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年龄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及转移淋巴结超声诊断结果比较

严赟

关键词:超声检查, 甲状腺, 乳头状癌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超声图像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104例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声像图特点,分为两组,甲状腺癌患者中,≤30岁28例,>30岁140例,采用x2检验分析两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血供有无差异.颈部转移淋巴结患者中,≤30岁22例,> 30岁82例,分析两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有无囊变、有无钙化及血供情况有无差异.结果 两组甲状腺结节的形态、边界、有无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26、3.360、2.800,均P>0.05).≤30岁组,内部回声以高回声为主,>30岁组,以低回声为主(x2=59.788,P<0.01);≤30岁组,血供较丰富,>30岁组,少血供为主(x2=56.417,P<0.01).两组中,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形态、边缘、有无囊变、有无钙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2、0.296、0.458、2.356,均P>0.05),≤30岁组,内部回声以高回声为主,>30岁组,以低回声为主(x2=61.566,P<0.01);≤30岁组,血供较丰富,>30岁组,少血供为主(x2=6.654,P<0.05).结论 年龄因素对超声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颈部转移淋巴结有一定提示作用.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牙周序列治疗应用于牙周炎正畸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牙周序列治疗应用于牙周炎正畸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取接受正畸治疗的的60例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在正畸治疗前给予患者牙周序列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健康指导.对治疗前后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临床牙周附着丧失(CAI)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正畸治疗结束后两组PLI、BI、PD、CAL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36、4.98、5.95、3.55,均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给予牙周序列治疗控制炎症,可以保障正畸治疗的顺利进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商燕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为HIE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30例HIE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苷肌肽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1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活素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意识障碍、原始反射障碍、肌张力障碍、前囱饱满、惊厥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并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意识障碍、肌张力障碍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4.12,均P<0.05);观察组原始反射障碍、前囱饱满、惊厥等临床症状改善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0.16、0.00,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66.67%)(x2=4.25,P<0.05).结论 应用脑苷肌肽治疗HIE的疗效优于脑活素,对提高HIE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比较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的方法随机选择268例消化道科疾病患者,分别采用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检验法(RUT法)和嗜银染色法等侵入性检测方法及采用13C-呼气试验(13C-UBT)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等非侵人性检测方法,评价各种检测方法之间的阳性检出率与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各种方法中,嗜银染色法的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97.01%,显著高于RUT法与13C-UBT(x2=6.36、7.01、5.21、5.14,均P<0.05).嗜银染色法检测阳性预测值为100.00%,明显高于”C-UBT;阴性预测值为89.19%,显著高于RU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6.34.均P<0.05);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与阳性预测值均在90.00%以上.结论 嗜银染色法及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郭春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与并发症预防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行甲状腺次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呼吸困难1例,声音嘶哑2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随访16个月至3年,有2例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经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全组无死亡、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复发病例.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佳方法,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能够有效地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杨海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空心钉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髌骨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空心针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髌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空心针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x2=10.902,P<0.05).结论 空心针加丝线荷包缝合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显著,患者可进行早期功能训练,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志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血压77例门诊健康教育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门诊健康教育体会.方法 选取门诊接诊的高血压患者77例,实施门诊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将同期未接受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门诊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结果 干预组门诊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79%)、规律服药率(82%)及有效控制率(7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4%、52%、32%)(x2=7.005、6.447、8.153,均P<0.05).结论 通过门诊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对高血压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好地保障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韦霞光;胡海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胶体液预负荷和体位干预对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和胎儿营养充足,宫内胎儿普遍较大,剖宫产指数逐年增加.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剖宫产术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以造成子宫血流灌注的急速下降,影响胎儿的氧供应,造成严重后果[1].因此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来讲,加强对剖宫产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就更加重要.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液体预负荷和麻醉后改变体位来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笔者就胶体预负荷和腰部倾斜体位干预预防剖宫产手术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叶青;陈兰凤;庄飞行;冯满清;周智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味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将4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味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治疗前做好解释和心理疏导,操作轻柔,精心护理,及时护理干预.结果 治愈2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无一例患者因放疗反应而中断放射治疗.结论 葛根芩连汤加味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良好的护理是取得疗效的保证.

    作者:刘秀萍;李宗宪;王文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每组20例,观察各组显效率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85.0%)高于对照组(40.0%)(x2 =6.7,P<0.05,治疗组排尿恢复时间、肌力改善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5.0、3.2、2.7,均P<0.05).结论 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炎安全有效,疗效较确切.

    作者:华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锥形束CT在埋伏牙定位分析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锥形束CT(CBCT)检查在埋伏牙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采用常规x线根尖片和全景片检查不能准确判定埋伏牙形态、数目及与邻近组织位置关系的颌骨内埋伏牙患者32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CBCT扫描获得多个不同切面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并使用专用软件进行准确定位.结果 CBCT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了埋伏牙形态、数目、空间位置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根据CBCT图像,32例36颗埋伏牙均被精确定位,17例20颗埋伏多生牙及1例1颗上颌埋伏畸形牙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均顺利拔除,14例15颗形态正常非倒置阻生埋伏牙采用外科开窗后联合正畸牵引治疗.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诊断与术中判断完全一致,准确率100%.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邻牙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4例15颗非倒置阻生埋伏牙采用外科开窗后联合正畸牵引治疗,13颗牵引至正常位置,2颗失败,成功率86.7%.结论 CBCT能准确反映颌骨内埋伏牙的位置,在埋伏牙定位分析及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再鸿;杨剑伟;朱雅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应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分析环形外固定架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共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环形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优于对照组(65.0%)(x2=5.625,P=0.044).结论 应用环形外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有着突出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曙峰;叶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8和IL-17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8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12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和依巴斯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IL-8和IL-17.结果 对照组显效率为77.8%,观察组为9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8,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8和IL-17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2.92、3.06,均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8和IL-17.

