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100A4及生存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郭丽霞;兰竞丽;胡兆鹏;许湘萍;肖娜;荣军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100A4, 生存素, 甲状腺肿瘤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A4及生存素(Survivin)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3例甲状腺癌组织和2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VEGF、S100A4及 Survivin 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S100A4、Survivin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93%、86.30%、79.45%,正常甲状腺组织中 VEGF、S100A4、Survivin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7.14%、14.29%,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08、55.28、36.26,均 P =0.000);VEGF、S100A4、Survivin 在有包膜浸润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37%、97.74%、97.74%,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30%、94.60%、97.30%,较无包膜浸润组(分别为71.43%、77.14%、62.86%)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72.22%、77.78%、61.11%)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6、4.37、14.63、9.58、4.77、11.34,均 P <0.05);三者的阳性表达率随甲状腺癌的组织学恶性度增高而增高。结论VEGF、S100A4及 Survivin 与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高度相关,三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诊断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重要指标。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食管胸段癌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食管胸段癌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经山西省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食管胸段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应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治疗)以及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住院恢复时间、并发症状况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67.6±76.5)min,短于对照组的(324.4±87.6)min,术中出血量(235.3±79.5)mL、胸腔引流量(327.5±95.2)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98.2±98.3)mL 和(752.6±156.4)mL,术后住院时间(12.2±3.2)d,短于对照组(15.8±4.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276、8.644、15.575、4.439,均 P <0.05)。经随访,两组复发及转移率、病死率及总生存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0.212、0.212,均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5,P <0.05)。结论在食管胸段癌的治疗中,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李健;白晓鸣;冯云;郝峻涛;孟利峰;周文;马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标准剂量干扰素α-2b 治疗慢性乙肝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标准剂量干扰素α-2b 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住院的3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α-2b 治疗初始4周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护理干预。结果患者中出现流感样症状39例,外周血血细胞一过性下降35例,消化道症状39例,皮肤过敏3例,精神神经系统症状2例。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均能顺利进行干扰素的治疗。结论对初次使用标准化剂量干扰素α-2b 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需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通过恰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确保干扰素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姚惠芬;许银芳;苏瑞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食管癌患者血清 IL-6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 IL-6对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通过对35例食管鳞癌患者(观察组)和35例健康对照组同时进行了血清 IL-6水平检测,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 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66±2.30)ng/L 比(17.72±3.62)ng/L](t =11.63,P <0.01);观察组手术前、后 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6±2.30)ng/L 比(23.62±3.27)ng/L](t =5.12,P <0.01);观察组术前 IL-6水平与分期相关(χ2=11.15,P <0.01)。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 IL-6水平变化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相关,是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冉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胸腔镜辅助与传统肺癌根治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胸腔镜辅助下(VATS)与传统开胸行肺癌根治术在纵隔淋巴结清扫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并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和 VATS 组,比较两组清扫出纵隔淋巴结的数量,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胸管放置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的差别。结果通过对照分析,在 VATS 组和开胸组中,解剖出的总纵隔淋巴结数为:(27.2±7.4)个和(28.8±10.6)个(P =0.507),而 N1组肺淋巴结数为:(9.4±4.0)个和(8.3±4.6)个(P =0.323),N2组纵隔淋巴结数为:(18.5±6.9)个和(21.3±9.9)个(P =0.2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而在术后住院天数、胸管留置天数方面:开胸组分别为(8.1±3.9)d 和(7.3.±4.4)d,VATS 组分别为(6.8±3.5)d 和(5.6±3.5)d,均显示出 VATS 组较开胸组有明显的优势(均 P <0.05),而在术中出血量(≥400 mL)及围术期输血率方面:开胸组分别为27.38%和25.00%,VATS 组分别为7.03%和8.60%,开胸组均较 VATS 组高。结论在成熟的开展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在纵隔淋巴结清扫方面,VATS 下的肺癌根治术可以达到与开胸下的肺癌根治术同样的效果,而在并发症方面有更好的优越性。

    作者:吴科杰;方万强;方子文;付春利;邓国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山西省太原市城区健康婴儿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居住在太原市城区健康婴儿的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就诊并居住在太原市城区健康婴儿216例,采用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并进行血铅测定。结果血铅均数为(31.54±22.24)μg/L,男女婴儿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铅检出水平以<50μg/L 的检出率高为80.56%,50~99μg/L、≥100μg/L 的检出率分别为19.44%、0.00%。婴儿血铅水平与是否燃煤做饭、母亲常染发、是否使用痱子粉、吸吮手、饭前是否洗手、居住在临街房和路边玩耍时间等因素相关。结论婴儿血铅的主要因素是婴儿生活环境及看护人防铅意识。

