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4年宜昌市城区儿童百日咳抗体水平调查

佟荟;马静;杨秀青

关键词:
摘要:为了解宜昌市儿童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DPT)后的免疫效果,给控制和消除百日咳提供依据,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成功率监测要求,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1-12月份,对宜昌市城区1~7岁儿童,进行了百日咳抗体水平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林芝地区2001-2010年性病流行现况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林芝地区疾控中心、人民医院、解放军115医院、八一镇个体诊所性病科门诊上报的性病疫情资料及个案调查资料.1.2 方法对2001-2010年收集的性病疫情资料,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已确认病例做同顾性分析.

    作者:塔嘎;张宪英;王洪举;格桑旺姆;红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管理现状评估

    根据对中国疾控中心的远景目标规划的业务分析,中国疾控中心需要在统筹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融合各二级所的工作,集合各类信息,将各类成果进行转化从而支持业务开展.而要使信息资源能够很好地支持业务达到这个远景目标,就需要在业务模型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融合各二级所的业务,统一信息标准,制定信息管理规范,将散落在各个不同单位和部门的监测业务和科研业务信息整合起来,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将其他各类业务的信息与此两大主线合理地关联起来,从基础信息管理(收集、统计)提高到分析、发掘和利用的层面,使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地支持业务的开展,从而增加中国疾控中心的信息资源的业务价值.

    作者:王俊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哈尔滨市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生趋势,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哈尔滨市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分析表明,哈尔滨市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报告事件数以环境因素事件为主,其次为传染病事件、食物中毒.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单位,学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感人群.结论 应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共同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

    作者:李玺琨;王建;杨超;王子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是当前我国疾控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件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事情,它是改革的时代潮流在疾控领域的自然延续和反应,同时相对疾控机构既有的考核方式又有着不同的形态和特征,这种不同决定了它可能的影响.随着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制度的逐步推行和普及,这种影响日益显现,不仅从考核本身、也从各个方面加速了疾控事业的改革进程.然而,同任何一种其他的改革一样,这种改革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在其施行过程中,亦有着正反两方面的表现和评价.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一改革,客观评价它的影响,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和事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海波;刘林飞;宗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流动儿童免疫现状及管理对策

    目的 分析流动儿童免疫现状和特点,制定流动儿章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结果 流动儿童的基础免疫接种率较低,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流动人口已成为传染病多发、暴发的高危人群,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已成为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结论 做好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应加快流动人口管理的立法步伐,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推广应用“儿童计划免疫金卡信息管理系统”金卡;政府负责,社会参与,部门配合;完善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建立健全计划免疫服务体系.

    作者:黄群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浙江省麻风现症患者延迟诊断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目的 了解麻风患者延迟确诊的时间以及至确诊时的疾病经济负担情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近年来发现的麻风病人且完成了相应的联合化疗疗程的对象使用自行研制的麻风病人疾病负担调查表,由经培训的麻风专业防治医生进行调查.结果 33例调查对象确诊时间平均为34.65±4.85个月,发病至确诊时在各级医疗机构平均诊疗次数为6.9次;直接经济负担平均为3 088.7±140.1元;间接经济负担为584.1±111.2元.不同型别的患者发病至确诊时经济负担:6例浙江省BP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次数平均为6天,误工天数平均为4.3±1.5天;而27例MP患者就诊次数平均为8.5天,误工天数浙江省(18例)的误工天数为6.5±1.2天,外省务工人员(9例)误工天数为3.9±1.1天.结论 在麻风低流行状态下,麻风患者诊断时间较长以及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所承担的经济负担比较重,因而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麻风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的发生;同时,也要加大向社会宣传麻风知识的力度,促进患者及时主动就医,以降低麻风患者误诊经济负担.

    作者:妙建芬;谭又吉;王景权;严良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2009年成都市制定《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C类服务包(试行)》,进一步明确规定全市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健康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7月-8月,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现状,为保障基层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提供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张晓燕;刘熹;李小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哈尔滨市腹泻儿童携带ystB基因Y.e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儿童腹泻患者携带ystB基因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PCR扩增患儿ystB基因,通过血清凝集实验及生化反应分析其血清型和生物型.结果 所分析418例腹泻患儿中,有3例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stB基因阳性表达;均为生物1A型;检测到血清型O∶6者2例,O∶8者1例.结论 ystB基因阳性表达者均为生物1A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型以O∶6略多.

    作者:于兰;赵英男;黄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宜昌市2003-2006年突发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宜昌市2003 -2006年突发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查询突发传染病疫情年报资料,对宜昌市2003-2006年调查处理的突发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宜昌市2003-2006年共调查处理突发传染病疫情243起,发病8 160例,死亡3例;发生起数、病例数和死亡例数以呼吸道传染病多;主要发生在城区和山区;出现3-5月和9-11月两个高峰;在校学生为高发人群.结论 宜昌市突发传染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小学和中学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居多.呼吸道传染病危害重,应开展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管理,建立多部门合作的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快速有效的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作者:余凤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某钢铁厂工人血清活性氧、脂质过氧化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钢铁工人血清活性氧(ROS)、脂质过氧化水平,为钢铁工人寻找职业健康监护指标.方法 选取某钢铁厂炼铁男性工人83人,以某供水厂男性工人40人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工人的一般情况、吸烟和饮酒情况、职业史和既往史等,并对其作业环境进行监测.按照作业区域将 工人分为炉顶平台组、炉侧平台组和炉底平台组,测定这些工人的血清活性氧、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 钢铁厂炼铁高炉炉底平台和炉侧平台区一氧化碳的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 30 mg/m3),炉顶平台区域没有超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浓度均未超标.工人血清中ROS、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OD、GSH-Px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ROS、MDA含量随着作业工龄的延长逐渐增加,而SOD、GSH-Px活力随着作业工龄的演唱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钢铁厂的炼铁作业环境可引起工人体内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血清ROS、MDA、SOD、GSH-Px可以作为炼铁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指标.

