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爽;邢智锋;葛涛;尹世辉;唐磊
目的 了解延边地区孕妇营养知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孕妇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 028例孕妇进行营养知识、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的知识得分在年龄、职业、学历、家庭月收入、孕周、分娩经验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得分在年龄、职业、学历、家庭月收入、分娩经验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知识掌握方面,母乳喂养的知识掌握好(82.3%),营养膳食相关知识掌握差(47.7%).在营养行为方面,遵医嘱补充营养素好(91.1%),参加过孕妇学校或者与他人交流差(32.8%);知识、学历、年龄、自评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对孕妇营养行为水平有一定影响.结论相关部门要建立和健全孕妇健康教育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长期开展科学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促进孕妇正确的知识、态度向行为的转化,从而促进母要健康.
作者:贾琳;张凯;申香丹;李春玉;金锦珍;张海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研究重庆市永川区2012-2016年新发尘肺病情况,了解该地区新发尘肺病特征,为其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永川区2012-2016年确诊的新发尘肺病病例,对发病年龄、接触工龄、行业、工种、企业类型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永川区2012-2016尘肺新增病例2 471例,矽肺104例(4.21%),煤工尘肺2 364例(95.67%),其他尘肺3例(0.12%),2016年发病率高(18.69%),与其他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48,P<0.05);该地区尘肺发病年龄以50~60岁为主,占50.47%,平均发病年龄(58.68±8.26)岁;新发尘肺病作业人员接尘工龄以10-20a为主,平均接触工龄(18.14±8.13)a;主要分布在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业(97.05%);工种以主采煤工为主(55.56%),新增病例主要分布在私有经济类型企业(85.23%)和国有企业(11.66%).结论 永川区2012-2016年新发尘肺病数大幅增加,监管部门应根据不同行业、工种及企业类型特点采取不同措施,相关企业应主动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有效降低尘肺病发病水平.
作者:邱翠娟;李巍;陈凤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调查部分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现状,分析分级诊疗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南京市某三级医院住院的564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6.0软件对定量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3.1%的调查对象知晓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相对于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无医疗保险及其他”患者的分级诊疗知晓程度更高.31.6%的调查对象首诊选择基层医院.职业状况、学历、医保类型的不同,首诊选择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及以下学历的被调查对象相比于大专或本科学历的被调查对象更愿意首诊选择社区医疗机构.患者接受转上的比例(78.5%)高于接受转下的比例(59.2%),普遍存在转上容易转下难;不知道分级诊疗制度的被调查对象更不愿意转下.结论 建议继续引导提高居民对分级诊疗知晓度和社区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提高社区首诊率,加大双向转诊“下转”驱动力,形成良好就医秩序,促进分级诊疗政策的施行.
作者:陶钊;谢波;程晓庆;余小歌;金辉;张开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某地区农村居民梅毒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为该地区梅毒防治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某地区15~70岁的村民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结果 该调查人群的梅毒知晓率仅为13.2%,35.2%的人表示从未听说过梅毒.女性、年龄相对较大、结过婚、文化程度低、不识汉字、未外出务工等村民梅毒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 云南省某地区人群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该地区农村居民梅毒等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对性病的防范意识.
作者:余军;张琬悦;马艳玲;罗红兵;方清艳;刘秀娟;贾曼红;陆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云南省吸毒人群HIV合并HCV感染人群接受HIV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学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7-11月,在昆明市和大理州内的9家机构,包括7家美沙酮治疗门诊和2家强制戒毒所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开展横断面研究,调查HIV合并HCV感染的吸毒人员610例,回收有效问卷581份,有效回收率为95.3%.结果 581例调查对象以男性、中年、未婚或离异、汉族、低文化程度和低收入人群为主.抗病毒治疗比例为74.4% (432/581),年龄<50岁或病程为6~8年的治疗人群末次基线CD4+T细胞计数平均值高于未治疗人群(P<0.05).接受HIV抗病毒治疗的432例中,有22.5%(97/432)的调查对象免疫学失败.对581例调查对象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常居地、机构、是否知晓HIV、病程、基线CD4+T细胞数值和治疗年限是影响免疫学失败的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T细胞计数越高,治疗年限越长,越不容易发生免疫学失败.结论 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提高吸毒人群HIV合并HC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及时、长期接受HIV抗病毒治疗更不容易发生免疫学失败.
