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强生制药研发公司向FDA提交tipifarnib的新药申请

关键词:强生, 制药
摘要: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乙酰螺旋霉素糖衣片含量测定方法探讨

    乙酰螺旋霉素片是用于防治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呼吸道和软组织感染的一类常用的口服抗菌药物,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用药疗效,乙酰螺旋霉素糖衣片的含量测定[1]一般采用分次研磨(下称研磨法)移入溶液,再稀释成1 g·L-1的溶液后依照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定.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研磨法麻烦耗时,研磨液易外溢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而且消耗大量溶剂乙醇.为此,我们借鉴乙酰螺旋霉素薄膜衣片含量测定方法(下称称量法)试验,两种方法所测含量基本一致.该法准确可靠,且有操作简便的特点,建议作为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汪正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哮喘病人冬病夏治及护理体会

    哮喘是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本病发病急骤,演变迅速,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我科对哮喘病人在哮喘缓解期采用冬病夏治疗法,疗效较明显.现将我科对320例哮喘病人采用冬病夏治及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李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氯霉素耳用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PEG-6000为基质,研究氯霉素耳用滴丸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通过对氯霉素耳用滴丸制备过程的实验,以滴丸的成型,圆整度,重量差异为筛选指标,以药液的保温温度、滴制速度、药物与基质的佳配比为主要考察因素,对氯霉素耳用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并讨论了影响滴丸成型,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的其他因素.结果药物与基质的佳配比为1:3、药液温度为80~90℃、滴制速度为50滴/分,为佳制备工艺条件.按照此优化条件制备的氯霉素耳用滴丸成型率高.结论此制备工艺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不仅适合于氯霉素耳用滴丸的制备,也同样适合于其他滴丸产品的实验室制备及工业化生产.

    作者:苏春梅;梁翠茵;张念;杨红;李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及其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并制成的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治疗急性细菌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及恶性血液病并发严重感染.这种联合应用大大减少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单一用药的缺点.本文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其酶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领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强生制药研发公司向FDA提交tipifarnib的新药申请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方洗必泰嗽口液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复方洗必泰嗽口液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方法制定复方洗必泰漱口液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随机选择病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甲硝唑嗽口液和复方洗必泰嗽口液,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97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63例,总有效率为76.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复方洗必泰漱口液疗效优于甲硝唑漱口液.

    作者:王胜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壮阳类药品及保健品中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的调查与分析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1998年3月批准枸橼酸西地那非片(Sildenfil Citrate,商品名Viagra万艾可)上市以来,该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上六十多个国家获得批准并上市,我国是2000年7月1日正式批准其上市[1].它的主要功效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

    作者:夏俊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红霉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红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近似,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白喉杆菌、痤疮丙酸杆菌、李司忒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品是通过抑制蛋白形成中肽链的延长而抑制蛋白质合成,迅速发挥抑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肺炎、败血症、伪膜性肠炎、急性乳腺炎、多发性疖、痈和白喉等.除上述用途外,近几年发现红霉素有多种新用途,综述如下.

    作者:林杰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住院药房药品库存偏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住院药房库存偏差的原因.方法从药剂人员工作不仔细、药品拼用、药品原包装不足或破损、库存不及时调整、药品产地调换、医嘱入录出错以及计算机管理系统不完善等方面对住院药房药品存在的库存偏差原因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通过提高药剂人员的责任心,合理摆放药品或标识药品,开展日结日清工作,相对固定药品的使用产地,及时调整库存,以及更新或完善计算机软件系统,预防住院药房的库存产生偏差.结论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和预防措施可以防止或减少住院药房药品的库存偏差,提高住院药房药品的帐物相符率.

    作者:唐志华;徐雯宇;顾敏菊;邵军;王大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片中异烟肼的含量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片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水为溶剂,检测波长为263 nm,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20%,RSD为1.67%.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吕长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科学》预测减肥药将加速开发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静脉注射泛影葡胺导致急性过敏性休克1例

    泛影葡胺的药品别名:双醋碘苯酸葡胺、安其格钠芬等,是一种造影剂.临床上常用于静脉和逆行性尿路造影;脑、胸、腹、四肢血管造影及CT增强扫描检查.我院有1例病人在做螺旋CT增强检查中出现急性过敏性休克,报道如下.

    作者:胡银珍;向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头孢噻肟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运用紫外分光-系数倍率法考察头孢噻肟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后6 h内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头孢噻肟钠的线性范围为16~22 mg·L-1,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为0.12%(n=5).头孢噻肟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后3 h内,其配伍液的外观、pH值、含量无显著变化;4 h含量明显下降,5~6 h后配伍液的紫外扫描图谱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头孢噻肟钠与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后3 h内性质稳定,此结果可供临床合理用药时参考.

    作者:曹芙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糖尿病肾病血小板数量与体积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中血小板数量和体积的变化.方法将2型糖尿病(2DM)、DN、正常人分组,进行血小板数量、体积测定,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DN患者血小板数量较2DM、正常人明显增加.DN血小板体积亦较2DM、正常人明显增加.结论 DN时血小板的数量、体积均发生明显改变,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因此,抗血小板的治疗可能减缓DN的进展.

    作者:孙虹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依托红霉素颗粒水分的费休氏法测定研究

    目的探讨依托红霉素颗粒水分的费休氏法测定.方法采用不含吡啶的费休氏试液、以无水甲醇:吡啶(1:1)为溶剂测定依托红霉素颗粒的水分.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为0.41%.结论该方法测定时间短、准确,可作为依托红霉素颗粒的水分测定方法.

    作者:朱月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3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脑电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脑电监测结果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脑电监测仪对3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动态连续监测,并对不同程度脑电图异常波形进行分级,分析不同分级脑电图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完全或基本恢复的11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首次脑电描记结果均为Ⅰ~Ⅱ级,而首次脑电描记结果Ⅳ~Ⅴ级的7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终均死亡.结论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脑功能终恢复结果与脑电图变化的严重程度有关.在治疗过程中,脑电监测结果分级逐渐升高者预后转差.

    作者:邵雪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药检机构留样室设计与管理初探

    药检机构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行政监督的技术依托.如果药品检验技术不可靠,数据不真实,将会造成监督工作的失误和不公正.近年来,国家在硬件设施和高新仪器设备上加大了投入,添置高精密度仪器,改善检测条件,增强检测能力,药品市场混乱的局面有所好转,随之而来,当事人对药品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申请复验的事件也不断增多,复验结论与原检验结论是否一致,事关药检机构声誉和当事人的利益,其中留样样品的保管养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杨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视药品注册申报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药品注册工作水平

    随着药品注册监管法规的不断健全,药品注册工作也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密型管理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药品研究单位、生产企业与药品监管部门联系纽带的药品注册申报人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们探索药品注册监管体制改革,全面提高药品注册效率的时候,我们决不能忽视药品注册申报人员的作用.

    作者:许伏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D44v6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CD44v6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检测69例肝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CD44v6主要定位于癌细胞的胞膜,部分胞质同时出现阳性表达;CD44v6在6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4%(41/69);②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6.3%(29/38),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中CD44v6(38.7%,12/31)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AFP水平、有无HBV感染、肿瘤分化、性别及年龄等均无相关性,但和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相关性(P<0.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阳性表达对预测肝癌是否发生转移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邵小华;郜玉峰;李旭;余鑫之;周青;汪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首批中国保健行业名牌产品公布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