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伟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ALA)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8例2型糖尿病(T2DM)伴有DPN的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ALA 60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GMI 60 mg静脉滴注1次/d,共3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变化,测量神经传导速度(NCV)和空腹血糖,检查膝腱和跟腱反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5%(χ2=52.01,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987、1.972、1.972、1.972,均P<0.05).结论 ALA联合GM1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疗效明显.
作者:罗昌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 选择34例ADHD儿童作为ADHD组和32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应用上海海神脑诱发电位仪,采用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检测和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大脑中央区(Cz)和顶区(Pz)事件相关电位P300长潜伏期成分N2和P3.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DHD组Cz靶N2潜伏期延长[(277.2±20.3)ms与(259.0±14.9)ms,t=3.70,P<0.01],靶P3波幅下降[(4.1±1.6) μV与(5.7 ±2.0) μV,t=3.57,P<0.01].ADHD组Pz靶P3潜伏期延长[(342.4±26.3) ms与(324.6±15.5)ms,t =3.33,P<0.01],靶P3波幅下降[(4.1±1.9)μV与(7.4 ±2.2) μV,t =6.54,P<0.01],非靶P2波幅下降[(3.0 ±1.l)μV与(3.7±1.3)μV,t =2.30,P<0.05].结论 ADHD儿童事件相关电位P300内源性成分存在指标异常,它们可以作为评价ADHD儿童认知功能异常的潜在客观指标.
作者:丁士炬;张文武;张洁;陈兴时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分娩的产妇400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陪伴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陪伴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陪伴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分别为(426.12±192.16) min、(340.27±42.32) min、(32.56±20.68) min,均短于对照组的(556.64±208.72) min、(532.82±86.64) min、(58.72±26.66) min(均P<0.05);陪伴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0.5%、2.5%、(188.32±66.52)ml,均低于对照组的39.5%、6.0%、(246.75±76.26) ml(均P<0.05);陪伴组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χ2=12.475,P<0.05).结论 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余金花;陈从荣;倪凤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寻求少破坏牙体组织并能获得小微渗漏的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正畸患者的离体恒后牙600颗,将600颗恒后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F六组,每组100颗.以有色素沉着深窝沟或窝沟可疑龋的人离体前磨牙为观察对象,分别使用Er:YAG激光、高速金刚砂车针及清洁杯刷3种方法预备离体前磨牙牙合面窝沟,并对各组样本分别用光固化复合体及流体树脂进行充填,通过染料渗透法和扫描电镜观察6种充填条件下充填体与窝沟间的微渗漏和粘结界面情况.结果 F组有效率为99%,显著高于C组的87%(χ2=5.84,P <0.05)、D组的55%(χ2=7.21,P<0.05)、E组的87%(χ2=11.65,P<0.05);C组有效率为87%,显著高于A组的43%(χ2 =3.97,P<0.05)、B组的61%(χ2=8.35,P<0.05);B组有效率为61%,显著高于A组的43%(χ2=6.25,P<0.05).结论 Er:YAG激光配合流体树脂充填为临床治疗窝沟深窄、已有窝沟可疑龋及窝沟封闭术失败的患牙的有效方法.
