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战兵
目的 观察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的疗效.方法 我们对已婚已产妇、非妊娠期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60例,采用LEEP治疗,术后定期观察创面修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周内均无明显阴道出血,45%出血多发生在术后10~20 d,有4例阴道出血超过月经量经对症治疗好转;术后3个月宫颈糜烂面治愈58例(96.7%),1次末愈2例(3.3%),未愈者1例于术后3个月行第二次手术治疗,1个月后治愈,另1例因LEEP刀术后病理报告早期宫颈癌改行子宫全切术,总治愈率98.3%.结论 LEEP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是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较理想方法 .
作者:钟伟青;周兰芳;华春英;林立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通常情况下聋哑患者与医务人员沟通困难,这给手术前的准备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收治了4例聋哑患者,经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和手术者的共同配合,手术安全顺利施行.现将4例聋哑患者在手术前后遇到的典型护理问题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陈月秀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优化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 运用正交设计优选提取工艺,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加用10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 h,提取物中黄芩苷的含量较高.结论 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简便、合理,为黄芩提取物的制备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参考依据.
作者:林绪芳;刘钢;邓晓辉;程业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36个乳腺肿块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分析血流情况及三维成像图.结果 三维超声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三维成像图逼真清晰,立体感强,空间关系明确,并可确定病变的形态,范围和其表面及内部的细微特征.结论 三维超声更能提供准确的病变性质及部位,进一步提高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作用,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定位诊断.
作者:王晓红;郭和娟;李燕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空加压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中空加压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Garden Ⅰ型12例、Ⅱ型15例、Ⅲ型16例、Ⅳ型9例,用中空加压螺丝钉固定.术后均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52例患者无术中和住院期间死亡.经平均4.3年的随访,除2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及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外,余均为一期愈合.骨折愈合率为94.2%.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2.7%.结论 中空加压螺丝钉操作简单,符合生物力学特点,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付砚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PAP患者的胸部HRCT表现.结果 PAP胸部HRCT呈多样化改变:(1)铺路石样征6例;(2)地图样分布5例;(3)空气支气管征2例.结论 肺泡蛋白沉积症HR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于诊断PAP,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李隆祥;张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手术方法、技巧、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72例术中术后的情况.结果 72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出血量80~300 ml,术后肛门排气平均16 h、下床时间6~12 h、住院时间3~6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恰当,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在甲状腺手术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甲状腺手术在不同方式的全身麻醉下,通过观察麻醉诱导前时间(T_0),插管即刻(T_1),插管后1 min(T_2)、5min(T_3),拔管前(T_4),拔管后1 min(T_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指标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术后呛咳、咽痛、恶心呕吐、声嘶等不良反应,比较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通气的全身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T_0时,HR、MAP、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喉罩通气组T_1、T_2心率、血压均明显低于T_0,(T_1=12.7、14.0;T_2=6.8、10.0,P<0.05);气管插管组在T_1时血压、心率均低于T_0(T_1=2.0、10.8,P<0.05),T_2及T_3、T_4点血压、心率均高于T_0(T_2=6.8、7.9;T_3=6.0、3.2;T_4=4.8、3.3,P<0.05).组间比较:喉罩通气组在T_2、T_3、T_4时血压、心率均低于气管插管组(T_2=11.9、14.7;T_3=4.8、2.6;T_4=2.6、4.1,P<0.05).喉罩通气组的呛咳、咽痛、声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而恶心呕吐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 全身麻醉下喉罩通气效果明显好于气管插管通气,其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同时不良反应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战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近十几年来,无创正压机械通气~([1-2])(NIPPV)已被证实是有效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及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为112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救治,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石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癌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疱疹性口腔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雾化治疗组和传统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维生素C、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C及西瓜霜喷剂传统对症治疗.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口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增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高血压病是社区慢性病管理之一,我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对社区疾病的入户调查,为居民建立社区健康档案6 000份,其中高血压患者310例,我们就高血压病的社区管理报告如下.
作者:黄宝华;钱金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是临床新型的止痛药,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因其疗效与吗啡相比,其生物利用度更高而被临床应用,但是羟考酮如在服用过稃中护理不到位,就会影响疗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作者:沈旭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吸人性拟伤是热力或烟雾引起的呼吸道及肺实质的损害,常同皮肤烧伤伴发.我科共收治此类烧伤8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曾婷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颅内血肿是临床上常见病,对血肿量大者以往多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时间长、再损伤大,尤其是老年患者,麻醉对生理功能干扰大,心肺复苏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致残率高.
作者:王舰飞;孙红艳;段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诊床边超声心动图(EB-Echo)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问行检查的118例患者资料.结果 118例EB-Echo检查中发现阳性100例(84.7%),影响了61.0%(72/118)的患者的诊断,干预了30.5%(36/118)的患者的治疗.对10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及时正确诊断、治疗决策及18例胸痛或气急患者协助排除心源性病因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结论 EB-Erho枪查可为急性心源性病因诊断以及临床干预提供重要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益春;成爱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并处于活动期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给予传统治疗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柳氮磺胺吡啶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来氟米特治疗,起始负荷量50 mg×3 d,之后20 mg/d.疗程半年.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活动性指数、功能性指数、晨僵时间、全身和脊柱痛等,次要观察扩胸度、指地距,枕壁距、Schobcr试验、15 m步行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等,以及用药安全情况.结果 治疗组34例病人治疗半年后,多项指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脊柱痛、晨僵时间均有明显的改善与好转,且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1.2%.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和肝功能异常.结论 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在基础药物上加用来氟米持,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张怀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过去几年的研究表明,Treg细胞在抑制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在HBV、HCV感染之后产生的免疫调节作用.本研究总结了Treg细胞在HBVHCV感染中的作用的新认识.
作者:白浩;郭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垂体腺瘤在大体形态上可分为微腺瘤(直径<1.0 cm)、大腺瘤(直径<3.0cm)和巨大腺瘤(直径>3.0cm).但近年来对大型、巨型垂体腺瘤的标准也有人提出不同分法,将直径超过4 cm归为巨大腺瘤,直径在1~4 cm称大腺瘤~([1,2])甚至将肿瘤直径>4.5 cm才称为巨大腺瘤~([3]).现就大型、巨型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的人路问题、经蝶手术适应证、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和治愈与复发及预后等作一综述.
作者:李志强;权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静脉压升高为临床特征,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肾等脏器疾病的全身性疾病.其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内镜下复方碘溶液和亚甲蓝双重染色诊断食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6例在常规内镜检查中发现可疑病灶者,行内镜下食管黏膜复方碘溶液和亚甲蓝染色,观察染色后病灶的形态及颜色变化,并行多点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110例,伴非典型增生15例,其中轻度7例,中度5例,重度3例.食管溃疡5例.食管癌41例,进展期食管癌32例,早期食管癌9例.结论 内镜下行复方碘溶液和亚甲蓝双重染色对提高早期食管癌和非典型增生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天;赵丽杰;李岩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