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赣榆县2002~2006年白酒监测分析

李家学;盛月红;张道玉

关键词:白酒, 监测, 合格率, 分析
摘要:为了解本地市场白酒卫生状况,收集2002~2006年县卫生监督所采样送检和厂家委托检测样品共计442份, 依据GB/T5009.48-2003对白酒的甲醇、杂醇油、乙醇、铅、锰、氰化物6项指标进行检验, 根据国家标准GB2757-81<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的要求评价.本地产样品261份,合格221份,合格率84.7%;外地产样品181份,合格181份,合格率100%.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关键环节和产品的监督监测;白酒企业应逐步推行HACCP和GMP的管理方法,提高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三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案的分析

    目的 分析南宁市三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案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流行原因,为今后类似案件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三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起案件均为因致病菌污染食品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件.结论 根据南宁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案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出有效预防措施.

    作者:施向东;刘晓军;梁惠宁;沈爱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茂名市乙脑综合防治连续三年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茂名市乙脑疫情的流行情况,分析乙脑流行的原因和特征,探讨乙脑的防制措施,为制订有效的乙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病例临床特征,对2003~2005年茂名市乙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茂名市2003~2005年乙脑共发病144例,年均发病率为0.72/10万,死亡12例,病死率为8.33%;1针免疫的27例,占18.75%,2针免疫的6例,占4.17%,无免疫接种史111例,占77.08%;发病年龄小者为8个月,大的15岁,1~6岁儿童发病共114例,占总病例数的79.17%;每年的5月~6月为高发季节,占98.61%.结论 茂名市乙脑流行多年,以季节性发病明显.免疫空白和未全程接种是乙脑爆发流行的原因.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防蚊灭蚊是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措施,本市自2003年以来已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实行常规接种,逐步提高接种率及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及消除乙脑疫情.

    作者:王惠敏;刘美珍;张松梅;许婉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固原市2004~2006年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情况分析

    2004~2006年,固原市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先后组建了独立的市、县(区)卫生监督机构,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坚持依法行政,加强队伍管理,加大卫生监督工作力度,以<食品卫生法>为龙头,以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为主线,全面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全市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者:马红梅;吴红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沙门氏菌属是一大群在形态、生化特性与抗原结构上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肠炎沙门氏菌是对人致病的沙门氏菌之一, 它由胃肠道感染人体,可导致食物中毒和败血症等.

    作者:夏玛丽;王复元;孟炜;胡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吉林市保健食品市场卫生现状调查及对策

    目的 调查吉林市保健食品市场卫生现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 对抽取的35家保健食品经销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健康证、保健食品标识和说明书、保健食品广告宣传、保健食品索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卫生许可证无证率为5.71%,从业人员健康证无证率为4.67%,保健食品标识和说明书不合格率为7.61%,保健食品广告宣传不合格率为36.96%,保健食品索证情况不合格率为13.86%.结论 保健食品市场存在卫生安全问题,应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管.

    作者:李瑞;李学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源现状分析

    通过对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验室现状、人力、仪器设备、检验检测能力资源配置情况分析,发现该中心存在基本建设有待改善,人员编制不足,仪器设备缺乏、陈旧等问题.提出增强政府支持力度,改善基本设施,统筹规划,增加疾病控制人员编制,加大财政投入,购买仪器设备,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作者:闫革彬;张建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彭阳县2001~2006年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对项目实施6年效果评价,为全面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2001~2010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项目手册,对2001年~2006年各项指标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6年全县共发现各类涂阳肺结核病人542例.其中初治涂阳461例,复治涂阳81例,涂阳新登记率逐年提高分别为19.68/10万、19.28/10万、32.41/10万、41.54/10万、46.75/10万和53.42/10万.初、复治涂阳病人二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5.01%和70.37%,年治愈率达85%以上.结论 病人发现水平与项目实际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难点,须进一步加强.

    作者:冶桂梅;刘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2004~2005年黑龙江省居民死亡状况调查

    目的 摸清21世纪初黑龙江省城乡不同类型地区居民以癌症为重点的全死因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掌握癌症死亡率的地区与人群分布,为政府制定癌症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国家统一调查方案,直接利用国家疾病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癌症高发区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前两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死亡率与死亡原因的构成与前两次调查变化显著,第一次死因调查(70年代)心脏病死亡居首位,呼吸系统居第二位;二次死因调查(90年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居首位,恶性肿瘤居第二;本次调查(2006年)为脑血管病死亡居首位,恶性肿瘤居第二位.结论 近年来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及死亡率上升较快,应加强防控措施.

    作者:李志敏;张志学;刘月华;于世和;张艳丽;王德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种饵料笼诱法监测蝇密度结果分析

    蝇密度的监测结果可用于评价某区域内的卫生环境状况,考核灭蝇效果,为大范围灭蝇活动提供基线资料.目前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除四害队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笼诱法.各地采用过不同的诱饵,如腐鱼、糖醋、臭豆腐等.<上海市鼠害与虫害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蝇类防制>要求用食醋-红糖加水法.为寻找较理想、科学、安全、经济、卫生的诱捕蝇饵料,选择南汇区惠南镇蝇类侵害重点场所,用聚蝇2000素颗粒、糖醋、腐鱼三种饵料进行诱捕蝇效果比较.

