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 脓毒症患者亲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邵晓露;胡才宝

关键词:脓毒症, ICU, 患者亲属,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方式
摘要: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亲属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择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7例脓毒症患者亲属为调查对象,采用 Mishel 疾病不确定感亲属量表(中文版)和简易应对方式卷为调查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亲属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范围为56~139(102.16±14.73)分,处于较高水平,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范围为6~38(22.68±3.73)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范围为4~22(13.08±4.12)分。疾病不确定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性负相关(r =0.153,P <0.05),疾病不确定感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性正相关(r =0.130,P <0.05)。结论患者亲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相互影响,护士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患者亲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帮助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ICU 脓毒症患者亲属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亲属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状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选择浙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7例脓毒症患者亲属为调查对象,采用 Mishel 疾病不确定感亲属量表(中文版)和简易应对方式卷为调查工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亲属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范围为56~139(102.16±14.73)分,处于较高水平,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范围为6~38(22.68±3.73)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范围为4~22(13.08±4.12)分。疾病不确定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性负相关(r =0.153,P <0.05),疾病不确定感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性正相关(r =0.130,P <0.05)。结论患者亲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相互影响,护士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患者亲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帮助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邵晓露;胡才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耳鼻喉科医护一体化管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医护一体化管理对护士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耳鼻喉科住院患者200名、医生80名、护士12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98名,观察组(患者)102名。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医生和医院医护人员对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医生)39名,观察组(医生)41名;对照组(医院医护人员)59名,观察组(医院医护人员)61名。对照组给予传统医护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给予医护合作接诊,交接班工作采用互动合作式,重要护理问题医护共同讨论,医护共同查房,共同进行出院后用药及生活指导。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满意度得分情况,比较两组医院医护人员的综合能力(包括常见病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该科室可能遇到的特殊疾病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处理、并发症预防、专业护理能力)得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医患配合满意度、护理规范操作满意度、用药满意度、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对护士职业水平的满意度[(4.21±0.26)分、(4.19±0.39)分、(4.17±0.42)分、(4.02±0.25)分、(4.25±0.18)分]均低于观察组[(4.62±0.19)分、(4.87±0.18)分、(4.33±0.36)分、(4.81±0.07)分、(4.42±0.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2.769、15.933、2.896、30.690、2.992,P =0.000、0.000、0.003、0.000、0.003)。管理后,对照组医院医护人员常见病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特殊病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并发症处理、并发症预防、专业护理能力评分[(3.98±0.43)分、(3.11±0.76)分、(3.87±0.22)分、(3.96±0.46)分、(3.99±0.15)分]均低于观察组[(4.18±0.46)分、(3.89±0.27)分、(4.03±0.21)分、(4.11±0.35)分、(4.38±0.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173、9.746、5.262、2.602、19.672,P =0.002、0.000、0.000、0.010、0.000)。结论耳鼻喉科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促进护士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的提高,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静丹;叶志芳;富静;江金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苦参素辅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苦参素辅助治疗乙型肝炎(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45例已确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174例,对照组171例,对照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组加用苦参素,比较实体瘤近期疗效、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变化,并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在 KPS 评分方面,治疗组疗效更佳(Z =-3.296,P <0.05);实体瘤近期疗效方面治疗组更显著(χ2=4.676,P <0.01);治疗组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组内:t(治疗组:CD3)=2.544, t(治疗组:CD4)=2.446,t(治疗组:CD8)=2.745,t(治疗组:CD4/CD8)=2.873,t(治疗组:NK)=2.542,t(对照组:CD3)=2.614,t(对照组:CD4)=2.337,t(对照组:CD8)=2.545, t(对照组:CD4/CD8)=2.336, t(对照组:NK)=2.672, P <0.05;组间: t(治疗后:CD3)=2.947, t(治疗后:CD4)=2.846,t(治疗后:CD8)=2.943,t(治疗后:CD4/CD8)=2.879,t(治疗后:NK)=2.798,P <0.01)。治疗组在 ALT、HBV-DNA、AFP 改善方面,疗效均更显著(组内:t(治疗组:ALT)=2.676,t(治疗组:HBV-DNA)=2.682,t(治疗组:AFP)=2.611, P <0.01,t(对照组:ALT)=2.556,t(对照组:AFP)=2.523,P <0.05,t(对照组:HBV-DNA)=1.216,P >0.05;组间:t(治疗后:ALT)=2.417,t(治疗后:AFP)=2.432,P <0.05,t(治疗后:HBV-DNA)=2.674,P <0.01)。两组均出现化疗后不良反应,均为消化系统及造血系统异常,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白细胞下降=46.969,χ2疼痛=46.977,χ2发热=22.499,χ2恶心、呕吐=88.749,P <0.05)。结论苦参素辅助治疗 HBV 相关 PHC 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叶艳菊;俞建平;叶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CT 检查用于老年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化疗前后的 CT 征象变化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菌阴与菌阳、化疗前后的 CT 征象变化。结果菌阳活动性肺结核化疗前 CT 征象的中树芽征、厚壁空洞的检出率分别为72.1%和55.8%,显著高于菌阴活动性肺结核45.7%和28.6%(P <0.05);与化疗前比较,化疗后活动性肺结核 CT 征象中磨玻璃影、树芽征、厚壁空洞、肺实变、小叶中心结节及小叶样融合阴影的检出率均显著降低(P <0.05);化疗后,磨玻璃影、树芽征被完全吸收,其余转归为结节、纤维条索阴影、薄壁空洞、钙化及支气管聚拢迂曲等非活动性征象。结论CT 征象在老年活动性肺结核化疗前后具有特征性的演变规律,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疗效的评价。

