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云仙;朱亚玲;王飞;钱满飞;孔朱明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1例 RA 患者分别进行自身抗体蛋白芯片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项目包括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核周因子(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抗体(ANA)等,记录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所需时间及费用,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 患者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方法检测 CCP、AKA、RF、APF、ANA 阳性率分别为93.83%、92.59%、90.12%、95.06%、92.59%,ELISA 方法检测CCP、AKA、RF、APF、ANA 阳性率分别为95.06%、91.36%、92.59%、91.36%、93.83%,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08、1.345、1.764、2.246、1.102,均 P >0.05);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所需时间、费用分别为(1.33±0.19)h、(151.24±29.83)元,均显著少于 ELISA 检测的(6.81±1.24)h、(899.67±121.35)元,两种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7.989、8.235,均 P <0.05)。结论自身抗体蛋白芯片检测方法用于 RA 诊断准确性较高,时间短,费用少,有利于医生快速获得检测结果,确诊病情。
作者:陆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老年综合评估是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本研究通过阐述老年综合评估的概念、对象、内容、评估方法、干预措施及研究进展,为在西藏地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提供经验,探寻适合西藏地区的老年综合评估模式。
作者:姜菊娥;杨燕;于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DA)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126例 GDA 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各63例。两组治疗15 d 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焦虑(SAS)评分、5-羟色胺(5-HT)水平及总体治疗效果等级。结果治疗后两组身体性焦虑评分、精神性焦虑评分、SAS 总分、HAMA 评分、5-HT 水平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推拿组:(9.44±3.12)分、(12.04±3.97)分、(53.16±6.25)分、(37.49±10.08)分、(315.26±25.33)ng/mL;西药组:(9.15±3.59)分、(12.71±4.55)分、(54.69±5.19)分、(36.35±10.14)分、(314.22±31.2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推拿组 t 值分别为:11.839、12.037、38.769、12.696、37.010,P 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西药组 t 值分别为:9.638、12.056、43.947、13.459、29.997,P 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但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t 值分别为:0.484、0.629、-0.881,P 值分别为:0.629、0.380、0.138;西药组 t 值分别为:-0.778、0.577、1.907,P 值分别为:0.438、0.565、0.000)。腹部推拿组和西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65%和9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1,P =0.697)。结论腹部推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手段,可能与机体的5-HT 水平的降低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宏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甘露消毒丹加减方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露消毒丹加减方治疗,7 d 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并结合胃镜和呼气试验检查,判断临床疗效和 Hp 根除率,采用 SF-36量表评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临床症状总评分[(15.92±2.25)分比(16.12±2.14)分];SF-36总评分[(68.05±12.98)分比(65.77±11.3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1.033、-1.239,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总评分和 SF-36总评分[(8.24±1.23)分、(89.44±12.93)分]均较治疗前[(15.92±2.25)分、(68.05±12.98)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574、2.765,均 P <0.05);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总评分和 SF-36总评分[(12.65±1.75)分、(77.43±11.59)分]均较治疗前[(16.12±2.14)分、(65.77±11.34)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133、2.047,均 P <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评分和 SF-36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394、2.432,均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3.3%,Hp 根除率分别为93.3%和70.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 Hp 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282、4.098,均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比(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2,P >0.05)。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减方可提高标准三联疗法的 Hp 根除率,治疗 Hp 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互动模式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按自我护理互动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指标的对比研究:(1)ADL 评定;(2)卧床患者自理技能和自理知识掌握的评定;(3)满意度、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出院患者电话主动回访率评定。