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露消毒丹加减方治疗 Hp 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陈刚

关键词:慢性胃炎, HP 感染, 脾虚湿热型, 甘露消毒丹,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甘露消毒丹加减方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露消毒丹加减方治疗,7 d 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并结合胃镜和呼气试验检查,判断临床疗效和 Hp 根除率,采用 SF-36量表评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临床症状总评分[(15.92±2.25)分比(16.12±2.14)分];SF-36总评分[(68.05±12.98)分比(65.77±11.3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1.033、-1.239,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总评分和 SF-36总评分[(8.24±1.23)分、(89.44±12.93)分]均较治疗前[(15.92±2.25)分、(68.05±12.98)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574、2.765,均 P <0.05);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总评分和 SF-36总评分[(12.65±1.75)分、(77.43±11.59)分]均较治疗前[(16.12±2.14)分、(65.77±11.34)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133、2.047,均 P <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评分和 SF-36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394、2.432,均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3.3%,Hp 根除率分别为93.3%和70.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 Hp 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282、4.098,均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比(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2,P >0.05)。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减方可提高标准三联疗法的 Hp 根除率,治疗 Hp 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 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60)和观察组(n =60)。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治疗。疗程结束后,随访8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儿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 T 淋巴细胞亚群(CD +4、CD +8、CD +4/CD +8)、肠道菌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随访8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T 淋巴细胞亚群 CD +4[(43.5±6.6)%比(40.9±6.2)%]、CD +4/CD +8[(1.72±0.38)比(1.38±0.45)]明显升高,CD +8[(26.2±3.7)%比(30.1±5.0)%]明显下降,粪便中乳酸杆菌[(7.5±1.3)比(5.8±1.2)lonN /g 湿便]、双歧杆菌[(8.3±1.1)比(6.6±1.4)LonN /g 湿便]含量明显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22,P <0.05;t =4.47、4.86、7.44、7.40,均P <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增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滕承志;罗玲玲;张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人额叶挫裂伤病情进展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额叶挫裂伤病情进展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额叶挫裂伤患者235例(其中老年人额叶挫裂伤118例)的临床资料。118例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并动态复查脑 CT。病情进展患者常规行冠状入路、单额或者双额骨瓣行挫伤脑组织清除术;病情未进展患者继续行常规保守治疗方案。选取患者合并高血压、口服阿司匹林、合并糖尿病、对冲伤、库欣反应、侧裂池是否存在及合并硬膜下血肿共7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组118例患者,其中68例(57.6%)患者治疗中出现病情进展,50例(42.4%)患者病情未进展。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口服阿司匹林(P =0.006)、侧裂池是否存在(P =0.001)、库兴反应(P =0.025)为老年人额叶挫裂伤病情进展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老年额叶挫裂伤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侧裂池是否存在、是否存在库欣反应这3个因素,是病情进展恶化的危险因素。如果出现以上一个或者多个危险因素后临床需要密切观察,谨防病情进展恶化。

    作者:周世聪;贾强;周贤文;王宗宝;潘增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综合评估研究进展及在高原地区的实施

    老年综合评估是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本研究通过阐述老年综合评估的概念、对象、内容、评估方法、干预措施及研究进展,为在西藏地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提供经验,探寻适合西藏地区的老年综合评估模式。

    作者:姜菊娥;杨燕;于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静脉导管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异常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静脉导管(DV)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异常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前检查正常胎儿210例作为对照组。CHD 胎儿48例,按右心功能状态进行亚组分型,对 DV 血流频谱异常的,结合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8例 CHD 胎儿中,18例为左心系统发育异常,30例为右心系统发育异常;右心功能状态改变分别为:右心前负荷增加15例,右心后负荷增加25例,右心功能改变不明显8例,DV 血流频谱及参数有异常。结论DV 频谱及血流参数异常,高度提示 CHD 发生,尤其是胎儿右心系统发育异常,可作为早期筛查胎儿 CHD 的指标。

