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伶;汪锦萍;于雅云;章一娟
2005年是我国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后的第一年,医药流通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与国际医药流通企业短兵相接,这给本来竞争就十分激烈的医药市场带来了新的冲击.2004年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医药批发商会议再次印证了中国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已引起全球批发商的注意力.与会者对医药商业今后发展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只有做大规模、控制渠道、在全国或区域市场占据龙头地位,才有可能在未来赢得合作与发展的机会.
作者:舒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短程治疗和红霉素、阿奇霉素常规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是否疗效相同;并作安全性比较.方法将5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30例,并记录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肝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治疗3 d后,症状均明显好转,且2周后复查X线阴影基本吸收,疗效无差异.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短程治疗与常规治疗疗效无差异,安全性相同.但前者可减少用药频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蒋晓宏;饶鸣皋;陈爱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42例胃癌手术标本,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CD44V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为69.05 %(29 /42),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对胃癌组织进行CD44V6蛋白的检测,有助于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作者:叶辉;王伟;张兴林;邬时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药品零售经营企业日益增多,为了了解这些药品零售经营企业状况,笔者于2004年5月对铜陵市40余家药品零售经营企业(药店)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作者:周志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长叶胡颓子果实降血糖、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并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胆固醇高脂饲料诱发高脂模型大鼠,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应用长叶胡颓子果实水煎液进行实验观察.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岛素(INS)、C肽(C-P)及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长叶胡颓子果实具有抑制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的升高,降低ROS、MDA,增强SOD、CAT、GSH-PX活力的作用(P<0.05),可使糖疗病小鼠FBG降低(P<0.05),对血浆INS和C-P无影响,但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结论长叶胡颓子果实具有降血糖、血脂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有预防保健作用.
作者:李玉山;李田;谭志鑫;肖本见;黄在彬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讨论上市合格药品在医院使用过程出现发生不良反应(ADR)的重要因素.方法通过对静脉输液场所进行调查、了解和走访,掌握有关输液调配加药过程存在的薄弱环节.结果合肥地区部分医疗单位,静脉输液调配和输液室环境条件差,输液药品调配操作不规范,造成药品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引发ADR增高.结论要认真贯彻执行静脉输液加药混合配制操作规程,提高临床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维护患者用药的合法权益.
作者:汤薇薇;周孝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制备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挤压-滚园法制备微丸,逐渐滚成圆球形,用中性包衣材料隔离后方可包肠溶衣.结果使用了MCC∶淀粉=7∶ 10(w/w)混合物做稀释剂,使用挤出-滚圆法制丸,圆整度好的微丸,处方中添加高效崩解剂释药速率有所提高.结论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奥美拉唑肠溶微丸制备,质量稳定.
作者:王成永;时军;王姝婧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优化葛根芩连滴丸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制备工艺条件.结果以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1∶ 1)为基质,甲基硅油为冷却剂,用内径为2.0 mm,外径为5.5 mm的滴管进行滴制,滴丸成型率高.结论采用实验筛选出的滴丸成型工艺条件制成的滴丸,符合滴丸剂的质量标准.
作者:钱金粉;张霄翔;姚日生;方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临界CO2萃取棘茎楤木根皮挥发油的佳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萃取温度、压力、CO2流量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棘茎楤木根皮挥发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萃取压力20 MPa,温度45℃,CO2流量40 kg·h-1和萃取时间80 min,萃取率为4.48 %.结论超临界CO2萃取的萃取率高,萃取时间短.
作者:朱敏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院内获得性肺炎(HP)病原学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T2DM并发HP患者病原菌,2次或2次以上培养到同一病原菌确认为致病菌,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作分析.结果 34例患者临床分离到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NB)占89.3%,主要致病菌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等,药敏分析发现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而对酶复合制剂、四代头孢和碳青酶烯类药物相对耐药率较低;其中3株革兰阳性杆菌(GPB)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 T2DM并发 HP病原菌多为GNB,且常见为多耐药菌株,病原学检测和药敏分析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余明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5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非手术及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溶栓、抗凝、穿减压袜等,手术治疗包括外科静脉切开取栓、放置下腔静脉滤网治疗.结果 12例非手术治疗有效,2例采用股静脉切开取栓成功,1例行下腔静脉滤网治疗有效.结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作者:赵决奎;王光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总结螺纹根管钉、光固化树脂核、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经验.方法 87例残根残冠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用螺纹根管钉、光固化树脂核、金属烤瓷全冠进行修复.结果经过1~5年的临床观察,79例修复病例成功,成功率91%,失败8例,失败率9%.结论桩-核-冠烤瓷修复残根残冠是1种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的修复方法.
作者:丁常春;夏华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测定苦参中苦参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025 mol·L-1硫酸铵-十二烷基硫酸钠(30∶ 70∶ 0.6 g)(硫酸(1→5)溶液调节pH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苦参碱在36~18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1%,RSD=1.1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无干扰、重现性好、可作为苦参的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楼英;朱燕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化中应用的价值.方法肝硬化患者在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治疗后观察腹泻腹胀便秘等胃肠道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氨变化.结果加用培菲康治疗后有利于胃肠道症状缓解,血氨下降.但对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影响不大.结论微生态制剂在肝硬化中有辅助治疗价值.
作者:王红敏;傅文安;张凯杰;赵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不同程度损伤的MRI表现,提高MRI检查对半月板损伤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对200例临床可疑半月板伤患者进行了MRI检查,临床对80例Ⅱ度以上的患者进行了关节镜手术,将MRI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进行了对照研究,分别算出M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结果在200例400个半月板中,MRI报告异常的有224个.其中I度64个;II度54个;III度72个,其中IIIA型53个(纵行撕裂21个,横行撕裂32个),IIIB型19个.另外有34个不能用上述方法分类,表现为半月板结构碎裂.以关节镜结果为标准,MRI诊断半月板撕裂的敏感性为96.7 %,特异性为92.8%.结论 MRI检查为一种无创性的能准确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成像方法,将逐渐取代诊断性关节镜检查.
作者:陈兵;夏春华;汪亚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对国产头孢呋辛酯片(联邦赛福欣)与进口头孢呋辛酯片(西力欣)进行溶出度比较.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0版采用浆法测定溶出度.结果赛福欣与西力欣溶出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片剂均符合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溶出限度.
作者:金澄滔;方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静脉腹腔化疗药物配制、给药方法、给药时间顺应性对卵巢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常规化疗.观察组60例采用化疗前心理护理、静脉水化、静脉快速给药,下午腹腔给药、化疗前30 min推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止吐等方法.结果两种化疗方案在肝脏损害、骨髓抑制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胃肠道副反应,肾脏损害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过有效护理,正确药物配制,按时间生物学给药,科学使用止吐剂,可以减轻化疗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和肾毒性,延长顺铂使用时间,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缓解率.
作者:陆彩云;罗桂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患儿男,5岁9个月,因上感高热伴咳嗽2 d 就诊.
作者:刘雅丽;孙术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03年6月~12月出院病历136份(例),进行分析.结果其中应用抗菌药物126例(92.6 %).126例中,用于治疗64例(50.8 %),用于预防62例(49.2 %).不合理应用比例为30. 9 %(按例数算).结论不合理应用主要是非适应证用药和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作者:张文珍;王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总结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近况,在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同时,对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作者:李荣;李俊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