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胶体液预负荷和体位干预对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

林叶青;陈兰凤;庄飞行;冯满清;周智维

关键词: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妇和胎儿营养充足,宫内胎儿普遍较大,剖宫产指数逐年增加.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剖宫产术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可以造成子宫血流灌注的急速下降,影响胎儿的氧供应,造成严重后果[1].因此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来讲,加强对剖宫产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就更加重要.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液体预负荷和麻醉后改变体位来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笔者就胶体预负荷和腰部倾斜体位干预预防剖宫产手术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乳房按摩促进足月孕妇宫颈成熟与分娩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足月孕妇乳房按摩对促进宫颈成熟及分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对照研究的方法,将300例初产、单活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明显阴道分娩禁忌的孕妇采用随机表格方法分为两组,两组孕38+5周确定胎儿成熟后首次记录宫颈评分,观察组150例孕妇在专人指导下进行双侧乳房按摩(手持温湿布交替按摩双侧乳房,每天3次,每次lh);对照组150例常规产前检查.观察两组至临产后宫颈成熟情况、临产的孕周,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研究前两组孕妇的Bisho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05);干预第3、6天及临产时观察组Bishop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 =3.28、5.38、11.27,均P<0.05).观察组150例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提高,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宫颈Bishop评分提高,总有效率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0.00,P<0.05).观察组40周内分娩率为86.0%,无1例过期妊娠.对照组40周内分娩率为56.0%,过期妊娠9例.两组40周内分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78,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131例(8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例(61.3%)(x2=26.57,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总产程(7.92 ±4.15)h,显著短与对照组的(12.28±4.18)h(t =4.20,P<0.05).观察组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例(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例(10.7%)(x2=6.20,P<0.05).结论 孕足月乳房按摩对促进宫颈自然成熟,促进阴道分娩,方法简便、安全、有效,能有效降低因延期妊娠、过期妊娠造成的剖宫产率,对适时分娩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苏珍;翟谢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联合分支静脉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应用观察

    目的 研究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与分支静脉缝扎术联合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病例98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与分支静脉缝扎术联合治疗或者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近期疗效及随访2年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18.2±18.5) min与(132.4 ±23.7)min,t=6.458,P=0.012]、术中出血量[(81.2±21.4) mL与(111.5±33.6) mL,t=7.524,P=0.008]、并发症(1/50与7/48,x2=5.172,P=0.026)、2年复发情况((3/46与10/47,x2=7.406,P=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6.1±1.8)d与(8.2±2.3)d,t =2.417,P=0.154].98例患者术后1个月均获得随访,观察组近期疗效评价优良率82.0%(41/50),对照组则为62.5%(3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65,P =0.026).结论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与分支静脉缝扎术联合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效果明确,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邵加文;蒯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应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分析环形外固定架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共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环形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优于对照组(65.0%)(x2=5.625,P=0.044).结论 应用环形外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有着突出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曙峰;叶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静脉注射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静脉大剂量注射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病原菌清除率、抗菌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痊愈率为51.11%,总有效率为75.56%,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5、1.573,均P>0.05);观察组耐药菌清除率为75.00%,总清除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68.42%(x2=3.373、14.554,均P<0.05).观察组抗菌时间为(6.49±1.7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66±1.37)d,(t=2.874,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大剂量注射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高.

    作者:许晓霞;陈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参皂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参皂苷,两组均治疗3个月.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SLEDAI)、血清补体3(C3)、IL-17和IL-23.结果 治疗后,两组SLEDAI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73,P<0.05);血清C3均有明显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t=3.04,P<0.05);血清IL-17和IL-23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13、3.06,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25.6%,观察组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P<0.05).结论 人参皂苷可以明显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表达.

