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俞振华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 项目申报, 危害项目, 申报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 人民共和国, 职业危害, 用人单位, 卫生监管, 卫生监督, 危害因素, 申报资料, 解决问题, 接受监督, 监管工作, 规范, 管理工作, 管理办法, 分类目录, 卫生部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存在或者产生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但在日常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申报资料不规范、申报内容不实等.结合近年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监管工作的实践,对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提高职业卫生监管的效率.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从司法判决实践看免疫接种纠纷成因及对策

    疫苗接种是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有效、经济、简便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疫苗的运用逐步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计划免疫向现代国家免疫规划转变.随着社会发展、健康意识增强和人们需求的增加,疫苗种类不断增多,一、二类疫苗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受种者及监护人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免疫接种纠纷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免疫预防工作者必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操作,才能减少和规避免疫接种纠纷,促进免疫预防工作健康发展.

    作者:郑凌;吴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宁县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中期评估分析

    按照<宁夏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中期自查与考核评估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中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调人员对全县氟中毒病区、碘盐销售、学生尿碘检测、甲状腺肿大、妇女碘缺乏病健康教育问卷等进行了调查,经区地方病考核评估小组验收,达到了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作者:张振华;王学琴;刘玉兰;叶志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彭阳县2001~2006年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评价

    目的 通过对项目实施6年效果评价,为全面落实全国<结核病防治十年规划(2001~2010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项目手册,对2001年~2006年各项指标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06年全县共发现各类涂阳肺结核病人542例.其中初治涂阳461例,复治涂阳81例,涂阳新登记率逐年提高分别为19.68/10万、19.28/10万、32.41/10万、41.54/10万、46.75/10万和53.42/10万.初、复治涂阳病人二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5.01%和70.37%,年治愈率达85%以上.结论 病人发现水平与项目实际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难点,须进一步加强.

    作者:冶桂梅;刘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国高危人群HIV/AIDS预防干预策略(综述)

    高危人群是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HIV)的核心人群.艾滋病(AIDS)防治有效、经济的策略是针对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我国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绝大部分来自高危人群,因此,了解该人群所处环境及其决定和影响因素,为改变他们高危的行为采取有效、可行的预防干预措施,是控制艾滋病流行有效的办法.现将我国高危人群AIDS的预防干预情况简要综述如下.

    作者:沈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深圳市青壮年居民死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青壮年居民的死亡原因,为制订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4~2005年深圳市福田区青壮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福田区青壮年居民死亡266例,死亡率38.56/10万,男女比例为1.8∶1.死亡原因以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为主,且恶性肿瘤是死亡率高的死因.结论 应加强对青壮年健康教育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不良习惯,可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和有效地保护劳动力.

    作者:司徒潮满;刘莹;黄慈林;李丽廉;范苏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起铁路食品运输污染案件的调查处理

    目的 通过对铁路食品货物承运站场的调查和运输车辆食品运输污染事件的原因、性质、种类进行分析,为制定铁路食品货物承运站场和运输车辆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车站报告和现场勘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6年7月5日至2007年11月3日间,在长春、四平、梅河口车站连续出现3起铁路食品运输污染事件,并对其进行了处理.结论 应加强对铁路食品运输的卫生监督工作,制定铁路食品货物承运站和运输车辆卫生标准.

