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针穿刺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研究

罗军

关键词:麻醉, 硬膜外, 穿刺针, 血压, 心率
摘要: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60例老年手术患者,在8号穿刺针引导下,从针孔置入细针(25G Whitacre腰穿针)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手术意外和麻醉意外,未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等.一次性穿刺成功59例(98.3%),下肢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3分患者57例,平均(2.8±0.1)分;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均(2.3±0.5)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平均(24.7±0.8)min;手术中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为(6.7±1.3)mm Hg,心率变化幅度为(5.3±1.7)次/min,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为(3.1±0.6)%,围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细针穿刺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电环切除术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LEEP治疗的年龄≤40岁、近期有生育要求的CINⅠ~Ⅲ级患者158例为观察组,同期年龄≤40岁、近期有生育要求的健康体检者1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2年内妊娠及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2年内妊娠率为92.41%(146/158),对照组2年内妊娠率为94.38%(151/160),两组2年内妊娠率及受孕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46例妊娠者中,流产3例,早产6例,胎膜早破5例,足月妊娠137例,顺产83例,剖宫产56例,产钳助产4例;对照组151例妊娠者中,流产2例,早产4例,胎膜早破3例,足月妊娠145例,顺产92例,剖宫产54例,产钳助产3例;两组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分娩孕周、出生体质量和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EEP对患者妊娠及结局无显著影响,是有生育要求的CIN患者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聂小玲;张丙忠;王继昌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Wallis系统植入联合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联合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6例患者使用Wallis系统植入联合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并与26例单纯使用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对照组)比较,术后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VAS和Oswa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39.3±15.6)ml,多于对照组的(141.3±15.7)ml(t=3.154,P<0.05);手术时间(121.3±19.3)min长于对照组的(69.4±15.8)min(t=3.256,P<0.05),两组切口总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986,P>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638、16.327、18.204,均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以及1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62、1.774、1.697,均P>0.05).结论 Wallis系统植入联合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好的达到术后稳定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

    作者:赵猛;马超;韩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注射液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 40只雄性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慰剂组、治疗组.采用高度白酒灌胃法制作酒精性肝病模型.治疗组大鼠每天灌胃丹参2.5 g·kg-1·d-1,复方甘草酸苷9 g·kg-1·d-1;安慰剂组大鼠灌胃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对三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IV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检测,同时做组织学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ALT、AST、TBIL、GGT、HA、LN、IV-C均升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安慰剂组大鼠ALT、AST、TBIL、GGT、HA、LN、IV-C也升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HA、LN、IV-C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LT、AST、TBIL和GGT升高,但与模型组和安慰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少数细胞脂肪变性,但和模型组比较明显改善.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丹参注射液能改善酒精性肝病大鼠肝脏功能、减轻肝纤维化,并减轻炎性反应.

    作者:王月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复发患者的护理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治非小细胞肺癌已被证实能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1-2],而用于晚期宫颈癌复治患者的报道较少.笔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复发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秋红;吴红娟;方英;李家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四肢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调控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四肢骨折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调控.方法 选择158例四肢骨折患者,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血清FGF-2、TGF-β1变化,分析FGF-2,TGF-β1在四肢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调控.结果 患者治疗后2周FGF-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87,P>0.05);但治疗后2周的FGF-2水平低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4周的FGF-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1,P<0.05),且治疗后4周的FGF-2水平低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2周的TGF-β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3,P<0.05),且治疗后2周的TGF-β1水平低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4周的TGF-β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2,P<0.05),且治疗后4周的TGF-β1水平低于治疗前.对患者治疗后2周和4周FGF-2与TGF-β1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0.589,P<0.05).结论 四肢骨折愈合过程中FGF-2与TGF-β1血清含量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并具有协同表达,加速组织的修复,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作者:徐攀峰;邵金祥;张维康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和N末端B型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磷酸肌酸钠.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测定患儿血浆hs-CRP和NT-proBNP.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5.0%(χ2=3.8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NT-proBNP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确,且可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浆hs-CRP和NT-proBNP的表达.

    作者:刘冰芝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缩宫素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缩宫素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产后1周内出现乳汁淤积需要治疗的单胎、无妊娠期合并症、无乳房缺陷的200例产妇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后用吸奶器吸出乳汁,观察组采用肌内注射缩宫素后配合手法按摩后人工挤出乳汁,治疗3 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肿块消失率95%、红肿症状消失率92%、乳汁通畅率96%等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46%、45%(χ2=89.76、67.34、59.43,均P<0.05),观察组乳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9.76,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78.98,P<0.05).结论 肌内注射缩宫素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产妇的通乳率,增加泌乳量,减少乳腺炎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郝俊乔;杨鸿燕;张焕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地佐辛、布托啡诺复合高乌甲素用于贲门癌术后镇痛

