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翔燕
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如果只被看作是护士的操作技巧熟练程度,那是片面的,那只是看到了事物机械静止的一面,而忽视了护士的心理因素.而影响护士静脉穿刺的有内、外界的因素.现就护士心理素质在静脉穿刺中的影响作相关分析.
作者:乔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本文所指特殊群体指:社会上无固定正当职业,文化水平不高,年轻气盛,年龄一般在16岁~22岁,游手好闲,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小混混.特殊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说话霸气十足,不动脑筋,不计后果,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出手凶狠,以示自己够朋友、讲义气.一旦打伤、刺伤收入院,医务人员言语稍不慎,就可能招来他们的谩骂、指责,甚至殴打.
作者:孟召华;滕鹏双;于振美;李晓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第三代喹诺酮类即氟喹诺酮类(Fluoxquinolones,FPNLS)是近年来临床使用较多的抗菌药.除了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外,特别对绿脓杆菌等多种耐药菌也有抗菌活性,给药后吸收快、分布广、使用方便,既可口服,又可注射.主要品种有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等.随着临床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报道也越来越多,笔者对其作一综述.
作者:项伟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前,由于癌症仍然是一类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因此,癌症患者的紧张、恐惧和焦虑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当患者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其心理状态一般要经过否认期、恐惧焦虑期、悔恨妥协期、抑郁期和接受期5个阶段.严重的负性情绪可抑制机体的免疫识别和监视,导致病情急剧恶化,而良好的情绪能延长存活时间,甚至能彻底治愈癌症.所以心理的治疗在癌症病人的康复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孙红梅;于万娜;王琦雁;周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布托啡诺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主要激动k受体,对u受体没有激动作用,对δ受体的活性很低,其镇痛效应强,镇静时间久,呼吸抑制和药物依赖发生率低,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工作中.为了探讨布托啡诺在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效果及特点,以及与芬太尼相比较在镇痛作用及副作用方面的区别,作者设计了一个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别观察布托啡诺及芬太尼在腰椎间盘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作者:金云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是老年患者,常表现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现将2003年9月~200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1例老年甲减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司马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先兆流产是妊娠早期常见的病理情况.早期先兆流产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者,对妊娠结局是否有不良影响,根据曾经收治过的病人,作临床分析.
作者:韩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老年性痴呆属于大脑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衰退性器质性脑病综合症,其临床持征是发生老年期的进行痴呆,起病隐袭,不易被人发觉.症状严重后,或因躯体疾病,或因精神创伤被家属注意.早期症状为记忆障碍和判断力减退,近记忆首先受损,并常伴有敏感、多疑.病情进一步发展时,远记忆也受影响,定向力障碍明显.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明显减低性格多边不等终导致全面性痴呆,与周围环境无正常接触,生命完全不能自理.加强老年痴呆的护理对于提高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疾病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痴呆病人的综合护理及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其对该病的护理能有效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作者:姚丹;井亚茹;赵燕燕;王莎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出生<12h,住院时间≥10d的早产儿观察组(52例),对照组(42例).记录早期体重下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生理性黄疸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喂养不耐受情况、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完整和消化功能的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及光疗机会;减少低血糖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徐朝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2006年10月~2008年7月,我科对96例小面积患者采用托福馨-生物皮覆盖行烧伤创面换药,取得临床满意效果.
作者:王艳婕;祝朝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氟比洛酚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1-2级无痛人工流产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A组静注芬太尼1ug/kg,B组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然后2组患者静注丙泊酚2mg/kg,注药速度5ml~8ml/min,待患者入睡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反应每次追加丙泊酚30mg~50mg至手术结束.观察MAP,HR和SPO2变化,观察2组患者的镇痛情况,术后宫缩痛情况,记录丙泊酚的总量,清醒时间,清醒后离院时间,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及随访术后6小时内恶心、呕吐和头晕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安静,镇痛效果好,术后宫缩痛轻,用药后MAP、HR和SPO2均呈一过性下降(P<0.05),术毕清醒均较快,B组清醒时间及清醒后离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1),术后6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小时内B组头晕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氟比洛酚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确切,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苏醒快,苏醒室停留时间缩短,是较为理想的麻醉配伍方法.
作者:严红星;邢春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诊断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ASC)病变的价值.方法:细胞学诊断采用TBS(2001)分级报告系统,对293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的患者,做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典型鳞状细胞中包含46.4%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原位癌,其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Ⅲ及原位癌的检出率分别为35.83%、6.14%、4.09%、0.34%.ASC-US组患者CINⅡ、CINⅢ级者占8.1%;ASC-H组患者CINⅡ、CINⅢ级占33.2%,P<0.01.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及时发现ASC病变并进行ASC分级是十分重要的,ASC-H对CINⅡ、Ⅲ级有阳性预测价值.
作者:陈乐;石少权;李颖勤;王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分娩虽然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住院分娩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产妇造成心理负担,再加上前人分娩的疼痛、胎位异常、分娩并发症,如胎盘剥离不全,产后大出血等,往往造成产妇对分娩极度恐惧和精神异常紧张等心理,导致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收缩乏力,出现滞产、难产或产后大出血以致影响母婴安全.因此,做好临产妇心理护理,对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痛苦,缩短产程、使胎儿顺利娩出,保证母婴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2年多的实践中,作者针对以下几种常见的临产妇心理障碍因素,认真做好临产妇心理护理工作,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婷秀;王秋霞;邹淑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自90年代以来,止痛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主要介绍疼痛基础及镇痛技术,介绍止痛泵在各个专科的应用及效果,归纳止痛泵护理要点及并发症,并对止痛泵对机体的影响进行简单介绍.
作者:冯国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近年来,膀胱肿瘤发病率有所上升,膀胱全切也在增加,我院自2005年10月~2008年3月对12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癌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树芳;程俊彦;张秀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奥美拉唑是选择性抑制胃壁细胞中H+、K+、ATP酶,而产生强烈抑制胃液分子的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报道日见增多,现摘要如下.
作者:项伟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我科2003年~2007年收治小儿烧伤198人,占烧伤总数的39.4%.本文通过这2组病例,着重讨论小儿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与后期疤痕畸形的关系,对小儿烧伤创面的判断,手术时间、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早期如何减少疤痕挛缩,功能障碍等问题作了初步分析讨论.
作者:卞树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随着医疗系统改革的不断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相继出现,使得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医疗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成为医疗机构管理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作者:刘金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研讨目前我国临床护士的质量、编制、健康状况和如何合理使用问题.方法:首先从我国临床护士现存的矛盾开始阐述,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我国现在临床护士编制数量严重不足,它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二、临床护士编制质量问题.现存护理人员学历偏低,平均年龄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使高资历人员常常从事低资历人员的工作,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护理人员健康状况勘忧,由于长期大量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使她们的身体素质非常的差.三、临床护士的合理应用问题.应根据护士的职称、职责按需安排她们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以达到量才施用,各尽所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使护理质量更上一个台阶.结果:可提高护理质量,推动护理工作的发展.结论:通过对临床护士各方面的改革方案,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使护士得到了身心的慰藉,从而使病人得到了全面的身心整体护理.
作者:王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广泛,影响复杂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在沟通过程中实现的,通过沟通可以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准确的评估病人的护理问题,科学的计划和实施护理活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促进护患间的理解与支持,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对护理人员而言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护患沟通的目的,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以及护患沟通的技巧作以下探讨分析.
作者:何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