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对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陈革

关键词:老年人, 骨折固定术, 内,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对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SP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1例SPHF患者采用MIPPO治疗,术后随访5~19个月(平均11.6个月),以Neer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优25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90.2%;未曾发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钢板螺钉断裂、神经损伤、骨折不愈或延迟愈合等不良现象.结论 MIPPO术治疗SPHF,操作简便,神经损伤小,固定性能好,可靠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比较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优点.方法 选择61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 在手术时间方面,对照组短于观察组(P<0.01);在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1);在淋巴结清扫数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能够有效切除癌细胞,有效清扫淋巴结;同时手术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李天忠;房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联合应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0例观察

    目的 探讨联合采用动力心理疗法加上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所选患者均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第8周后,两组均停止用药,联合治疗组继续采用动力心理疗法,两组均随访,用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评定安全性.结果 治疗第1、2周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8周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周内平均有效率联合治疗组(81.8%)明显高于对照组(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8周后两组均停止用药,联合治疗组继续采用动力心理疗法,第12、24、48周联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复发率联合治疗组(13.3%)显著低于对照组(7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常规治疗时联合采用动力心理疗法加上右佐匹克隆片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卒中存活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同时伴有心理、精神的改变,抑郁为突出[1],我们对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了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脑卒中抑郁患者9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脑卒中诊断标准[2];符合中国精神疾病抑郁症诊断标准[3],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4]评分≥8分;排除既往有精神疾病、服用抗抑郁药物史及精神障碍、意识障碍及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59.4±4.5)岁,男26例、女19例;HAMD评分(27.5±3.6),文化程度:高中以下35例,大专10例.对照组(59.2±5.6)岁,男25例、女20例;HAMD评分(27.5±3.6),文化程度:高中以下36例,大专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朱青;徐含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鼻内镜下电凝与填塞治疗鼻出血对照研究

    目的 对比鼻内镜下电凝止血与常规前鼻孔填塞两种方法治疗鼻出血的止血效果和耐受性.方法 对126例鼻出血患者分为两组,76例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组(电凝组)和50例前鼻孔填塞止血组(填塞组),观察一次鼻出血控制率、耐受程度、住院时间和复发率.结果 电凝组鼻出血一次控制率98.7%(75/76),耐受评分(2.91 ±0.07),住院时间(4.11 ±0.07)d,3个月复发率2.63% (2/76);填塞组鼻出血一次控制率72.0%(36/50),耐受评分(7.96±0.10)分,住院时间(6.72±0.13)d,3月复发率16.0%(8/5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鼻出血在效率和耐受性上显著优于常规前鼻孔填塞.前者有可能是临床处理急诊鼻出血的更优选择.

    作者:陈学华;谢冰斌;李卡凡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生活方式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度和饮食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度和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单纯性肥胖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进行认知行为、儿童生活方式进行干预(调整儿童饮食结构、限制看电视时间、限制零食摄入等),观察儿童生活方式干预前后体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后儿童在饮食结构、看电视时间、零食摄入等方面显著改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有利于改变肥胖儿童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体质量.

    作者:魏荣;李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运动后心率恢复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目的 观察短期(5 min)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与运动后心率恢复(HR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495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106例和年轻组389例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并评估其短期HRV,观察正常到正常时间间隔的标准差[SDNN]、正常到正常时间间隔的平均方差的平方根[RMSSD]、正常到正常时间间隔超过50 ms的病例数[NN50 count]、正常到正常时间间隔总数除以NN50的百分比[pNN50]以及低频[LF]、高频[HF]、总功率)范围.结果 老年组:试验后4 min时HRR[(54±13)与(60±12)] beats/min,P =0.003是运动结果阳性的显著指标.年轻组:时间范围检测(SDNN:相关系数0.34,P<0.001;RMSSD:相关系数0.37,P<0.001)和频率范围(LF:相关系数0.21,P<0.001;HF:相关系数0.13,P=0.01;总功率:相关系数0.22,P<0.001)都与4 minHRR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年轻患者中接受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4 min时的HRR与时间域和频域的短期HRV相关,但在老年患者中并非如此.

