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静;王蓓;于红;郭海健
为了评价参加2004年国际戒烟竞赛的中国参赛者一年来戒烟的保持情况,探索影响戒烟成功的因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于2005年5月8日至6月8日开展了一年随访研究.
作者:朱秀敏;杨焱;南奕;魏小帅;周刚;赵军;孙凯峰;陈琦;卜魏;姜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肥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过去肥胖在发达国家人数较多,而现在,肥胖人数在发展中国家亦明显地快速增长.全球目前有超过10亿的超重人口,其中至少3亿是肥胖,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到2015年将有15亿肥胖人口[1].发展中国家将要面对肥胖带来的无法估量的慢性病负担.
作者:翟屹;赵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了解综合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漏诊情况,促进该病的早期诊断和肺功能检查的普及,我们进行了调查.
作者:赵恬;沈华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大学生尝试毒品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武汉市11所大学在读大学生5850人,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 实际调查5677名大学生,毒品尝试率高达2.0%,其中男生的尝试率高达2.8%,大学四年级毒品尝试率高达5.5%,存在睡眠障碍、抑郁情绪、吸烟、饮酒、缺少父母关爱、同学关系处理不良情况的大学生的毒品尝试率分别为3.3%、3.8%、18.0%、16.3%、12.0%、16.0%,家庭经济情况很好或困难的大学生的毒品尝试率分别高达4.0%和3.1%.结论 武汉市大学生的毒品尝试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为:经常吸烟、经常饮酒、有抑郁情绪、同学人际关系不良和高年级.
作者:何倩;王增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碘摄入量地区吸烟对甲状腺体积、功能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 对辽宁省盘山、彰武、河北省黄骅三个农村社区(分别为碘缺乏地区、碘充足地区、碘过量地区)1999年初访的3761人进行随访,随访率达80.2%.进行问卷调查、甲状腺B超检查、血液及尿液化验.通过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吸烟者甲状腺肿的发生率较不吸烟者增高(15.1%vs.11.5%,P<0.05),吸烟者甲状腺的平均体积较不吸烟者大(14.92 ml vs.13.18 ml,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可见吸烟是增加甲状腺肿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平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和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与不吸烟者比没有差别.吸烟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100 IU/ml的为10.8%,不吸烟者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吸烟是增加TPOAb强阳性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三社区人群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由不吸烟到吸烟者TPOAb变为≥100 IU/ml的发生率为7.4%,远大于吸烟情况没有变化者的2.9%(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发现由不吸烟到吸烟是增加TPOAb≥100 IU/ml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吸烟是增加甲状腺肿发生率和增加TPOAb阳性率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不吸烟到吸烟是TPOAb变为阳性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谷晓岚;毛金媛;单忠艳;滕晓春;滕迪;关海霞;李玉姝;于晓会;范晨玲;崇巍;杨帆;戴红;于扬;李佳;陈彦彦;赵冬;杨榕;姜雅秋;李晨阳;滕卫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国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水平,分析主要出生缺陷的分布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在出生缺陷高发的山西省选择2个高发县作为调查现场,对调查地区2002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孕满20周及以上的所有出生人口开展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出生缺陷回顾性调查.结果 调查地区2002-2004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44.2/万,发生率位于前五位的出生缺陷包括腹股沟疝(182.2/万)、无脑儿(104.4/万)、先天性智力低下(79.4/万)、先天性心脏病(73.2/万)和脊柱裂(63.9/万),前五位出生缺陷占全部出生缺陷的60%.国内外出生缺陷统计分析一般不包括腹股沟疝、鞘膜积液、隐睾和先天性智力低下,如果不包括这四类出生缺陷,调查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37.2/万,位于前五位的出生缺陷分别为无脑儿、先天性心脏病、脊柱裂、脑积水(40.5/万)和脑膨出(31.2/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为966.2/万,明显高于女性(640.4/万).孕产妇年龄<20岁组和>30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20~24岁和25~29岁年龄组.低龄孕妇发生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甚至显著高于高龄孕妇,孕产妇年龄<20岁组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分别是408.8/万和188.7/万,而>30岁组两类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分别为204.8/万和91.0/万.出生缺陷发生率随着孕产次的增加而明显提高.结论 中国高发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呈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尤其是神经管畸形异常高发.不仅是高龄孕妇,20岁以下的低龄孕妇同样是一些出生缺陷发生的高危险因素.
