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峰
目的 了解广西桂北少数民族山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状况,为该区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在龙胜县选择长期有食用生鱼片习惯的县乡不同民族居民及机关工作人员收集检测样品,采用水洗沉淀法或醛醚集法后,对样品镜检计算感染率,对部分虫卵阳性样品做克样品虫卵计数(EPG).结果 在2个调查点共收集样品931人份,阳性570人,阳性率为61.22%.感染度高为80514个虫卵/g样品,低为18个虫卵/g样品,平均为5637个虫/g样品.被调查的5种民族之中其人群感染率无差异,食用与未食用生鱼片史者的感染率分别为72.40%和11.18%0 1~9岁低年龄组的感染率达到18.09%.结论 该县有食用生鱼片习惯地区的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非常严重,该疾病的防治任务及公共卫生管理应加强.
作者:荣光雄;吴进儒;杨智;黄亚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即时了解辽源市流感疫情状况,掌握甲型H1N1流感疫情动态,从2009年6月开始,辽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级、市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截至12月31日止共采集并检测流感样病例标本373份,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数据的汇总与分析,为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赵海霞;韩辅华;张文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阐述了岗位绩效薪酬的概念及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结合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工作的实际,将岗位绩效薪酬分为岗位绩效工资、年功福利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三部分.按照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劳动强度和所承担风险程度对岗位进行评价分级.明确各岗位工作内涵及要求,制订岗位说明书.运用各种评估方法,对各个岗位进行评价,确定各岗位薪酬系数或点数.根据外部竞争和内部发展需要,对薪酬进行定位和构成设计.依照在事业单位施行绩效工资改革有关文件要求,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形式的经费供给机制,形成激励机制,保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刘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麻风病社区治疗康复在桐乡市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在社区麻风病治疗康复领导小组和麻风病防治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由社区麻风病防治医生具体协调对137例次麻风受累者进行规则治疗、残疾预防、歧视干预、心理咨询、社会经济康复等方面的干预活动,活动结束后评价其效果.结果 通过3年的社区治疗康复干预,结果5例麻风现症病人治疗规则,47例有心理障碍及/或社会参与受限的患者接受咨询服务后35例患者有效;通过3年残疾预防与自我护理,85例患者红眼、手皲裂、手伤口、足皲裂、足溃疡分数较基线分别下降了67.24%、67.61%、71.15%、76.19%、52.08%;3年期间开展了16次社区麻风病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对于麻风病的歧视明显减轻;协助6名麻风残疾者在企业就业,协助7名麻风残疾患者办理了残疾证,协助14名重度残疾患者办理了农村医疗保险,为12名患者争取到了春节慰问金;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推动下有15名麻风残疾患者自发形成了2个自助小组.结论 麻风病社区治疗康复在桐乡市具有可行性,效果良好,建议在条件类似地区予以推广.
作者:汪芳金;金刚石;王景权;钱建荣;钟慧萍;严良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根据国家总体部署,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正在全国展开,与之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正寻求绩效管理变革.但是,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人力资源的难点问题[1].难在考核指标体系设计、考核方法、考核结果运用上,考虑不周,还可能与现行法律撞车,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的、部门的风险.
作者:李秋阳;朱幼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建立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评估迎检工作方法.方法 通过制订方案、成立组织、分解任务、全面培训、积极沟通咨询、学习借鉴、定期督促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迎检准备工作.结果 按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评估每一指标建立了一套指标量化数据溯源资料,填报了三套量化数据表格,完成了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自评工作.结论 通过统一思想认识、实行工作责任制、层层审核把关等有效措施,确保了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评估迎检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作者:吴忠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生活饮用水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建设乡村自来水厂,这些乡村水厂对解决农民的饮用水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二三十年的运行及经营模式发生很大改变,水厂中许多由集体转成了私人经营,产权形式多样.这些水厂的实际运行状态对当地居民健康有关重要影响,为了准确掌握南京市乡镇、村级小水厂的运行状况,组织开展了全市村镇水厂调查,为更好的管理监督小水厂的水质质量提出措施建议.
作者:许壮;田向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学校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有效控制水痘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该校有学生1439人,发生水痘病例87例,既往患过水痘的学生414人,有水痘疫苗免疫史的661人,易感者水痘疫苗接种率为64.49%,暴发前对水痘有免疫力的人占总人群的74.70%,应急免疫接种70人,暴发终止时有免疫力人占总人群的85.62%,水痘的罹患率为6.05%.结论 74.70%免疫率不能够阻止聚集人群水痘疫情的暴发流行,只有建立高灵敏的监测系统,及时甄别病例和采取应急接种等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暴发疫情.
作者:耿兴义;于秋燕;李战;张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和干预在结核病防治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72例,对全部病例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观察防治效果.结果 经过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本组病例中累计初治涂阳162例,复治涂阳10例,完成化疗172例,治愈168例,治愈率为97.6%.结论 在结核病患者的防治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不但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而且对于减少患者复发及耐药菌的产生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俞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有效地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对大连市中山区1997-2010年21起食物中毒情况进行分析,以掌握其发生规律,找出关键控制环节,保障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
作者:黄昌胜;申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成都军区急性高原病(AMS)预防和控制工作取得的成就,探讨进一步提高高原部队防制AMS的有效措施.方法 收集20余年来成都军区空运进驻西藏高原新兵AMS的发病资料,分析AMS发病与防制措施的关系.结果 进藏新兵的AMS发病率从1987年的48.45%,下降到2009年的2.6%,且没有死亡病例发生;AMS住院率从1993年的2.18%下降到2009年的0.10%.采取的主要防制措施是:对AMS的防制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降低或防止发病诱因,降低机体的需氧量,促进机体对低氧环境的代偿调节过程.结论 防病措施落实到位,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少AMS对部队的威胁,而规范化的卫生学管理制度比预防药物更有效.
