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苏州地区2011-2012年儿童流感疫苗保护效果的初步观察

曾珊珊;张涛;张钧;陈立凌;赵根明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 流感疫苗, 保护效果, 儿童, 苏州
摘要:目的 了解2011-2012年苏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流感样病例(ILI)的发生情况,初步观察流感疫苗对6~59月龄儿童ILI发生的保护效果.方法 以苏州地区5岁以下常住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2年1月和2012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前一个月内ILI的发生情况;通过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将调查对象分为流感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ILI发生率.结果 两次调查共抽取7 524名5岁以下儿童,3 493名儿童接受并完成了调查.两次调查前一个月ILI发生率分别为7.2%和6.7%.2011-2012年度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11.3%和6.2%.流感疫苗接种组的IL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接种疫苗对6~23月龄儿童有保护效果(P<0.05).结论 接种流感疫苗儿童的ILI发生率相对较低,且流感疫苗对6~ 23月龄儿童的ILI发生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如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业人才缺乏、工作量偏大、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偏低、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日常管理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程度低及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居民对健康的卫生需求等问题,进而提出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优化和调整基层卫生服务人才结构、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日常监管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网络建设等建议.

    作者:尹红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寻找预防及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309例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病历进行分析,将141例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组,将无任何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168例健康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产妇孕早、中、晚期血清Cys C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健康孕产妇组各期血清Cys C浓度水平虽有升高,但差异不明显(t=1.72,P>0.05).而妊娠期糖尿病组孕产妇孕早、中、晚期血清Cys C浓度水平均明显升高(t=23.86,P<0.001).结论 Cys C是由人体的有核细胞产生,生成速度和血浓度稳定,不受病理变化的影响,当肾小球出现轻微损伤时,血中Cys C浓度即可出现升高,并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血清Cys C浓度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和孕周有着密切关系,孕期检测追踪血清Cys C浓度水平,可提高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检出率,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杨妹;庞正钰;林怡;吴秋婵;陈彦明;徐文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黑龙江省2006-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分析

    目的 通过对孕产妇2006-2010年死亡资料进行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孕产妇保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2010年黑龙江省孕产妇死亡水平及其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5年来,黑龙江省孕产妇死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波动在30.86/10万~22.30/10万之间,我省因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比例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引起的孕产妇死亡比例增加.在乡镇卫生院分娩的比例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在区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分娩的比例逐年上升,在县级和省市级以上医院死亡的比例增加.黑龙江省孕产妇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通过加强产科建设与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提高对危重孕产妇的识别能力和救治能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王佳俣;郝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沈北新区2004-2013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及防制对策

    目的 分析沈北新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规律,探讨其流行特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167例,年均发病率为5.45/10万,2005年发病率高为14.06/10万;发病人群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农民多发;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及12月份.结论 疫情监测和灭鼠并重、健康教育与疫苗接种并重是当前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作者:马继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盱眙县2009-2013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盱眙县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盱眙县2009-2013年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盱眙县2009-2013年共报告乙型肝炎1 15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9.64/10万.全年均有发病,病例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占84.24%.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1.60%.乡村高于城区.结论 以加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对降低盱眙县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学健;刘欣;骆培林;周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1-12月在我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将自愿参加孕妇学校的孕妇1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仅进行常规围生期保健检查的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孕妇经阴道分娩率明显增高,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孕妇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割宫产率.

    作者:颜玲;陶水英;朱兰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措并举保障村医待遇 着力提升镇村一体化“网底”效能

    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村医生的报酬如何合理保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有效落实乡村医生“三补”(即:财政定额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和一般诊疗费补助)、“三险”(即:养老保险、医疗责任险和工伤保险)和“一费”(即:村卫生室日常运行经费)待遇,强化绩效考核,有效保障乡村医生报酬,全面推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规范管理,从而极大地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乡村医生队伍更加稳定,服务更加规范,基本药物制度、新农合即时结报政策在村级卫生机构得到有效执行,老百姓享受到“小医院”带来的实惠.

    作者:仇爱红;王桂春;丁骏;沈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山东省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就医行为研究

    目的 研究山东地区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就医方式及就诊机构选择的现状,为促进农村高血压患者科学、合理就医以及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运用Excel整理数据,采用SPSS 18.0分析数据.结果 在调查的5 363名农村高血压患者中,有5.95%的患者选择自我医疗,还有16.91%的患者未进行治疗.对于医疗机构的选择,大部分患者选择将村卫生室作为诊断、门诊及复查机构.结论 应科学指导高血压患者选择正确的就医方式;患者对于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水平有所提高,特别是村卫生室,建议提高村卫生室设备及人员技术水平,进一步指导患者更合理的选择医疗机构,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颖;孙强;赵凌波;郭晓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陇西县2005-2012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陇西县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判断流感的发展态势,为陇西县制订流感防治工作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陇西县2005-2012年流感疫情和监测资料,对陇西县流感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2年陇西县流感流行高峰在每年的3~5月份、10~12月份;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儿童、青少年和青壮年,以10~19岁、30~44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5.13%;流感发病人群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85∶1;按职业分布,主要为农民,构成比为48.52%,其次为学生,构成比为37.27%.结论 陇西县2005-2012年流感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此,应加强流感监测工作,积极宣传流感预防保健知识,指导流感疫苗免疫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减少流感发病率.

    作者:李小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东莨菪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指新生儿在围生期由于各种原因窒息而导致的脑部严重缺氧,继而出现脑损害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癫痫、智力低下、脑瘫等,对新生儿危害极大,甚至导致死亡[1].及时、有效地改善脑细胞缺血、缺氧状态,不仅可以缓解脑损伤,还可大大降低后遗症并发率及病死率.东莨菪碱属于抗胆碱能药,不仅能有效改善HIE患儿的脑血流动力,还可使其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得以恢复[2-4].笔者近年来通过采用东莨菪碱治疗HIE患儿,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亚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南通市通州区村级卫生组织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简述了南通市通州区村级卫生组织的现状,对村卫生室的举办主体、服务能力以及乡村医生的待遇和队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加强村级卫生组织建设进行了思考.