作者:耿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牙髓塑化联合根管充填治疗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4例(128颗患牙)磨牙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根管组56例(63颗患牙)采用根管治疗,联合组58例(65颗患牙)采用牙髓塑化联合根管充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随访两组患者术后2年治疗效果.结果 根管组疼痛发生率、疼痛缓解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36%、(3.08±1.24)d、(7.28±2.43)d,联合组分别为6.90%、(3.26±1.31)d、(7.46-±2.65)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t=-0.752、-0.377,均P>0.05);根管组术后2年治疗成功率为93.65%,联合组为92.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2,P>0.05).结论 牙髓塑化联合根管充填是治疗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简便、有效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吴祥宇;郑芬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所有在院患者进行调查,利用医院感染信息系统进行资料收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4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04%;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例次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依次为重症医学科、血液内科、神经外科,其感染例次率分别为46.15%、21.87%、11.76%;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4.09%;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菌送检例数183例,送检率32.28%.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有针对性的对重点科室进行监测,加强临床科室的病原学送检,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杨锡瑶;李若洁;潘梦舒;惠锦林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包括降糖、降压、营养神经以及调节血脂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莫沙必利与胰激肽原酶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3周.观察两组疗效、血糖、血脂、尿动力学、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χ2=14.602,P<0.0l);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χ2=11.368,P<0.01).结论 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王红星;赵春玲;赵得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64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临睡前口服,持续18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6个月、18个月测定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左房内径和射血分数;随访18个月,观察阵发性房颤再发率、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发生率,同时观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CRP、血脂水平、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 <0.05).研究组进展为持续性房颤、心衰加重再次住院的发生率分别为4.69%、7.8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23.43%(χ2--5.133、5.926,均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CRP水平,改善血脂水平,减少房颤的复发和进展,减少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沈正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总结及分析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寻找病因和提供临床治疗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52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食人性和吸入性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 本组529例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吸入、食入性同时阳性336例、单纯吸入阳性92例、单纯食入阳性51例及无任何阳性反应者20例.吸入组高的是D1、D2(尘螨、粉螨),其次T3、T8、T11、T18、T70(白桦、榆树、梧桐、桉树、桑树)和H1(屋尘).食入组高的是F13、F17(花生、榛子),F3、F40、F37(鳕鱼、金枪鱼、扇贝),F47、F48、F263(大蒜、洋葱、青辣椒).14项中有1项以上阳性者高达96.2%.结论 通过对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分析,可以指导患者对自身过敏原的认识及临床的治疗,同时对过敏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刘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测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75例慢乙肝患者作为慢性肝炎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慢性轻度肝炎组75例、慢性中度肝炎组72例、慢性重度肝炎组65例、肝炎后肝硬化组63例.另外选择5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和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四个肝纤维化指标,另外比较不同指标联合的诊断结果.结果 慢性肝炎各组HA、PCⅢ、Ⅳ-C、LN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567、2.687、2.811、2.741,均P<0.01);四项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均随病情的加重以及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升高(t=2.665、2.787、2.755、2.811,均P<0.01);PCⅢ、IV-C、LN、HA的浓度-时间曲线面积(AUC)分别为0.680、0.825、0.716、0.826;在指标组合中以HA+PCⅢ+IV-C的诊断价值高.结论 应用化学发光法动态检测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是指导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非损伤性的良好检测方法.
作者:陈康荣;陈聪;梁金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并选出敏感性高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肺癌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S)、糖链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及癌胚抗原(CEA)的含量水平.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及NE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4种肿瘤标志物中,CA125的敏感性高(59.7%),其次为CEA(53.2%);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87.1%,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中,以CEA+ CA125+ CYFRA21-1敏感性高,为85.5%,2种标志物联合检测中CEA+ CA125敏感性高,为75.8%.结论 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EA、CA125、CYFRA21-1可作为联合检测肺癌的首选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张静;贾继敏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两种浓度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应用于多排螺旋CT肝血管成像增强的效果.方法 将行肝脏MSCTA的患者52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26例)和B组(26例).所有患者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A组对比剂浓度为370 mgl/ml,B组对比剂浓度为300 mgl/ml,先平扫后增强.评价血管重建图像质量和CT值.结果 A组肝动脉MSCT成像质量优秀者22例,B组肝动脉MSCT成像质量优秀者17例,A组的肝动脉MSCT成像优秀率高于B组(χ2=18.775,P<0.05).A组门静脉MSCT成像质量优秀者24例,B组门静脉MSCT成像质量优秀者18例,A组的门静脉MSCT成像优秀率高于B组(χ2=33.612,P<0.05).A组的强化CT值均高于B组(均P<0.05).