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念平;蒋宗明;吕安青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1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前后临床体征,X线片,内固定后的并发症及疗效. 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1 年4个月.神经功能除2例Frarkel分级A 无恢复其余均有提高,椎体形态及椎管狭窄较术前均有改善.压缩椎体的高度均恢复80%以上.结论后路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有良好的复位伤椎、稳定脊柱的作用,手术时机及植骨融合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后路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周江松;丁一凡;李潜;章子林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法莫替丁用于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治疗组45例采用法莫替丁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常用的雷尼替丁治疗.观察两组的止血疗效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7.8%和28.6%(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64.3%(P<0.05).检测两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两组白细胞降低分别为8.89%和28.6%(P<0.05),BUN增高分别为6.67%和28.6%(P<0.05).结论法莫替丁治疗组抑酸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有效.
作者:郑朝光;陈伟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可分为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抽验工作是技术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行政监督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可谓之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相成,缺一不可.药品抽验工作主要分为药品的抽样和药品的检验,笔者就药品抽验工作浅谈拙识,请同道斧正.
作者:杨开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时段性观察输入量与尿量之比,对指导烧伤休克补液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11例31%~90%以上严重烧伤病人,分31%~50%;51%~70%;71%~90%以上三个观察组.病人伤后45 min入院,处于休克代偿阶段.按医嘱快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在24 h内护理记录心率、血压和末梢循环变化,重点时段性观察记录每组输入液体量与尿量之比,尿量70 l~90 ml·h-1,无血红蛋白尿,作为肾脏滤过功能良好的指标,输入量与自排尿量之比达4.5~5∶ 1,为血容量基本满足的指标.结果入院后1 h内每组输入量平均683.3~1250 ml,与自排尿量之比为5.54∶ 1~11.9∶ 1;伤后8 h内输入量平均值3166.7~6350 ml,与自排尿量之比为3.57∶ 1~5.2∶ 1;24 h内输入量平均值7733~12125 ml,与尿量之比为3.6∶ 1~5.37∶ 1,无一例出现血红蛋白尿和休克症状,病人全部治愈.结论在基层医院,观察输入量与尿量之比,是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对指导严重烧伤休克预防性补液,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兰晓娥;余莲香;姚美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利用L-谷氨酸和克拉霉素反应,制备可溶性谷氨酸克拉霉素盐,解决克拉霉素的水溶性问题.观察动物在接受谷氨酸克拉霉素后的反应情况,为制剂及临床提供安全性评价.方法对谷氨酸克拉霉素盐进行元素分析、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熔点测定;溶解度测定.并采用谷氨酸克拉霉素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异常毒性、溶血性、血管刺激性试验研究,以此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谷氨酸克拉霉素熔点测定为157~162℃;溶解度测定达40 g·L-1.谷氨酸克拉霉素对小鼠静脉注射LD50为292.15 mg·kg-1,LD5095%可信限为276.694~306.902 mg·kg-1;异常毒性试验显示注射给药后观察48 h,未见死亡;溶血性试验显示无溶血和凝集反应;血管刺激性试验显示该药给药后给药部位可见轻微充血,未见其他明显异常.结论谷氨酸克拉霉素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相关试验结果符合新药申报要求,可进一步研究开发为注射用克拉霉素新制剂.
作者:邹群;徐林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西替伪麻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水为溶剂,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第一法测定装置测定,定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对均一性、释放度曲线、不同溶剂介质的释放特点进行了考察.结果盐酸伪麻黄碱的释药曲线可用一级方程动力学拟合,证明国产西替伪麻缓释片具有较好的体外释放特性.结论该方法简便、宜行.
作者:周志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要表现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发生率为22%~76.1%.其与病灶部位、病人的年龄、性别、个性、社会、家庭、卒中后遗症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分轻、重两型,随着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PSD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该文就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曹曦;李维祖;明亮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1 医院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医院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在医院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医院中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病人信息,也可称为医疗信息;二是医疗费用信息;三是主要用于成本核算的物资信息;四是其他管理信息.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医院是一个信息密集的组织,常见的有病案室中类似大型图书馆规模的病例档案,每天大量的处方,检查报告,各种报表,大量X光照片影像资料等.另外,医学的新技术、新知识、新设备的发展很快,要求医院的医护人员必须能够及时掌握并处理这些产生的信息.医院的信息管理把信息作为医院中一项重要的资源进行管理,通过对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等步骤使其变为方便医护人员使用的信息.
