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计划免疫常规免疫报告应种人数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川;刘淑君;马丽莉

关键词:计划免疫, 常规免疫, 报告, 准确性, 预防传染病, 爆发流行, 接种率, 预测, 疫苗, 儿童
摘要:计划免疫是我国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了解儿童的接种率水平可预测传染病,特别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物资储备机制的探讨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暴露出我国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的应急准备不足.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临的严峻形势、惨痛教训和储备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的基本思路.

    作者:王子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卫生行政处罚在监督监测中的作用

    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国家对西部经济建设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促进其快速的发展.包头市作为西部较大城市之一,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公共卫生监督监测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加强公共卫生监督,目前已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其中卫生行政处罚与监督监测的关系成为令人关注的焦点.

    作者:刘艳茹;苗金萍;娜日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一起原因不明食物中毒事故的分析

    2003年6月28日晚,盐城市某宾馆承办的程某16桌婚宴和徐某9桌婚宴,共计就餐人数260余人,晚宴后4.5~26h二家婚宴的赴宴者中大量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患者,经调查84人被诊断为食物中毒.采用抗菌、对症处理后,中毒患者于1~3天治愈.本次事件,因隐瞒、拖延迟报,未取得有价值的实验室检验资料,经过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论证,诊断为一起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本案在查处过程中碰到诸如事后食物中毒及患者如何确认、怎样排除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其他因素、违法所得的证据等实际问题,有值得探讨商榷之处.

    作者:孙启东;刘贵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现状、任务及对策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消灭或基本消灭了黑热病、丝虫病、疟疾、麻风和脊髓灰质炎等,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文就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的现状、面临的形势任务及所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叙述如下.

    作者:秦启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蟹糊、醉泥螺加工企业卫生学调查、产品质量分析

    蟹糊、醉泥螺等生吃半生吃的海产制品是宁波市地方特色食品,江、浙沿海居民惯于食用.其味道鲜美、食用方便,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这类食品有向其他省、市扩展的趋势.但这类食品是以生鲜海水产品为原料,经腌制、漂洗、酒醉、调味等简单工艺加工后直接供人食用,存在着一定的食用安全性问题.为此,对宁波市34家地方特色食品加工企业作了卫生学调查,并对他们加工的22件蟹糊和34件醉泥螺样品作了抽样检测,以发现目前存在的卫生问题,探索生产场地、卫生设施状况以及产品加工工艺和产品卫生质量的内在联系,降低或消除其卫生隐患,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

    作者:邱维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谈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国务院1987年4月1日颁布的<分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条例>)和卫生部1991年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细则>)、<分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程序>(<程序>)已实施10多年,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分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卫生状况有了质的飞跃.

    作者:方开宇;熊模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学校传染病疫情发生的特点及对策

    学校是传染病疫情容易发生的场所,且其后果比较严重,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疫情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如被迫采取停课、停学等.学校这一特殊的场所,具有社会性与相对独立性的特点,且这些特点与学校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有关,前者如病原体的输入,后者提供了疾病传播的场所和易感人群的聚集.分析学校具有的特点及与疫情发生的关系,有利于人们的认识,为此,本文就上述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楼乐平;汪永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一起由多种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食物中毒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中毒场所和人员进行现场调查、个案调查及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在留样饭菜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溶藻弧菌及副溶血性弧菌;中毒人员的大便肛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气单孢菌和溶藻弧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一起因食品加式经营环境受到广泛性严重污染而引起的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多种致病菌同时污染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力度的同时,应制定一套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预案,以防止和杜绝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梁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影响食物中毒诊断和中毒事故责任认定的问题和对策

    对食物中毒事故进行调查和对违法单位追查责任,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是卫生行政部门的两项法定职责.从食品卫生技术角度来讲,食物中毒调查除特殊不明物质外,应该查明中毒食品,致病因素和致病原因(环节),而对引起食物中毒事故责任单位进行行政处罚能否成立的关键,在于食物中毒的诊断和食物中毒情况及原因分析[1],中毒食品不明的占中毒叫起数的12.79%,致病因素不明的占16.81%,在饮食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中,中毒食品不明的占26.74%,致病因素不明的占21.93%.

    作者:孟庆国;赵爱华;苏笑迎;张地;张振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传染病防治法》修订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全面针对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情系全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卫生大法,她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基于大卫生观念这一出发点,实现预防、控制以致消除传染病,并以保护人民健康基本权利为目的而制定、颁布的.将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制管理轨道,是新时期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措施,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已证明了她的生命力.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把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组织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实行监督、监测管理,各有关部门、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真抓实干,认真落实预防控制措施,有效地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取得了很大成绩.