结果观察组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健康行为的改变、自理知识和自理技能的掌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院后卧床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 <0.05),满意度(91.7±6.5)%,高于对照组的(87.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59,P <0.05),平均住院日(16.11±7.61)d,低于对照组的(19.95±11.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0,P <0.05)。结论自我护理互动模式利于挖掘患者的自理潜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傅云仙;朱亚玲;王飞;钱满飞;孔朱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激肽原酶-激肽系统(KKS)是由激肽原、激肽原酶及激肽组成。缓激肽(BK)是激肽的一种类型,能够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够通过缓激肽B2受体调节 KKS 水平。而 KKS 则通过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途径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KKS 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延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进展。
作者:郑仁东;刘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该院运行前置性医嘱审核干预工作中常见的不合理输液处方类型。方法统计该院2014年度经临床药师处方审核管理系统审核的门诊输液处方合格率,分析退回的常见不合理输液处方的种类及其构成。结果退回多的处方类型是书写不规范或录入错误,占35.19%,输液处方合格率为99.15%,较2011年未实行前置性医嘱审核系统时的输液处方合格率91.53%有所提高。结论通过对门诊输液处方实时审核干预,可以提高输液处方质量,促进门诊输液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田小晶;许美娟;刘兴才;李彩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联合自动毫安秒调制技术肺动脉 CT 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差异,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需行 CTPA 检查的92例患者(体质量指数为20~30 kg/m2),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A 组,80 kV)和对照组(B 组,100 kV)各46例,其中 A 组男女各23例,由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双盲5分制评价图像质量,测量两组样本肺主动脉、右肺动脉、右下肺动脉后基底段、竖脊肌的 CT值和标准方差(SD),记录 CT 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of volume,CTDIvol),计算相应感兴趣区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比较其差异。对 A 组按性别分类,比较其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A 组肺动脉内的 CT 值(510.27±115.45)HU 高于 B 组(413.32±100.38)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367,P =0.000), A 组 SD(50.06±11.67)HU 也高于 B 组(35.21±11.9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892,P =0.000);A 组肺动脉感兴趣区的 SNR(12.36±3.90)低于 B 组(14.0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238,P =0.001),A 组1 mm 轴位图像主观评分(4.20±0.29)低于 B 组(4.9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23,P =0.000),但5 mm 冠状面 MPR 及20 mm 冠状面大密度投影(MI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 CTDIvol(2.03±0.39)mGy 低于 B 组(5.04±1.0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A 组其辐射剂量平均值男性为(2.05±0.39)mGy,女性(2.01±0.38)m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00,P >0.05)。结论对于 BMI 体质量指数为20~30 kg/m2患者,80 kV 管电压 CTPA 图像质量接近100 kV 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可以降低约50%以上。
作者:颜森森;王上东;罗敏;贾庆;阮海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下(VATS)与传统开胸行肺癌根治术在纵隔淋巴结清扫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并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和 VATS 组,比较两组清扫出纵隔淋巴结的数量,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胸管放置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的差别。结果通过对照分析,在 VATS 组和开胸组中,解剖出的总纵隔淋巴结数为:(27.2±7.4)个和(28.8±10.6)个(P =0.507),而 N1组肺淋巴结数为:(9.4±4.0)个和(8.3±4.6)个(P =0.323),N2组纵隔淋巴结数为:(18.5±6.9)个和(21.3±9.9)个(P =0.2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而在术后住院天数、胸管留置天数方面:开胸组分别为(8.1±3.9)d 和(7.3.±4.4)d,VATS 组分别为(6.8±3.5)d 和(5.6±3.5)d,均显示出 VATS 组较开胸组有明显的优势(均 P <0.05),而在术中出血量(≥400 mL)及围术期输血率方面:开胸组分别为27.38%和25.00%,VATS 组分别为7.03%和8.60%,开胸组均较 VATS 组高。结论在成熟的开展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在纵隔淋巴结清扫方面,VATS 下的肺癌根治术可以达到与开胸下的肺癌根治术同样的效果,而在并发症方面有更好的优越性。