    作者:李亚军;刘锐;霍洪丽;张玉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广东省疾控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广东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方法 对广东省115个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际调查110个单位.13.6%有独立的信息部门;专职或兼职从事信息技术或信息管理人员共297人,占职工总数的3.7%.33.3%的单位由中心主任直接主管信息化建设,分别有34.5%和17.1%的单位制定了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和五年规划,68.8%和43.6%的单位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经费预算,65.9%的单位制定了信息化管理制度.个人计算机配置率为45.2%;有50.5%的单位建立了局域网,99.1%接入了互联网.分别有27.1%和11.5%的单位建立了网站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所有单位全部应用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自主建立的应用系统主要有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信息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和卫生学检验信息系统,建立率分别为44.1%、38.5%、37.9%、33.7%和20.0%.结论 广东省市、县级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尽快着力解决,以确保广东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者:曾四清;欧志洪;杨杏芬;温艳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茂名市乙脑综合防治连续三年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茂名市乙脑疫情的流行情况,分析乙脑流行的原因和特征,探讨乙脑的防制措施,为制订有效的乙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病例临床特征,对2003~2005年茂名市乙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茂名市2003~2005年乙脑共发病144例,年均发病率为0.72/10万,死亡12例,病死率为8.33%;1针免疫的27例,占18.75%,2针免疫的6例,占4.17%,无免疫接种史111例,占77.08%;发病年龄小者为8个月,大的15岁,1~6岁儿童发病共114例,占总病例数的79.17%;每年的5月~6月为高发季节,占98.61%.结论 茂名市乙脑流行多年,以季节性发病明显.免疫空白和未全程接种是乙脑爆发流行的原因.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和防蚊灭蚊是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措施,本市自2003年以来已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实行常规接种,逐步提高接种率及免疫覆盖率,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有效地控制及消除乙脑疫情.

    作者:王惠敏;刘美珍;张松梅;许婉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吉林市保健食品市场卫生现状调查及对策

    目的 调查吉林市保健食品市场卫生现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 对抽取的35家保健食品经销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健康证、保健食品标识和说明书、保健食品广告宣传、保健食品索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卫生许可证无证率为5.71%,从业人员健康证无证率为4.67%,保健食品标识和说明书不合格率为7.61%,保健食品广告宣传不合格率为36.96%,保健食品索证情况不合格率为13.86%.结论 保健食品市场存在卫生安全问题,应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管.

    作者:李瑞;李学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河南食品安全示范区小麦及其制品监管模式研究

    目的 加强小麦及其制品安全监管,保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方法 鹤壁市政府牵头,监管部门分段对小麦及其制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管研究.结果 经4年研究、创建了本地特色的食品安全法规文件、标准、组织管理、检验检测、企业信用、监管队伍、培训、评价等体系,形成了小麦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链条监管模式.结论 监管部门分工协作的食品安全链条监管模式,完善科学的监管体系提高了示范区小麦及其制品的产品质量,保证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用安全.

    作者:PEI Bao-he;李金学;董胜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发展机制探讨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创品牌、发展重点实验室、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为科研工作重点.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狠抓科研项目、发挥中心优势、重视科研信息、实行量化管理、重奖突出贡献、人才培养培训、营造科研氛围、坚持应用为主等措施,使科研工作稳步发展.

    作者:柯跃斌;程锦泉;罗晓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朝阳区2 188名居民心理压力及不良行为认知的调查

    目的 通过北京市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项目工作,调查北京市朝阳区2 188名居民心理压力及不良行为的认知状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寻找科学依据.方法 现状调查社区居民心理压力影响、解除心理压力需要、心理压力来源、如何解决及不良行为的认知情况.结果 两次调查社区居民的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心理健康影响率有所下降;心理压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青少年人群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自身,成年人的压力主要来自社会关系方面;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人群对吸烟解除压力的认识有所下降,但青少年对吸烟能否减轻压力认识没有变化.结论 心理压力对社区居民造成的影响虽然有所下降,但对心理健康的需要不断增加,为提高心理干预效果,对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人应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

    作者:杨军;徐晓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黑龙江省利用国际合作项目资源防治艾滋病综述

    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GAP)和第五轮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在黑龙江省实施以来,项目监测、干预工作覆盖面逐渐增加,宣传资料覆盖人群和地区更加广泛.在政策开发、机构能力建设、性病艾滋病预防与治疗、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关怀与支持、安全套推广、项目督导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使项目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并总结出宝贵的经验.