作者:谭婷;陆林;黄丽花;陆梅泾;陈志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哈尔滨群众性有氧健身操对居民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为有关部门推进健康生活方式,制定有效支持环境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有氧健身操普及比较好的八区十县(市)的2 000名居民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访谈.结果 在调查的2000名居民中,有高血压患者386人(19.3%),糖尿病患者98人(4.9%).高血压患者锻炼前后的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下降5.3 mmHg和4.6mmHg(P <0.01);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平均下降1.39mol/L(P <0.05);静息心率平均下降11.3次/分钟,肺活量平均增加580mL,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比参与前平均降低6.8kg,腰围减少5.6cm,臀围减少4.4cm(P <0.01);44.3%的人认为跳操后胃肠功能明显改善.被调查者中49.4%认为跳操后睡眠质量提高,90.1%感觉食欲增强,48.6%自评反应能力增强,43.4%认为注意力增强,35.8%感觉记忆力明显改善;被调查者中有458名处于更年期,其中更年期症状有改善的占89.3%,明显改善的占51.2%,有些改善的占43.3%.结论 群众性有氧健身操对改善居民身心健康状况有促进作用,效果肯定,值得普及推广,但需要专业部门规范化管理与健康指导.
作者:张莉莉;蔡路;王颖;李凯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2015年底发生的贯穿甘肃、陕西和四川等省份的水中锑污染事件引起了政府和大众对锑健康风险的广泛关注.中国锑的储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前列,被广泛应用在制造合金、阻燃剂等领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水、空气和土壤中都有锑的存在.本文对锑的化学性质、存在形式、污染来源、应用现状、环境存在水平以及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毒代动力学和对人体、动物经口暴露的健康效应等内容进行综述,并介绍了美国EPA组织开展的饮用水中锑短期暴露风险的研究成果,陈述了锑短期暴露健康参考值的推导方法、数据依据并列出了推导过程和结果,后列出不同的饮用水标准值.鉴于目前中国锑污染事件的频发状态,组织开展系统性的锑污染物短期暴露健康风险的研究非常必要.
作者:董梦萌;高圣华;顾雯;张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甘肃省武威市2005-2016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发病现状和流行趋势,探讨影响甲肝发病的因素,为制定甲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提取武威市2005-2016年甲肝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甲肝发病情况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武威市2005-2016年甲肝总体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Z=-14.95,P<0.01),报告发病率从2006年的28.76/10万下降至2016年的4.52/10万,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37/10万.全年各月份均有甲肝病例报告,7-9月份为甲肝发病高峰.男性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26/10万,高于女性的10.3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6,P<0.01).30~39岁年龄组病例数多为448例,占16.63%.职业主要为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8.13%(1 566例)和19.60%(528例).结论 尽管武威市2005-2016年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需重视甲肝疫情,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甲肝流行.
作者:杨天琳;李晓春;杨峻山;李斌;吉兆华;邵中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以实验室为中心,基于计算机局域网,将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相结合,对检测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的系统.LIMS在第三方检测机构中的应用已经有十余年时间,但在科研型实验室中的应用还不多见.本研究探讨了LIMS的特点、应用现状,LIMS在科研型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及意义.采用LIMS对科研型实验室实施样品管理、仪器管理、人员管理和资料管理四大管理功能,从而对科研试验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管,规范科研型实验室运行,提升其管理效能.LIMS的应用提高了科研成果的准确性,加强了科研执行力度,增强了科研创新能力,保障了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LIMS的应用还降低了科研成本,提高了检验检测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作者:孙丽翠;杜玉萍;刘春丽;万丽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关系到百姓健康和社会稳定,而近年来频发的“疫苗事件”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倍受公众的关注.2016年重庆地区发生多起涉及疫苗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部门和疾控中心对于此文提及的“重庆五联疫苗接种事件”处置较为得当.以“重庆五联疫苗接种事件”为例,梳理事件发生和处置的整个过程,针对疾控中心如何应对此类事件,特别是如何做好舆情分析,应用好新媒体,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此类事故责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议建立预警制度和应对预案,善于运用大数据定期开展舆情监测、预警和预报,以积极应对的态度与大众、媒体做好充分的沟通,特别要用好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并对事件进行及时追踪反馈,终建立包括监测、预警、响应、疏导、发布和反馈一体化协同联动模式.