作者:吴科杰;方万强;方子文;付春利;邓国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刀、低温等离子刀进行改良悬雍垂愕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H)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多导睡眠图监测确诊的120例 OSASH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刀组、低温等离子刀组和对照组(传统扁桃体切除术)各40例,在静吸复合麻醉插管下,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超声刀组有效率为97.5%,低温等离子刀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90.0%,三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 >0.05),超声刀组和低温等离子刀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至第5天术后疼痛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3.43、15.74、9.04、8.75、3.82、3.90、4.01、4.02、3.79、3.75、4.10、4.13、3.90、3.96,均 P <0.05),而超声刀组和低温等离子刀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52、0.43、0.05、0.12、0.06、0.09、0.13,均 P >0.05),三组白膜开始脱落时间和术后继发出血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3、χ2=0.06,均 P >0.05)。结论超声刀、低温等离子刀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减轻术后疼痛,超声刀、低温等离子刀优于传统手术方法,但超声刀和低温等离子刀之间无显著差异。
作者:盖永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疾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伴焦虑抑郁的患者84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有4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P <0.05)。观察组治疗后 HAMD 评分(7.64±2.58)分,HAMA 评分(5.60±2.4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1.72±2.96)分和(14.32±2.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9.66、10.04,均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与对照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P >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伴有虑抑郁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性高。
作者:徐春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脉导管(DV)血流参数及频谱形态异常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产前检查正常胎儿210例作为对照组。CHD 胎儿48例,按右心功能状态进行亚组分型,对 DV 血流频谱异常的,结合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8例 CHD 胎儿中,18例为左心系统发育异常,30例为右心系统发育异常;右心功能状态改变分别为:右心前负荷增加15例,右心后负荷增加25例,右心功能改变不明显8例,DV 血流频谱及参数有异常。结论DV 频谱及血流参数异常,高度提示 CHD 发生,尤其是胎儿右心系统发育异常,可作为早期筛查胎儿 CHD 的指标。
作者:任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居住在太原市城区健康婴儿的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就诊并居住在太原市城区健康婴儿216例,采用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并进行血铅测定。结果血铅均数为(31.54±22.24)μg/L,男女婴儿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铅检出水平以<50μg/L 的检出率高为80.56%,50~99μg/L、≥100μg/L 的检出率分别为19.44%、0.00%。婴儿血铅水平与是否燃煤做饭、母亲常染发、是否使用痱子粉、吸吮手、饭前是否洗手、居住在临街房和路边玩耍时间等因素相关。结论婴儿血铅的主要因素是婴儿生活环境及看护人防铅意识。
作者:任丽丽;宋志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干预对感染后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 ICU 的住院感染后危重症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美洲大蠊提取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 d,记录患者胃肠功能评分、肠鸣音计数、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胃肠功能评分、肠鸣音计数、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132、0.201、0.329、0.190,均 P >0.05)。治疗后3、7 d,两组胃肠功能评分[(1.56±0.49)分比(1.32±0.45)分,(1.27±0.44)分比(1.02±0.42)分];肠鸣音计数[(1.58±0.76)次/min 比(2.27±0.75)次/min,(2.15±0.91)次/min 比(3.11±0.97)次/min];APACHEⅡ评分[(19.61±4.02)分比(17.50±4.37)分,(17.69±3.94)分比(15.24±3.82)分];血乳酸浓度[(2.94±0.88)mmol/L 比(2.45±0.75)mmol/L,(2.51±0.59)mmol/L 比(2.20±0.55)mmol/L],治疗组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072、t7=2.361;t3=3.712、t7=4.146;t3=2.041、t7=2.565;t3=2.434、t7=2.208,均 P <0.05)。结论早期应用美洲大蠊提取物可对感染后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行保护,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张宏伟;魏立友;赵刚;刘淑正;杨雅静;张振宇;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消化性溃疡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60)和观察组(n =60)。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治疗。疗程结束后,随访8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儿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 T 淋巴细胞亚群(CD +4、CD +8、CD +4/CD +8)、肠道菌群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随访8周,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T 淋巴细胞亚群 CD +4[(43.5±6.6)%比(40.9±6.2)%]、CD +4/CD +8[(1.72±0.38)比(1.38±0.45)]明显升高,CD +8[(26.2±3.7)%比(30.1±5.0)%]明显下降,粪便中乳酸杆菌[(7.5±1.3)比(5.8±1.2)lonN /g 湿便]、双歧杆菌[(8.3±1.1)比(6.6±1.4)LonN /g 湿便]含量明显升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22,P <0.05;t =4.47、4.86、7.44、7.40,均P <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谷氨酰胺呱仑酸钠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增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滕承志;罗玲玲;张春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 E 基因多态性与浙江省泰顺县司前镇畲族患者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测定泰顺县司前镇畲族脑梗死患者112例(脑梗组)和健康体检者88例(对照组)进行 apoE 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入院后各时间段的 NIHSS 评分。