    作者:张叶莉;金慧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改水效果的研究

    目的 研究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改水后人群防治效果.方法 对抽样人群定期检查观察.结果 地砷病区改水3个月后,人群尿砷均值由0.378mg/L降为0.113mg/L,正常者(<0.09mg/L)占56.25%,12个月后降为0.09mg/L,正常者占95.83%;人群发砷均值,6个月后由7.045μg/g降为0.835μg/g,正常者(<0.6μg/g)占60%,12个月后降为0.702μg/g,正常者占83.78%.人群自觉症状阳性率,改水前81.82%,改水1年后降为54.55%,相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其中26.8%自然痊愈、42.27%好转、30.93%无效,总有效率69.07%.自觉症状阳性率,患病人群(97.29%)与非患病人群(66.67%)相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改水一年后地砷病患者中,皮肤角化症1例痊愈、29例好转、6例无效,总有效率83.34%;皮肤色素沉着、脱失10例好转、8例无效,总有效率55.56%.人群心电图异常率改水前39.62%,改水一年后降为13.21%,相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异常心电图自然好转达66.67%.结论 病区改水后人群中止饮高砷水后,随着体内蓄积的砷不断排泄,砷对机体的毒作用逐渐消失,受损害的组织、器官可逐渐部分修复,中毒症状、体征亦随之部分消失.

    作者:李永平;胡洁;贾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服务行业人员AIDS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林芝地区八一镇高危场所对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对林芝地区八一镇酒楼、宾馆、美容美发、浴足、按摩等场所服务人员进行AIDS知识、态度、行为问卷.结果 服务行业服务人员对AIDS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这次调查中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正确回答率约占52.7%;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71.3%;除离异、丧偶外未婚者占55.6%;20~40岁年龄组占总人数68.1%,而喜欢获得HIV知识途径为电视、听医生、报刊分别为75.9%、59.4%、46.2%.结论 林芝地区八一镇高危人群AIDS知识严重缺乏,并且存在HIV传播因素,AIDS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作者:曹艳娥;张宪英;塔嗄;李晓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遂昌县1991~2006年淋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淋病流行演变趋势,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遂昌县1991~2006年淋病报告资料系统分析.结果 16年共报告1 494例,报告发病率41.40/10万.男女比为4.34∶1,20~39岁占75.30%,农民占50.94%,中学文化占69.60%,已婚占64.17%,患者来源本县占94.68%,传染来源非婚性接触占28.66%,配偶占5.97%,无明显季节高峰.结论 近年来淋病快速增长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疫情仍较严重,应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并针对青壮年、农民等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和高危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叶水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从传染病死亡状况谈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的直报

    目的 通过对传染病死亡网络直报状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完善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居民死亡回顾性调查传染病死亡率为7.71/10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死亡率1.48/10万,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传染病死亡率2.79/10万,与居民死亡调查传染病死亡率相比差异显著;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与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传染病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漏报率80.85%,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漏报率63.8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传染病死亡漏报、缺报病种不同.结论 两网络直报系统报告传染死亡均存在不完善之处,不能如实反映居民传染病死亡状况;应继续加强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加强死亡病例根本死因判定的培训,正确、规范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和编制根本死因ICD10编码,加强督导检查,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的重视程度.

    作者:李卫红;曹付群;冯江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国内外疾病监测预警模式探讨

    1 历史及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均十分重视并致力于敏感的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20世纪40年代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开始有系统的进行疾病监测工作,7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广泛开展监测,观察传染病疫情动态,以后又扩展到非传染病,而且逐渐从单纯的生物医学角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2].目前美国已拥有国家重点疾病监控体系、美国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危机ID网络系统和全球新出现传染病预警网络系统,欧洲传染病预警应对系统亦进入完善阶段[3].

    作者:鹿凤苓;杨其法;张宝津;王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存在或者产生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项目的,应当及时、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监督.但在日常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存在不少的问题,如申报资料不规范、申报内容不实等.结合近年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监管工作的实践,对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规范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提高职业卫生监管的效率.

    作者:俞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沙门氏菌属是一大群在形态、生化特性与抗原结构上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肠炎沙门氏菌是对人致病的沙门氏菌之一, 它由胃肠道感染人体,可导致食物中毒和败血症等.

    作者:夏玛丽;王复元;孟炜;胡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