    作者:崔存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失眠症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以中等半衰期的苯二氮类药物为主的镇静催眠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佐匹克隆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后评定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PSQI各项评分、总分及GWB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除对照组催眠药物项评分外,两组PSQI各项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GWB评分升高(t =4.18~8.26,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GWB评分高于对照组(t =3.97 ~6.73,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有效纠正了患者不良的睡眠认知和行为,显著改善了PSQI及GWB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作者:朱衡亚;刘泉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联合眶隔整复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联合眶隔整复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方法 选取50例(100眼)下睑赘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编号法,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眼.对照组给予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眶隔整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疼痛情况、治疗前后下睑皮各测量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下睑赘皮矫正、睫毛接触角膜及角膜上皮损害愈合眼数分别为39眼(78.00%)、10眼(20.00%)及43眼(86.00%),观察组分别为49眼(98.00%)、1眼(2.00%)及50眼(100.0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59、16.839、3.273,P<0.05,P<0.01);根据VAS疼痛评分标准,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71、12.593,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VAS得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99,P<0.05);两组治疗前后皱襞距睑缘距离、平视下睑缘距瞳孔位置、平视下睑皮缘位于睑缘、平视睫毛倾斜度、内眦角度、外眦角度、内眦皱襞、睑裂高度、平视上下泪小点间距、眼轮匝肌睑部宽度、眼轮匝肌睑部厚度及眼轮匝肌眶部厚度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92、5.828、4.135、5.099、4.723、5.002、6.717、8.092、7.038、8.056、3.129、7.043,均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会出现下睑退缩、睑外翻及眼睑瘢痕等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大于观察组(6.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83,P<0.01).结论 过睑板下缘连续缝合内固定联合眶隔整复治疗下睑赘皮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联合测定多种大动脉僵硬度指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臂踝指数(ABI)等动脉僵硬度指标在冠心病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所有患者baPWV和ABI,比较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和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baPWV及ABI之间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吸烟率、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患病率及BMI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64.7±14.5)岁与(58.2±11.8)岁,72.8%与38.0%,43.4%与12.7%,52.0%与16.5%,50.3%与12.7%,78.0%与41.5%,(24.5±3.1)与(22.4±2.6)(x2或t=12.42、14.5、15.0、14.7、13.5、14.0、13.2,均P<0.05)];冠心病组baPWV正常者比例、轻、中度升高者及重度升高者比例分别为28.9%、34.1%及37.0%,均优于非冠心病组,但ABI <0.9比例为19.1%,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x2=15.5、12.4、16.0、15.5,均P<0.05).结论 冠心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baPWV和ABI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在高危人群中广泛开展baPWV和ABI的筛查,以争取冠心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邢佳侬;张艳辉;张凤书;刘艳辉;唐瑞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腮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二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腮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A)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SPA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的认识.方法 对2例腮腺SPA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初步探讨SPA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并参考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总结.结果 腮腺SPA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腮腺无痛性结节状肿块.其组织学表现主要是在玻璃样变硬化胶原组织背景中可见囊性扩张的导管和腺泡,导管中可见大汗腺化生,局灶导管上皮增生伴结构不良.腮腺SPA的免疫组化染色calponin和SMA染色结果可见导管周围有一层肌上皮细胞.结论 腮腺SPA发病率低,目前对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程均不明确,如在导管上皮发现显著的非典型现象,术后应对患者加强随访.

    作者:姜旻亮;孙昆昆;斯红旗;朱赛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上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资料完整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00例进行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对照组l单纯采用推拿法进行治疗,对照组2单纯采用中药熏蒸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推拿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三组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的差异,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治愈率为7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00%、56.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0%、90.00%(x2=9.76、9.34;x2 =9.87、9.56,均P<0.05).结论 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金英杰;李雪珍;陈华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型相关性分析

    随着CT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的不断进步,CT冠状动脉成像成为冠心病患者常规筛查手段,特别是螺旋CT作为一种安全、无创及可靠的检查方法,可以较为清楚地显示冠状动脉各级血管,但对于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尤其是心房颤动的患者,普通螺旋CT冠脉成像较难获得良好图像.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较以前的CT检查有较大进步,拥有更短的时间分辨率,可实时冻结跳动的心脏,成为冠状动脉成像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1].本研究采用DSCT冠状动脉成像观察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结合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特点,以更客观的评估方法比较各证型组间在冠状动脉病变结果方面存在的差异.探讨冠心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现代病理意义,为中药干预冠状动脉病变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作者:唐永洪;贾玉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甘草锌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甘草锌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择秋季腹泻患儿160例,根据计算机系统生成随机代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均行了口服抗病毒药、磷酸铝凝胶或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草锌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46,P<0.01).结论 甘草锌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显著、安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屠友权;夏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宫-腹腔镜联合应用对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应激反应和受孕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应用对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应激反应和受孕率的影响.方法 80例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测定术前后血清皮质醇(Cor)和hs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3.268、4.928、2.728,均P <0.05).两组术后血清Cor和hsCRP均明显升高,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3.165、2.147,均P<0.05).观察组宫内妊娠明显高于对照组(x2=4.78,P<0.05),异位妊娠明显低于对照组(x2=4.16,均P<0.05).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输卵管不孕患者应激反应,提高受孕率.

    作者:苏爱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