结果脑梗组和对照组中均为 apoEε3/3基因型多,分别为70.5%(79/112)和63.6%(56/8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组和对照组中均为apoEε3多,分别为82.1%(92/112)和75.6%(66.5/8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组ε4为9.8%(11/1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3.5/88);ε2为6.2%(7/1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17/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89、7.970,均 P <0.05)。携带 apoEε4的脑梗患者在入院时、入院7 d 及14 d 的各时间段 NIHSS 评分均较未携带ε4患者显著升高(t =7.853、6.185、5.165,均 P <0.05);而在各个时间点携带ε2基因的患者与未携带ε2的患者之间 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 apoE 基因多态性和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密切,apoEε4为泰顺司前镇畲族脑梗死患者易感因素。同时检测 apoE 基因型与 NIHSS 评分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作者:杨晓国;龚志广;郑炎焱;童郁;林一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加味金黄散熏洗预防索拉菲尼所致手足皮肤反应(HF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服用索拉菲尼的患者设为加味金黄散熏洗的治疗组和口服维生素 B6的对照组,每组各24例。8周后对两组HFSR 发病率及分级进行统计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 HFSR 发生率、HFSR Ⅱ~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17%比70.83%,χ2=8.375,P <0.05;12.50%比33.33%,P <0.05)。结论加味金黄散能显著降低索拉菲尼所致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及减轻手足反应。
作者:祝朝富;李卓虹;李强;李丹;安佰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阿胶黄芪口服液联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产后贫血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产后缺铁性贫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蔗糖铁注射液200 mg,连用3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阿胶黄芪口服液,每天2次,每次10 mL,连用30 d,治疗前后抽血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RBC、Hb、HCT、SF 分别为(2.14±0.74)×1012/L 和(3.32±1.15)×1012/L,(97.85±22.44)g/L 和(109.72±18.54)g/L,(36.42±8.39)%和(41.10±7.38)%,(22.26±1.76)mg/L 和(32.2±2.1)mg/L,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 =3.065和5.614,3.411和3.961,3.317和5.062,6.448和9.332,均 P <0.05),TIBC 为(70.82±13.23)μmol/L 和(62.41±13.37)μmol/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 =4.607和7.302,均 P <0.01),观察组治疗后 RBC、Hb、HCT、SF 明显高于对照,TIBC 明显低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826、3.733、3.395、4.776、3.524,均 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1,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对照组为6%(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 >0.05)。结论阿胶黄芪口服液联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产后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骨髓红系造血,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曲美他嗪对酒精性心肌病左心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60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比索洛尔联合强心、利尿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患者曲美他嗪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每分排血量(CO)的变化情况,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的脑钠肽(BNP)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LVEF 值从治疗前(34.8±5.4)%上升至(47.4±5.5)%;治疗后LVEDD 值[(49.1±6.5)min]及 CO 值[(5.6±0.7)L/min]明显优于对照组[(53.4±7.5)min、(4.9±0.7)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73、3.873,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BNP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55.8±133.2)fmoL/mL 比(542.7±128.3)fmoL/mL;t =2.574,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80.00%)(χ2=13.09,P <0.05)。结论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应注重日常生活的科学作息,采取相应的戒酒、戒烟措施,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曲美他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收缩功能,于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旭;王晓楠;王文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