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武
目的 了解湖里区人群麻疹、风疹免疫水平,评价免疫规划实施效果.方法 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采集湖里区常住人口415份血清样本,用ELISA法检测其麻疹、风疹IgG抗体,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法分析抗体水平.结果 湖里区2016年麻疹抗体阳性率94.2%,风疹抗体阳性率76.6%.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在街道、性别及免疫史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疹抗体阳性率以1~2岁组高,15~19岁组低.结论 湖里区麻疹、风疹免疫水平较高,免疫规划服务均衡,无免疫薄弱区域;15~19岁组风疹免疫水平较低建议给予疫苗补种.
作者:吴默秀;李锦阳;马姗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1例卡介苗接种后引起淋巴结结核病例误诊误治分析,为临床类似病例的处置提供借鉴.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诊治及异常反应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接种卡介苗41 d后出现发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减少等症状,经4次转院才确诊为“淋巴结结核”.经抗结核等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出院,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随访已痊愈.结论 应提高对疫苗接种引起异常反应的认识和处置能力;临床治疗新生儿病例时,应注重了解疫苗接种史,做详细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金江基;许秋芳;缪仕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保健食品检验报告的出具过程,控制保健食品检验报告质量.方法 按保健食品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分析.结果 从事保健食品检测的质量控制人员,应熟悉保健食品检验报告的出具过程,确保检验报告质量.结论 在日常保健食品检测工作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采取主动发现、积极预防措施,才能保证保健食品检验报告的质量.
作者:林国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地产茶叶中铝含量的分布,评价铝经饮茶摄入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方法 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市售茶叶样品中铝含量,参照国标评价茶叶中铝污染情况,对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检测5组不同品种和产地茶叶样本共180份,铝含量1.21~2 890 mg/kg.不同样本铝含量均值:红茶(556.4mg/kg)<白茶(611.2mg/kg)<花茶(665.3mg/kg)<绿茶(678.4mg/kg)<青茶(1 272mg/kg);不同产地茶叶的铝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福建省地产茶叶中铝含量较高,经常饮茶对人体有潜在风险.
作者:陈宏靖;杨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莆田市大学生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行为进行基线调查,为高校AIDS综合干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对莆田学院及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二年级学生进行集中式现场调查.结果 共调查大学生2 813人.大学生AIDS知识知晓率75.4%,对待HIV/AIDS的态度正向率75.0%,自愿咨询检测率89.3%,安全套使用率54.0%,安全性行为意向率59.2%,均为莆田学院学生较高、女生较高、医学类专业学生较高.结论 不同学校、专业、性别的大学生,艾滋病知晓率、态度、咨询检测意愿、安全套使用及安全性行为意向存在差异;大学生艾滋病干预措施应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还应根据其特点制定有效措施,以培养正确的生活方式.
作者:林姿;凌龙美;梁祖美;张梅香;甘梅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龙岩市永定区肺结核病发现情况、患者来源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实施分级诊疗综合防治新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CDC结核病专报系统的疫情资料,对永定区2010-2016年登记治疗的肺结核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永定区2010-2016年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1 324例,年登记率38.3/10万;新涂阳肺结核674例,年新涂阳登记率19.6/10万.患者来自转诊与追踪者占69.6%;夏秋季病例登记占56.3%;男性患者较多,性别比3.0∶1;≥45岁占68.8% (911例);职业以农民多(84.1%).结论 永定区2010-2016年结核病疫情总体下降缓慢,防控任务依然繁重,特别是防治模式转型之际,应做好各项工作无缝衔接,加强落实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苏绍荣;李燕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肛周尖锐湿疣中药浸泡与光动力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皮肤性病分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肛周尖锐湿疣患者中,随机抽取144例纳入研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高频电刀烧灼治疗组(A组)、光动力治疗组(B组)、中药浸泡与光动力联合治疗组(C组),各组均48例.评价3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有效率:A组93.8%、B组89.6%、C组93.8%;复发率:A组60.4%、B组37.5%、C组27.1%,复发疣体数A组10.2个、B组6.5个、C组2.6个,平均复发间隔时间A组9.9 d、B组24.8 d、C组41.9 d;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4.2%,B组47.9%,C组14.6%.结论 肛周尖锐湿疣用中药浸泡与光动力联合治疗,疗效与其他两组相似,但复发率低、复发疣体数少、平均复发间隔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立真;胡荔红;张子平;林品珍;向妞;郑其乐;张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部分流动人口中糖尿病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制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社会服务、建筑及其他6大行业的就业流动人口进行糖尿病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调查≥18岁流动人口1 504人,糖尿病患病率8.3%(男10.8%,女5.1%),标化患病率10.6%(男13.2%,女6.3%);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大专文化者、从事社会服务与建筑业者患病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0岁、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福建省就业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应在流动人口,特别是男性、大龄、高文化水平和脑力劳动群体中开展健康教育,采取早期筛查、控制血压和调整血脂等干预措施,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
作者:方欣;钟文玲;陈铁晖;黄少芬;林修全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构建高危早产儿院外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模式.方法 在高危早产儿家长和医护人员质性访谈的基础上,基于德尔菲咨询法(Delphi)建立早产儿院外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模式.结果 高危早产儿院外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模式,涵盖4个Ⅰ级指标和13个Ⅱ级指标,内容效度为0.98,两轮次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3和0.45.结论 高危早产儿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模式的初步构建,可为儿童保健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早产儿院外延续性护理提供有效干预模式.