结论 在行螺旋CT肝血管成像中选择较高浓度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可将血管显示更为清晰,增强强化效果,更有利于检出较为细微的病变,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68例骨折手术患者按照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循环驱动仪+中药桔术四物汤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甘露醇+七叶皂苷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χ2=6.57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94%(χ2=5.824,P<0.05).结论 循环驱动仪+中药桔术四物汤联合治疗骨科创伤及术后下肢肿胀,疗效满意,且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肿胀程度,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杨大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改良低浓度长效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的疗效.方法 将63例中期引产产妇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无镇痛要求,治疗组给予镇痛治疗.对照组产妇给予米非司酮、复方雌孕片以及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进行引产;治疗组产妇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0.75%盐酸布比卡因4~7 ml +2%盐酸利多卡因5ml +0.9%氯化钠注射液15 ml+硫酸吗啡注射液2 mg骶管阻滞镇痛.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产程及出血量,并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组产程为(5.33±3.77)h,短于对照组的(7.88±2.62) h(t =8.01,P<0.05);治疗组疼痛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63,P>0.05).结论 在药物引产后采用改良骶管阻滞,镇痛效果显著,可使产程缩短,且不增加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先奎;李小侠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分析采用内固定治疗7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26例,PFN组(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治疗)15例组,LCP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34例.比较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Harris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75例患者随访18~36个月.DHS组有4例出现髋内翻,PFN组l例近端锁定断裂,出现髋内翻,LCP组3例出现髋内翻.三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25,χ2=0.032,均P>0.05).结论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相近,但各有特点和适应证,应注意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汪俊平;柏文坤;徐江发;鲁木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免疫营养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根据营养治疗的不同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免疫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4天、第30天的营养状况,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F)显著升高(t=5.75、6.38、1.27、2.63,均P<0.05);观察组的ALB和TF在治疗后第14天、第30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1.26、6.53、1.27、1.68,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满意率(60.00%)好于对照组(37.50%)(χ2=9.67,P<0.05),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24、2.88,均P<0.05).结论 免疫营养治疗可以显著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翟丽萍;苏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记录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2.86%,明显优于对照组57.14%(χ2=4.27,P<0.05);观察组术后止血时间及肢体制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2.16、4.73,均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压疮、局部出血、腰背疼痛发生率、睡眠障碍及排尿困难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25、4.26、4.81、4.15、4.32,均P<0.05).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快速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命,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临床上值得重视.
作者:张晓燕;高秀兰;马玉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导致造影剂肾病(CIN)的诱发因素,总结出因素之后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措施的制定.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发生CIN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有6例发生了介入治疗致CIN(6.0%),CIN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原有肾功能不全病史以及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CIN患者(均P<0.05),CIN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24h内水化量明显低于非CIN患者(均P<0.05).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冠心病介入之前,应对临床资料仔细检查,若存在有导致造影剂肾病的高危因素就应该要注意,同时要用水化疗法预防,能够在大程度改善以及纠正各高危因素,有效的避免CIN情况的发生.
作者:石兵;黄玲;陈允祥;王超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和其对AE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 (IL-10)、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2例AECOPD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入院后行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连续治疗l周.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IL-10、IL-8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χ2=8.165,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8及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55、0.447,均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IL-10为(15.71±2.88) p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9±1.12)pg/L(t =6.848,P<0.01).结论 阿奇霉素对AECOPD疗效明确,且可调节患者机体免疫机制,释放炎症抑制因子,抑制气道炎性反应.
作者:鲁忠钵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清醒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63例采用根治性手术的食管癌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的清醒程度.测定胰岛素抵抗.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管后5 min警觉/镇静(OAAS)评分为(3.8±1.6)分,优于对照组的(2.9±1.3)分(t=2.4540,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胰岛素抵抗均有明显升高(均P<0.05),且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麻醉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清醒程度和减少胰岛素抵抗.
作者:曹乐卿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