    作者:李建设;张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失眠症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以中等半衰期的苯二氮类药物为主的镇静催眠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佐匹克隆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周后评定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PSQI各项评分、总分及GWB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除对照组催眠药物项评分外,两组PSQI各项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GWB评分升高(t =4.18~8.26,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GWB评分高于对照组(t =3.97 ~6.73,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有效纠正了患者不良的睡眠认知和行为,显著改善了PSQI及GWB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提高了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作者:朱衡亚;刘泉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联合测定多种大动脉僵硬度指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臂踝指数(ABI)等动脉僵硬度指标在冠心病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所有患者baPWV和ABI,比较以上各指标的差异和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baPWV及ABI之间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吸烟率、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患病率及BMI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64.7±14.5)岁与(58.2±11.8)岁,72.8%与38.0%,43.4%与12.7%,52.0%与16.5%,50.3%与12.7%,78.0%与41.5%,(24.5±3.1)与(22.4±2.6)(x2或t=12.42、14.5、15.0、14.7、13.5、14.0、13.2,均P<0.05)];冠心病组baPWV正常者比例、轻、中度升高者及重度升高者比例分别为28.9%、34.1%及37.0%,均优于非冠心病组,但ABI <0.9比例为19.1%,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x2=15.5、12.4、16.0、15.5,均P<0.05).结论 冠心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baPWV和ABI对冠心病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在高危人群中广泛开展baPWV和ABI的筛查,以争取冠心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邢佳侬;张艳辉;张凤书;刘艳辉;唐瑞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8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60.9%)(x2=13.42,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9%)明显低于对照组(60.9%) (x2 =24.09,P<0.01).结论 阿奇霉素较红霉素对儿童支气管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解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成年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护理及手术配合

    目的 分析熟练的护理及手术配合对髋关节周围截骨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分析42例行髋关节周围截骨术患者病历资料.A组患者:护士参加5台以下髋关节周围截骨术;B组患者:护士参加10台以上该手术.比较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A、B两组手术时间[(112.1 ±21.3)min、(91.6±17.5) min]、手术中出血量[(612±106.1) mL、(587 ±66.8)mL]均存在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F=0.32、1.01,均P>0.05).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F =3.95、4.52、5.21、3.58、4.63、5.10,均P<0.05),但两组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0.64,均P>0.05).术后患者未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术后24h拔除引流管并开始康复训练,术后3~5d患者在坐起无头晕的情况下扶双拐或助步器患侧不负重下床活动.6周后开始部分负重活动,12周后全负重弃拐行走.术后2例患者因局部皮下脂肪液化行局部清创缝合术,术后每天换药,1个月后伤口愈合.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85%(35例)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显著改善,术后3个月复查X线平片显示截骨部位骨折均完全骨性愈合.结论 熟练的手术配合有助于缩短髋关节周围截骨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戴京媛;吴福丽;张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腮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二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腮腺硬化性多囊性腺病(SPA)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SPA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的认识.方法 对2例腮腺SPA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初步探讨SPA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并参考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总结.结果 腮腺SPA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腮腺无痛性结节状肿块.其组织学表现主要是在玻璃样变硬化胶原组织背景中可见囊性扩张的导管和腺泡,导管中可见大汗腺化生,局灶导管上皮增生伴结构不良.腮腺SPA的免疫组化染色calponin和SMA染色结果可见导管周围有一层肌上皮细胞.结论 腮腺SPA发病率低,目前对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程均不明确,如在导管上皮发现显著的非典型现象,术后应对患者加强随访.

    作者:姜旻亮;孙昆昆;斯红旗;朱赛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d后的患者血清PCT及CRP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住院天数.结果 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70%)明显高于对照组(40%)(x2=5.45,P<0.05);治疗7d后研究组PCT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33.54、48.02,均P<0.05),且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8、7.67,均P<0.05);研究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显著,对PCT及CRP影响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氯胺酮、苏芬太尼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种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苏芬太尼、0.3%甲磺酸罗哌卡因、氟哌利多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治疗效果,观察对产妇泌乳、肠排气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K1组、K2组、K3组、D组,每组各100例;K1组、K2组、K3组分别含氯胺酮100 mg、150 mg、200 mg与0.3%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苏芬太尼50μg,氟哌利多2.5 mg配置成镇痛复合液100 mL,各组于关腹前10 min经硬膜外快速注入镇痛复合液负荷量8 mL,然后连接恒速镇痛泵(2mL/h)持续泵入;D组100例按需肌注哌替啶(1 mg/kg).观察术后4、12、24、48 h不同时段镇痛、镇静效果、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泌乳时间、肠排气时间及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K3组术后VAS评分及镇静评定高于K1组、K2组,K2组高于K1组,且K1组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2 hVAS评分,K1组(2.47 ±1.27);K2组(1.84±0.09);K3组(1.46 ±0.11);D组(5.14±1.12).镇静评分:K1组(0.93±0.38);K2组(1.12±0.46);K3组(1.26±0.50);D组(2.13 ±0.56).P<0.05];术后K1组、K2组、K3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D组,术后四组初乳时间和肠排气时间K组明显短于D组[出乳时间K1组(42.5±10.0);K2组(38.1±9.6);K3组(36.4±8.3);D组(61.16 ±10.6),产后肠排气时间K1组(40.8 ±9.4);K2组(37.3 ±13.3);K3组(33.6±12.8);D组(43.4±9.6).P<0.05].结论 0.3%甲磺酸罗哌卡因联合不同剂量的氯胺酮、苏芬太尼和氟哌利多四药联合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较为满意,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效果明显,而且四药联用对降低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有利于产妇的泌乳与排气,有利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作者:亓振国;李全;王锋;李成平;王玉杰;亓桂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救治危重哮喘18例分析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抢救危重症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对18例危重症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及时进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在24h内明显缓解,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迅速改善,5d之内全部脱机拔管,14 d之内全部缓解出院.结论 及时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目前抢救危重症哮喘发作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哲;吴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健康宣教对离退休干部预防脑卒中效果的影响