    作者:任丽丽;宋志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紧张情绪的改善作用

    目的:观察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用于缓解手术室患者紧张情绪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系统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Zung)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评分情况、基础生命体征波动情况、手术室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回访评价。结果试验组手术当天 Zung 评分(31.25±1.26)分、HADM评分(31.25±1.26)分、手术前心率(79.41±3.42)次/min、手术时心率(106.37±5.05)次/min、手术室患者对护理满意度(81.1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Zung 评分(56.96±0.68)分、HADM评分(16.96±0.68)分、手术前心率(72.52±2.13)次/min、手术时心率(115.32±3.72)次/min、手术室患者护理满意度(6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62、3.83、3.53,χ2=5.32,P <0.05);两组术前、术后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应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手术室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可缓解手术患者紧张情绪,患者及其亲属满意度较高。

    作者:徐小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典型病例导入法在泌尿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典型病例导入法在泌尿外科理论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两个班共162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n =83)和对照组(n =79),实验组采用病例导入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理论教学。采用笔试考察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和临床病例分析能力,采用问卷调查评估两组学生在自学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及理论与临床联系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笔试:两组理论考核部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2,P >0.05);临床病例分析实验组得分(84.73±6.21)分高于对照组(78.49±3.65)分,两组间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90,P <0.05);(2)问卷调查表:病例导入组教学学生对该方法的认可度较高,在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2、21.72,均 P <0.05);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判断能力有所提高,体现在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理论与临床联系能力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14.43,均 P <0.05)。结论典型病例导入法在泌尿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可以提升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具有推广应用潜能。

    作者:汪盛;刘建民;刘贝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与氧化应激

    激肽原酶-激肽系统(KKS)是由激肽原、激肽原酶及激肽组成。缓激肽(BK)是激肽的一种类型,能够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够通过缓激肽B2受体调节 KKS 水平。而 KKS 则通过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途径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KKS 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延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的进展。

    作者:郑仁东;刘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雷公藤多苷与泼尼松联用对成年人紫癜性肾炎的实效性评价

    目的:探究雷公藤多苷与泼尼松联用对成年人紫癜性肾炎的实效性。方法选取紫癜性肾炎成人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患者接受口服泼尼松治疗,观察组10例患者接受雷公藤多苷与泼尼松合用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5例(50%)、40例(40%)、1例(10%)、9例(90%),对照组分别为3例(30%)、4例(40%)、3例(30%)、7例(7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 <0.05);观察组尿蛋白转阴、血尿转阴、水肿消失、高血压缓解时间分别为(31.5±5.6)d、(35.6±6.6)d、(29.6±6.4)d、(30.3±6.5)d,均短于对照组的(37.5±6.5)d、(42.6±8.2)d、(35.6±7.5)d、(37.7±7.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57、2.62、2.60、2.81,均 P <0.05)。观察组胃肠道不适、白细胞降低、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分别为1例(10%)、1例(10%)、1例(10%)、3例(30%),对照组分别为1例(10%)、1例(10%)、0例(0%)、2例(2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P >0.05)。结论在治疗成年人紫癜性肾炎时,采用雷公藤多苷与泼尼松合用的方法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症状所需时间更短。

    作者:李向明;张万义;谌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甘露消毒丹加减方治疗 Hp 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甘露消毒丹加减方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露消毒丹加减方治疗,7 d 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并结合胃镜和呼气试验检查,判断临床疗效和 Hp 根除率,采用 SF-36量表评分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临床症状总评分[(15.92±2.25)分比(16.12±2.14)分];SF-36总评分[(68.05±12.98)分比(65.77±11.3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1.033、-1.239,均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总评分和 SF-36总评分[(8.24±1.23)分、(89.44±12.93)分]均较治疗前[(15.92±2.25)分、(68.05±12.98)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574、2.765,均 P <0.05);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总评分和 SF-36总评分[(12.65±1.75)分、(77.43±11.59)分]均较治疗前[(16.12±2.14)分、(65.77±11.34)分]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133、2.047,均 P <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评分和 SF-36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394、2.432,均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3.3%,Hp 根除率分别为93.3%和70.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 Hp 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282、4.098,均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比(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2,P >0.05)。结论甘露消毒丹加减方可提高标准三联疗法的 Hp 根除率,治疗 Hp 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型)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婴儿巨大鳃裂囊肿17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婴儿巨大鳃裂囊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巨大鳃裂囊肿婴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CT 检查。17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采用颈外大 L 弧形切口。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7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吸入性呼吸困难,CT 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术后颈部皮瓣未出现坏死,随访半年至6年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婴儿巨大鳃裂囊肿主要表现为吸入性呼吸困难;其诊断应主要依据 CT 检查;颈外大 L 弧型切口有利于充分暴露术野且皮瓣不易坏死。