    作者:王春智;张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6-2010年沈阳市实施结核病项目免费制度情况分析

    沈阳市于2005年初启动了《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使传染性肺结核病的发现及治愈均有所提高,各县区结核病防治所严格按《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积极进行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与治疗管理,严格执行项目的免费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2006-2010年沈阳市项目免费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作者:杜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广西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现状、问题及对策

    饮用水卫生监测的目的是通过检验水的理化、放射性和微生物等指标,掌握饮用水各种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发现可能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控制介水疾病发生和流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治区各级卫生部门相继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决策以及为水利等有关部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为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实施卫生监督执法提供依据.

    作者:钟格梅;唐振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两种方法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比较研究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菌,被列为目前4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1],存在于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及即食食品等,对该菌的检测多年来沿用传统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2].本实验室通过经传统方法结合API-Listeria与miniVIDAS检测技术对一定量菌株作比较,结果miniVIDAS检测技术更加快速、简便、特异、灵敏,可用于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大批量样品中致病菌的快速鉴定,是对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

    作者:郑晓华;遇晓杰;薛成玉;毕宇涵;别尔德古丽·温努尔汗;董锐1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上虞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的差异,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虞市2006年10月-2010年9月的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国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孕母孕期保健较户籍人口差周产儿死亡中死产和7天内新生儿死亡构成比高于户籍人口,死因顺位两者大致相当,首位死因均为出生缺陷.结论 要降低上虞市围产儿死亡率就必须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加强流动人口孕产期宣教及管理,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改善流动人口保健意识,提高产检率及住院分娩率是有效措施.

    作者:阮香莲;陈国娟;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深圳市疾控机构2008-2009年度绩效评估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深圳市2008-2009年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绩效评估结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2008-2009年度的区域和市级机构绩效评估指标的完成度水平.结果 深圳市2008-2009年度的区域和市级机构绩效评估结果均超过900分,属于优秀水平.区域绩效评估中的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与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达标单位比例的完成度较低;市级机构绩效评估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和“综合指标”的完成度较低.结论 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深圳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属于优秀水平,但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作者:逯建华;何建凡;谢建滨;许舒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1 CD4+T淋巴细胞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体内的变化规律1.1 感染H1V后CD4+T细胞减少机制 HIV感染者血液中CD4+T细胞以每年25个/μL~40个/μL幅度下降,出现症状时CD4+T细胞<300个/μL如其急转直下下降到200个/μL,则为疾病恶化的先兆[1].据报道,感染HIV的CD4+T细胞所占总比率,在无症状HIV感染者的外周血中多占1/10 000;AIDS病人外周血可达1/200,淋巴结中可达1/100.按此病毒感染CD4+T细胞的比率,仅用HIV直接细胞致病作用难以解释AIDS患者体内80%以上CD4+T细胞被清除的事实.

    作者:李育芬;申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深圳南山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初探

    目的 建立基层网格化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管理新体系.方法 采用强化和深度培训方法快速提高人员素质;采取“全面覆盖、重点监督、网格管理、综合执法”战略提高卫生监督效能:合理划分“责权”任务,实现“分区网格有人管,格内监督有人干”的目标.结果 首次全面摸清监督对象底数,对职业危害等隐患风险进行了评估,提高了监督效率及整改效果,激发了卫生监督员的工作热情,职业卫生监督频次是2004-2008年职业卫生监督频次总和的2.43倍.结论 此卫生监督执法创新体系在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严志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公共餐饮膳食评价系统的研究

    本文利用SQLSever技术、ActiveX Data Objects技术和Visual Basic模块化设计的思路,开发研制出计算机膳食指导服务系统,本系统由三个数据库组成,整个系统将营养评价及成分计算、自动配餐、营养知识咨询、膳食指南等功能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从而形成了一个餐饮企业菜品配方资料收集、数据化食物选择、个体人群配餐及合理膳食指导一体化的营养实时状况的调查、分析、评价、干预和做出指导的完整的软件系统.本系统已经在深圳市面点王餐饮公司通过测试,市场前景良好.

    作者:黄薇;王舟;张锦周;韩淑杰;王伟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太原市尘肺鉴定病例分析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与实施,用人单位单位、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普遍得到提高,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工作也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职业病鉴定的现象,现就两起尘肺病鉴定经过进行探讨.

    作者:郭文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海淀区2010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0年海淀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海淀区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发病危险因素,以大限度地减少霞症病例的发生,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海淀区2010年报告的53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海淀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6 280例,发病率为230.63/10万.其中重症病例53例,重症发生率为0.84%;死亡1例,病死率为0.02%.高发地区为流动人口较聚密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5-8月为报告重症发病高峰;重症病例年龄分布以小年龄绢为主,5岁以下儿童报告发病42例,占总重症病例数的79.25%.77.36%的患儿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就诊,77.36%的患儿在发病的第3~5天发展为重症病例.临床以发热和多发性皮疹为主,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EV71阳性者占41.18%.结论 海淀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季节和地区差异,对来自重点地区5岁以下年龄组手足口病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早救治.

    作者:王江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