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林芝地区2001-2010年性病流行现况分析

塔嘎;张宪英;王洪举;格桑旺姆;红英

关键词:
摘要: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林芝地区疾控中心、人民医院、解放军115医院、八一镇个体诊所性病科门诊上报的性病疫情资料及个案调查资料.1.2 方法对2001-2010年收集的性病疫情资料,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已确认病例做同顾性分析.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深圳南山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初探

    目的 建立基层网格化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管理新体系.方法 采用强化和深度培训方法快速提高人员素质;采取“全面覆盖、重点监督、网格管理、综合执法”战略提高卫生监督效能:合理划分“责权”任务,实现“分区网格有人管,格内监督有人干”的目标.结果 首次全面摸清监督对象底数,对职业危害等隐患风险进行了评估,提高了监督效率及整改效果,激发了卫生监督员的工作热情,职业卫生监督频次是2004-2008年职业卫生监督频次总和的2.43倍.结论 此卫生监督执法创新体系在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严志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1-2008年黄浦区疾控中心人力资源流动现状及评价

    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年来在本辖区内开展了大量切实有效的疾病防控工作,并取得了卓著成绩.区域内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有效控制SARS、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手足口病疫情;社区卫生综合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等.然而,成绩与挑战并存,随着人口疾病谱和人民健康需求的转变,疾控工作的职能和工作重心将适时而变.

    作者:何丽华;王烨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2009年成都市制定《成都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C类服务包(试行)》,进一步明确规定全市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完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健康教育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7月-8月,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现状,为保障基层健康教育服务均等化提供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张晓燕;刘熹;李小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深圳市疾控中心员工吸烟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控烟能力及控烟环境现状,分析吸烟者与非吸烟者之间的差异,为单位开展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在职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之间吸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否知道禁烟规定,是否在家里吸烟,是否认同医院禁烟与是否有吸烟行为相关.对单位全面禁烟的认同度,吸烟者低于非吸烟者.结论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吸烟率不高,控烟工作有一定的基础,今后的控烟教育和干预的重点为低学历无专业职称的职工人群及吸烟者.

    作者:李锦;王文艺;黄广文;张振;毛丽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某钢铁厂工人血清活性氧、脂质过氧化水平分析

    目的 探讨钢铁工人血清活性氧(ROS)、脂质过氧化水平,为钢铁工人寻找职业健康监护指标.方法 选取某钢铁厂炼铁男性工人83人,以某供水厂男性工人40人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工人的一般情况、吸烟和饮酒情况、职业史和既往史等,并对其作业环境进行监测.按照作业区域将 工人分为炉顶平台组、炉侧平台组和炉底平台组,测定这些工人的血清活性氧、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 钢铁厂炼铁高炉炉底平台和炉侧平台区一氧化碳的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 30 mg/m3),炉顶平台区域没有超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浓度均未超标.工人血清中ROS、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OD、GSH-Px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ROS、MDA含量随着作业工龄的延长逐渐增加,而SOD、GSH-Px活力随着作业工龄的演唱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钢铁厂的炼铁作业环境可引起工人体内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血清ROS、MDA、SOD、GSH-Px可以作为炼铁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指标.

    作者:王春智;张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探索

    1基本情况峰峰矿区隶属邯郸市,辖9个镇148个行政村68个社区,总面积320平方公里,总人口50.8万,其中城镇人口31.1万.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99家,其中三甲医院1家、二级医院3家、一级医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村卫生所、个体诊所及企业保健站356家,形成集预防保健、医疗救治和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医疗卫生体系.

    作者:黄春广;刘风琴;张金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略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个人防护装备基本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集体性职业中毒三种.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由于具有危害复杂性、时间紧迫性和现场异地性等特点,应急队员必须快速反应,参与应急处理人员的个人装备、质量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现场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甚至会影响到处理工作的效率以及应急队员的健康安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各级相关单位和人员在日常就必须作好相关的防护准备[1].

    作者:唐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阿拉善盟卫生系统医疗机构及各级疾控共14家单位,其中3家疾控中心,1家二甲级综合医院,1家二甲级专科医院,1家二甲级蒙医院,2家二级一等医院,5家一级医院及1个血站.1.2 调查依据 《微生物和生物安全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作者:焦红岩;敖登;赵华;刘喜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国家认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体会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信息电子化、规范化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过去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比较单一,应用的范围只是样品检测科室,只是实现了样品检测的整个工作流程,没有包涵管理要素.如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按认可、认证有要求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专门针对疾控实验室而研制开发的实验室管理软件.2010年5月实行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在运行速度、稳定性、安全性、数据共享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一起应急演练引发的思考

    为了探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策,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管理能力,对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全市应急演练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应对的有力保障;扎实推进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作者:刘晓峰;万丽葵;孙秀梅;王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哈尔滨市集中空调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为了分析宅调污染情况和传染病发病情况的关系,以便指导空调清洗和疾病预防.方法 通过对10家商场、宾馆、超市等公共场所分别在冬季供暖开始前和结束前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采样检测,并分析2006-2010年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结果哈 尔滨冬季供暖期结束前的风管内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的超标情况要比冬季供暖期开始前的严重,且传染病发病人数在5-7月份出现一个高峰期.结论 空凋在供暖期处于停用的状态,风管内经过半年左右沉积了很多灰尘和微生物,在供暖期刚刚结束的一段时间,沉积的灰尘和微生物随送风进入各个公共场所.在供暖期结束后集中空调使用频率较高,同时供暖期结束后的几个月是传染病发病人数较其他月份高,建议供暖期结束前后对集中空调进行清洗.