    作者:胡向阳;陈凯;瞿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液回输Rh(D)阴性孕妇自体输血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RH(D)阴性孕妇自备血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符合采血法规和采血健康标准的前提下,对21例RH(D)阴性孕妇于预产期前7~10d,自体采血200 ml作为临产时自备血.观察产妇预产期采血不良反应和分娩期出血、自体血回输情况.观察新生儿出生后有无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结果 采血时孕妇1例出现轻微头晕不适,经过休息后缓解;采血前后21例孕妇胎心率均正常范围,2例采血后自觉胎动增多,经过吸氧30 min、左侧卧位处理后好转.17例选择自体血液回输,输血过程无发热、寒战、皮疹、溶血等输血副作用发生.产后24h平均出血量234.25 ml.无1例发生产后出血.21例产妇新生儿出生后阿氏评分均8分以上.结论 储存式自体采血、输血对孕妇身体不会造成影响,对胎儿不会造成影响,输血过程无输血副作用发生.RH(D)阴性孕妇备血输血安全、实用、简单、经济的方法.

    作者:章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妊娠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肾脏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妊娠高血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与肾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同期健康孕妇59例为对照组,检测TNF-α表达及肾功能情况.结果 血肌酐44 ~ 133 μmol/L 59例(正常组),TNF-α值为(10.3±4.1)ng/L;血肌酐133~177 μmol/L 31例(轻度组),TNF-α值(21.7±2.1)μg/L;血肌酐>177 μmol/L 29例(重度组),TNF-α值(26.9±1.6) μg/L;TNF-α组间比较:重度组与轻度组、轻度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NF-α的三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32).结论 妊娠高血压患者的血清TNF-α表达水平与肾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李秀琴;闫爱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斑块部位、分型特征进行检查记录并进行分组统计.结果 颈动脉分叉处斑块90例(45.0%)、颈内动脉斑块60(30.0%),分又处斑块和颈内动脉斑块与其他部位斑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处斑块分型:软斑114例(45.0%),硬斑112例(35.0%),软斑和硬斑与其他类型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清晰地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部位和分型,可作为动脉管壁硬化病变的检测手段.

    作者:王军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防治

    目的 分析食管癌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3例食管癌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术后第10天,其中10例保守治疗,3例机械性胃排空障碍手术治愈.结论 胃上提、牵拉等解剖位置变化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迷走神经离断、术后未充分减压等因素也与胃排空障碍有关;手术操作技巧是引起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行保守治疗;发生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应尽早手术.

    作者:覃文超;夏道奎;吴真洁;胡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腹腔液白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液中白细胞介素-6 (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不同r-AFS分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80例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的患者腹腔液,其中35例为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对照组,36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Ⅰ、Ⅱ期患者,9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的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腹腔液中IL-6、TGF-β和MMP-9的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IL-6、TGF-β和MMP-7表达分别为(736.5±526.6) ng/L、(936.5±523.5) ng/L和(5.63±1.98)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IL-6和MMP-7浓度分别为(948.6±485.4) ng/L、(8.69±1.23) μg/L,高于Ⅰ、Ⅱ期(453.6±256.8) ng/L、(4.23±1.0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6与MMP-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0.789,P<0.01).TGF-β与MMP-7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58,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IL-6、TGF-β、MMP-7可能导致腹腔微环境免疫失衡,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秋梅;郭华;黄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操作因素对磁共振e-THRIVE多期动态增强技术成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造影剂注射速率、造影剂剂量、扫描延迟时间及患者屏气配合因素对磁共振e-THRIVE多期动态增强技术的成像影响.方法 对8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脏磁共振常规平扫及增强检查,增强扫描使用e-THRIVE技术进行多期动态增强横轴位容积扫描,将采取原始图像进行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处理,观察造影剂注射速率、造影剂剂量,扫描延迟时间及患者屏气配合等操作因素对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显示效果.结果 79例患者可显示曲张食管胃底静脉血管,MIP图像可显示曲张血管整体效果,横轴位图像可显示曲张血管位于黏膜下或管腔壁内外,图像优良达72%.结论 磁共振增强e-THRIVE技术高质量的血管显示取决于合适的造影剂注射速率、造影剂用量,注射后佳扫描延迟时间及患者良好屏气配合.

