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
通过连续三年对浙江农村卫生厕所无害化效果的监测,结果显示农村户厕能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仅为40%左右.成蝇和蛆密度均与温度有关,夏季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冬季.经对三格式化粪池第一池和第三池的各项指标的检测,两池之间粪大肠菌值和亚硝酸盐氮均无差异,而氨氮,硝酸盐氮有差异.
作者:任丽华;楼晓明;陈卫中;蔡建民;郑明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职工食堂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总结了职工食堂在实施这一管理制度取得的成效.方法 确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结合职工食堂实际,按照卫生部制定的量化评分表打分确定.并对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讨.结果对47户职工食堂进行量化评分,其中A级2户,B级4户,C级41户,分别占总数的4.26%、8.51%、87.23%.结论 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应先选择典型,从关键的监督项目入手,以点带面进行推广,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的宣传这一模式,才能顺利开展.
作者:王明川;张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海淀区奥运保障支援单位卫生监督员掌握法律法规知识的现状,探讨影响监督员法律法规知识知晓度的因素,为加强和提高我国卫生监督队伍人员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监督员法律法规知识问卷>,对参与保障支援工作的69名外省市监督员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运用Epidata3.1软件和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监督员法律法规知识的得分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不同工作年限和学历的监督员的得分情况.结果监督员的学历和工作年限对其法律法规知识的知晓度有影响.学历较高的,其法律法规知识知晓率较高;工作年限为11~20年的,法律法规知识知晓程度高;工作年限长于20年的监督员对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下降.而监督员对卫生监督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程度没有性别和地域差异.结论 监督员对卫生监督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较好,应结合影响监督员知识掌握程度的因素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
作者:夏萍萍;时福礼;郑洋;张宝元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构建绩效管理模式是疾控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建立,各项事业长足进步,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疾控机构从卫生防疫模式走到了今天大范围、深内涵的公共卫生模式下,一个由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必须迅速适应如政策支持环境、疾病谱、机构内部人员理念和人员结构等诸多变化,才能有效落实疾病预防控制的工作措施,达到不断提升人群健康水平的目标.因此,作为疾控机构的管理者应该要解读好引发这场绩效考核热潮的政策、支持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积极主动的顺应改革发展,谋定而为、顺势而上,并以此为契机,大力构建绩效管理模式,推进疾控机构的内涵建设.
作者:谈佳弟;石国政;沈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我国关于维生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应用于食品、饲料、添加剂和药物分析中.近几年,相关部门相继制定了多种检测方法.以维生素B6为例,目前国内现行的检测方法有荧光法、微生物法、分光光度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无论哪种方法,检测的目标都应该是一种物质--维生素B6(VB6),但查阅了相关标准和近十几年来的相关文献[1,2,3,4]发现,所检测的目标物质并不统一.在国家标准方法的制定上也有明显分歧.
作者:张旭;马景宏;赵虹;王为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传染病疫情资料由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收集相关资料,统计整理分析.
作者:杨占清;付留杰;黄尉初;党勃;王猷金;车吉泊;张永军;李灿涌;于晓敏;杨鸿帆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化是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实现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根本保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是社区卫生与公共卫生服务在城市基层的有效融合,它促进了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的落实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发挥,对完善我国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意义重大[1].芜湖市公共卫生服务进社区启动相对滞后,为规范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时了解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现状,于2008年年底组织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的调查,为指导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吴忠恕;杨小祥;王睿;程周祥;刘涛;唐桂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贺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评估控制效果,为今后制定本地区应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所获资料进行统计、评估、分析.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居多,分别占事件总数的68.12%、26.09%,学校突发事件占总事件的55.07%.69起突发事件得到迅速处置、有效控制和平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论 传染病和食物中毒防控刻不容缓,学校公共卫生问题是卫生应急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全应急机制,强化信息报送,开展监测预警,落实联防联控.
作者:李直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东城区初步对三星级以上的宾馆建立了传染病防控体系,降低了宾馆发生传染病流行的风险,保障了奥运会期间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作者:黄辉;张海艳;戴威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东莞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为改善城市供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和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东莞市2008年村级水厂和镇级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进行采样、检验及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有有效水样共1 575份,合格1 376份,总体合格率为87.4%;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管网末梢水(94.5%)、出厂水(91.0%)、水源水(23.6%).结论 管网末梢水、出厂水合格率较高,而水源水合格率低,加强水源保护刻不容缓.