    作者:陈明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计划免疫常规免疫报告应种人数的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计划免疫是我国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了解儿童的接种率水平可预测传染病,特别是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作者:赵川;刘淑君;马丽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998~2000年齐齐哈尔地区细菌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细菌学检验是定性和定量的技术,检验程序中各步骤间紧密联系,任何一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终结果.为确保实验室提供数据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及时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按照<全国卫生防疫工作规范>的要求[1],齐齐哈尔市站加大了对细菌检验工作的管理力度,定期对所辖各县(市)、区站实施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现对1998~2000年考核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张晶;施京利;黄金文;唐敏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集组织管理、实验技术、临床诊断和公众教育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既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又需要强有力的规范化管理.福建省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保证整个筛查系统的质量,必须要有完善的一套新生儿筛查管理模式,并不断地加以完善[1、2].本省于1998年1月1日起开展全省范围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患病率为1/2 689[3],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为1/32 850[4].2002年起全省筛查规模不断扩大,筛查范围扩大到所有县级设有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部分市还扩大到中心卫生院,筛查的新生儿数由原来的几万上升到十几万,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尤其是信息管理明显滞后,因此建立完善的新生儿筛查管理网络显得迫切需要[5].

    作者:朱文斌;王振南;陈涵强;陈瑞典;赵红;王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试论卫生行政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及其控制

    卫生行政自由裁量权是卫生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行政效率和弥补立法不足的有效手段.但不适当的行使卫生行政自由裁量权可能会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滋生腐败.为保证卫生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行使,必须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立法控制、行政控制、司法控制、内部控制、权利控制和社会控制.

    作者:封卫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长春市噪声危害分析及管理对策

    噪声对工人身体健康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全面了解长春市各企业噪声源的种类、分布及危害程度,提出防治对策,对长春市市属企业噪声源及防治情况进行调查.1 测量方法1.1 测量仪器使用ND2型精密声级计及倍频程滤波器,使用前经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校准.

    作者:赵玉洁;李寅生;王自昆;范广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准备GMP审查的指导

    在国际上,GMP已成为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实施GMP,可以提高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率,优化管理和环境,降低消耗和成本,保证质量和效益[1].我国食品企业的GMP以标准的形式发布,属强制性技术规范,实施GMP管理制度将会提高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的自觉性和质量管理水平,推动我国食品工业质量管理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2].

    作者:张一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二起因食河豚鱼引起中毒的调查报告

    2003年3月19日,西安莲湖区兰空四站附近连续发生二起因食用鱼引起急性中毒事故.中毒人数4人(3男1女),分别入住西安市西电医院(1男1女)和军工三院(2男).大年龄67岁,小年龄8岁,治愈3人,死亡1人.潜伏期均为20~30分钟.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呼吸困难,呼吸衰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鉴定结果,依照<食物中毒的诊断及处理总则>GB14938-94,确定这是一起误食河豚鱼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王文艳;沈滨;温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旅游休闲度假民俗村食品卫生现况调查与控制

    为了解昌平区民俗旅游食品卫生现状,提出具体控制措施,按照典型调查的原则,对辖区内4个民俗村随机抽取36个接待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和卫生配置检查36户,合格33户,合格率91.67%;食品原料、辅料抽检样品58件,合格55件,合格率94.83%;餐具抽检100件,合格93件,合格率93.00%;生活饮用水抽检4件,合格率100%.说明民俗旅游接待户食品卫生状况基本符合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提示卫生监督机构监管重点应放在厨房卫生设施配置、食品原辅料来源及质量、人员培训和控制交叉污染环节上;加强对村、镇两级民俗旅游管理组织的指导,强化接待户自身管理.建议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民俗旅游接待户食品卫生管理规范>.

    作者:李继忠;张才;郝鹤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一起亲水气单胞菌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2003年9月22日,济南市某招待所发生了参加教育系统经验交流会议多名教师因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头痛等症状在多家医院就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卫生局的指示,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了此次事件的调查过程.

    作者:孙延斌;段德水;张军;赵小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试论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的实现形式

    对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卫生行政处罚是卫生法律、法规赋予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加大卫生监督执法的力度是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实现相关行业卫生状况的根本好转,提高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的有效手段.对如何评价一个部门或一个区域是否加大了卫生监督执法的力度,使用哪些客观的指标来衡量进行讨论与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的理解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也有利于对一个部门或一个区域卫生监督工作做出整体的评价.

    作者:闫纯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