作者:郑晓瑛;宋新明;陈功;陈佳鹏;纪颖;武继磊;刘菊芬;张蕾;范向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了解绍兴市越城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对该区180名健康人群进行了麻疹HI抗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毛龙飞;鲍文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山东省自2002年陆续在临沂、威海、潍坊、泰安等市的农村地区,从来自我国HIV局部流行省份的妇女(外来妇女)中发现HIV感染者,2002-2005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对外来妇女及其家庭HIV-1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就这一人群中的HIV-1感染者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傅继华;张静;刘学真;林彬;杨培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危害新疆养羊业的重要疾病.近期对新疆垦区某羊场的布病疫情进行调查.1.基线情况:①羊场位置偏远,其内无人群长期居住.所有羊均为山东省引进的小尾寒羊,均为3岁以下,自然配种.
作者:王远志;陈创夫;柳建新;崔步云;张辉;李有文;杨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989年,我国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到2002年底,全国建起省、市两级监测网络,主要依靠自发报告系统收集药品不良反应(该体系漏报率约90%~95%[1,2]),但所收到的ADR病例报告仍很低.惟有提高医药工作者对ADR知识的掌握,才能有助于ADR监测工作的开展,从而可有效地减少药害的发生,有利于推动临床药学的发展.为此,我们对恩施州部分医药单位开展了ADR认知度调查,旨在了解医药人员对ADR报告与监测的认知现状,为制定行政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覃正碧;向继洲;于星;周杰;毛兴海;张先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明确乙肝病毒不同基因型和亚型在国内的分布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来自国内8个地区884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清和临床资料,用PCR-RFLP方法鉴定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析不同基因(亚)型与病情间的相关性.结果 乙肝病毒B(20.77%)和C(78.22%)基因型为常见,仅1例为D基因型;所有B基因型均为Ba亚型,C基因型中仅发现C2和C1亚型.北方地区患者多感染C基因型(83.62%)/C2亚型(90.32%).B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C基因型患者(P<0.000).不同年龄段B基因型和C基因型比较发现,感染B基因型的患者在30岁以下、30~50岁和50岁以上年龄段中所占比例逐渐下降,感染C基因型的患者比例呈现相反趋势(P=0.000).C1和C2亚型患者的年龄相近.各基因型在肝硬化、慢乙肝和无症状携带者中的分布无差别.B和C基因型(C1和C2亚型)患者的病毒量之间无差别.B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低于C型患者(P<0.05).结论 北方地区以C基因型和C2亚型为主.B基因型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C基因型.B和C基因型(C1和C2亚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病毒量之间无差别.B基因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评分明显小于C型患者.
作者:赵鸿;李俊;李兴丰;斯崇文;于敏;公维波;于岩岩;王贵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建议的代谢综合征(MS)诊断标准在中国35~64岁人群中应用的差异.方法 1992年对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共29 564人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基线调查,1996-1999年又入选了35~64岁男女两性共3129人,分别应用三种标准计算该人群MS的患病率,分析不同标准时MS异常组分及危险因素聚集的检出情况,比较三种标准在中国人群中应用的一致性和差异.结果 (1)应用ATPⅢ、IDF和CDS标准计算中国人群MS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8.7%、14.6%和9.0%.(2)ATPⅢ诊断MS中有77.8%的人有中心性肥胖,22.2%无中心性肥胖;IDF诊断为非MS者中还有4.6%的人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CDS诊断为非MS者中还有11.2%的人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聚集.(3)ATPⅢ和IDF诊断标准在中国人群中应用的一致性较好,男女两性的Kappa值分别为0.795和0.899;CDS诊断标准与另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不高.(4)男性腰围切点为85 cm,女性腰围切点为80 cm时,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ROC曲线距离分别为0.40和0.34,其在所选择的切点中ROC曲线距离相对短.结论 在三种MS诊断标准中,ATPⅢ诊断中国人群MS的患病率及检出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高;适宜中国人群的佳腰围切点为男性85 cm、女性80 cm.