作者:周春碚;刘强;李萍;熊伟;项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对云南省某县农户农药使用的认知与防护行为采取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措旌的效果.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取云南省某蔬菜种植大县3个乡镇的6个自然村村民作为调查对象.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户进行干预前的基线调查和干预后评估调查.通过干预前后对照比较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农户农药使用的认知:干预后,认为农药会污染环境的农户由干预前的63.8%上升到76.0%(x2=16.8,P<0.01);认为用过农药的农产品是安全的农户,由干预前的66.2%下降到46.4%(x2=76.596,P<0.01).农户使用农药时的防护行为:干预后,农户戴口罩的防护行为由干预前的30.45%上升到54.70%(x2=56.592,P<0.01);戴手套由干预前的7.20%上升到12.55%(x2=25.788,P<0.01);穿高筒雨靴由干预前的2.64%上升到12.56% (x2=17.663,P<0.01);戴护目镜率由干预前的1.44%上升到5.16%(x2=14.557,P<0.0I).结论 基于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农户对农药的健康和环境影响认知以及部分使用农药的防护行为,但提高程度有限.提高农户对农药危害的其他认知与防护行为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作者:郝恩源;杨万群;张汝胜;朱敏;王一洋;孙晓;关秋艳;窦迎春;方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与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项目县固定点和流动点;实验室主要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试法;应用Excel2016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仅为0.06%;食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以华支睾吸虫病为主,其感染率为10.64%.人群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128,P<0.05);青壮年高于儿童及老年人,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21,P<0.05);阳性感染以农民、牧民以及渔民为主,职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3.48,P<0.05);文化程度越低感染率越高,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83,P<0.05).结论 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感染率越低,以中年农民为主要的感染人群.应加强有关寄生虫病个人日常预防知识及食品卫生知识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
作者:袁爽;邢智锋;葛涛;尹世辉;唐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直是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和百姓积极关注的焦点.温州地处沿海地带,常年受台风灾害影响,造成的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威胁等公共卫生问题不容忽视,而应急健康教育策略正是引导群众科学防范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强有力的手段,能够帮助群众迅速掌握防灾救灾知识,有效消除和减少影响个人和群体健康的危险因素,是一种“低投入高效益”的干预措施,其优势和重要性日益彰显.此文通过分析温州台风所致公共卫生问题以及当前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健康教育工作现状,指出当前应急健康教育工作中有待解决的居民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认知程度偏低、健康信息覆盖面不均衡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思考和探讨今后的健康教育策略,提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开展健康教育,促使人们建立“知信行”健康行为模式,实现健康教育的目标.
作者:黄小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将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数据在不同学校分类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了解南岗区中小学校教室学习环境的卫生现状,为改善教学卫生条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方式,按照GB/T 18205-2012《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18205-2012)的要求对南岗区74所中小学校444间教室的教学环境卫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监测的444间教室的监测项目合格率较低,其中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配置、黑板反射系数、课桌面平均照度、黑板面平均照度、窗地比合格率分别为51.35%、17.57%、64.19%、73.81%、66.89%、54.95%.中学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采光合格率(40.54%、5.41%、40.54%)均低于小学(62.16%、29.73%、54.05%);小学黑板、照明合格率(48.65%、48.65%)低于中学(70.27%、64.86%).结论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总体不太理想,课桌椅配置符合率低是突出的卫生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按照国家卫生标准改进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益于身心发育的学习环境.
作者:侯宇明;那晓琳;安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不仅给化妆品市场秩序带来一定的冲击,还影响到公众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文章通过中国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与工作体会,结合中国化妆品领域中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系统的跟踪研究,提出化妆品公共事件的定义,总结提出化妆品公共事件五个方面的特点.同时对化妆品公共事件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产品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主要目的是提醒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化妆品质量及安全性,加强对化妆品市场的监督管理,提高化妆品企业及销售行业的自律意识,从而有利于普及化妆品使用安全的基本知识,不断增强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此研究对建立中国化妆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和提高处置能力提供新的路径.
