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深;吴雪飞;罗东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的,判决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1)主要证据不足的,(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5)滥用职权的;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责任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作者:石福增;梁淑英;王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承德市双桥区麻疹疫情动态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为制定防治工作重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双桥区2002年~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主动监测表、月报表、疑似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结果 承德市双桥区2002~2006 年麻疹监测系统灵敏,麻疹发病以婴幼儿和青壮年为主,流动人口发病率较高,他们是不容忽视的群体.结论 应加强8月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的及时率,提高流动儿童的规范化免疫成功率.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为了加强疫情管理工作,了解辽源市各县(区)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情况,提高疫情报告质量,于2006年8月4日至8月30日对全市26家级医疗单位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王向东;王丽珍;张恽;张兴文;董改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降低成人肥胖合并症的发病率,促进学龄期儿童的身心健康.方法 通过对深圳公明19所学校学生进行体检,用<人体测量方法>中身高标准体重评价法进行肥胖判定.随机抽取其中1所学校全部肥胖学生33例和正常体质学生66例,分别设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采用1:2匹配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利用<2006年全国城市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调查表>进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资料的录入与核查利用Epi Data3.0软件,数据的分析利用SPSS12.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条件logistic回归数学模型,分析小学生肥胖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有肥胖家族史、父母经济收入高、过早添加固体辅食、特殊饮食习惯及体育锻炼时间过少为肥胖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高于以往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肥胖是在遗传、环境、不良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作者:詹劲基;万孝先;丘天祥;王铁强;林玲;吴文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本文根据卫生信息来源及影响的不同,对公共卫生信息相关人群在信息产生与传播中的责任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对公共卫生信息传播与利用更清晰的视角.
作者:杨正夫;江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急性传染病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急性传染病综合监测与预警是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如何将现有的各种传染病监测系统整合与统一,综合利用监测信息,建立有效的预警体系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及目的,现将课题内容摘要如下.
作者:许国章;董红军;水黎明;肖国兵;周爱明;王海波;程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状况及其相关问题,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积极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中心自2000年成立以后,人力资源发展现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思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经验.结果 2000~2006年中心招聘、调入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87人,现共有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164人,比疾控中心初建时提高12%,学历结构明显改善.同期疾控中心人员减少1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正高职35人,副高职22人.结论 中心6年来人力资源发展健康;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需要认真思考解决.
作者:赵卓;杨明;罗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前,我国对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开发、生产、教学、诊断和检测等活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轨道,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来说,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管理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家生物安全各类法规的具体体现,具体地讲就是经编写<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实验室各类标准操作程序>、<作业指导书>、<生物安全的的各类规章制度>和各类<记录表格>等,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监督、检查和执行.
作者:孙惠乐;卢建华;成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对于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然而各地非法行医屡禁不止,对人民群众身体造成伤害的案件时有发生,对非法行医的行为,人民群众也是深恶痛绝.非法行医产生的原因和如何有效地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医疗市场,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出一些建议,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李润深;吴雪飞;罗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食品安全是世界各国涉及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由食品中的微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和化学污染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在世界各地均有食源性疾病的爆发,它们对公众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作者:范六一;曹金福;王宏;张明;薛良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几年来,疾病控制中心承担着急慢性传染病病源检测和自然、海洋环境、食品、水产品、工业产品的卫生检测,任务相当繁重.随之而来的实验室安全和管理问题已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作者:王建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数量剧增,生活垃圾产量越来越大.据预测,在未来10~20 年我国城市垃圾总量将以每年3%~5%的幅度递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产生又不断废弃的固体污物.
作者:彭国华;袁铿;彭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由于疾病控制实验室检测项目多、范围广、专业分类多,样品种类复杂,功能和工作内容各不相同,病原菌的检验工作初往往在这些实验室里进行,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具有高度危险性,同时采集患者的各类标本过程,也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的机会.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通过对辽源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2005年622起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案例的分析,找出辽源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卫生问题,对进一步做好食品卫生工作提出工作建议.
作者:张恽;李欣欣;王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通过对全省涉及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的57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放射卫生监督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医疗机构放射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进一步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对策,以提高全省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的水平.
作者:杨智民;李玉兰;卢建凌;高锦辉;张泽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是由汉坦病毒(以下简称HV)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1972年赣榆县首次发现并报告EHF后,EHF流行强度不断增高,疫区范围不断扩大,高流行年份1986年曾达到100.42/10万,赣榆县已成为江苏省高发地区.
作者:李大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新的时代高度,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要求,把疾控文化建设作为疾控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和推动力量,努力建设和谐疾控文化,进一步团结激励广大疾控人员,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王卫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检测机构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简称认可)、计量认证(简称认证)后,体系如何持续优化,检测能力如何维持和不断提升.方法 比较和分析不同类型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体系的不断优化和检测能力维持的不同做法,尤其是回顾本单位在通过认可、认证后,体系运行的整个过程.结果 领导重视,实验室的管理者工作得力,所建立起来的体系运行时间越长,体系的维持和优化就做得越好.善于利用体系的内部审核(简称内审)、管理评审这一完善体系运行的有利机会,体系运行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通过认可、认证每一检验检测项目必要的检验工作量是维持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基础.结论 体系运行监督管理部门人员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和能力是检测能力得以维持的基础.全员的宣贯、员工对体系要素的理解和自觉遵守程度是体系得以维持和优化的必备条件.
作者:向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艾滋病从1985年叩开国门后,至今全国各省都报告了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与艾滋病(AIDS)病人.虽然我国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艾滋病仍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面对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形势,有必要反思既往政策的正确性与防治策略的科学性,笔者拟从传染病的角度探讨艾滋病传染源的管理.
作者:易剑飞;翁弟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双重疾病负担的加剧,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03年的SARS流行以及之后相继出现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一个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持,改善中国人群健康的目标很难实现.
作者:吕筠;李立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