    作者:朱国方;石新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三种超声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大小的测量误差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2D-US)、超声弹性成像(UE)、超声造影(CEUS)三种超声成像技术对肿瘤大小的测量误差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分别应用2D-US、UE、CEUS 及术后测量肿瘤大小,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 ER、PR 及 VEGF 的表达情况,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2D-US、UE、CEUS 测值与病理测值的差值分别为(-0.59±-0.34)cm、(-0.20±-0.14)cm、(-0.40±-0.31)cm,差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0.497,P <0.001)。 UE 与2D-US 的测量差值≤0.44 cm 时比差值>0.44 cm ER、PR 阳性表达率高;CEUS 与2D-US 的测量差值≤0.19 cm 时比差值>0.19 cmVEGF 阳性表达率低,三种超声技术对乳腺癌肿瘤大小测量存在差异, ER、PR 表达阳性时,UE 与2D-US 测值的差异趋向越小;VEGF 表达阳性时,CEUS 与2D-US 测值的差异趋向越大。结论乳腺癌 ER、PR、VEGF 表达与三种不同超声成像技术测量误差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乳腺癌分子病理学差异对超声成像可造成影响,这有助于认识不同超声成像技术对乳腺癌测量误差的原因与规律。

    作者:蔡培伟;林腾;朱晓欢;黄聪;许映斌;连伟镇;宫国良;邱前程;吴宝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糖蛋白激素受体 Lgr6的结构和功能

    Lgr6是富含亮氨酸的 G 蛋白偶联受体,在人体组织中广泛分布,在胎盘、脑、心脏、肝、肺、小肠等均有表达。作为糖蛋白激素受体家族的新成员,目前尚未发现其生理性配体,故又称 Lgr6为孤儿受体。研究发现,Lgr6标记的毛囊干细胞能分化成皮肤所有细胞系,参与皮肤更新及损伤修复,而且 Lgr6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也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笔者对 Lgr6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综述。

