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3~2007年天津市河北区居民病伤死亡状况分析

高婕;丛革新;杜秀芬

关键词:.死亡率, 死因, 居民
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河北区死亡特征.方法 对2003~2007年病伤死亡监测数据库的居民病伤死亡人数、死亡率、构成比和死因顺位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7年的平均粗死亡率为8.26‰,标化死亡率为4.26‰,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疾病排在前3位,其平均死亡率分别242.71/10万、214.69/10万、185.18/10万;平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5.07/10万、115.512/10万、90.27/10万.前3种疾病死因构成平均为77.7%.结论 居民死因构成中传染病死亡比例明显缩小,慢性非传染性病已成为人群健康与寿命的主要威胁,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79起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案件分析

    近年来,随着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监管的力度也随之加大,医疗机构内部原未重视的违法情况逐步暴露.对2005~2007年济南市医疗机构因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而受到卫生行政部门处罚的案件进行分析,研究各类医疗机构违法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的现状、类型、缘由,分析探讨监管对策,以期净化医疗服务市场.

    作者:王孜;于永齐;王玉亮;杨继军;李静;艾蕾;陈伟;杜欣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卫生勤杂人员医院感染防护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宝山区医疗机构卫生勤杂人员目前防止医院感染等职业防护状况,找出薄弱环节,分析问题原因,督促医院、企业加强培训和落实其他管理措施,提高卫生勤杂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水平,减少卫生勤杂人员在医院内感染疾病和传播疾病的风险.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检查和访谈等方式,对区16家医疗机构和他们委托的后勤服务公司及相关71名卫生勤杂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护状况调查分析.结果 75%的医疗机构和86.7%的后勤服务公司建立了相关管理工作制度并开展卫生勤杂人员防范医院感染等培训,但50%医疗机构及近35%后勤服务公司存在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卫生勤杂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不高,卫生勤杂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和职业安全防护现状堪忧.结论 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卫生勤杂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护措施及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医院、公司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强化人员培训,是减少卫生勤杂人员在医院内感染和传播疾病风险的有效措施.

    作者:孙利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3~2007年天津市河北区居民病伤死亡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河北区死亡特征.方法 对2003~2007年病伤死亡监测数据库的居民病伤死亡人数、死亡率、构成比和死因顺位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07年的平均粗死亡率为8.26‰,标化死亡率为4.26‰,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疾病排在前3位,其平均死亡率分别242.71/10万、214.69/10万、185.18/10万;平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5.07/10万、115.512/10万、90.27/10万.前3种疾病死因构成平均为77.7%.结论 居民死因构成中传染病死亡比例明显缩小,慢性非传染性病已成为人群健康与寿命的主要威胁,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高婕;丛革新;杜秀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常熟市2007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近年来,随着常熟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项卫生设施的健全和完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扩大,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力度的加大和相关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处置的加强等多方面因素,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总发病率稳定在较低水平.现对常熟市2007年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程良保;钱向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浙江省2008年相关职业卫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掌握全省相关职业卫生状况及部分行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寻求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对策.方法 现况调查与问卷相结合.结果 粉尘、石棉、有机溶剂及硫化氢等职业病多发行业离岗时和石棉、硫化氢等上岗前的劳动者健康监护体检率大部分较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 职业卫生竣工验收百分率较低,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存在地区分布不均匀情况.结论 可能影响当地的职业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应重视健全和落实相关行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健康监护的制度和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劳动者上岗前、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尽快使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的 职业卫生审核、审查、验收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立项审批程序,给新,改、扩建项目的 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作者:马志忠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1例医疗卫生行政处罚案问题分析

    为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焦作市卫生监督执法局自2007年起开展案卷评查工作.本文对近期的21例医疗卫生行政处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作者:连轶军;李学诗;石淑霞;赵晓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浅谈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或粪一口传播,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婴幼儿,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10d,以3~7d为常见,夏秋季多见.目前,国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和CoxA16.1981年我国上海首次报道该病,到目前为止,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

    作者:梁琦;邢济春;曹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食品安全管理策略及建议

    目前,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食源性疾病不断上升、恶性食品污染事件接二连三、以及食品生产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带来新的危害和世界范围内由于食品安全卫生质量而引起的食品贸易纠纷不断.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各国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以及国家声誉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伟斌;解箐;卢蕊枝;孟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永嘉县2004~2008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永嘉县艾滋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传染病网报系统导出永嘉县2004~2008年HIV/AIDS数据库,核对流行病学调查表,使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 艾滋病疫情逐年上升,以外地流动人口为主,男女比为1.41:1,年龄集中在20~44岁人群,文化程度低,传播途径以性接触(75.38%)传播为主.结论 艾滋病流行速度加快,应加强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尤其是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同时要加大干预力度,以遏制艾滋病上升趋势.

    作者:胡永卫;胡得意;章颖;虞丐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4家乡镇卫生院供应室感染管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供应室是医院临床工作的总后勤,它负责临床一线的各种器械、敷料等的消毒供应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危和医护质量,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解乡镇卫生院供应室布局流程、工作流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现状,于2005年~2007年对24家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乡镇卫生院供应室管理情况进行了实地检查和调查.

