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斌;张久红
低钠血症是颅脑损伤病人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的代谢紊乱之一,维持正常血钠对维持病人正常生理代谢至关重要.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主要原因存在两种机制:SIADH和CSWS.只有了解了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才能纠正低钠血症.
作者:佘国林;杨国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参附注射液是根据我国医学经典方剂参附汤制成,主要含人参皂苷、乌头碱,每毫升注射液相当于生药红参0.1 g,附片0.2 g,是红参与黑附片提取物,此药已在医院临床开展了应用及研究.本文概述该药对心血管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作者:徐瑞好;张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心肌组织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12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烧伤组(n=40)、爆炸伤组(n=40)和复合伤组(n=40),分别致伤形成大鼠2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火药爆炸伤和两者复合伤.动态观察大鼠伤后1、3、6、12、24 h心肌组织ET及NO含量.结果复合伤组较单因素致伤组大鼠心肌ET及NO升高明显,而ET/NO数值各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火药爆炸复合烧伤能引起心肌组织匀浆ET和NO的异常,其变化程度高于单一伤,间接提示心肌营养性血流的大量下降.
作者:方林森;余又新;胡德林;汪昌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健脾消积散内服配合背俞走罐治疗小儿疳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小儿疳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背俞走罐加健脾消积散内服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类给药,治疗时间均为2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病程愈短疗效愈好.结论采用背俞走罐法治疗小儿疳气,方法简易,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无痛苦,小儿易接受.
作者:魏从建;艾哈默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在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8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收治年龄超过70岁,因肝外胆管梗阻诱发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患者51例,均行内镜治疗,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鼻胆管引流(ENBD),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取石术.结果 51例患者均耐受内镜治疗.除3例失败转手术治疗,48例ENBD治疗成功,成功率94.1%,其中一次同时完成EST+网篮取石+ENBD治疗者13例(25.4%).与内镜操作相关的的并发症4例(7.8%),死亡2例(3.9%).结论内镜在治疗高龄ACST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应用ENBD可明显减少ACST患者的急诊开腹手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严桦;周鸣清;陈欣然;陈铭;陆仁达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4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组21例和雷尼替丁加凝血酶对照组23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5.7﹪,疗效优于雷尼替丁加凝血酶对照组(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洛赛克加凝血酶治疗脑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用药方便安全,有应用价值.
作者:汪千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结构逐渐老年化,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根据2002年一项城市调查结果推算,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直接医疗费约为188亿元人民币,约占总卫生费用的4 %[1].
作者:郑文平;周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医院药库实施零库存化管理的模式.方法分析医院药库实施零库存的条件、优点及方法.结果与结论依靠新技术,在新的管理理论指导下,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医院药库可以完全或部分实施零库存.
作者:郑建忠;汪荣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黄山市药品检验所根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年下达的抽验计划[1],按照国家抽验规定抽取样品[2],对不同性质的抽验药品依法进行检验[3],现将2005年我所对抽验检出的不合格药品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汪民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4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硬化患者中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997年12月至2005年12月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中,男35例,女11例,男性占总人数的76.1%,女性占23.9%;年龄23~75岁,平均54.43±10.70岁.46例中慢性乙肝37例,慢性乙肝合并酒精性肝硬化4例,慢性乙肝合并慢性丙肝2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结论肝源性糖尿病以中老年较为多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肝源性糖尿病中以慢性乙肝为主.
作者:毛增贵;邓大同;李怀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24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主要早期表现为发热、头痛、精神行为异常、智能减退、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常规脑脊液检查异常率50 %,早期脑电图检查异常率83 %,脑MRI检查异常率75 %.结论精神行为异常可以是病毒性脑炎的首发症状,常伴有智能减退、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结合脑电图和脑MRI检查可以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靖东;吴承志;马锐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镇咳平喘颗粒的主要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因氨水所致咳嗽法、豚鼠因枸橼酸所致咳嗽法观察其镇咳作用;小鼠呼吸道酚红排痰量法、大鼠毛细管排痰量法观察其祛痰作用.结果镇咳平喘颗粒可以延长小鼠因氨水所致的咳嗽潜伏期及因枸橼酸所致豚鼠的咳嗽潜伏期,同时减少咳嗽次数;可以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痰量及增加大鼠毛细管的排痰量.结论镇咳平喘颗粒具有镇咳、祛痰作用.
作者:毕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 Dieulafoy病的诊治方法,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5年我院经内镜诊治的12例 Dieulafoy病的胃镜检查情况及临床资料.结果 12例Dieulafoy病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 1,发病年龄18~56岁,平均38.5岁.病灶分布位于贲门下方及胃体上部者居多,内镜治疗止血成功率为88.9 %.结论不明原因、突发性的上消化道出血应考虑Dieulafoy病可能,内镜是 Dieulafoy病诊断及治疗的首选,若内镜下止血失败,应及时手术,手术简单、微创,疗效可靠.
作者:倪万流;何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治疗后3个月,6~9个月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瘤体超声图像的变化.结果 29例子宫肌瘤24例出现肌瘤缩小和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2.8 %.结论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能够明显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子宫肌瘤临床症状,是一种有效的、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无创治疗手段.
作者:胡荣珍;潘伟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柿结石一般在胃内多见,偶尔也可在曲氏韧带近端十二指肠及回盲部发现.这里主要讨论柿石堵塞在空肠上段,造成高位空肠梗阻,由于缺乏典型的症状及特异性的检查,所以术前往往很难确诊,只有在剖腹探查时才能明确诊断.
作者:翁延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测定康艾扶正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HPLC-ELSD法.方法采用HPLC-ELSD法,phenomene×Luna 5 u C18色谱柱(150 mm×4.60 mm,5 μm),以乙腈-水(34∶ 66)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110℃,气体流速2.8 L·min-1.结果在选择的色谱条件下黄芪甲苷与其它组分分离良好,对照品在2.064~10.32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8 %,RSD为1.06 %.结论 HPLC-ELSD法可用于康艾扶正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作者:罗捷华;魏伟;胡齐胜;刘永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我院目前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及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0月2266份出院病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情况.结果抗感染药物使用率95.10 %,其中预防性用药占67.61 %;前10位的抗感染药物中二线及其以上抗感染药物占35.25 %;Ⅰ类切口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4 d,占75.56 %;产科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97.64 %.结论加强对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督导,强化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作者:程雯;唐敏霞;史兴菊;李旭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5月~2004年10月收治的24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Ⅱ型4例、Ⅲ型9例、Ⅳ型2例、Ⅴ型7例、Ⅵ型2例(并股骨髁骨折).采用开放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缺损处自体植骨.结果 2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年,平均随访1.8年.功能评价: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优良率达91.7%.结论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王海洋;袁彬;张旭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我科自2001年5月至2005年10月间,对200例腋臭患者采用腋部有毛区皮肤真皮下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顾有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药品检验机构作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技术依托,按照《药品管理法》承担药品监督检查中的检验工作.本文就我所2003~2005年对本辖区各药品生产、供应、使用部门药品抽验结果的具体情况作一统计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汪秀月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