    作者:张曼;高慧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颈围与肥胖相关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相关代谢紊乱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颈围与肥胖相关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相关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以任丘市年龄60~70岁的常住居民4412例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根据男女性别分组,分析颈围与肥胖相关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紊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与女性调查者颈围、腰围、腰身比、BMI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4.686、3.879、-16.224、-6.304,均 P <0.05);颈围与腰围、腰身比、BMI 均呈显著正相关(男:r =0.752、0.695、0.761,女:r =0.707、0.655、0.721,P <0.01)。颈围、腰围、腰身比及 BMI 等肥胖相关指标的增高趋势分别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胰岛素血症的增高趋势相吻合,且无性别差异,随着颈围水平的增加,上述疾病的发生率亦相应增加。结论颈围与肥胖相关指标及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紊乱有关,颈围测量可作为中心性肥胖的有效测量指标,对临床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紊乱的早期预测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素颖;李孝华;颜应琳;于凯;冀瑞俊;王拥军;赵永娜;张广波;孔娅娜;张会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本期广告目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加减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加减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 COPD 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 =43)及对照组(n =43),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加减补肺汤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3.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9,P <0.05),两组治疗后的 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 =3.6984、3.6915、3.7431、4.2675、4.6821、5.0567,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FEV1为(2.45±0.35)L/s,FEV1/FVC 为(63.91±7.42)%,FEV1%预计值为(47.29±7.5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3.6884、3.7581、4.1957,均 P <0.05)。治疗后对照组 TNF-α、IL-8水平无明显变化,观察组 TNF-α、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 =8.864、9.571,均 P <0.05)。结论在COPD 稳定期肺脾气虚证患者治疗中,加减补肺汤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其急性发作,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世红;李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完善护理评价与贯彻体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完善护理评价与贯彻体系对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Ⅲ、Ⅳ期 NSCLC 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完善护理评价与贯彻体系,以1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以1个月为1个疗程。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NSE、CEA、CYFRA21-1、CA125)水平,记录干预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生存质量(KPS 评分)及体质量,评价临床疗效;随访至2015年8月31日,统计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时间(OS)。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和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P >0.05);(2)干预前后两组临床症候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82、1.521,均 P >0.05);干预后两组临床症候总积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493、4.398,均 P <0.05);干预前两组 KPS 评分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83、2.480,P >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 KPS 评分和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493、4.326,均 P <0.05);(3)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 PFS 分别为5.93个月(1.67,12.87),6.21个月(1.55,14.12);中位 OS 分别为16.24个月(3.87,26.49)和17.09个月(4.02,29.33),两组中位 PFS 和 OS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42、1.843,均 P >0.05);(4)干预前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483、1.264、1.762、1.264、1.795、1.678、1.253、1.469,均 P >0.05);干预后两组血清标志物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393、3.490、4.728、7.943、4.883、5.478、7.684、11.383,均 P <0.05),干预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456、1.548、1.559、1.259、1.895、0.639、0.248、1.127,均 P >0.05)。结论对于Ⅲ、Ⅳ期NSCLC 患者而言,完善护理评价与贯彻体系在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远期生存方面,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无明显差异,而完善护理评价与贯彻体系在维持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周洪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盐酸舍曲林联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观察盐酸舍曲林联合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用药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单用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60 mg,2次/d,疗程10周。联合用药组服用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60 mg,2次/d,以及盐酸舍曲林50 mg,3次/d,疗程10周。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腹痛、腹胀、腹泻、直肠肛门不适感的评分结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5.55%,联合用药组有效率为88.88%,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5,P <0.05)。对照组腹痛、腹胀、腹泻、直肠肛门不适感评分分别为(4.91±1.12)分、(3.55±0.45)分、(1.59±0.49)分、(1.86±0.26)分,联合用药组的腹痛、腹胀、腹泻、直肠肛门不适感评分分别为(0.95±0.46)分、(1.08±0.51)分、(0.89±0.71)分、(1.12±0.35)分,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314、10.264、9.561、9.823,均 P <0.05)。结论复方枸橼酸阿尔维林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振道;王亚瑞;陈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病例,简单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 T(cTnT)等各项指标及 TIMI 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项症状及2年后随访患者各项症状。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533,P >0.05),研究组 cTnT、LVEF 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 =5.1381、8.6581,均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TIM 分级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而且研究组 TIMI 3级发生率(93.9%)显著高于对照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85,P <0.05);研究组心绞痛缓解率(87.9%)显著优于对照组(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78,P <0.05);随访2年,研究组心绞痛缓解率、再发心绞痛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769、3.9952,均 P <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强化治疗的疗效显著,预后效果良好,症状缓解率较高,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行东;王菊飞;邬武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产后早期吮吸及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泌乳情况及身体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究产后早期吮吸以及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泌乳情况以及身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初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早期吮吸以及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泌乳情况以及身体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保健知识良好率92.00%、护理能力掌握良好率86.00%、泌乳时间(16.46±2.43)h,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4.03,14.89,t =10.22,均 P <0.05);观察组产后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t =3.86、4.42、4.68、5.67、6.77、5.46、5.71、4.27、3.98、5.08,均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χ2=5.24,P <0.05)。结论初产妇在产后接受早期吮吸以及健康教育,可以增加其泌乳能力,促进其身体康复。

