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都市灾后重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李小虎;张晓燕;刘熹;洪英;杨莉;田红梅;熊茂德

关键词:
摘要: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地点及对象1.1.1 地点选取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首批81个灾后重建农民集中居住区作为调查现场.1.1.2对象每个居住区按居住户数随机抽取5%的家庭,在健康教育活动前后分别对该家庭中15~80岁的全部家庭成员进行两次问卷询问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河池市2008-2010年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定期开展消毒质量检测工作,为医疗机构开展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护人群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通过对河池市2008 - 2010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掌握河池市医疗机构的消毒情况,为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

    作者:吴林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层艾滋病管理工作现存问题分析

    我国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经历了传人期和局部流行期,现在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文登市的疫情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并有逐步从外地人口转入本地人口,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展的趋势.通过对文登市2005-2010年艾滋病跟踪监测与防治工作发现,现行艾滋病防制及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弊端.现就实际工作发现的问题做一分析.

    作者:王秀兰;于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建构

    目的 构建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结构及相应的评估体系.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提出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理论评价体系并形成研究工具;随机抽取了200份被试(其中有效被试198份),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对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探索并形成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结果 所建评价指标体系总体系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087,各要素α系数为0.8288~0.5674,信效度较好.结论 我国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为六个构成要素:师资因素、研究生因素、学科因素、教学因素、管理因素、社会影响因素.

    作者:巩小军;范朝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用户统一认证与授权在中国疾控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Java 2 Platform,Enterprise Edition(J2EE)建设了B/S架构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实现了全国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报告.从业务方面建立了以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核心的基本业务管理模式;涵盖与核心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健康危险危害因素监测、死亡病例报告、重大疾病主动监测和国家重点控制疾病等专病或单病种的监测业务应用[1].

    作者:李言飞;鲍一丹;葛辉;王俊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资源管理现状评估

    根据对中国疾控中心的远景目标规划的业务分析,中国疾控中心需要在统筹规范和标准的基础上,融合各二级所的工作,集合各类信息,将各类成果进行转化从而支持业务开展.而要使信息资源能够很好地支持业务达到这个远景目标,就需要在业务模型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融合各二级所的业务,统一信息标准,制定信息管理规范,将散落在各个不同单位和部门的监测业务和科研业务信息整合起来,进行规范化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将其他各类业务的信息与此两大主线合理地关联起来,从基础信息管理(收集、统计)提高到分析、发掘和利用的层面,使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地支持业务的开展,从而增加中国疾控中心的信息资源的业务价值.

    作者:王俊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越秀区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

    目的 做好越秀区重性精神病人的监护管理,降低肇事肇祸率,为制订重性精神病人的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区有潜在暴力倾向的病人,即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六种重性精神病人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登记建卡、诊断复核和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结果 越秀区登记在册精神病人7 243人,精神疾病检出率6.38‰,登记在册六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共6 280人,对其中4 148例患者进行诊断复核和肇事肇祸危险性的评估,肇事肇祸危险度1~5级899人,占评估病人21.67%;1~5级患者中规则治疗率49.10%,不规则治疗率14.01%,未治疗率36.88%.结论 诊断复核现场评估率偏底,六大病种患者失访率偏高,肇事肇祸危险性1~5级患者规则治疗率偏低,说明重性精神病人监管力度不够,应积极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加强社区重性精神病人的监护管理,降低肇事肇祸率.

    作者:龚诚华;蔡梅英;胡号应;戴丽萍;陈鑫;周焕宁;夏嘉杰;黄丽娟;翁帆;李丽;伍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深圳南山区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初探

    目的 建立基层网格化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管理新体系.方法 采用强化和深度培训方法快速提高人员素质;采取“全面覆盖、重点监督、网格管理、综合执法”战略提高卫生监督效能:合理划分“责权”任务,实现“分区网格有人管,格内监督有人干”的目标.结果 首次全面摸清监督对象底数,对职业危害等隐患风险进行了评估,提高了监督效率及整改效果,激发了卫生监督员的工作热情,职业卫生监督频次是2004-2008年职业卫生监督频次总和的2.43倍.结论 此卫生监督执法创新体系在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严志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两种方法鉴定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比较研究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菌,被列为目前4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1],存在于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及即食食品等,对该菌的检测多年来沿用传统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2].本实验室通过经传统方法结合API-Listeria与miniVIDAS检测技术对一定量菌株作比较,结果miniVIDAS检测技术更加快速、简便、特异、灵敏,可用于食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大批量样品中致病菌的快速鉴定,是对传统方法的有效补充.

    作者:郑晓华;遇晓杰;薛成玉;毕宇涵;别尔德古丽·温努尔汗;董锐1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曲靖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控制麻疹效果分析

    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曲靖市麻疹发病大幅度下降.2001年发病率2.31/10万,为历史低水平.2001年后,全市麻疹疫情回升,其中,2004-2007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4 461例,年平均发病率19.02/10万,麻疹控制形势异常严峻,是对巩固20年计划免疫工作成果的严峻挑战.于2007-2010年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4次,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麻疹发病率下降至0.2/10万.