    作者:陈秀雅;王爱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大中型餐饮企业餐饮具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掌握餐饮企业的餐饮具卫生状况,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就餐者提供安全的饮食环境.方法 对106家大中型餐饮企业的餐具采用GB/14934-94测定大肠菌群,进行分析.结果 大中型餐饮企业餐具合格率为97.7%.讨论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餐饮业的卫生监督,严格餐具消毒制度;同时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素质,减少由此可能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爆发,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作者:阮明捷;巴蕾;艾丽艳;王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以免疫策略为主控制甲肝发病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策略对控制甲肝的长期流行病学和免疫学效果.方法 从1992年开始,在全市1~14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中接种甲肝疫苗,坚持先试点再推广,依靠政策引导进行规范的免疫接种.自1996年开始将甲肝疫苗接种纳入满周岁儿童常规免疫.应用FLISA法进行血清学免疫效果检测甲肝抗-HAVlgG,收集潍坊市1992~2007年历年的甲肝疫苗接种资料、1959年以来甲肝疫情资料、疫苗接种前后的血清免疫学效果随访检测资料,采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1992~2007年全市共接种甲肝疫苗3 281 800余人份,其中1992年1~14岁儿童接种率只有0.72%,之后逐年提高,1999年达到86.17%,2001年之后均超过90%,满周岁儿童接种率达95%以上.接种疫苗后甲肝发病率快速下降,全人群报告发病率由1992年的25.96/10万下降到1994年的6.38/10万,2002年以后已连续6年控制在1/10万以下,彻底改变了甲肝在潍坊市的流行发病规律,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与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5).自1993~2007年全市共减少甲肝发病31 963人,1999年与2006年调查1~14岁儿童甲肝抗-HAVlgG的阳性率分别为88.46%和86.56%,与1989年相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人群抗体阳性率亦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开展1~14岁人群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并把满周岁儿童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具有预防和控制甲肝流行的流行病学和免疫学效果,安全性良好.规范和加强疫苗接种的监督管理,强化政府职能是落实甲肝疫苗预防甲肝策略的重要措施.

    作者:秦保生;孙永波;周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卫生监督信息编刊分析与体会

    卫生监督信息是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结归纳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经验与体会,全方位宣传报道卫生监督工作实效,提升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塑造卫生监督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作为区级卫生监督机构,自1999年12月28日建所以来,注重对卫生监督信息的收集、撰写、审核与编刊工作,编辑刊发的<长宁卫生监督>信息简报,已成为宣传报道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也为上级主管部门掌握卫生监督工作动态,加强区县卫生监督机构交流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作者:郑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疗养模式

    目的 探索养成以能量平衡为核心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疗养模式,预防控制代谢紊乱.方法 14天疗养期间通过膳食、运动分析和能量平衡指导,比较疗养初、末、一个月后饮食、运动和有关代谢指标,评价管理效果.结果 控制代谢紊乱的效果:疗养末初见成效,一个月后有显著成效;控制动物性食物总置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作者:曹文娟;陈建勋;杨光华;章蕾;陆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中的食谱统计分析及应用

    食物分析是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利用病例对照方法对进餐人员的进餐情况进行分析,计算食谱中各种食物的相对危险度,结合卡方检验,可快速确定可疑食物,为调查取证以及实验室检验提供有用线索.柳州某饭店2008年9月26日晚接待三家婚宴,发生重大事物中毒,患者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呕吐等.

    作者:吕榜军;唐仕雄;宫圭隽;李莎丽;钱琨;吕铁生;王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血生化指标干预前后效果研究

    目的 通过增加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管理技巧及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对照组糖尿病患者92人、干预组糖尿病患者64人,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载脂蛋白a升高、载脂蛋白b降低,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 该生化指标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说明了患者血脂控制情况的改善.

    作者:沙吉达;郑光;陶恭亮;刘锋;丁朋礼;黄萍萍;杨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居民健康知信行调查

    目的 评估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居民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人住前后生活方式的变化.方法 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548位居民进行调查,对12位居民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新农村社区居民刷牙、洗手、单独使用毛巾等健康行为明显好于普通农村社区居民.结论 新农村社区建设未能明显提高居民健康相关知识和态度.但提高了居民健康相关行为.

    作者:曾伟;叶庆临;廖骏;马林;熊建华;杜慧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番茄红素对前胃癌小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 建立小鼠前胃癌模型,探讨番茄红素对前胃癌小鼠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KM小鼠随机分成5组,实验组饲喂高、中、低不同剂量的番茄红素饲料,阳性与正常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实验组与阳性组灌喂含B(a)P的色拉油(浓度为5mg/mL),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色拉油,每周2次,共8次.建立前胃癌模型,24周后处死动物,观察血清与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番茄红素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给予番茄红素后能降低前胃癌的发生率;番茄红素还能够提高小鼠SOD、GSH、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结论 番茄红素具有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抗氧化酶功能,降低脂类氧化产物MDA有关.

    作者:肖白曼;王海霞;王吉刚;张剑锋;万丽葵;潘洪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谷城县HIV/AIDS关怀支持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为切实有效地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支持力度,谷城县以2004年启动的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和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实施入手,充分发挥多部门协作的优势,帮助全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养殖、种植、建沼气等生产自救活动,建立社区关怀网络,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家庭提供心理关怀和家庭护理服务,艾滋病患者的关怀支持工作成效显著.

    作者:廖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北京市某疾控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力资源现况,为该机构人力资源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在岗人员人事信息,从卫生人员的数量、学历、职称等方面对人员的现况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市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总数为622人,未超过编制标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88.3%;年龄构成以30~40岁和40~50岁两个年龄段为主;职称构成以中级为主;学历构成以本科为主;专业构成,防病、卫生、管理、工勤人员分别占总人数的33.9%、33.6%.23.8%和8.7%.结论 此机构的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平衡.需制定科学的人才发展规划以适应需要.

    作者:王红梅;刘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