作者:高立雪;袁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山西省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了解食源性疾病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山西省2016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52所哨点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17 095例,检测粪便标本1 393份,阳性检出率为15.96%;三季度报告病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38.43%,20~60岁组报告病例占50.93%,农民(33.78%)居报告病例数的首位;主要可疑食品来源场所为家庭(78.89%);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症状(98.75%);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高(6.39%);不同就医时间与病原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02,P<0.05),是否服用抗生素与病原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11,P>0.05).结论 夏秋季是山西省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15岁以下儿童是好发人群,家庭是好发场所,植物性食品是好发食品,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诺如病毒是主要致病微生物.需加强相关人员培训,进一步规范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质量,还应扩展监测工作形式,扩大监测面,开展社区人群食源性疾病负担调查、药店腹泻药品销售状况调查,将监测工作扩展至乡、村医疗机构.
作者:王三桃;史一;王尚敏;李雪原;张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德城区市售蔬菜卫生学特征,分析其安全水平和污染程度.方法 按照相关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2014-2017年随机采集的1 085份市售蔬菜中铅、镉、总汞、总砷进行常规监测,依据GB 2760-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市售蔬菜合格1 047份,合格率为96.50%.铅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各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0,P<0.05),镉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各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0,P<0.05);不同种类蔬菜铅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5,P<0.05),镉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0,P<0.05).铅污染严重的是芸薹甘蓝类蔬菜,镉污染严重的是绿叶菜类、葱韭类等叶菜类蔬菜,铅、镉元素超标的市售蔬菜为当地郊区农户种植的露地蔬菜.结论 德城区市售蔬菜中铅、镉、汞、砷含量均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污染程度较轻,处于相对安全水平.但仍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开展对德城区及周边土壤中铅、镉、汞、砷本底值的监测,合理规划蔬菜种植基地,指导菜农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治理工业废水、废气,减少工业“三废”及生活污染物的排放,以保障蔬菜的食用安全.
作者:王玉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以实现全体职工的健康.方法 以某国家级事业单位全体职工的健康管理模式为实例,对其采用的相关健康管理措施开展分析.结果 中国疾控中心对全体职工的健康管理模式进行积极探索;通过对职工分层次进行常规体检,并对体检医院进行综合评定后做出慎重选择,以保障职工体格检查质量;专家论证确定职工癌症筛查检测指标,保证检测项目全面、合理;通过对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组织各种活动促进职工锻炼、对职工进行体重管理以及建设健康食堂等多项措施来促进职工健康;职工应急救护能力建设从设立应急救护工作站、配置急救箱、培训应急救护人员以及开展职工应急救护知识宣传等方面开展.结论 结合该单位的性质与实际,积极探索适宜的职工健康管理模式,促进职工健康与疾病控制工作良性协调发展,为摸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管理之路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王欣儒;王晓雪;郭晓敏;崔琮琪;谷鑫;谭吉宾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乌海市气传花粉的种类、数量、飘散规律,为本地区与花粉相关的常见变应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预防、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为绿化植被的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采用伞蓬式花粉采样器取样,进行气传花粉的鉴定、计数.结果 全年共收集花粉181040粒,归属60科,86属/种.空气中花粉飘散量前五位是蒿属102 924粒(56.85%),杨属25 325粒(13.99%),藜科18 495粒(13.99%),苋科7 033粒(3.88%),禾本科2 962粒(1.64%).气传花粉飘散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春季的3-5月和夏秋季的7-9月,春季以树木花粉为主,排序依次为:杨属、柏科、榆树、胡桃、藜科、蒿属、柳属、柽柳等,夏秋季以杂草类花粉为主,排依次序为:蒿属、藜科、苋科、禾本科、洋槐属、大麻葎草属、柽柳、石榴等.结论 乌海市花粉污染严重,以草类植物花粉为主,蒿属花粉为优势气传花粉.
作者:班慧;银福;王东平;武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围绕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的情报需求,梳理公共卫生事件的情报筛选机制.方法 将文献分析及例证法情报学相关理论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提炼核心指标,简化风险评估结构化思维,进而建立情报筛选机制.结果 该机制运转包含情报收集、预估、分析、报告产出和情报指挥五个层级,层级间配合紧密灵活,强化指挥全局指导功能.该机制工作内容含情报源建立与评价、情报预评估、情报筛选分析、情报转化分析和情报数据库的建立,在情报流转过程中分级嵌入质量控制,据此初步构建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情报筛选机制的框架.结论 该机制实现了筛选和甄别公共卫生事件价值情报的目的,其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公共卫生事件价值情报的应用效率,且有助于保障卫生部门的情报需求.
作者:叶雯婧;陈彩粼;章灿明;张莹珍;洪荣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