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辉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对照组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8~12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23,P<0.01);治疗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6.9420,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5%(χ2=6.7818,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谢伟国;江莲;谢诤;李杰;沈惠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宁德市5岁儿童乳牙龋病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依据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采取等容量、多阶段的分层抽样方法,抽取720名宁德市5岁年龄组儿童,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乳牙牙冠龋病情况.同时对所有被查儿童家长就儿童的生活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和就医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宁德市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9.86%,龋均5.25个,龋齿充填率为2.08%.患龋率在城乡、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牙充填率城市高于农村,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家长的文化程度对儿童龋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结论 应加强儿童乳牙龋的预防工作,增强口腔健康教育,控制儿童龋病发病率.
作者:文跃进;陈凯炎;李祖进;陈淋瑜;黄河平;张小芳;陈景云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采用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腰椎滑脱症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对照组使用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两组病例的术中情况、症状改观情况、融合率、影像学指示椎间隙变化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91.6±4.7)min,(670.8±14.5)ml,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7.39,均P<0.01).观察组共9例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共15例发生并发症,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1).两组椎间隙高度调查显示观察组对其改观明显(t=38.49,P<0.01).两组融合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9,P>0.05).结论 采用椎间融合器加颗粒状自体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在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控制、椎间高度改善相比,观察组有其优越性,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牛建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柴胡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及异体配对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柴胡龙骨牡蛎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4周进行疗效评估,两组治疗前后均对患者进行症状与功能评分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查.结果 两组症状与功能评分情况: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提高(t=2.641,P<0.01),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提高(t=1.905,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2.183,P<0.05).两组TCD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Vm)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t=2.659,P<0.01),血管搏动指数(PI)明显降低(t=2.587,P<0.01),对照组治疗后VA及BA的Vm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提高(t=1.716,P<0.05),PI降低(t=1.805,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的VA及BA的Vm均高于对照组(t=2.067,P<0.05),治疗组的VA及BA的PI均低于对照组(t=2.136,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1,P<0.05).结论 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配合颈椎牵引能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佳;曾国禄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5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行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1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ICU留住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分别为(3.78±0.65)h、(518.82±114.48)ml、(427.61±153.18)ml,对照组分别为(7.62±0.83)h、(704.17±133.75)ml、(818.94±179.59)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25、13.256、10.287,均P<0.05).观察组ICU留住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3.82±10.49)h、(6.27±1.16)h、(10.71±2.30)d、(54 683±4 990)元,对照组分别为(82.71±8.26)h、(19.47±3.88)h、(15.84±1.97)d、(84 358±5 120)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245、11.247、19.285、13.209,均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9.43%;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1例,发生率为34.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7,P=0.020).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可降低对患者的损伤,术后心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煦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探讨糖尿病足治疗办法.方法 将86例糖尿病足患者按就诊顺序结合随机号码分为中医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中药内服、足浴、按摩足治疗和常规外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中医干预组治愈率、有效率(34.9%、93.0%)与对照组相比(24.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8.739,P=0.006);干预组DMQLS评分在总分和生理、心理、社会、疾病、满意度等6个维度均优于对照组(t=56.985、28.951、32.546、36.254、19.548、13.541,均P<0.05).