    作者:李保灿;刘清欣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Cox比例风险模型在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病[1],我们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好坏[2].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59例,均符合卫生部冠心病诊断标准[3],其中隐匿型心肌缺血31例,心绞痛72例,心肌梗死型23例,心力衰竭型29例,猝死4例,其中男性99人,女性60人,病程1 ~13年,年龄40 ~ 78岁之间,平均年龄(59.78±14.97)岁,同时选取健康体检15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检测各项血糖、血脂生化指标,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陈春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专病护理流程和措施对手足口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专病护理流程和护理措施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76例手足口病患儿建立完善的专病护理流程和护理措施(专病组),同期对76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常规组),观察专病护理流程和护理措施对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专病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3.6±1.2)d,大部分疱疹干燥结痂时间(5.7±1.4)d,口腔溃疡愈合时间(4.9±1.7)d,平均病程(6.6±1.3)d;常规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6.7±0.9)d,大部分疱疹干燥结痂时间(8.8±1.2)d,口腔溃疡愈合时间(7.9±1.6)d,平均病程(9.8±2.1)d.结论 专病护理流程和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护理措施与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间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颜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蒲地兰口服液佐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蒲地蓝口服液佐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 对98例急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用舒氨西林和头孢呋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蒲地兰口服液,疗程为5d.观察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扁桃体分泌物消失时间、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数值.结果 治疗5d后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扁桃体分泌物消失时间、PNM及CRP测定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蒲地兰口服液可以佐治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作者:陈淑芳;王有成;张梅;聂渝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吡咯列酮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外源性胰岛素抗体阳性的2型糖尿病肾病观察

    目的 观察吡咯列酮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外源性胰岛素抗体阳性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44例外源性胰岛素抗体阳性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停用胰岛素改为吡咯列酮15 mg,每天1次,瑞格列奈1 mg,每天3次,口服并逐渐调正剂量,对照组胰岛素,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经口服吡咯列酮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等较前均有显著降低(均P<0.01),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咯列酮联合瑞格列奈应用是治疗外源性胰岛素抗体阳性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智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对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对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SPHF)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1例SPHF患者采用MIPPO治疗,术后随访5~19个月(平均11.6个月),以Neer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优25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90.2%;未曾发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钢板螺钉断裂、神经损伤、骨折不愈或延迟愈合等不良现象.结论 MIPPO术治疗SPHF,操作简便,神经损伤小,固定性能好,可靠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革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乳腺乳头状癌38例病理观察

    目的 对乳腺乳头状癌(SPC)的免疫表型特点、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SPC伴或不伴有浸润的38例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大体和组织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选用抗体包括CK、P63、E-cadherin、CD56、Syn、CgA、ER、PR、HER-2、P53、KI-67等.结果 该病好发老年女性,平均发病年龄63.2岁,乳头血性溢液为常见症状.在腋窝淋巴结清扫28例中有13例检出癌转移,均为前哨淋巴结.镜检所有标本均见到实性乳头状病变,12例伴有黏液分泌,20例伴发浸润癌.肿瘤基底型CK表达阴性,乳头轴心肌上皮均有部分表达但不完整或不连续,个别呈灶性,神经内分泌标记至少1~2项成片阳性表达,KI-67平均阳性9.6%.ER、PR肿瘤细胞大部分阳性,HER-2大部分阴性.结论 乳腺SPC是一种低级别的乳腺导管内癌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好发于老年女性,有独特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部分SPC进展为神经内分泌癌,多项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指标及随访显示SPC具有较为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和良好的预后.

    作者:周协和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硫酸镁与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硫酸镁与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依据硫酸镁治疗(硫酸镁组)和山莨菪碱治疗(山莨菪碱组)分组,每组40例.硫酸镁组:25%硫酸镁4.0 g+5%葡萄糖溶液20 ml静脉缓慢注射,后续25%硫酸镁15 g +5%葡糖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滴注速度1.5 ~2.0g/h.山莨菪碱治疗组: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肌肉注射,一次/8 ~ 12 h重复一次.观察血压、围生儿情况(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围产儿死亡、胎死宫中、新生儿死亡)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围产儿死亡、胎死宫中、新生儿死亡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硫酸镁与山莨菪碱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钱晓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D-二聚体、凝血指标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凝血四项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中的水平变化.方法 对6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浆D-D、凝血四项和血清hs-CRP水平检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SA)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2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 25例;健康人(对照组)20例.另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HD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1例、双支病变组23例和三支病变组23例,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D-D、凝血四项和hs-CRP水平.结果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四组(AMI组、UA组、SA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与SA组、对照组间D-D、FIB及hs-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hs-CRP相比,S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的PT、APTT和TT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D-D、FIB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冠状动脉3支病变组患者D-D、FIB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患者D-D、FIB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各组之间的PT、APTT和TT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的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对冠心病的类型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云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