    目的 对比分析地佐辛、布托啡诺复合高乌甲素应用于贲门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贲门癌手术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50例患者术后采用高乌甲素镇痛泵,B组50例患者术后采用布托啡诺复合高乌甲素,C组50例患者术后采用地佐辛复合高乌甲素,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痛评级评估患者术后1 h(T1)、3 h(T2)、6 h(T3)、12 h(T4)、24 h(T5)、36 h(T6)疼痛的程度以及镇痛效果,同时观察对比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患者在T1、T2、T3、T4、T5、T6等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03,P=0.400;F=4.817,P=0.058;F=1.861,P=0.235;F=0.113,P=0.895;F=0.811,P=0.488;F=1.631,P=0.272);Ramsay镇痛评级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907,P=0.948;F=0.948,P=0.439;F=4.858,P=0.056;F=0.18,P=0.891;F=1.417,P=0.3313;F=4.582,P=0.053);A组不良反应率为42.00%明显高于B组(4.00%)和C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8,P=0.000;χ2=15.41,P=0.000).结论 地佐辛、布托啡诺复合高乌甲素应用于贲门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郑广涛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低分子肝素、胰岛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胰岛素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HL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明确诊断为AHLP患者分为LMWH和胰岛素联合PE治疗组(30例)以及对照组(30例),检测患者PE过程的安全性,观察比较两组甘油三酯(TG)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呼吸功能情况、Balthazar CT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腹痛症状、腹部压痛体征以及血淀粉酶转阴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3、9天TG及炎性因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腹痛症状、腹部压痛体征及血清淀粉酶转阴等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9天氧合指数值及胸腔积液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9天APACHEⅡ评分、Balthazar CT评价分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MWH、胰岛素联合PE治疗AHLP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海良;张彩英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综合健康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地区同一县级市中的10个贫困地区的农村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个村,对列为观察组的5个村落施行综合健康管理的方式,对其村落村民施行每周1次的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时间持续6个月;对照组不实行综合健康教育仅对其开展相关调查.应用自制艾滋病调查问卷表对两组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对比.结果 研究之前调查显示艾滋病知识问卷平均总分为(23.97±4.03)分,态度问卷平均总分(47.03±10.13)分,安全套使用率较低,主要目的 为避孕,两组非婚前性行为分别为18.6%、17.7%;观察组在健康教育实施后艾滋病知识得分、态度问卷总分以及安全套使用率情况较之前和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97、20.01,χ2=186.79,均P<0.05),非婚前性行为较对照组明显减少(χ2=5.24,P<0.05).结论 对贫困地区农村流动人口实施艾滋病相关的综合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对此疾病的总体认识水平,转变对此疾病的错误态度,能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贾新朝;刘宏满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血钾检测结果呈季节性波动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季节时血钾检测结果波动的原因.方法 统计分析2010-2011年每月临床血钾检测结果的均值与同期质控血钾的均值,另采集空腹37例志愿者静脉血,每例分3份,第1份即刻分离出血清,另外2份分别保存于30 ℃、10 ℃下150 min后分离血清,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血钾浓度并比较三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2010-2011年间每月临床血钾冬季整体偏高,夏季整体偏低;同期室内质控双水平血钾结果冬季与夏季间无区别,10 ℃下放置后的血钾结果为(4.512±0.267)mmol/L,显著高于即刻检测的(3.890±0.195)mmol/L(t=11.445,P<0.05),而30 ℃下放置后检测的结果与即刻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3,P>0.05).结论 血钾检测存在季节性波动,低温下保存血标本可导致血钾检测结果假性偏高,应该设法控制好检测前样本的贮存条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潘孝勇;郭美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以口腔出血为首诊的血液病患者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因口腔出血首诊于口腔科的血液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因口腔出血首诊于口腔科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经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确诊为血液病,分别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8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10例,血友病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经局部治疗后均可止血.结论 血液病患者首诊于口腔科的主要症状是口腔出血,应尽快明确病因,加强局部处理,及时转诊治疗.