    作者:童昊斐;史颖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留胆囊手术的探讨

    目的:探析腹腔镜与胆道镜双镜联合手术在保胆治疗的中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胆囊息肉合并结石患者132例,按照随机分配与自愿的原则,将其平均分成 A、B 两组,每组66例。 A 组用腹腔镜与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B 组用传统开腹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相比,应用微创保胆术治疗胆囊息肉合并结石,患者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术后排气时间更短、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并发症发生率低、费用更加合理(P <0.05)。结论腹腔镜与胆道镜双镜联合在胆囊息肉并结石保胆术治疗方面具有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殷忠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方鞘蕊苏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7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复方鞘蕊苏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入院治疗的15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给予孟鲁司特钠片,观察组给予复方鞘蕊苏颗粒和孟鲁司特钠片联合应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如咳嗽、气喘、湿啰音消失时间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咳嗽、气喘、湿啰音消失的时间分别为(3.8±1.0)d、(3.5±0.8)d 和(2.1±0.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0.7)d、(4.7±0.9)d 和(3.0±0.5)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56、5.12、4.89,均 P <0.05);经过治疗,治疗组 FVC、FEV1和 PEF 分别为(4.9±1.7)L、(3.8±0.6)L 和(3.9±0.5)L/min,明显好于对照组的(3.2±1.2)L、(2.1±0.8)L 和(2.8±0.5)L/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12、4.87和5.32,均 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P =0.027)。结论复方鞘蕊苏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消失快,总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居卫;姜燕飞;张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在体检妇女选择液基细胞学检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体检妇女选择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筛查方法的作用,为临床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行健康体检的妇女19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各994例。对照组不实施健康教育措施,由受调查者自行选择体检项目。健康教育组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再由受调查者自行选择体检项目。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受调查者对宫颈癌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并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受调查者选择 TCT 筛查和巴氏涂片检查法的比例。结果健康教育组受调查者健康教育后对宫颈癌症状的知晓率为95.07%,宫颈癌危险因素的知晓率为92.56%,宫颈癌筛查方法的知晓率为95.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92.56、527.45、703.37,均 P <0.05);健康教育组选择 TCT 筛查的比例为96.88%,选择巴氏涂片检查的比例为3.12%,对照组选择 TCT 筛查的比例为27.67%,巴氏涂片检查的比例为72.33%。健康教育组选择 TCT 筛查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选择巴氏涂片检查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013.4,均 P <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体检妇女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其选择 TCT 筛查方法的比例,有助于宫颈癌的防控。

    作者:方陆燕;王培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理支持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理支持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癌症化疗患者心理干预措施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96例需行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支持护理,干预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估,采用自我感受负量表评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情况,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干预后照护体力负担、经济负担、情感负担、社会负担、家庭负担、心理负担、自我感受总评分分别为(9.77±2.28)分和(7.44±3.33)分,(21.11±4.16)分和(14.02±5.47)分,(10.88±2.55)分和(8.02±2.32)分,(12.77±2.57)分和(8.78±2.65)分,(11.38±2.88)分和(8.71±2.42)分,(27.95±3.63)分和(21.81±3.63)分,(92.82±10.41)分和(67.22±11.53)分,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 =3.551、3.337、3.773、3.994、3.606、3.731、3.602,均 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症状条目、情绪条目、他人关系条目得分分别为(33.05±3.82)分和(36.21±4.44)分,(30.46±3.48)分和(35.38±5.36)分,(18.22±3.35)分和(22.47±3.28)分,(100.06±9.05)分和(115.81±11.15)分,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 =3.647、3.532、3.348、3.575,均 P <0.05)。结论心理支持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内心自我感受负担,构建以亲属、护师、医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心理干预团队,在化疗期间给予针对性主题活动的心理干预,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

    作者:王敏丽;毛美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围术期凝血功能及 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围术期凝血功能及 D-二聚体(D-D)影响,为临床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例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50例实施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D、镇痛效果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 PT、APTT、TT、Fbg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24 h PT、APTT、TT 分别为(13.23±1.86)s、(31.18±5.94)s、(15.52±2.55)s,(12.85±1.94)s、(29.74±5.52)s、(14.68±3.15)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94、4.546、4.143、3.656、3.435、3.115,均 P <0.05),术后6 h 观察组 Fbg[(3.17±0.48)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56,P <0.05);观察组 D-D 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 分别为(0.28±0.04)mg/L、(0.33±0.07)mg/L、(0.33±0.07)mg/L,术后相比术前略有上升,但组内对比、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疼痛2级、3级发生率分别为41.43%、30.00%,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确诊1例股静脉血栓形成,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均可预防剖宫产围术期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腰硬联合麻醉是首选方法。

    作者:孔松泉;包丽霞;蒋淑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智觉知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智觉知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心智觉知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心智觉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8周的心智觉知训练。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在干预前(T1)、干预中(干预第4周,T2)和干预后(干预第8周,T3)比较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干预组有3例未能坚持完成干预而脱落,共77例进行数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因素中 SAS(F =4.614,P =0.035)及 SDS(F =4.070,P =0.044)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因素中 SAS(F =15.115,P <0.001)及 SDS(F =7.034,P =0.002)得分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智觉知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其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李秀青;卢晓声;陈小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目前所处的水平以及问题,以便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改善质量,避免护理风险。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该院30个临床科室的患者进行输液工具使用情况、穿刺部位选择、各种导管的维护、固定、有无并发症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静脉输液率为89.1%,各种输液工具使用中,钢针使用率72.0%,留置针19.0%,中心静脉导管(CVC)5.0%,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3.0%,输液港(PORT)1.0%。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7.5%,包括静脉炎、渗出和外渗、感染等。结论静脉输液治疗在临床应用普遍,合理应用静脉输液工具,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孔兴美;史红霞;于敏;叶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