    脑卒中是以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1].因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脑卒中疾病预防知识,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提高离退休干部对预防脑卒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重点.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理香;孙盼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高血压77例门诊健康教育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门诊健康教育体会.方法 选取门诊接诊的高血压患者77例,实施门诊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将同期未接受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门诊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结果 干预组门诊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79%)、规律服药率(82%)及有效控制率(7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4%、52%、32%)(x2=7.005、6.447、8.153,均P<0.05).结论 通过门诊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对高血压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好地保障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韦霞光;胡海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治疗耳聋神经生长因子温敏凝胶的制备与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目的 制备治疗耳聋的多肽类药物神经生长因子(NGF)温度敏感缓释凝胶给药系统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为内耳疾病治疗中的大分子药物递送系统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以神经生长因子为主药,Pluronic F127为凝胶基质,考查凝胶基质浓度对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影响,采用无膜溶出法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NGF温敏凝胶体外释药量.结果 含不同浓度Pluronic F127的hβ-NGF温敏原位凝胶的平均低临界溶液温度为28.48~36.26℃,制剂较稳定,体外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累积释放率均达95%以上,Pluronic F127浓度越高缓释特征越明显.结论 NGF温度敏感凝胶可望成为一种治疗耳聋的的新型内耳给药系统,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作者:朱紫兰;刘威;王来友;庞志清;余雪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52例急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A、B两组,各126例.B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改善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A组显效91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72.22%,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无效率为4.76%,止泻时间为(2.23 ±1.14)d,住院时间为(4.47±2.41)d;B组显效75例,有效31例,无效20例,显效率为59.52%,治疗总有效率为84.13%,无效率为15.87%,止泻时间为(4.72±1.85)d,住院时间为(7.72±2.46)d.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x2 =4.143,P<0.05),止泻时间明显短于B组(t=3.143,P<0.05).结论 对急性腹泻患儿给予补锌辅助治疗,止泻快,住院时间短,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卢小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浙江省宁海县2010-2013年体检人群心电图分析

    本研究采用心电图检查的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人群进行总结,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宁海县第一医院体检者745例,包括敬老院老年人、在校学生、有固定职业从业人员(具体职业信息见后述).

    作者:华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婴儿辅食添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婴儿辅食添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儿童保健科定期进行检查的婴儿的临床资料,探讨辅食添加情况对婴儿体格的影响,分析辅食添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辅食添加对其生长发育影响.结果 96.52%的婴儿在4~6个月添加了辅食,82.1%婴儿的家长选择谷类食物作为第一种添加的辅食,92.5%婴儿的家长选择第一次添加肉类辅食在>6 ~8月龄添加,4~6月龄婴儿经添加辅食喂养,身长、体质量及体质量增值明显优于<4月龄和>6月龄婴儿添加辅食组(均P <0.05).结论 辅食添加需综合考虑婴儿的生理和情绪、辅食营养及制作、辅食添加时间等因素,合理添加辅食有利于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作者:董红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可控药物传输系统可以实现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靶向释放,有利于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在疾病治疗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药剂学、生命科学、医学、材料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1]理想的可控药物传输系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载药率和包封率,良好的细胞或组织特异性--即靶向性;还应具有在达到目标病灶部位之前不释放药物分子,到达病灶部位后才以适当的速度释放出药物分子的特性[2].

    作者:王俊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