    作者:上官翰京;骆献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冷沉淀在治疗颅底骨折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冷沉淀在颅底骨折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颅底骨折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止血、脱水、护胃、抗菌、营养神经、降低颅内压、头高位卧床及其他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冷沉淀止血,每次输10 U,每6~8小时输1次,根据病情输冷沉淀1~3次,符合手术指征者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24 h 复查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bg),治疗结束后进行国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观察两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PT、APTT、TT 均明显短于治疗前(t =6.654、5.746、6.193和3.342、3.552、3.646,P <0.01或 P <0.05),观察组 PT、APTT、TT 明显短于对照组(t =3.322、3.406、3.315,均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 Fbg 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 =5.762和3.592,P <0.01或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Fbg 明显高于对照组(t =3.407,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χ2=8.747, P <0.05)。结论冷沉淀是一种安全、快捷、疗效好的成分血制剂,能够有效改善颅底骨折出血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激活内源凝血系统,提高止血效果,减少进展性脑出血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潘淘涛;刘建平;老成暖;陈文标;江美嫦;关健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药物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的综合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术后的综合疗效。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米非司酮组(25例)和孕三烯酮组(25例),对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不服用药物,米非司酮组患者在术后加服米非司酮治疗,孕三烯酮组患者在术后加服孕三烯酮治疗。所有患者连续服用6个月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疗效、妊娠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0%比较,米非司酮组为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 <0.05),孕三烯酮组为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米非司酮组12.0%,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P <0.05);所有患者中合并不孕症患者共计17例,经过治疗后共发生妊娠8例,其中米非司酮组患者的累积妊娠率66.7%,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 <0.05)。结论单纯使用腹腔镜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效果不太理想,但术后通过服用米非司酮或孕三烯酮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同时能够增加妊娠率和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张桂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部推拿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DA)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将126例 GDA 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各63例。两组治疗15 d 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焦虑(SAS)评分、5-羟色胺(5-HT)水平及总体治疗效果等级。结果治疗后两组身体性焦虑评分、精神性焦虑评分、SAS 总分、HAMA 评分、5-HT 水平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推拿组:(9.44±3.12)分、(12.04±3.97)分、(53.16±6.25)分、(37.49±10.08)分、(315.26±25.33)ng/mL;西药组:(9.15±3.59)分、(12.71±4.55)分、(54.69±5.19)分、(36.35±10.14)分、(314.22±31.2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推拿组 t 值分别为:11.839、12.037、38.769、12.696、37.010,P 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西药组 t 值分别为:9.638、12.056、43.947、13.459、29.997,P 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00);但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t 值分别为:0.484、0.629、-0.881,P 值分别为:0.629、0.380、0.138;西药组 t 值分别为:-0.778、0.577、1.907,P 值分别为:0.438、0.565、0.000)。腹部推拿组和西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65%和95.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1,P =0.697)。结论腹部推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手段,可能与机体的5-HT 水平的降低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宏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低管电压联合自动毫安秒调节技术在肺动脉 CT 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联合自动毫安秒调制技术肺动脉 CT 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差异,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需行 CTPA 检查的92例患者(体质量指数为20~30 kg/m2),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A 组,80 kV)和对照组(B 组,100 kV)各46例,其中 A 组男女各23例,由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双盲5分制评价图像质量,测量两组样本肺主动脉、右肺动脉、右下肺动脉后基底段、竖脊肌的 CT值和标准方差(SD),记录 CT 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of volume,CTDIvol),计算相应感兴趣区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比较其差异。对 A 组按性别分类,比较其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A 组肺动脉内的 CT 值(510.27±115.45)HU 高于 B 组(413.32±100.38)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367,P =0.000), A 组 SD(50.06±11.67)HU 也高于 B 组(35.21±11.9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892,P =0.000);A 组肺动脉感兴趣区的 SNR(12.36±3.90)低于 B 组(14.0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238,P =0.001),A 组1 mm 轴位图像主观评分(4.20±0.29)低于 B 组(4.9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23,P =0.000),但5 mm 冠状面 MPR 及20 mm 冠状面大密度投影(MI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A 组 CTDIvol(2.03±0.39)mGy 低于 B 组(5.04±1.0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 A 组其辐射剂量平均值男性为(2.05±0.39)mGy,女性(2.01±0.38)m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300,P >0.05)。结论对于 BMI 体质量指数为20~30 kg/m2患者,80 kV 管电压 CTPA 图像质量接近100 kV 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可以降低约50%以上。