    作者:陈瑶;吴凡;任宏伟;袁贤君;刘喜泽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门诊药房退药100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门诊药房退药原因.方法 收集门诊药房退药处方共100张,以<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为依据,从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品种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 退药多的科室为内科(45张,45%),其次为骨伤科(22张,22%),其余为外科(14张,14%)、呼吸科(8张,8%)、妇科(7张,7%)、皮肤科(6张,6%)、内分泌科(6张,6%)、消化科(4张,4%)、肛肠科(4张,4%)、神经科(3张,3%)、心血管科和风湿科(各2例,各2%)、针炙科和生殖科、肾内科(各1科,各1%);退药原因包括不良反应(37张,37%)、患者原因(44张,44%)、医生原因(16张,16%)、其他(3张,3%);所退药品以抗微生物类药物(25张,25.0%)、中成药(39张,39%)为主.结论 门诊药房退药原因主要为药物不良反应,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作者:徐玥;沈夕坤;金炎;胡芳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右丙亚胺对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保护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右丙亚胺(DEX)对蒽环类抗肿瘤药物(ATC)心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31例,严格依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成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全部患者均常规给予6周期TEC方案辅助化疗,对观察组加用DEX,观察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肌钙蛋白I(cTnI)、高敏肌钙蛋白T(cTnT-h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化疗过程中cTnI水平均随化疗周期的增加而上升,两组患者各时期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91,P>0.05);患者化疗过程中cTnT-hs水平均随化疗周期的增加而上升,其中对照组上升速度明显更快,两组化疗第1周期cTnT-hs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0.0936,P>0.05),自化疗第2周期起,对照组cTnT-hs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化疗过程中LVEF无显著改变,两组患者各时期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89,P>0.05);患者化疗过程中均出现脱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两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5,P>0.05).结论 DEX对ATC可起到明显的心脏保护所用,且不增加辅助化疗的非心脏毒性反应.

    作者:章亮;周晖;陈小会;田国燕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颅脑外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与康复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观察组再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FMA评分、躯干Sheikh评分、平衡Berg积分、QOLI积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陷NFDS评分的评定,判断患者运动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躯干Sheikh评分、平衡Berg积分、QOLI积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t=9.423、11.383、13.383、8.793、10.748、7.229、7.416、7.616、6.246、6.516,均P<0.01),但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躯干Sheikh评分、平衡Berg积分、QOLI积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比71.79%,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541,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能够改善颅脑外伤后偏瘫的肢体功能障碍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应在临床尽早推广使用.

    作者:金慧君;余国峰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红花黄色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χ2=11.092,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和BI评分优于对照组(t=10.924、10.451,均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下降较对照组显著,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10.834、10.006、11.093、9.985、8.328、9.557,均P<0.05).结论 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葛恒超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氟尿嘧啶在结直肠癌化疗中应用

    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癌有效的首选手段.对多数患者来说,手术并不能完全避免复发的危险[1].病理学的预后因素包括了原发肿瘤的侵袭性、区域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它们决定了疾病的复发风险.局限期的大肠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2];而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30%~60%[3].因此,避免复发和转移成为治愈大肠癌的关键环节,在临床上备受重视.术后辅助化疗作为防治复发、转移的强有力方法,显示出其日益重要的临床地位和作用价值.

    作者:范连钧;王华修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妊娠期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妊娠期哮喘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64例妊娠期哮喘患者按疾病严重程度使用不同剂量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连续应用6个月以上,期间予以随访及哮喘管理,根据哮喘控制程度评分(ACT)比较应用前后疾病控制情况,观察肺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根据患者ACT问卷,治疗前达到哮喘控制的患者为4.7%(3/64)、部分控制为62.5%(40/64)、未控制为32.8%(21/64).治疗后6个月,控制、部分控制及未控制分别为48.4%(31/64)、部分控制为42.2%(27/64)、未控制为9.4%(6/64),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3,P<0.05).治疗后6个月,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及大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均明显提高(均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对妊娠期哮喘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张双美;毛伟;崔恩海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两种矫正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畸形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导弓式活动矫正器与2×4矫治技术在替牙期前牙畸形矫形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3例牙性替牙期前牙畸形矫形分为导弓式活动矫正器治疗组(9例)与2×4矫治技术治疗组(14例),分别采用导弓式活动矫正器与2×4矫治技术进行矫正.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后取记存模型,拍摄颜面、口内、头颅侧位和全景X线片,并在治疗结束后均随访2年以评价疗效.结果 导弓式活动矫治组的9例患者在矫形前3个月均见到明显效果,之后治疗进程随着下切牙的内收、间隙的关闭有所放缓.所有患者在经过5~8个月的治疗后,反(牙合)均解除,随访2年未见复发.然而患者牙列未能排齐,仍需要二期矫正.2×4矫治组的14例患者经过3~9个月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解除了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减轻,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咬合关系良好,面中1/3凹陷明显改善,随访2年未见明显复发.此外,前牙排齐,中线对齐,中性或偏远中的磨牙关系也建立起来.所有牙矫治后无异常松动.结论 导弓式活动矫正器与2×4矫治技术均可有效纠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2×4矫治技术不仅能纠正反(牙合),还同时排齐了牙列,解决牙列扭转、间隙等畸形,避免了二期治疗,因而优于传统的活动矫治器治疗,是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首选矫正方法.

    作者:李宝卓 刊期: 2013年第23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38例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两组诊断方法患者血管狭窄检出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周围血管狭窄程度检出率为94.74%,对照组为6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P<0.05).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能够直观显示病变部位,分辨率高,并且可以直接进行介入治疗,是诊断动脉病变的金标准.

    作者:许尔夫 刊期: 2013年第23期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