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瑶;陈山泉;项莉
2010年11月我院响应卫生部号召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努力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促进护患关系和谐[1].1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法1.1 调整护理服务理念端正思想,统一认识,根据科室每个护士的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进行逐一沟通,然后召开动员大会,让每个护士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作者:闫淑娟;李亚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四大因素是护士的个体差异、工作本身、工作环境、医院的政策和制度,因此,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策略是加强护士自身因素的完善、完善工作本身、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作者:魏雪梅;李雪平;何剑;李铁;吕洪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分析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措施的新进展及实施效果.方法 对深圳市未实施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改革试点的TR1区、TR2区以及改革试点地区RE3区共计65家社区键康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改革试点地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P=0.003)、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P=0.000)比例均高于非试点地区,学历及职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2009年改革试点地区双向转诊人次增长率高于非改革试点地区.结论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与举办医院之间在人员、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协作发展.
作者:陆琳;马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知情同意制度贯穿于医疗活动的整个过程,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医务人员的法定义务,国内诸多法律法规均对医疗活动中的知情同意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由于缺乏针对具体医疗行为如何适用知情同意制度的指引或者规范,导致医务人员常常不知如何正确的地履行知情同意程序.而且,当前的知情同意制度存在诸多不足,司法实践也对知情同意缺乏深入的研究,这为医务人员的执业活动带来了潜在的法律风险.
作者:王经武;张洪涛;霍青;蔡治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受援医院在对口支援中的成功做法,提高对口支援的效果.方法 调研了延庆县医院10余年来的帮扶档案,与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结果 从中发现了延庆县医院在对口支援中具有人力资本开发的管理理念、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等5个方面的工作特色.结论 从受援医院的角度阐释了对口支援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形式,能为其他县级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作者:张莉;卫志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体现在与人民群众生命的关联性上.因此,国家对与药品相关的标签、说明书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以此作为对保证药品质量的补充,并指导临床用药.《药品说明书》是包含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等重要数据、结论和信息的来源,也是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科学依据.近年来,在药品的临床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常常面临着治疗药物说明书标注的适用范围与病情不一致,且该病情经临床实践表明可以使用或者替代使用该药品治疗的情况,故而产生了医务人员超适应证用药问题,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责任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作者:刘俊宁;胡晓翔;沈正善;赵太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医院要生存发展,除了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外,更要转变护理观念.良好的护患沟通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建立一个相互信任、开放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很大的意义[1].本文对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分导诊工作中的应用做一初探.1 促进门诊分导诊护士良好护患沟通的条件1.1 良好的政治素质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对护患沟通起决定性的作用,护士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自觉与患者进行沟通.
作者:林伟;于淑玲;王秀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描述三甲医院门诊患者的构成,分析门诊患者选择就诊机构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三甲医院门诊服务水平的对策.方法 采用偶遇抽样法,对北方某特大城市10家三甲医院的1 414名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0.2%的门诊患者来自于外地,医疗水平是门诊患者选择就诊医院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优质医疗资源配置要充分考虑医疗服务的辐射范围,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改善门诊就诊流程是提高三甲医院门诊服务水平的关键.
作者:张柠;张健梅;孙冬悦;周海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胜任特征研究现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核心的课题之一,然而在我国的医院管理领域.有关胜任特征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就胜任特征模型在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研究现状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分别进行了阐述.
作者:张丹;许树强;陈校云;张铁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明确医院行政管理队伍培训需求,为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开展个人培训需求意愿、医院内部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及个人岗位胜任能力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岗位及个人层面的培训需求分析.结果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意愿较为突出,而不同层级之间对培训内容、时间及方式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具有较为强烈的培训需求,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长效培训机制是建设高素质医院管理队伍的基础性工程.
作者:张岩;姜振家;初书田;陈涛;王娟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打造可靠的医院信息系统.保障医院业务连续性.方法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建立异地容灾系统,创建服务器集群,采用双冗余技术以及完善规章制度,防范存储故障、服务器网络设备故障、人为错误以及自然灾害等风险.结果 通过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进而保障了医院业务连续性.结论 使用信息技术和完善管理,防范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是医院业务连续性运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洋;胡冰;李巧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1 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比较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医院与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民营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管理理念不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员工潜力开发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充分发挥自主性;而传统人事管理制度更注重对人的约束,把人作为一种成本进行经济核算,忽视人的潜能开发和人力资源的增值性.纵观当今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尽管大约30%的管理部门名称上已改为“人力资源科”或“人力资源部”,但理念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把人当做成本,看重员工现有知识和技能应用,以现有的绩考核为主导,实行静态的时点式管理,不利于员工创造性发展.