    作者:颜森森;王上东;罗敏;贾庆;阮海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 CT 对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增强扫描及门静脉血管成像对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 CTPV 患者 CT 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 CTPV 患者中,门静脉阻塞周围均可见细小、扩张的门-门侧支血管影;25例出现胃食管静脉曲张;8例出现肝脏异常血流灌注;9例出现胆管周围静脉丛、胆囊静脉扩张,管壁增厚伴胆道梗阻、扩张。结论多层螺旋 CT 增强扫描及门静脉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价 CTPV 阻塞情况、侧支血管及并发症,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友良;张传好;刘德新;张清理;朱来军;冯庆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电图定位法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电图(EKG)定位法在中心静脉置管过程中确定送管长度的指导作用及术中定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32例,置管时采取 EKG 数据,术后行 X 线胸片或胸部透视给予验证,判断 EKG 定位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一次性置管到位率。结果32例肿瘤患者中30例患者出现特征性 P 波,经 X 线胸片或胸透证实在上腔静脉或与右心房连接处,1例置入右心房,1例无 P 波在锁骨下静脉打折经调管后证实进入上腔静脉。结论EKG 定位法在深静脉置管导管尖端定位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临床应用是可行的。

    作者:张厚芳;沈颂伟;徐敏;岳军;沙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西吡氯铵含漱液在口腔念珠菌感染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8例念珠菌感染患者,按照所选用治疗药物的不同将88例患者均分至采用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念珠菌感染的治疗组与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口腔疼痛改善情况、口腔黏膜萎缩情况、牙齿红肿出血情况、镜检阳性率、菌落数情况以及患者口腔的红斑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3,P =0.019);对比两组黏膜萎缩及红斑评分发现,治疗组治疗后黏膜萎缩及红斑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142,P =0.033;t =6.554,P =0.044);治疗组治疗后菌落数及镜检阳性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6,P =0.019;χ2=6.994,P =0.031)。结论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症中应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进行治疗,不仅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减缓患者口腔的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在口腔念珠菌感染中推广应用。

    作者:姚伟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浙江省泰顺县畲族患者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 E 基因多态性与浙江省泰顺县司前镇畲族患者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测定泰顺县司前镇畲族脑梗死患者112例(脑梗组)和健康体检者88例(对照组)进行 apoE 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入院后各时间段的 NIHSS 评分。结果脑梗组和对照组中均为 apoEε3/3基因型多,分别为70.5%(79/112)和63.6%(56/8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组和对照组中均为apoEε3多,分别为82.1%(92/112)和75.6%(66.5/8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脑梗组ε4为9.8%(11/1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3.5/88);ε2为6.2%(7/1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3%(17/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89、7.970,均 P <0.05)。携带 apoEε4的脑梗患者在入院时、入院7 d 及14 d 的各时间段 NIHSS 评分均较未携带ε4患者显著升高(t =7.853、6.185、5.165,均 P <0.05);而在各个时间点携带ε2基因的患者与未携带ε2的患者之间 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 apoE 基因多态性和病情进展及预后关系密切,apoEε4为泰顺司前镇畲族脑梗死患者易感因素。同时检测 apoE 基因型与 NIHSS 评分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判断。

    作者:杨晓国;龚志广;郑炎焱;童郁;林一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自我护理互动模式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互动模式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2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按自我护理互动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以下指标的对比研究:(1)ADL 评定;(2)卧床患者自理技能和自理知识掌握的评定;(3)满意度、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出院患者电话主动回访率评定。结果观察组出院时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健康行为的改变、自理知识和自理技能的掌握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院后卧床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 <0.05),满意度(91.7±6.5)%,高于对照组的(87.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59,P <0.05),平均住院日(16.11±7.61)d,低于对照组的(19.95±11.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0,P <0.05)。结论自我护理互动模式利于挖掘患者的自理潜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傅云仙;朱亚玲;王飞;钱满飞;孔朱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