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辅食添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董红芬

关键词:辅食, 婴儿, 生长发育
摘要:目的 探讨婴儿辅食添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儿童保健科定期进行检查的婴儿的临床资料,探讨辅食添加情况对婴儿体格的影响,分析辅食添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辅食添加对其生长发育影响.结果 96.52%的婴儿在4~6个月添加了辅食,82.1%婴儿的家长选择谷类食物作为第一种添加的辅食,92.5%婴儿的家长选择第一次添加肉类辅食在>6 ~8月龄添加,4~6月龄婴儿经添加辅食喂养,身长、体质量及体质量增值明显优于<4月龄和>6月龄婴儿添加辅食组(均P <0.05).结论 辅食添加需综合考虑婴儿的生理和情绪、辅食营养及制作、辅食添加时间等因素,合理添加辅食有利于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77例门诊健康教育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门诊健康教育体会.方法 选取门诊接诊的高血压患者77例,实施门诊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将同期未接受门诊健康教育干预的2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门诊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及控制率.结果 干预组门诊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79%)、规律服药率(82%)及有效控制率(7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4%、52%、32%)(x2=7.005、6.447、8.153,均P<0.05).结论 通过门诊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对高血压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对高血压的防治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好地保障了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韦霞光;胡海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应用环形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分析环形外固定架对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共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接受环形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优于对照组(65.0%)(x2=5.625,P=0.044).结论 应用环形外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有着突出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曙峰;叶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味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将4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采用葛根芩连汤加味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治疗前做好解释和心理疏导,操作轻柔,精心护理,及时护理干预.结果 治愈2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无一例患者因放疗反应而中断放射治疗.结论 葛根芩连汤加味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良好的护理是取得疗效的保证.

    作者:刘秀萍;李宗宪;王文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静脉注射大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静脉大剂量注射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病原菌清除率、抗菌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痊愈率为51.11%,总有效率为75.56%,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5、1.573,均P>0.05);观察组耐药菌清除率为75.00%,总清除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68.42%(x2=3.373、14.554,均P<0.05).观察组抗菌时间为(6.49±1.7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66±1.37)d,(t=2.874,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大剂量注射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高.

    作者:许晓霞;陈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联合分支静脉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应用观察

    目的 研究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与分支静脉缝扎术联合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病例98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与分支静脉缝扎术联合治疗或者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近期疗效及随访2年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18.2±18.5) min与(132.4 ±23.7)min,t=6.458,P=0.012]、术中出血量[(81.2±21.4) mL与(111.5±33.6) mL,t=7.524,P=0.008]、并发症(1/50与7/48,x2=5.172,P=0.026)、2年复发情况((3/46与10/47,x2=7.406,P=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6.1±1.8)d与(8.2±2.3)d,t =2.417,P=0.154].98例患者术后1个月均获得随访,观察组近期疗效评价优良率82.0%(41/50),对照组则为62.5%(3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65,P =0.026).结论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与分支静脉缝扎术联合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效果明确,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邵加文;蒯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脉冲振荡肺功能评价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儿童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为儿童哮喘的治疗提供新选择.方法 将12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GINA方案吸入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给予舌下粉尘螨滴剂脱敏治疗,所有患儿均随访12个月,在治疗后3、6、9、12个月进行自我症状评分,采用IOS肺功能仪检测两组患儿肺功能,监测前后的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外周气道阻力(R5-R20)、周边弹性阻力(X5)及共振频率(Fres),记录实验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与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自我症状评分分别为(22.8±1.5)分比(22.5±1.3)分,(24.1±2.4)分比(21.8±1.9)分,(24.4±2.4)分比(22.7±2.5)分,(24.8±2.7)分比(21.1±1.9)分,观察组治疗后9个月、12个月的自我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R5、R20、R5-R20、X5及Fre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R5、R5-R20、X5及Fres均明显改善,R20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R5、R20、R5-R20、X5及Fre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能够对因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效果与GINA方案相当,能有效患儿症状,改善肺功能,适用于儿童哮喘非急性发作期.

    作者:张彩英;吴永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同期放化疗患者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分析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同期化疗对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接受放射治疗同期化疗肿瘤患者40例,对放疗开始1~4周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中的WBC、PLT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放疗开始1~4周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中的WBC、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C:x2=16.902,P=0.001;PLT:x2=8.492,P=0.037),在第2周下降较明显.结论 同期放化疗使肿瘤患者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中WBC、PLT均下降,在第2周下降较明显.