    作者:任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浙江省泰顺县畲族患者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 E 基因多态性与浙江省泰顺县司前镇畲族患者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测定泰顺县司前镇畲族脑梗死患者112例(脑梗组)和健康体检者88例(对照组)进行 apoE 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入院后各时间段的 NIHSS 评分。结果脑梗组和对照组中均为 apoEε3/3基因型多,分别为70.5%(79/112)和63.6%(56/8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组和对照组中均为apoEε3多,分别为82.1%(92/112)和75.6%(66.5/8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组ε4为9.8%(11/1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3.5/88);ε2为6.2%(7/1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17/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89、7.970,均 P <0.05)。携带 apoEε4的脑梗患者在入院时、入院7 d 及14 d 的各时间段 NIHSS 评分均较未携带ε4患者显著升高(t =7.853、6.185、5.165,均 P <0.05);而在各个时间点携带ε2基因的患者与未携带ε2的患者之间 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 apoE 基因多态性和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密切,apoEε4为泰顺司前镇畲族脑梗死患者易感因素。同时检测 apoE 基因型与 NIHSS 评分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作者:杨晓国;龚志广;郑炎焱;童郁;林一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胸腔镜辅助与传统肺癌根治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下(VATS)与传统开胸行肺癌根治术在纵隔淋巴结清扫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并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和 VATS 组,比较两组清扫出纵隔淋巴结的数量,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胸管放置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的差别。结果通过对照分析,在 VATS 组和开胸组中,解剖出的总纵隔淋巴结数为:(27.2±7.4)个和(28.8±10.6)个(P =0.507),而 N1组肺淋巴结数为:(9.4±4.0)个和(8.3±4.6)个(P =0.323),N2组纵隔淋巴结数为:(18.5±6.9)个和(21.3±9.9)个(P =0.2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而在术后住院天数、胸管留置天数方面:开胸组分别为(8.1±3.9)d 和(7.3.±4.4)d,VATS 组分别为(6.8±3.5)d 和(5.6±3.5)d,均显示出 VATS 组较开胸组有明显的优势(均 P <0.05),而在术中出血量(≥400 mL)及围术期输血率方面:开胸组分别为27.38%和25.00%,VATS 组分别为7.03%和8.60%,开胸组均较 VATS 组高。结论在成熟的开展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在纵隔淋巴结清扫方面,VATS 下的肺癌根治术可以达到与开胸下的肺癌根治术同样的效果,而在并发症方面有更好的优越性。

    作者:吴科杰;方万强;方子文;付春利;邓国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方法治疗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对298例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9例):采用联合用药抗感染治疗,治疗组(149例):采用联合用药抗感染治疗同时加用定君生阴道用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不同治疗方法对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总有效率92.6%),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有效率增加,采用联合用药抗感染治疗同时加用定君生阴道用药治疗对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患者复发率明显减少(治疗组复发率为6.0%,对照组复发率为12.8%,χ2=3.9413,P <0.05)。结论联合用药抗感染治疗同时加用定君生阴道用药治疗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有效率略高于采用联合用药抗感染治疗,前者复发率明显降低。

    作者:董莉;寿之炜;卢梦祺;姚晓红;黄华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电图定位法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电图(EKG)定位法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确定送管长度的指导作用及术中定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32例,置管时采取 EKG 数据,术后行 X 线胸片或胸部透视给予验证,判断 EKG 定位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一次性置管到位率。结果32例肿瘤患者中30例患者出现特征性 P 波,经 X 线胸片或胸透证实在上腔静脉或与右心房连接处,1例置入右心房,1例无 P 波在锁骨下静脉打折经调管后证实进入上腔静脉。结论EKG 定位法在深静脉置管导管尖端定位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作者:张厚芳;沈颂伟;徐敏;岳军;沙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潮热的治疗效果24例报告

    目的:提供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的临床新资料。方法对24例乳腺癌患者施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记录患者临床征象,潮热发作记录和填写症状问卷调查,对每例患者随访至少2个月,主要关注患者潮热发作频率和潮热评分的变化,使用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施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后,乳腺癌患者的潮热发作次数和评分均有所下降,6周后下降分别达到46%和49%。21例患者观察到霍纳氏综合征。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于控制乳腺癌患者潮热症状有效。

    作者:刘殿臣;蔡海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100A4及生存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A4及生存素(Survivin)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3例甲状腺癌组织和2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VEGF、S100A4及 Survivin 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S100A4、Survivin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93%、86.30%、79.45%,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VEGF、S100A4、Survivin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7.14%、14.29%,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08、55.28、36.26,均 P =0.000);VEGF、S100A4、Survivin 在有包膜浸润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37%、97.74%、97.74%,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30%、94.60%、97.30%,较无包膜浸润组(分别为71.43%、77.14%、62.86%)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72.22%、77.78%、61.11%)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6、4.37、14.63、9.58、4.77、11.34,均 P <0.05);三者的阳性表达率随甲状腺癌的组织学恶性度增高而增高。结论VEGF、S100A4及 Survivin 与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高度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诊断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重要指标。