作者:林燕;李国凯;葛品;刘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长期低剂量接触电离辐射对医疗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对南平地区医疗放射人员(观察组)职业健康体检的血常规结果,与未接触射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测观察组411人、对照组291人.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但均在正常范围;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值的异常检出率均比对照组高;不同工龄组的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血常规有一定影响,应加强防护,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作者:李静远;吴连梅;叶阳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苦瓜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模型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四氧嘧啶建立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连续灌胃33 d后测空腹血糖、糖耐量、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胰岛素水平.结果 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成功.高剂量组大鼠2h血糖值、糖耐量曲线下面积低于模型组.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该苦瓜提取物有辅助降血糖功能.
作者:钟礼云;林蔚;林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2015年福建省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分析存在问题,为制定配置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疾控基本信息系统获取资料,描述2015年来福建省疾控机构(CDC)在岗人员构成,并与国家建议标准、建设标准及2010年比较.结果 全省2015年各级CDC编制4 552人,在岗4 651人,平均40.7岁,以大学本科为主(42.6%),职称以初、中级职称为主(62.1%),专业化程度高,以预防医学和医学专业背景为主(64.9%).结论 福建省疾控系统人员编制总量不足,部分机构人员配置不合理,亟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准入制度,优化人员结构,加快高级人才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稳定队伍,以全面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职能.
作者:赵晓东;叶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福建省某综合性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4-2016年就诊者HIV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6年共检测就诊者122 191人,HIV初筛阳性率1.7‰;确认实验(自愿)阳性92例,自愿确认检测阳性率70.2%(92/131);孕产期妇女和出入境人员阳性率较低.确认的92例中,年龄主要为20~49岁(83.7%);男性占比(80.4%)较高;婚姻状况以已婚多见(60.9%);文化程度以小学及初中为主(68.5%);无固定职业者为主(25.0%).结论 该三甲医院3年来就诊者HIV初筛阳性率有升高趋势,应加强HIV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邢丽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楚雄市2011-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HFRS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报告HFRS共80例,无死亡,年均发病率3.09/10万,5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3~82岁,性别比为5.2∶1.四季均有病例报告,4月达高峰,11月呈1个小高峰.有13个乡镇报告病例(86.7%).病例中农民占43.7%.结论 楚雄市2011-2015年HFRS疫情呈上升趋势,乡(镇)分布、职业范围、年龄分布等逐渐扩大,已成为亟待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作者:何国兴;杨小刚;郭雄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南平市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南平市1997-2016年甲肝疫情资料.结果 南平市1997-2016年共报告甲肝2 727例,发病率4.7/10万,年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县区间以建阳区(8.2/10万)、政和县(7.8/10万)和顺昌县(6.0/10万)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6.7/10万)高于女性(2.7/10万);发病率高峰为25~29岁组(8.9/10万)和30~34岁组(8.0/10万);职业以农民多(44.2%).结论 南平市甲肝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存在地区差异,男性、25~34岁组和农民发病率较高.应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做好防病知识宣教工作,以利于控制甲肝疫情.
作者:陈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浦城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地理方位选取5个村整群抽样,用问卷调查人群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对人群和保虫宿主粪便、中间宿主淡水鱼(压片)镜检,调查寄生虫感染率.结果 人群寄生虫病防病知识知晓率仅14.7%(22/150),寄生虫感染率3.7%(37/1 000),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0.4%.保虫宿主粪便寄生虫感染率42.9% (12/28),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0.4%.中间宿主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率72.3%,麦穗鱼感染率达97.3%,每条鱼平均华支睾吸虫囊蚴数为18个.结论 浦城县人群寄生虫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降低寄生虫病感染率.
作者:余文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蕉城区水痘流行特征,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蕉城区2011-2015年报告的水痘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蕉城区2011-2015年共报告水痘病例1 304例,年均发病率为60.1/10万.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城区发病率较高,乡镇发病率较低.发病曲线呈双峰型,高峰分别在5~6月和11月~次年1月.发病数居前3位的依次为5~9岁、0~4岁和10~14岁年龄组,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2011-2015年全区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4起,其中小学3起,幼儿园1起,报告病例80人.结论 蕉城区水痘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应做好校内水痘疫情的防控,加强监测,提高适龄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防止水痘的暴发流行.
作者:刘和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闽北地区居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主要过敏原,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用免疫印迹法对就诊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009-2016年因过敏性皮炎、湿疹和荨麻疹等皮肤病就诊的患者共1 399例,总IgE阳性率88.6%(1 240/1 399)、特异性IgE阳性率71.2%(996/1 399).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吸入组阳性率前3位为户尘螨(40.7%)、嫜螂(24.7%)和混合霉菌(11.9%);食入组阳性率前3位为腰果(10.3%)、牛奶(9.4%)及虾与芒果(各6.6%).吸入组过敏原总阳性率(57.8%)高于食入组(19.7%).结论 闽北地区人群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主要过敏原为户尘螨、蟑螂和混合霉菌,3种类型过敏性皮肤病均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
作者:徐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为中毒事件处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相关标准,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可疑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共采集并检测样品18份,部分样品检测出布利丹沙门菌(肛拭子7份、三明治1份、加工原料沙拉酱1份).结论 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判断是一起由布利丹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杨兴斌;李文珍;陈凯琦;叶招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福建省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宿主动物分布及带毒指数,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福建省2004-2013年EHF疫情及监测点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4-2013年累计报告EHF病例2 055例,年均发病率0.56/10万,共死亡19例,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全省9个设区市均有病例分布,发病主要为30~59岁青壮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农民病例数占46.0%;发病高峰为春夏之交(3~5月)和秋冬季节(11~1月).室内鼠密度5.7%,褐家鼠为主要鼠种;野外鼠密度为6.8%.鼠带毒指数为0.06;91.2%(219/240)的阳性标本携带Ⅱ型汉城型病毒.结论 福建省2004-2013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新老疫区高危人群和宿主的监测.
作者:刘菁;陈阳;洪荣涛;林代华;肖方震;王加熊;韩腾伟;邓艳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