    作者:高月平;陈楚云;郭惜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血栓抽吸疗法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血栓抽吸疗法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PCI治疗基础上,加用了血栓抽吸疗法.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梗死动脉的TIMI 3级血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x2=4.02,P<0.05),校正TIMI帧数低于照组(t=6.25,P<0.01),能达到TMP 3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x2 =5.31,P<0.01).结论 血栓抽吸疗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的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竹青;白敏聪;李红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为HIE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30例HIE患儿临床资料,其中1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苷肌肽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1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活素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意识障碍、原始反射障碍、肌张力障碍、前囱饱满、惊厥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并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意识障碍、肌张力障碍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4.12,均P<0.05);观察组原始反射障碍、前囱饱满、惊厥等临床症状改善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0.16、0.00,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66.67%)(x2=4.25,P<0.05).结论 应用脑苷肌肽治疗HIE的疗效优于脑活素,对提高HIE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 对入组的TI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并采用定磷法测定所有入组的TIA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浆LP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I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6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0%)(x2 =7.135,P<0.01),且不稳定斑块构成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x2=10.15,P<0.01);TIA患者存在颈动脉不稳定粥样斑块组的血浆LPA水平高于稳定粥样斑块组及无斑块组(t值分别为7.22、11.93,P<0.05,P<0.01).结论 TIA患者血浆LPA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检测血浆LPA可以评价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鞠卫萍;周建华;郑福浩;吴喜娟;苘红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简单随机化原则(掷硬币法)将同期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脑炎患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丙种球蛋白静滴(400 mg·kg-1·d-1,连用3d).对比两组5d、10 d治愈率及发热、头痛、呕吐、颈抵抗等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5d治愈率51.2%、10 d治愈率93.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78.3%(x2=4.126、5.551,P<0.05),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10.232,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可提高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短期治愈率,并能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林加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川芎嗪注射液对肺挫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肺挫伤患者炎性因子TNF-α、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筛选72例急性肺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比较TNF-α、IL-8水平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炎性因子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平均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能够减少急性肺挫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TNF-a、IL-8的产生,抑制炎性反应,改善预后.

    作者:吴丹;范晓东;陈坚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浙江省宁海县2010-2013年体检人群心电图分析

    本研究采用心电图检查的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人群进行总结,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在宁海县第一医院体检者745例,包括敬老院老年人、在校学生、有固定职业从业人员(具体职业信息见后述).

    作者:华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与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并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45例患者采用信必可都保治疗作为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舒利迭治疗作为对照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患者日间症状评分,夜间憋醒次数及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91.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5,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日间症状评分分别为(1.24 ±0.18)分、(1.64±0.26)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0.3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夜间憋醒次数为分别为(0.92±0.28)次、(1.32±0.32)次,观察组憋醒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8.3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FEV1分别为(2.58±0.52)L、(2.18±0.47)L,观察组FEV1明显高于对照组(t=5.7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PEF分别为(321.8±15.6) mL/min、(289.6±15.6) mL/min,观察组PEF明显高于对照组(t=13.85,P<0.05).结论 信必可都保与舒利迭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但前者起效更为迅速,更加适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作者:刘疆豪;张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87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60.9%)(x2=13.42,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9%)明显低于对照组(60.9%) (x2 =24.09,P<0.01).结论 阿奇霉素较红霉素对儿童支气管肺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解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固定平台与旋转平台假体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PFC固定平台假体与RP旋转平台假体两种人工膝关节置换系统治疗成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对39例(39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根据术中采用的假体类型不同而分为两组:固定平台组和旋转平台组.其中,固定平台组16例;旋转平台组23例,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患者行走步态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3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症状好转出院;2例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经换药后伤口愈合,按时拆线出院.随访3~ 12个月访(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能直立行走而无明显跛行.末次随访时固定平台组、旋转平台组膝关节评分(HSS)与膝关节活动度(ROM)分别为(83.17 ±7.12)分、(81.32±5.39)分和(109.73±6.35)°、(103.12±4.28)°,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HSS:t =22.10,ROM:t =9.21;B组HSS:t=30.69,ROM:t =9.54,均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S:t =0.88,ROM:t=3.63,均P>0.05).结论 采用PFC与RP假体系统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早期均有良好疗效,两者早期关节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作者:马成才;刘冰;李小娜;廖中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甘草锌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甘草锌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择秋季腹泻患儿160例,根据计算机系统生成随机代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均行了口服抗病毒药、磷酸铝凝胶或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与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草锌口服.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46,P<0.01).结论 甘草锌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显著、安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屠友权;夏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介孔纳米二氧化硅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可控药物传输系统可以实现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靶向释放,有利于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在疾病治疗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具有诱人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药剂学、生命科学、医学、材料学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1]理想的可控药物传输系统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载药率和包封率,良好的细胞或组织特异性--即靶向性;还应具有在达到目标病灶部位之前不释放药物分子,到达病灶部位后才以适当的速度释放出药物分子的特性[2].

    作者:王俊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参皂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参皂苷,两组均治疗3个月.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指数(SLEDAI)、血清补体3(C3)、IL-17和IL-23.结果 治疗后,两组SLEDAI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73,P<0.05);血清C3均有明显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t=3.04,P<0.05);血清IL-17和IL-23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13、3.06,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25.6%,观察组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P<0.05).结论 人参皂苷可以明显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表达.

    作者:李建设;张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30例报告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镰旁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矢状窦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23例,Ⅱ级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5年,2例患者复发,均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熟悉显微神经解剖关系,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吴鹏;姚永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