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洪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信息电子化、规范化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过去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比较单一,应用的范围只是样品检测科室,只是实现了样品检测的整个工作流程,没有包涵管理要素.如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按认可、认证有要求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专门针对疾控实验室而研制开发的实验室管理软件.2010年5月实行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在运行速度、稳定性、安全性、数据共享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为了解宜昌市儿童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DPT)后的免疫效果,给控制和消除百日咳提供依据,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成功率监测要求,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1-12月份,对宜昌市城区1~7岁儿童,进行了百日咳抗体水平调查.
作者:佟荟;马静;杨秀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国家卫生监督体制的深化改革和食品卫生监督职能的划转,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卫生监督工作一度走向了被传统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模式所束缚的瓶颈.面对略显劣势的卫生监督执法领域和行政执法职能,张店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在医疗机构、学校卫生和公共场所等卫生监督执法领域积极探索出了新型执法模式,即综合执法[1-4],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是当前我国疾控事业发展过程中一件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事情,它是改革的时代潮流在疾控领域的自然延续和反应,同时相对疾控机构既有的考核方式又有着不同的形态和特征,这种不同决定了它可能的影响.随着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制度的逐步推行和普及,这种影响日益显现,不仅从考核本身、也从各个方面加速了疾控事业的改革进程.然而,同任何一种其他的改革一样,这种改革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在其施行过程中,亦有着正反两方面的表现和评价.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一改革,客观评价它的影响,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和事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海波;刘林飞;宗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本市30家游泳场所泳池水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卫生问题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依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和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对本市酒店、游泳馆、住宅区等30家游泳场所随机抽取泳池水82份,检测pH值、浑浊度、游离性余氯、尿素、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卫生指标.结果 82份泳池水全项指标均合格的为64份,合格率为78.0%,其中pH值、浑浊度、游离性余氯、尿素、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合格率分别为96.3%、100.0%、92.7%、98.8%、87.8%、100.0%;细菌总数合格率较2009年广东省、全国泳池水细菌总数监测的合格率低(P<0.05).结论 本市游泳场所泳池水仍存在卫生问题,须加强卫生管理.
作者:张志诚;罗若荣;姜国燕;吴斌;叶宝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慈溪市基层妇女保健人力资源现状,为基层医院自身建设和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方法 以调查表形式收集基层妇女保健人员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基层妇女保健存在人力资源欠缺,人员稳定性不够,职称结构不理想等现象,导致妇女保健工作完成质量和管理受到影响.结论 加强妇女保健队伍人力资源建设,充实并固定妇女保健人员,不断提高妇女保健质量.
作者:陈淑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常见的传染病的发病率下降,慢性非传染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大庆市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和特点,评价慢性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效果,为制定相应的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依据,对大庆市2004-2010年报告的慢性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王艳红;王德平;王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寿阳县以煤炭为支柱产业,该产业涉及的主要有毒有害因素以粉尘、噪声、振动等为主.随着寿阳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企业的性质和特点由原来的私营企业转向大型国企其中煤矿企业,职工的工作环境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为加强煤矿职工的健康状况,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及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规范》规定和要求,2001年对35家煤矿及其煤矿加工企业中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中职业危害的4 215名职工进行了健康调查.
作者:霍存义;宋彩花;石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解平遥县王家庄村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同时选地理环境相近的东达蒲村及地理环境不同的岳北村作为对照,于2010年8月对三个村2007-2009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任延文;乔兆宝;徐保军;梁鹏飞;张洲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柏乡县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流行特征,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发现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个案分析.结果 共报告辖区内病例449例,发病率为231.78∥10万.临床诊断422例,占94%;实验室诊断27例(EV71型病毒20例,CoxA16型病毒7例),占6%.其中重症4例,占0.9%;死亡1例,占0.2%.发病高峰出现在9-11月,占71.5%.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3.8%.结论 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449例,是2009年发病数(249例)的2倍,明显上升.建立相应的疫情应急体系,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可控制疫情及其造成的危害.