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糖尿病足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源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地区同一县级市中的10个贫困地区的农村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个村,对列为观察组的5个村落施行综合健康管理的方式,对其村落村民施行每周1次的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时间持续6个月;对照组不实行综合健康教育仅对其开展相关调查.应用自制艾滋病调查问卷表对两组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对比.结果 研究之前调查显示艾滋病知识问卷平均总分为(23.97±4.03)分,态度问卷平均总分(47.03±10.13)分,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主要目的 为避孕,两组非婚前性行为分别为18.6%、17.7%;观察组在健康教育实施后艾滋病知识得分、态度问卷总分以及安全套使用率情况较之前和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7、20.01,χ2=186.79,均P<0.05),非婚前性行为较对照组明显减少(χ2=5.24,P<0.05).结论 对贫困地区农村流动人口实施艾滋病相关的综合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对此疾病的总体认识水平,转变对此疾病的错误态度,能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贾新朝;刘宏满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病因相同的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均采用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即取桡骨远端掌侧入路;对照组采用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两种手术过程中均尽量不剥离骨膜并保证关节面完整,且两组患者其他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环境一致,术后均无感染,随访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的骨折愈合的时间和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16周、32周、48周X线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5.0%(6/40)、42.5%(17/40)、95.0%(38/40),对照组分别为12.5%(5/40)、35.0%(14/40)、80.0%(32/4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173、7.912、15.331,均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8.2±1.6)周,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1.8)周(t=0.127,P<0.05).结论 采用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可有效恢复腕关节的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闫金明;刘小龙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导弓式活动矫正器与2×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前牙畸形矫形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3例牙性替牙期前牙畸形矫形分为导弓式活动矫正器治疗组(9例)与2×4矫治技术治疗组(14例),分别采用导弓式活动矫正器与2×4矫治技术进行矫正.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后取记存模型,拍摄颜面、口内、头颅侧位和全景X线片,并在治疗结束后均随访2年以评价疗效.结果 导弓式活动矫治组的9例患者在矫形前3个月均见到明显效果,之后治疗进程随着下切牙的内收、间隙的关闭有所放缓.所有患者在经过5~8个月的治疗后,反(牙合)均解除,随访2年未见复发.然而患者牙列未能排齐,仍需要二期矫正.2×4矫治组的14例患者经过3~9个月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解除了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减轻,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面中1/3凹陷明显改善,随访2年未见明显复发.此外,前牙排齐,中线对齐,中性或偏远中的磨牙关系也建立起来.所有牙矫治后无异常松动.结论 导弓式活动矫正器与2×4矫治技术均可有效纠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2×4矫治技术不仅能纠正反(牙合),还同时排齐了牙列,解决牙列扭转、间隙等畸形,避免了二期治疗,因而优于传统的活动矫治器治疗,是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首选矫正方法.
作者:李宝卓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早期蒙脱石散洗胃联合血液灌流疗法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1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急性中毒的早期采用蒙脱石散洗胃配合血液灌流等综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9%(χ2=3.94,P<0.05).结论 早期蒙脱石散洗胃联合血液灌流疗法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方便、安全、有效.
作者:洪德瑞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因口腔出血首诊于口腔科的血液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因口腔出血首诊于口腔科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经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确诊为血液病,分别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8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10例,血友病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经局部治疗后均可止血.结论 血液病患者首诊于口腔科的主要症状是口腔出血,应尽快明确病因,加强局部处理,及时转诊治疗.
作者:陈瑶;吴凡;任宏伟;袁贤君;刘喜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脱水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选取复发性翼状胬肉38例42眼,将脱水生物羊膜移植到胬肉切除后巩膜裸露区、角膜缘及角膜上皮缺损部位.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6个月至3年观察,复发2眼,复发率4.76%.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脱水生物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手术方式.
作者:程志娟;徐盈;占永良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10 mg、20 mg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 19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所有患者入院确诊后均给予低脂饮食及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20 mg.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脂达标率、不良反应,并评价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疗效.结果 观察组高脂血症、冠心病总有效率分别为91.58%(87/95)、88.42%(84/95),对照组分别为81.05%(77/95)、73.68%(70/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4、9.21,均P<0.05).两组治疗后TC、TG、HDL-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脂达标率为86.32%(82/95),对照组为68.42%(6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4%(14/95),对照组为10.53%(1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P>0.05).结论 相比瑞舒伐他汀钙10 mg/d治疗剂量,20 mg/d治疗剂量的瑞舒伐他汀钙能使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益处,而不良反应无剂量依赖性.