作者:李湘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是以根治性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由于手术范围大,创伤大,皮瓣游离面广,术后容易发生皮下积液,甚至皮瓣坏死,乳腺癌根治术后积极的预防皮下积液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术后治疗环节.本文总结1990年至2002年在我科行乳腺癌根治术8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周庆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蚌埠市药品检验所2002~2004年度共抽验药品1461批(其中中药材158批),判定不合格药品119批,不合格率为9.13%,不合格中药材68批,不合格率为43.04%.其中,从生产单位抽验7批,未检出不合格药品;从经营单位抽验677批,不合格药品78批,不合格率为11.52%.在经营单位中,抽验县以上经营单位药品542批,不合格药品56批,不合格率为10.30%;抽验县以下经营单位药品135批,不合格药品22批,不合格率为16.30%.从医疗单位抽验777批,不合格药品109批,不合格率为14.03%.在医疗单位中,抽验县以上医疗单位药品625批,不合格药品77批,不合格率为12.30%;抽验县以下医疗单位药品152批,不合格药品32批,不合格率为21.10%.近两年,由于逐年加大针对性监督抽验,即对可疑品种抽验,故不合格率相对增加,其中中药材较为明显.
作者:齐中元;马洪怡 刊期: 2005年第12期
血管新生及其治疗性应用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国外已开始早期的临床研究[1].治疗性血管生成(therapeutic angiogenesis)可以导致毛细血管的芽生(angiogenesis,血管新生)和侧支血管的发展(arteriogenesis,动脉生成),为冠心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陈蓉;王佑华;聂颖颖;王鹂;刘学法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复方维生素E乳膏中山莨菪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山莨菪碱与酸性染料溴甲酚绿定量结合成有色离子对,用氯仿提取后比色测定,测定波长为420 nm.结果浓度在7~35 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n=5),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4%.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廉,适用于医院制剂分析.
作者:徐坚;沈鸿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中所致十二指肠误伤后紧急处理的要点和应该吸取的教训.方法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1995年7月至2005年7月所遇到的7例胆道术中十二指肠误伤及紧急处理的病例资料.其中:4例系在使用Baker 's探条进行探查胆道时致十二指肠后壁损伤;3例因分离十二指肠与腹腔广泛粘连时所致十二指肠前壁损伤.术中紧急处理方法: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损伤修补、十二指肠腔内外引流和胃空肠造瘘术.结果全组治愈5例,死亡2例;远期结果:随访1~10年,治愈的5例患者均健在.结论胆道术中所致十二指肠误伤的并发症主要在于预防;误伤发生后,手术者应做到及时发现并根据患者当时的具体病情情况,合理选择有效的紧急处理方法是成功治疗此类患者的关键.
作者:王景钧;胡太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采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仅有1例复发,其余11例均恢复良好.结论新鲜羊膜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取材方便,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映红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草酸铂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45例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皆给予草酸铂联合化疗1~7个周期,定期进行B超、CT、MRI等检查,观察其病灶及转移灶情况,分析不良反应.结果 25例复发或转移病例中CR(完全缓解)1例,PR(部分缓解)8例,有效率(CR+PR)36.0%,SD(稳定)10例,PD(进展)6例.不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感觉神经毒性较多,无IV度毒性反应.术后预防性化疗20例,无1例半年内复发,转移.结论草酸铂不良反应轻,对多种肿瘤有效.
作者:祝惠琴;詹可顺;祖恩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艾滋病重点村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效果. 方法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加以归纳总结. 结果 AIDS病人72例.28例进行了丙肝抗体检测,仅1例阴性.69例AIDS病人进行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服药后34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16例退出治疗,50例AIDS病人坚持抗病毒治疗半年至1年半临床症状改善率94% 结论 ART确实大大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大,影响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部分病人出现耐药,药物的组合和选择均受到限制,探索适合贫困地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新路已是当务之急.
作者:汝燕峰;徐臣;程国金;丁心平;冉献贵;陶立伟;葛阳;张云同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效果.方法对20例GBS患儿使用大剂量IVIG联合甲强龙治疗72 h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患儿在四肢肌肉麻痹,颅神经麻痹(包括Ⅶ、Ⅸ、Ⅹ对颅神经),呼吸肌麻痹方面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剂量IVIG联合甲强龙早期治疗GBS可有效抑制麻痹进展,尤其是呼吸肌麻痹进展,减少人工呼吸机通气应用,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亚彬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奥硝唑口腔溃疡液的制备并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以奥硝唑为主药制成口腔溃疡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的含量.色谱柱为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 7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8 nm,柱温25℃.并建立制剂的其它质控指标.结果奥硝唑在0.04~0.40μg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6%,RSD为0.47%(n=5).结论该制剂配制简单,质量可控.
作者:邱新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由于企业人才选拔过程中存在大量模糊概念和因素,文章通过运用模糊数学中模糊决策理论.提出一种具体运用方法与步骤,可对待选拔的人才形成综合的较全面的评价,为企业选拔人才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杨松涛;李国强;高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输液反应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根据文献报道的输液反应,结合我院临床输液疗法开展的实际情况,考察细菌内毒素、不溶性微粒、配伍用药、环境等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结果发生输液反应的输液残液中,细菌内毒素和不溶性微粒均显著增加,配伍用药、配液与输液的环境、输液的包装材料等已成为引起输液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规范输液疗法的操作及合理配伍用药是预防和减少输液反应的主要对策.
作者:徐德琴;徐学君;邹若飞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