    作者:吴益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全身呼吸操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缓慢发展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气流受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肺泡壁破坏、反复气道炎症引起气道阻塞、肺顺应性减低以及呼吸肌肌力下降,并出现呼吸肌疲劳等呼吸力学方面的改变[1],其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改善患者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增加运动耐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12年以来,在以往按照内科护理学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基础上,试行“全身呼吸操”进行肺功能康复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玮;雷艳丽;霍晓丽;张文萍;郝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探讨

    目的 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ADR监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何加强ADR监测工作.结果与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ADR监测工作存在总体技术水平落后、医院领导重视不够、医护人员意识不强和药学部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一些问题,对此应当引起重视,可通过扩大宣传、提高认识、完善组织结构和相关工作制度、发挥临床药师和护理人员的作用及建立奖惩机制等措施促进此项工作开展.

    作者:牛林琳;李蓓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岛市城阳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阳区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为社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取40岁以上的青岛市户籍人口1 645例,首先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然后对筛查出的318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血生化、心电图及颈动脉彩超等相关检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率依次为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糖尿病、高盐高脂饮食、心脏病、吸烟、饮酒和体育锻炼.(2)随着年龄增高,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3)不同性别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构成有所不同,男性患者中吸烟和酗酒的比例高于女性,而女性患者中血脂异常和肥胖的比例高于男性.结论 积极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针对个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社区脑卒中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凌吉红;李建忠;徐静;刘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科临床采用解剖钢板治疗鹰嘴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对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3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男15例,女8例;年龄21~57岁,平均34.5岁;简单骨折19例,粉碎骨折4例.手术时间伤后2小时~7天,平均3.5天.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平均11.5个月(6~ 24个月).骨折全部获得治愈,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3~10个月).按MEPS疗效评定标准:优19例,良2例.结论 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良好,是鹰嘴骨折较好内固定物选择之一.

    作者:陈致勃;宦启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我院5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应措施.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26例行剖宫产术产妇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情况.结果 5年来我院剖宫产率由2009年的11.08%逐年上升至2013年年底的24.59%,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及胎儿窘迫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宣教及产前检查,严格掌握胎儿窘迫等剖宫产指征,加强医患沟通与交流,对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苏州地区2011-2012年儿童流感疫苗保护效果的初步观察

    目的 了解2011-2012年苏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流感样病例(ILI)的发生情况,初步观察流感疫苗对6~59月龄儿童ILI发生的保护效果.方法 以苏州地区5岁以下常住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2年1月和2012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获取调查对象前一个月内ILI的发生情况;通过计划免疫信息系统将调查对象分为流感疫苗接种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ILI发生率.结果 两次调查共抽取7 524名5岁以下儿童,3 493名儿童接受并完成了调查.两次调查前一个月ILI发生率分别为7.2%和6.7%.2011-2012年度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11.3%和6.2%.流感疫苗接种组的IL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接种疫苗对6~23月龄儿童有保护效果(P<0.05).结论 接种流感疫苗儿童的ILI发生率相对较低,且流感疫苗对6~ 23月龄儿童的ILI发生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作者:曾珊珊;张涛;张钧;陈立凌;赵根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上海市松江区社区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大肠癌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情况,探讨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 应用卫生部《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2011年版)》中推荐的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区40~79岁户籍自然人群开展大肠癌筛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收回14 563份有效数据,初筛阳性率为52.0%,精筛阳性率为31.9%;问卷组的肠镜顺应性、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均低于FOB组;男性肠镜顺应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结论 (1)问卷结合FOB试验可以有效地检出大肠癌及癌前病变;(2)工作忙是多数中年居民无法进行筛查的主要原因;(3)社区居民初筛阳性率高、精筛依从性低;(4)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5)与问卷调查相比,FOB试验还不被居民看重,需加强宣传力度.

    作者:孙聪;柳胜生;蔡滨欣;吴巧敏;计凤妹;朱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兰州市1778例0~14岁儿童伤害住院患者分布及其趋势变化

    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0~14岁儿童伤害住院患者特征,为有针对性的儿童伤害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994-2008年甘肃省两所综合医院0~14岁因伤害住院的儿童患者的病历,分析住院患儿的性别、年龄及伤害类型等特征.结果 连续15年伤害住院患儿男女性间构成无差异,男童是女童的2.31倍;10~ 14岁组所占比例高(38.75%);意外跌落是儿童伤害住院的首位原因(32.06%),意外跌落、交通事故及自然环境因素占全部住院患儿的74.52%,暴力事件伤害患者构成比逐年降低.结论 15年来儿童伤害住院变化不明显,针对意外跌落、交通事故及自然环境因素加强安全防护干预是兰州地区儿童伤害防控的重要举措.

    作者:杨轶男;胡晓斌;白亚娜;赵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乌鲁木齐市新民路西社区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 整群抽取青年路街道办事处的新民路西社区居民,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社区内对一般和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管理.结果 通过社区综合干预,提高了社区人群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运动参与率和近1年血糖检测率(P<0.01或P<0.05);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率、控制率分别提高了1.00%、17.41%,其中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参与率提高了14.83%(P<0.05);吸烟率、饮酒率有所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综合干预成效明显,应研究有效提高良好行为形成率的措施,进一步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高峰;谢惠芳;赵娥;伊力努尔·阿吉;万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初公卫生保健基金会,黑龙江省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