作者:田领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结构及相应的评估体系.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提出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理论评价体系并形成研究工具;随机抽取了200份被试(其中有效被试198份),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对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探索并形成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结果 所建评价指标体系总体系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087,各要素α系数为0.8288~0.5674,信效度较好.结论 我国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为六个构成要素:师资因素、研究生因素、学科因素、教学因素、管理因素、社会影响因素.
作者:巩小军;范朝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噪声,本质上是任何不需要的声音.从工业革命带来的锅炉病开始,NIHL(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噪声诱导的听力损失)已被观察了几个世纪.大部分工业中雇佣的劳动者都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特别是生产加工业.在美国,对职业性噪声的管理开始于1955年.
作者:宁康;何雅慧;刘羽;武军;刘茁;郭军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流动儿童免疫现状和特点,制定流动儿章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资料.结果 流动儿童的基础免疫接种率较低,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流动人口已成为传染病多发、暴发的高危人群,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已成为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结论 做好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应加快流动人口管理的立法步伐,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推广应用“儿童计划免疫金卡信息管理系统”金卡;政府负责,社会参与,部门配合;完善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建立健全计划免疫服务体系.
作者:黄群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体诊所作为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有效补充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医疗卫生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量的不确定性、流动性、治疗的短暂性、疾病的常见性、自主性是个体诊所工作的特点,也是监管的难点.开展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是一种先进的新型监督管理模式和路径选择[1],有利于监管单位针对性地开展量化评价指标和标准,突出对监管单位关键指标或标准等重点环节的监管,有得于更好地提高执法效率[2].通过对34家个体诊所进行量化分级管理和评价,确定本年医疗机构信誉等级,次年按A、B、C、D不同等级于不同监督频率,分别实施简化、常规和强化监督,以评促管,提高个体诊所自我规范、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探索个体诊所的分级监管模式.
作者:王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的差异,提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虞市2006年10月-2010年9月的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 流动人口国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孕母孕期保健较户籍人口差周产儿死亡中死产和7天内新生儿死亡构成比高于户籍人口,死因顺位两者大致相当,首位死因均为出生缺陷.结论 要降低上虞市围产儿死亡率就必须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加强流动人口孕产期宣教及管理,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改善流动人口保健意识,提高产检率及住院分娩率是有效措施.
作者:阮香莲;陈国娟;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贵州省疫苗、冷链及预防接种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09年全省3个地区、5个县、10个乡镇免疫规划工作的有关疫苗、冷链和预防接种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疫苗、冷链和预防接种管理欠规范现象在贵州省的地、县、乡级仍然存在.结论 健全并落实疫苗、冷链和预防接种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快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加大培训和督导工作力度,对提高贵州省免疫规划工作水平和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张丽;徐飞;杜雯;刁壁;刘铭;蒋凤;管庆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前,以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居民的主要死因.对慢性病防控能力进行深入调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现有应对能力,发现目前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不足,进而确定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加强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
作者:靳林;刘淑梅;庞志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生趋势,为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哈尔滨市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分析表明,哈尔滨市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报告事件数以环境因素事件为主,其次为传染病事件、食物中毒.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单位,学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感人群.结论 应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及共同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
作者:李玺琨;王建;杨超;王子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县级疾控中心,是我国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的基层[1],它承担着县域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当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都在增加,危害性和破坏性越来越大,卫生应急工作形势严峻.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做好卫生应急事件的应对工作,是疾控机构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2].如何做好县域卫生应急工作,是县级疾控卫生应急工作者所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作者:马保国;刘光定;李长辉;曾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科学研究证实,烟草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第56届卫生大会上,192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5年,我国全国人大常委通过此公约,并于2006年1月9日在我国正式生效.控制吸烟,预防疾病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目前我国有烟民3.5亿,5.4亿人遭受二手烟危害.
作者:王莹;刘雁冰;郭恂;杜学博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