作者:徐建红;赵依农;周少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早期间断极限康复法在微创膝关节内骨折术后应用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包括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股骨髁骨折在内的47例膝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术后患者,在有效镇痛下采用早期间断极限康复法功能锻炼.结果 47例患者随访9~22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Merchant评分标准,术后优26例,良18例,中3例,优良率为93.6%.结论 在坚强固定、有效镇痛前提下,针对膝关节内骨折微创术后患者采用早期间断极限法康复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白永哲;李贺;李云丽;王丽艳;宋仁纲;王伟敏;陶然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胃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 146例胃肿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72例,肠外营养组(PN组)7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和淋巴细胞总数(TLC)、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比较治疗后24 h尿素(Urea)和肌酐排泄量(Cr)、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A、HB、TF和TLC、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3、2.143、2.204、2.195、2.263、2.187、2.248、2.177、0.752、2.011、2.137、2.141、2.136、2.077、2.056、2.033,均P<0.05),治疗后两组PA、HB、TF和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3、2.148、2.177、2.185、2.063、2.107,均P<0.05).EN组与PN组比较,Urea、Cr、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9、2.231、2.357、2.211、2.173,均P<0.05).结论 胃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肿瘤患者早期的营养状态的改善,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锦仪;蒋立新;蒋红妹;陶锋;胡星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B超检查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43例经手术病理诊断患有甲状腺肿块的患者,对其分别进行B超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CT检查等),观察对比B超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B超检查对各类甲状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为:甲状腺腺瘤85.7%,结节性甲状腺肿85.7%,甲状腺癌74.0%,甲状腺炎100.0%,甲状腺囊肿88.9%;其他法对各类甲状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为甲状腺腺瘤66.7%,结节性甲状腺肿78.9%,甲状腺癌22.0%,甲状腺炎50.0%,甲状腺囊肿77.8%;对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以及甲状腺炎,两组诊断符合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3、4.83、5.24,均P<0.05).结论 B超检查能根据甲状腺肿块的形态、数目和内部回声进行总体分析,对疾病进行分类诊断,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作者:林丽晴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素(ET-1)、白细胞介素-6(IL-6)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冠心病患者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平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为氟伐他汀40 mg和80 mg治疗组;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ET-1、IL-6和APN浓度.结果 治疗前40 mg和80 mg治疗组患者血清ET-1、IL-6水平高于对照组(t=4.755、4.342、4.567,4.696,均P<0.05),血清APN水平低于对照组(t=4.133、4.278,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T-1、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血清APN水平明显升高(t=4.012、4.213、4.332、4.576、4.969、4.578,均P<0.05),但80 mg治疗组更为显著(t=3.558、3.332、3.911,均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ET-1、IL-6水平升高,APN降低,氟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ET-1、IL-6,升高APN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其作用与药物剂量有关.
作者:张柏源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缩宫素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产后1周内出现乳汁淤积需要治疗的单胎、无妊娠期合并症、无乳房缺陷的200例产妇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后用吸奶器吸出乳汁,观察组采用肌内注射缩宫素后配合手法按摩后人工挤出乳汁,治疗3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肿块消失率95%、红肿症状消失率92%、乳汁通畅率96%等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46%、45%(χ2=89.76、67.34、59.43,均P<0.05),观察组乳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9.76,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78.98,P<0.05).结论 肌内注射缩宫素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产妇的通乳率,增加泌乳量,减少乳腺炎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郝俊乔;杨鸿燕;张焕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38例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两组诊断方法患者血管狭窄检出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周围血管狭窄程度检出率为94.74%,对照组为6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P<0.05).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能够直观显示病变部位,分辨率高,并且可以直接进行介入治疗,是诊断动脉病变的金标准.
作者:许尔夫 刊期: 2013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磷酸肌酸钠.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测定患儿血浆hs-CRP和NT-proBNP.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χ2=3.8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NT-proBNP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确,且可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浆hs-CRP和NT-proBNP的表达.
作者:刘冰芝 刊期: 2013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