    作者:张华;陈海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从传染病死亡状况谈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的直报

    目的 通过对传染病死亡网络直报状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完善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居民死亡回顾性调查传染病死亡率为7.71/10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死亡率1.48/10万,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传染病死亡率2.79/10万,与居民死亡调查传染病死亡率相比差异显著;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传染病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漏报率80.85%,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漏报率63.8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传染病死亡漏报、缺报病种不同.结论 两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传染死亡均存在不完善之处,不能如实反映居民传染病死亡状况;应继续加强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加强死亡病例根本死因判定的培训,正确、规范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和编制根本死因ICD10编码,加强督导检查,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的重视程度.

    作者:李卫红;曹付群;冯江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河南食品安全示范区小麦及其制品监管模式研究

    目的 加强小麦及其制品安全监管,保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方法 鹤壁市政府牵头,监管部门分段对小麦及其制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管研究.结果 经4年研究、创建了本地特色的食品安全法规文件、标准、组织管理、检验检测、企业信用、监管队伍、培训、评价等体系,形成了小麦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链条监管模式.结论 监管部门分工协作的食品安全链条监管模式,完善科学的监管体系提高了示范区小麦及其制品的产品质量,保证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用安全.

    作者:PEI Bao-he;李金学;董胜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地理信息系统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概念由加拿大测量学家R.P.Tom linson于1963年首次提出,并在加拿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1].随后,加拿大、美国、瑞典、日本、德国等国相继建立了许多GIS实验室.

    作者:杨德平;刘永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存在或者产生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但在日常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申报资料不规范、申报内容不实等.结合近年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监管工作的实践,对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提高职业卫生监管的效率.

    作者:俞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的现状

    针对生物恐怖及传染病爆发、食物中毒、化学性中毒等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威胁,建立及时准确、经济高效的监测报告系统,早期发现和监测疾病,可减轻对国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损害,减少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稳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公共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十分必要[1、2].

    作者:徐韬;白杉;范晨阳;蔡文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长春地区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4年病人发现分析

    目的 评价长春市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4年病人发现工作.方法 根据2003~2006年全市项目季报、月报,对病人发现工作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2003~2006年全市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7 030例,其中涂阳11 533例,初治涂阳8 537例,分别是项目实施前4年总和的1.34(17 030/12 699)、2.01(11 533/5 739)、1.67(8 537/5 106)倍,新涂阳登记率(16.68/10万、22.10/10万、36.52/10万、41.57/10万)、涂阳登记率(30.80/10万、33.34/10万、46.13/万、48.64/万)逐年升高.结论 项目实施后病人发现工作有显著成效.

    作者:李晓坤;张跃梅;赵红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遂昌县1991~2006年淋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淋病流行演变趋势,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遂昌县1991~2006年淋病报告资料系统分析.结果 16年共报告1 494例,报告发病率41.40/10万.男女比为4.34∶1,20~39岁占75.30%,农民占50.94%,中学文化占69.60%,已婚占64.17%,患者来源本县占94.68%,传染来源非婚性接触占28.66%,配偶占5.97%,无明显季节高峰.结论 近年来淋病快速增长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疫情仍较严重,应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并针对青壮年、农民等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叶水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卫生行政许可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张家港市在规范卫生行政许可行为方面进行了探索,卫生行政审批效能得到了提高,卫生行政形象不断优化,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了卫生行政许可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急需上级部门进行规范与协调解决.

    作者:蒋力;夏志明;沈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的计算机联网管理

    为了规范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食品卫生行业中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不论从改变食品卫生的管理模式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方面,还是从提高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水平的需要, 积极地研究实施南京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手段和方法已是十分必要.

    作者:王宁生;许壮;应志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海淀区餐饮单位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北京市海淀区餐饮单位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以来卫生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 对海淀区2003年9月~2004年12月间进行量化分级评定的79家餐饮单位进行了两次量化分级比较和分析.结果 79家餐饮单位中,22家普通饭馆第一次量化分级评为A或B级的饭馆为12家,第二次再评分时增加到17家;57家宾馆饭店第一次量化分级评为A或B级的有23家,第二次再评分时增加到36家.在卫生许可审查评分中,普通饭馆卫生设施项第二次评分高于第一次评分,宾馆饭店的总标化分、建筑与布局、卫生设施项第二次评分均高于第一次评分.在经常性监督评分中,普通饭馆和宾馆饭店的总标化分第二次均高于第一次,其中,普通饭馆中的加工过程卫生项和宾馆饭店的卫生管理、环境卫生、加工过程卫生、餐厅项第二次评分高于第一次评分.两次评定都存在不合格的关键项目,主要体现在凉菜间和裱花间的项目不合格.结论 量化分级管理可督促餐饮单位加强自身管理,完善卫生设施,改进食品生产卫生状况,今后应扩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的覆盖范围.

    作者:江初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S江硝基苯污染后野生鱼类食用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S江受硝基苯污染后水体中野生鱼类食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大、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大耐受量法)和大鼠30天喂养试验评价一次大量食入或多次食入野生鱼类的安全性.结果 大、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大耐受剂量(MTD)大于20g/kg,属无毒;大鼠30天喂养试验中,S江中野生鱼可食部对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指标、血生化学指标、脏体比及脏器病理组织学均未见产生不良影响.结论 目前一次大量食用受硝基苯污染的S江中野生鱼类,不会引起急性中毒;较长期食用也不会引起亚急性或亚慢性中毒,食用是安全的.

    作者:梁琦;高淑英;吴艳萍;李百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