    作者:郭丽霞;兰竞丽;胡兆鹏;许湘萍;肖娜;荣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典型病例导入法在泌尿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典型病例导入法在泌尿外科理论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两个班共162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n =83)和对照组(n =79),实验组采用病例导入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理论教学。采用笔试考察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和临床病例分析能力,采用问卷调查评估两组学生在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与临床联系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笔试:两组理论考核部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2,P >0.05);临床病例分析实验组得分(84.73±6.21)分高于对照组(78.49±3.65)分,两组间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90,P <0.05);(2)问卷调查表:病例导入组教学学生对该方法的认可度较高,在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2、21.72,均 P <0.05);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判断能力有所提高,体现在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理论与临床联系能力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14.43,均 P <0.05)。结论典型病例导入法在泌尿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可以提升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具有推广应用潜能。

    作者:汪盛;刘建民;刘贝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情景式健康教育在消化内镜检查及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情景式健康教育在消化内镜检查及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施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开展情景式健康教育,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教育。观察患者的术前睡眠情况、收缩压情况、心理状况,统计患者配合术中插管所需的时间,测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配合插管时间、收缩压指标低于对照组,而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t =2.95、3.20、2.88,均 P <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χ2=9.14,P <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评价分值[(2.79±0.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84±0.15)分](t =4.13,P <0.05)。结论对实施消化内镜检查及治疗的患者,开展情景式健康教育后,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

    作者:戴琼;倪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阿胶黄芪口服液联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产后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胶黄芪口服液联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产后贫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产后缺铁性贫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蔗糖铁注射液200 mg,连用3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阿胶黄芪口服液,每天2次,每次10 mL,连用30 d,治疗前后抽血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RBC、Hb、HCT、SF 分别为(2.14±0.74)×1012/L 和(3.32±1.15)×1012/L,(97.85±22.44)g/L 和(109.72±18.54)g/L,(36.42±8.39)%和(41.10±7.38)%,(22.26±1.76)mg/L 和(32.2±2.1)mg/L,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 =3.065和5.614,3.411和3.961,3.317和5.062,6.448和9.332,均 P <0.05),TIBC 为(70.82±13.23)μmol/L 和(62.41±13.37)μmol/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 =4.607和7.302,均 P <0.01),观察组治疗后 RBC、Hb、HCT、SF 明显高于对照,TIBC 明显低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826、3.733、3.395、4.776、3.524,均 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1,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对照组为6%(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 >0.05)。结论阿胶黄芪口服液联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产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骨髓红系造血,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甲泼尼龙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7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选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44例)予甲泼尼龙注射液和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χ2=10.33,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 FVC(3.72±0.42)L、FEV1(2.72±0.32)L 和 PEF(3.48±0.49)L/s 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t =7.87、7.81、8.41,均 P <0.05),且均优于对照组(t =6.93、7.44、7.20,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指标 IL-6(67.44±0.43)μg/L、TNF-α(80.32±7.34)ng/L、hs-CRP(3.32±0.89)mg/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t =6.85、7.41、7.33,均 P <0.05),且均优于对照组(t =6.55、7.04、6.45,均 P <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气道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处明;续懿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早期应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对感染后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干预对感染后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 ICU 的住院感染后危重症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洲大蠊提取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 d,记录患者胃肠功能评分、肠鸣音计数、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胃肠功能评分、肠鸣音计数、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132、0.201、0.329、0.190,均 P >0.05)。治疗后3、7 d,两组胃肠功能评分[(1.56±0.49)分比(1.32±0.45)分,(1.27±0.44)分比(1.02±0.42)分];肠鸣音计数[(1.58±0.76)次/min 比(2.27±0.75)次/min,(2.15±0.91)次/min 比(3.11±0.97)次/min];APACHEⅡ评分[(19.61±4.02)分比(17.50±4.37)分,(17.69±3.94)分比(15.24±3.82)分];血乳酸浓度[(2.94±0.88)mmol/L 比(2.45±0.75)mmol/L,(2.51±0.59)mmol/L 比(2.20±0.55)mmol/L],治疗组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072、t7=2.361;t3=3.712、t7=4.146;t3=2.041、t7=2.565;t3=2.434、t7=2.208,均 P <0.05)。结论早期应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可对感染后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行保护,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张宏伟;魏立友;赵刚;刘淑正;杨雅静;张振宇;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紧张情绪的改善作用