作者:牛文忠;方丽;殷旭东;翟庆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行政执法素质,有效打击无证行医,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惠山区自2006年9月成立了专门负责医疗服务监督的科室,几年来共立案查处无证行医112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68起,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2006年9至2010年12月,对在打击无证行医专项行动中因无证行医被行政处罚的112起案件进行分析.
作者:陈德坤;曹月娣;茹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茂名市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态度,探索在农村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有效途径.方法 选取茂名市所辖的高州市其中的2个镇的3个行政村的人群,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开展集中观看VCD加现场交流方式、张贴健康海报和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自学的健康干预等方式,采取自制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匿名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以及三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之间的效果,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回归分析,探索农村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结果 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提高(P<0.05);性别分布上,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知晓率(P<0.05).年龄分布上,55岁以上人口知晓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知晓率也较高.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态度变化不明显.在三种健康教育模式中,以张贴海报的形式获得的成本-效益高.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提高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良好效果,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影响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健康教育前后居民对艾滋病人的态度改变不大.
作者:王惠敏;吴玮娴;李波;张松梅;侯春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小学生蛲虫感染情况,为制定综合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将龙川县划分为东南西北中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每个镇随机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200名学生,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并对其结果用流行病学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所小学调查总人数1078人,感染人数280人,总感染率为25.97%,感染率高的镇为30.93%,低为14.09%;男女性别比为1:1.05,男女性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360,P>0.05);感染率较高的为6~10岁年龄组段,(平均感染率达29.21%)11~12岁年龄组段感染率较低(平均感染率只有13.51%)2个年龄组段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380,P<0.01).结论 龙川县小学生蛲虫感染率仍较高,明显高于2009年广东省的蛲虫平均感染率(15.6%)水平,综合防治势在必行,应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把小学生蛲虫感染率降到低水平.
作者:袁汉辉;刁海萍;黄惠宁;黄平青;叶永青;刁双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老年人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服务对象,老年人健康管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要内容这一.2009年成都市制定<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标准>,对城乡基层医疗生生机开展老年人管理的数量、方式以及产果进行了明确要求.
作者:魏咏兰;鹿茸;曾伟;夏劲节;梁娴;彭中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了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相关工作机构的规范管理,科学评价各级疾病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和促进各级疾病控制工作机构履行职责,卫生部下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卫疾控发[2008]68号)及<推进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卫疾控发[2009]5号),北京市卫生局下发<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北京市各区县疾控中心根据上述文件精神于2009年初次启动绩效考核自评工作.
作者:陈颖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当阳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比较其间是否存在差距及探讨消毒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2002年版)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对本市医疗机构的消毒样品进行采样和监测.结果 市级医院与镇处卫生院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级医院的总合格率为89.92%,镇处卫生院的总合格率为82.53%;止血带合格率低为65.17%,其次是医护人员手为78.44%.结论 镇处卫生院与市直医疗机构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对其加强院感控制的管理、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其院感控制能力.
作者:王溶;姜长俊;刘芳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和评价院区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院区2009年1月-2010年12月585例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579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0%,预防用药开始时间都在麻醉前5~30分钟之间,术后平均用药疗程为8.1d,广谱抗菌药物成为预防用药的第一选择,三代头孢使用率高达43.5%.结论 本院区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存在选择的抗生素档次过高、术后用药时间较长等现象,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叶惠韶;张常然;吴文辉;汪建龙;刘小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江北区2005-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了解不同年龄人群麻疹抗体及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讨与麻疹疫情的相关性.方法 从发病率与病例的三间分布状况来分析2005-2008年江北区疫情发病状况,随机抽取辖区不同人群(孕妇、婴儿、2~4岁、7~9岁、13~15岁、> 20岁)600余人次进行麻疹lgG抗体的监测.检验方法采用EUSA定量法.随机抽取初三、大一学生117人次进行疫苗接种后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 2005-2008年江北区麻疹报告病例321例,年平均发病率17.83/10万,年发病率与年龄构成有统计学意义.以小于8月龄和成人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5.38%.不同人群抗体检测结果:1、6、8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3%、6.3%、0%;GMRT分别为901.3、36.5、7.6;孕妇抗体阳性率为91.18 %、GMRT为725.6;2~4岁组抗体阳性率为98.96 %,GMRT为1115.2; 7~9岁组抗体阳性率为100 %,GMRT为1003.8;13~15岁组抗体阳性率为96.55%,GMRT为836.8;>20岁组抗体阳性率为92.86 %,GMRT为729.9.初三、大一学生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显示,免后抗体平均浓度分别为免前的2.3~2.5倍.2009年江北区麻疹发病率直线下降,年发病率为2.44/10万,比上一年下降了92.78%.结论 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高低与麻疹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8月龄婴儿与成人组麻疹抗体水平低下,是引起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孕前接种麻疹疫苗可以提高胎传抗体水平.免疫成功率监测显示,加强免疫与应急接种是控制与消灭麻疹的主要措施.建议调整麻疹免疫策略.孕妇与配对婴儿抗体水平存在相关性.建议加强辖区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消灭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才能控制与减少辖区麻疹疫情,实现WHO西太区提出的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作者:徐奋奋;蔡一飙;赵凤敏;蔡颖;裘立晓;陈美芬;金晓霞;罗晓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2002年疾控中心成立以来,每年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以此促进服务质量的改善、服务能力的提升,现就近年来的主题活动实践,谈几点感受.
作者:董秀晴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