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

    作者:刘晓鸿;张明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我国药物溶出度检查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药物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由于药物的溶出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因而它是评价口服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内在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

    作者:吕长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抗病毒新药奥司他韦的研究进展

    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强效抑制剂,主要用于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本文主要介绍其药动学、药效学及耐药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该药疗效好、安全性高,但对流感病毒的耐药问题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蔡宝祥;应永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药品质量标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药品标准是国家为保证人体用药安全有效所制定的上市药品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其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上市药品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药品的安全有效.国家十分重视药品标准管理工作,先后取消了中成药、化学药品的地方药品标准,开展了大规模的标准提高工作,使我国质量标准管理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快速迈进.

    作者:许伏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小型医药原料及中间体企业自主实施GMP浅谈

    从2004年7月1日开始,我国的原料药和制剂都必须严格按照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进行生产.据SFDA(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计,到2005年3月底全国有5071家企业应通过认证,已通过GMP认证的有3959家[1],这标志着我国制药行业全面进入GMP规范管理时代.

    作者:叶有春;盛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以《公务员法》学习为契机,切实加强药监队伍建设的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这是我国五十多年来干部人事管理方面的第一部法律.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公务员法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是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联系实际、贯彻落实公务员法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唐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当前基层县局药监稽查工作思路的探讨

    随着药监稽查工作的深入开展,群众维权意识的逐步加强,药品违法行为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与此同时,一些违法分子开始将目光瞄准了农村市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民成为药品违法行为的大受害者.

    作者:吴问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黄山市2005年药品抽验检出不合格药品的分析报告

    黄山市药品检验所根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年下达的抽验计划[1],按照国家抽验规定抽取样品[2],对不同性质的抽验药品依法进行检验[3],现将2005年我所对抽验检出的不合格药品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汪民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安徽阜阳2003~2005年药品抽验情况分析

    药品检验机构作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技术依托,按照《药品管理法》承担药品监督检查中的检验工作.本文就我所2003~2005年对本辖区各药品生产、供应、使用部门药品抽验结果的具体情况作一统计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汪秀月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