作者:黄淑华;谢伟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为了解平定县近几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为有关部门制定卫生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平定县2004~2006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王芝纯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快速评估运城市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接种率.方法 MV强化免疫完成后,市卫生局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县(市、区)接种牢进行调查和快速评估.结果全市目标儿童835 066人,接种MV811.548人,接种率为97.18%.全市快速调查目标儿童1 561人,接种MV1 544人,接种率为98.91%,各县和各年龄组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结论 运城市MV强化免疫是一次全面、彻底、高质量的MV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流行,降低麻疹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荆红梅;陈淑珍;赵俊霞;王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食源性疾病,特别是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风险评估作为有效的评估食品安全的工具,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本文针对风险评估在乳制品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哈尔滨市原料乳进行致病菌筛选和分析,确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缩写S.aureus)为原料乳中的特征性致病菌,并对该菌进行了危害识别以及危害特征描述的研究.为今后原料乳和乳制品中病原菌的风险评估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科学基础,进而为乳制品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闫军;遇晓杰;苏华;张剑峰;谢平会;薛成玉;董锐;高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医院内感染管理的有效方法 ,降低院内感染.方法 从血液净化中心的环境、患者、医护人员、一次性材料及其他物品、医用垃圾的管理,到各种制度的完善以及透析中心质量的监控及对策,降低医院感染率.结果此血液净化中心医院内感染率较低.结论 实施科学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丽云;林江英;林何芹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为有效地加强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提高卫生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取前后对比的方法 ,对实施职业病危害监控处置工作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针对各种职业病危害信息实施分类处理,有效地督促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如:作业场所环境改善和职业健康检查得到落实,职业禁忌人员得到及时调离,疑似职业病人得到及时诊治.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各项评价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针对性从36.14%升到41.06%;职业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从64.28%升至83.21%.工作绩效指标:每人次、每万元落实整改措施的企业数分别提高77.78%和86.44%;每人次或每万元职业健康检查工人的增加数分别提高8.21%和18.98%.结论 实施职业病危害监控处置,使卫生行政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三者之间互动,形成职业病防治管理的良性循环.同时,通过职业病危害的有效监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掌握职业病危害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使职业卫生监督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汪严华;林松;黄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绩放评估是控制和改进组织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数据包络分析在公共卫生系统组织绩效评价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简要回顾,总结数据包络分析应用的相关信息,探讨数据包络分析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的应用,以期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DEA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从而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绩效评价提供管理工具和决策参考.
作者:刘春燕;郝艳华;吴群红;苏华;刘景华;杨柳;韩丽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的组成与使用问题.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 .结果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问题上,专家组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专家组要有专家组的规矩;要树立程序正义优于实体正义的观念;国家工作人员要追求真理.结论 调查诊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只能成立专家组,不需要成立专家库.
作者:张世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厂地区居民心脏病死亡流行趋势,探讨心脏病防治对策.方法 对1998~2008年间居民心脏病死亡资料进行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损失年及其变化趋势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08年,大厂地区居民心脏病标化死亡率为58.35/10万;女性高于男性;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5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率增长较快.PYLL、WPYLL率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心脏病是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彭香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现状1.1 法律法规保障随着<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作者:潘松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1 职业病诊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史)材料缺失或不全职业病诊断离不开明确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如实提供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但部分用人单位往往不能很好地履行此项义务,不愿提供职业史证明,特别是有些劳动者已经有多家单位工作经历,这些给职业病诊断带来不少困难.为此认为,职业病诊断在受理劳动者职业病诊断申请时,如用人单位不愿提供劳动者职业史,则劳动者在相同作业环境工作的同事证明,劳动者在此期间工资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卫生监督机构调查笔录等均可作为职业史证明[1].其次,劳动者也可以通过劳动部门劳动仲裁方法来确认职业史,即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促裁,劳动者凭有效的劳动关系证明材料(仲裁决定)向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