    目的:观察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用于缓解手术室患者紧张情绪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系统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Zung)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评分情况、基础生命体征波动情况、手术室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回访评价。结果试验组手术当天 Zung 评分(31.25±1.26)分、HADM评分(31.25±1.26)分、手术前心率(79.41±3.42)次/min、手术时心率(106.37±5.05)次/min、手术室患者对护理满意度(81.1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Zung 评分(56.96±0.68)分、HADM评分(16.96±0.68)分、手术前心率(72.52±2.13)次/min、手术时心率(115.32±3.72)次/min、手术室患者护理满意度(6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62、3.83、3.53,χ2=5.32,P <0.05);两组术前、术后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应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可缓解手术患者紧张情绪,患者及其亲属满意度较高。

    作者:徐小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标准剂量干扰素α-2b 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干扰素α-2b 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住院的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α-2b 治疗初始4周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护理干预。结果患者中出现流感样症状39例,外周血血细胞一过性下降35例,消化道症状39例,皮肤过敏3例,精神神经系统症状2例。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均能顺利进行干扰素的治疗。结论对初次使用标准化剂量干扰素α-2b 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需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通过恰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确保干扰素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姚惠芬;许银芳;苏瑞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我护理互动模式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互动模式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按自我护理互动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指标的对比研究:(1)ADL 评定;(2)卧床患者自理技能和自理知识掌握的评定;(3)满意度、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出院患者电话主动回访率评定。结果观察组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健康行为的改变、自理知识和自理技能的掌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院后卧床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 <0.05),满意度(91.7±6.5)%,高于对照组的(87.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59,P <0.05),平均住院日(16.11±7.61)d,低于对照组的(19.95±11.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0,P <0.05)。结论自我护理互动模式利于挖掘患者的自理潜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傅云仙;朱亚玲;王飞;钱满飞;孔朱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低管电压联合自动毫安秒调节技术在肺动脉 CT 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联合自动毫安秒调制技术肺动脉 CT 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差异,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需行 CTPA 检查的92例患者(体质量指数为20~30 kg/m2),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A 组,80 kV)和对照组(B 组,100 kV)各46例,其中 A 组男女各23例,由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双盲5分制评价图像质量,测量两组样本肺主动脉、右肺动脉、右下肺动脉后基底段、竖脊肌的 CT值和标准方差(SD),记录 CT 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of volume,CTDIvol),计算相应感兴趣区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比较其差异。对 A 组按性别分类,比较其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A 组肺动脉内的 CT 值(510.27±115.45)HU 高于 B 组(413.32±100.38)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367,P =0.000), A 组 SD(50.06±11.67)HU 也高于 B 组(35.21±11.9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892,P =0.000);A 组肺动脉感兴趣区的 SNR(12.36±3.90)低于 B 组(14.0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238,P =0.001),A 组1 mm 轴位图像主观评分(4.20±0.29)低于 B 组(4.9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23,P =0.000),但5 mm 冠状面 MPR 及20 mm 冠状面大密度投影(MI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 CTDIvol(2.03±0.39)mGy 低于 B 组(5.04±1.0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A 组其辐射剂量平均值男性为(2.05±0.39)mGy,女性(2.01±0.38)m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00,P >0.05)。结论对于 BMI 体质量指数为20~30 kg/m2患者,80 kV 管电压 CTPA 图像质量接近100 kV 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可以降低约50%以上。

    作者:颜森森;王上东;罗敏;贾庆;阮海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加味金黄散熏洗预防索拉菲尼所致手足皮肤反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金黄散熏洗预防索拉菲尼所致手足皮肤反应(HF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服用索拉菲尼的患者设为加味金黄散熏洗的治疗组和口服维生素 B6的对照组,每组各24例。8周后对两组HFSR 发病率及分级进行统计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 HFSR 发生率、HFSR Ⅱ~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17%比70.83%,χ2=8.375,P <0.05;12.50%比33.33%,P <0.05)。结论加味金黄散能显著降低索拉菲尼所致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及减轻手足反应。

    作者:祝朝富;李卓虹;李强;李丹;安佰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