    作者:何俊;速存芬;钱瑞雨;钱晏飞;徐文涛;李梓娴;陈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黑龙江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现状调查

    目前,以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居民的主要死因.对慢性病防控能力进行深入调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现有应对能力,发现目前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不足,进而确定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加强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

    作者:靳林;刘淑梅;庞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柏乡县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柏乡县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流行特征,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发现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个案分析.结果 共报告辖区内病例449例,发病率为231.78∥10万.临床诊断422例,占94%;实验室诊断27例(EV71型病毒20例,CoxA16型病毒7例),占6%.其中重症4例,占0.9%;死亡1例,占0.2%.发病高峰出现在9-11月,占71.5%.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3.8%.结论 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449例,是2009年发病数(249例)的2倍,明显上升.建立相应的疫情应急体系,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可控制疫情及其造成的危害.

    作者:田领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贵州省部分地区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贵州省疫苗、冷链及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09年全省3个地区、5个县、10个乡镇免疫规划工作的有关疫苗、冷链和预防接种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疫苗、冷链和预防接种管理欠规范现象在贵州省的地、县、乡级仍然存在.结论 健全并落实疫苗、冷链和预防接种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快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加大培训和督导工作力度,对提高贵州省免疫规划工作水平和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张丽;徐飞;杜雯;刁壁;刘铭;蒋凤;管庆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强化监管对提高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影响分析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直接影响着室内人们的健康,然而空调通风系统的污染问题日趋凸显.如何加强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监管,提高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质量,是当前摆在卫生监督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2008-2009年在福州市区对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开展研究.

    作者:徐凤;陈铭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疾控系统实验室管理评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验室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管理体系重要的要素之一,作为政府和监督部门出具数据的检测机构——疾控中心实验室,一方面所面临的卫生监督部门法律法规较多,变化较大,相关的卫生学评价标准和检测标准调整频繁;另一方面也是各级疾控中心主任实施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实施过程中,管理评审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卢冰;张群国;徐云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一起应急演练引发的思考

    为了探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策,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管理能力,对通州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全市应急演练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提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应对的有力保障;扎实推进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作者:刘晓峰;万丽葵;孙秀梅;王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探索

    1基本情况峰峰矿区隶属邯郸市,辖9个镇148个行政村68个社区,总面积320平方公里,总人口50.8万,其中城镇人口31.1万.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99家,其中三甲医院1家、二级医院3家、一级医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村卫生所、个体诊所及企业保健站356家,形成集预防保健、医疗救治和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医疗卫生体系.

    作者:黄春广;刘风琴;张金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哈尔滨市集中空调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为了分析宅调污染情况和传染病发病情况的关系,以便指导空调清洗和疾病预防.方法 通过对10家商场、宾馆、超市等公共场所分别在冬季供暖开始前和结束前进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指标采样检测,并分析2006-2010年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结果哈 尔滨冬季供暖期结束前的风管内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的超标情况要比冬季供暖期开始前的严重,且传染病发病人数在5-7月份出现一个高峰期.结论 空凋在供暖期处于停用的状态,风管内经过半年左右沉积了很多灰尘和微生物,在供暖期刚刚结束的一段时间,沉积的灰尘和微生物随送风进入各个公共场所.在供暖期结束后集中空调使用频率较高,同时供暖期结束后的几个月是传染病发病人数较其他月份高,建议供暖期结束前后对集中空调进行清洗.

    作者:刘晓秋;綦峥;高群;唐剑辉;赵东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疾控机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的拓展与思考

    目的 探索疾控机构多模式继续医学教育方式,适应不同层次人员知识更新需求,提升技能,促进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方法 培训班、远程教育、网络学院、学术论坛等.结果 解决了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新技术、新方法滞后的问题.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单位延伸,扩大了继续医学教育的范围,使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基层疾控工作人员中得到普及与应用.结论 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学模式,能满足当前疾控机构的需求,有利于人才培养,促进疾控事业的发展.

    作者:叶鹿鸣;程志华;史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应大力倡行文化自觉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公共卫生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日臻完善的同时,公共卫生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全面加强并发挥了强大作用.卫生文化是全体医务人员甘做人民健康忠诚卫士的道德支柱和精神支撑,而公共卫生文化作为卫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更多地强调行业文化的公共属性和公益性质.在当前国家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形势下,面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必须继续加强公共卫生文化建设,尤其要大力倡行文化自觉.

    作者:王卫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鹤岗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手足口病(HFMD)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其中EV71不仅引起HFMD,而且可引起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瘫痪等[1,2].近年来,马来西亚、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等地不断有HFMD暴发流行[3,4].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HFMD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并公布相应的诊疗、防控指南[5,6].鹤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9年开展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工作,2009-2010年共检验样本136份.现将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孙伟;刘新宇;贾春霞;韩金玲;王福华;韩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