作者:张梅;崔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曾经为我国传染病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传染病医院,面临着病源减少、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竞争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传染病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拓展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是每一位医院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1 传染病医院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1病源减少,业务日益萎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卫生条件、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以及传染病预防控制手段的增多,传统传染病,如肝炎等,发病率有所下降,传染病患者总体呈减少趋势.
作者:葛锋;王陆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通过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以及个别访谈的方式,对上海市某三甲医院对口支援云南省县级医院的做法和成效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目前对口支援存在的困难和瓶颈.
作者:宓轶群;张李琼;刘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1 现行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1 救助资金需求难以满足我国医疗救助资金需求与财政投入不成比例,救助资金难以满足贫困、弱势群体的需求.由于投资分散,投资力度小,缺乏统一的管理,满足不了贫困人口对医疗救助的需求.在供给方面,由于贫困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低,投资不足,经济增长缓慢;而经济增长缓慢反过来又造成新一轮的低投入.从需求方面看,由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人均收人水平低,社会购买力低和社会消费水平低,投资不足,从而使生产力能力难以扩大,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作者:潘兆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诊就诊患者在不同时段的就诊规律,为急诊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门急诊就诊信息系统2009年10月1日-2010年4月30日急诊病例资料.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7 634份急诊病例资料.结果 急诊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急诊儿科中位年龄3岁,急诊内科、急诊外科中位年龄32岁.就诊科别以急诊儿科患者占多数.费用类别以自费患者为主.16:00-<00:00时上夜班为就诊高峰时段,在高峰时段,急诊儿科、医疗保险患者增加较明显,但疾病轻重分级以4级及5级轻症病例为主.结论 在就诊高峰时段,要相应调整排班,加强导诊和分诊,可缓解急诊科拥挤现象.学科建设中要加强急诊儿科医师的培养.
作者:许子彬;陆燕华;吴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医院2006-2008年3年间运行效率变化的情况,找出引起其效率变化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率.方法 通过Malmquist指数法分析了武汉市23家医院3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变化等方面的变化趋势.结果 23家医院全要素生产率普遍下降主要由于技术退步所致,医院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趋于稳定,发挥的促进作用较小.结论 医院不但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控制合适的规模以保证技术效率的提高;更应引进人才,加强技术培训与进修,鼓励医务人员在诊疗技术、诊疗过程上有所创新,以此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进而提升医院的运行效率.
作者:陆文娟;杨巧;冯占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近年来,大医院与基层医院之间开展双向转诊,提供了新的对口支援工作模式,但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管,该项工作对基层的实际帮助收效甚微.我院在从事对口支援基层卫生的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取得了一些成效.1 对口支援工作的传统方式和面临的问题传统的对口支援模式包括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晋升职称前对口支援基层医院.将对口支援基层医院与职称晋升挂钩,要求医师在晋升职称前必须完成1年的对口支援工作.
作者:单清;李扬;田小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助服务模式对缓解门急诊病人“看病难”的效果.方法 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平台,设计开发门急诊自助服务应用系统.结果 实现了自助挂号、自助取单、自助划卡扣费、自助费用查询及服务质量自助评价等功能,消除了挂号、取单及缴费等需排队等待的环节.结论 自助服务模式的实施,优化了病人就诊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三长一短”难题得到根本解决.
作者:黄正东;郭雪清;肖飞;张伟;姚国庆;叶珺;王光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远程医疗一方面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使患者足不出门便可得到一流的医院、优秀的医生和先进的医疗服务,从而深受患者青睐,另一方面它对医学发展也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1].然而远程医疗在其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在改变传统医患关系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诸如保障患者隐私权、保护知识产权、法律关系改变等新的法律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远程医疗健康发展及对医患合法权利的保护[2].
作者:李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