    作者:刘晓秋;綦峥;高群;唐剑辉;赵东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成都市县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现况及工作效果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县级疾控中心的人力资源现况,并验证其与疾控工作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成都市19家县级疾控中心人员数量、职称、学历构成等基本情况.利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对疾控工作效果进行评分.结果 成都市每万人口疾病控制人员为1.08人/万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28.73%,中级职称以上占29.38%,人力资源综合指数平均为5.53,人力资源综合水平是影响疾控机构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结论 建议各级部门将疾控人力资源建设列为目标任务,完善人力资源引进优惠政策,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

    作者:王俐;曾伟;柴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海淀区2010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0年海淀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海淀区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发病危险因素,以大限度地减少霞症病例的发生,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海淀区2010年报告的53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海淀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6 280例,发病率为230.63/10万.其中重症病例53例,重症发生率为0.84%;死亡1例,病死率为0.02%.高发地区为流动人口较聚密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5-8月为报告重症发病高峰;重症病例年龄分布以小年龄绢为主,5岁以下儿童报告发病42例,占总重症病例数的79.25%.77.36%的患儿在发病当天或第2天就诊,77.36%的患儿在发病的第3~5天发展为重症病例.临床以发热和多发性皮疹为主,同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EV71阳性者占41.18%.结论 海淀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发生有明显的年龄、季节和地区差异,对来自重点地区5岁以下年龄组手足口病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早救治.

    作者:王江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8-2010年珲春公共场所客用化妆品卫生检查结果分析

    为了解珲春市美容美发、宾馆的客用化妆品的卫生状况,进一步贯彻执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公共场所客用化妆品的卫生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消费者健康和使用安全,于2008 - 2010年每年的7-9月对市内86家美容美发、宾馆客用化妆品进行了卫生质量监督及检测,重点检查客用化妆品卫生质量、包装、标志及卫生许可批件等内容.

    作者:杨一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7-2009年平遥县三个村恶性肿瘤发病状况调查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解平遥县王家庄村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同时选地理环境相近的东达蒲村及地理环境不同的岳北村作为对照,于2010年8月对三个村2007-2009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任延文;乔兆宝;徐保军;梁鹏飞;张洲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上虞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的差异,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虞市2006年10月-2010年9月的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国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孕母孕期保健较户籍人口差周产儿死亡中死产和7天内新生儿死亡构成比高于户籍人口,死因顺位两者大致相当,首位死因均为出生缺陷.结论 要降低上虞市围产儿死亡率就必须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加强流动人口孕产期宣教及管理,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改善流动人口保健意识,提高产检率及住院分娩率是有效措施.

    作者:阮香莲;陈国娟;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模式探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个浩大的服务项目工程,其整体运行涉及到资金拨付渠道、支付方式、考核方式、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具体服务项目特点等方方面面.然而,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整体设计上,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政府应以何种模式组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选择了适宜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就能够选择更加有效的相应策略组合,并给政策设计和机制改善提供明确的指引.

    作者:张明吉;陈连生;王民生;施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杭州下城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模式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调查对比分析,验证与完善适合城市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方法 2006年,在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状况基线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下城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模式,5年后对相应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孕产妇对危险因素的识别明显提高,孕期保健服务得到提升,费用优惠政策得到落实.结论 下城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模式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为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提供了参考.

    作者:朱旭红;朱月伟;葛承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越秀区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

    目的 做好越秀区重性精神病人的监护管理,降低肇事肇祸率,为制订重性精神病人的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区有潜在暴力倾向的病人,即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六种重性精神病人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登记建卡、诊断复核和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结果 越秀区登记在册精神病人7 243人,精神疾病检出率6.38‰,登记在册六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共6 280人,对其中4 148例患者进行诊断复核和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肇事肇祸危险度1~5级899人,占评估病人21.67%;1~5级患者中规则治疗率49.10%,不规则治疗率14.01%,未治疗率36.88%.结论 诊断复核现场评估率偏底,六大病种患者失访率偏高,肇事肇祸危险性1~5级患者规则治疗率偏低,说明重性精神病人监管力度不够,应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加强社区重性精神病人的监护管理,降低肇事肇祸率.

    作者:龚诚华;蔡梅英;胡号应;戴丽萍;陈鑫;周焕宁;夏嘉杰;黄丽娟;翁帆;李丽;伍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宁波市流动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宁波市.为了解外来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掌握流动儿童家长容易接受的健康教育宣传模式,从而为制定经济发展和健康教育宣传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8年在宁波市北仑区开展了此项调查.

    作者:周绍英;刘媛波;马瑞;边国林;徐国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