作者:李岩;赵冬;王薇;王文化;孙佳艺;秦兰萍;贾妍娜;吴兆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吸烟校正因素间接调整法在职业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以1981-1999年香港男性矽肺回顾性队列研究人群纯石英暴露组作为研究实例,用吸烟组[1/(1-PAR%)×RR]与非吸烟组(1/1-PAR%)各自的吸烟校正因素校正原始的标准化死亡比(SMR),用暴露超相对危险度和增效指数作为指标来判断吸烟与暴露对肺癌死亡的危险有无偏离乘法和相加模型.结果 非吸烟和吸烟组矽肺队列人群的吸烟校正因素分别为1/0.33和1/1.62,校正吸烟后矽肺队列肺癌的SMR由原来的1.61(95%CI:1.22~2.10)显著地下降到1.08(95%CI:0.81~1.41),结果与Axelson方法完全一致.矽肺超相对危险度和增效指数分别为0.63(95%CI:0.08~0.79)和0.90(95%CI:0.42~1.94),提示吸烟与矽肺对肺癌死亡的危险呈明显的负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吸烟校正因素间接调整法的优势是能定量分析和评估吸烟的混杂和交互作用的影响,但也有局限性.
作者:谢立亚;余德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在生殖道感染妇女和健康体检妇女中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生殖道感染女性184例和健康体检女性199名的生殖道分泌物样本,同时采用培养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Uu、Mh的检测,在培养的同时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颜色变化单位(CCU)浓度检测,并结合调查表资料,对两组人群的支原体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生殖道感染人群支原体阳性率76.1%,显著高于健康女性人群42.2%(χ2=45.1862,P<0.0001).健康女性以单纯Uu和单纯Mh感染为主,生殖道感染者以Uu和Mh的混合感染为主(单纯Uu、Uu+Mh:χ2=39 5956,P<0.0001;单纯Mh、Uu+Mh:χ2=13.2935,P=0.0003).支原体CCU浓度检测结果显示,生殖道感染女性人群体内Uu、Mh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体检人群(Uu:秩和检验Z=7.1058,P<0.0001,Mh:秩和检验Z=8.7201,P<0.0001).支原体在各年龄段普遍易感.结论 两种支原体均为条件致病菌,两者并存具有一定的协同致病作用,当支原体感染量较高时易导致临床症状的出现.
作者:艾静;王蓓;于红;郭海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癌症患者抑郁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上海肿瘤病例数据库中选取社区中7967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填写自评量表,共回收合格调查表6694份.统计描述其抑郁状况的流行病学分布,使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确定患者发生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癌症患者中,抑郁发生的比例为24.74%(95%CI:23.71%~25.79%).患者生存期、诊断时期别、肿瘤有否转移、治疗状况、体能评分KPS、疼痛VAS评分是抑郁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癌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社区康复指导与服务可降低社区癌症患者抑郁的发生比例.
作者:郑莹;王杰军;邹建军;吴春晓;鲍萍萍;卢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6年8月4日,北京市某单位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共有13人中毒.经现场调查、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认定是由奇异变形杆菌污染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
作者:王勇;张辉;宋宏彬;周伟;梁伟;张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疾病.癫痫流行病学调查可以了解该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自然史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从而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为预防和控制癫痫,制定相应的公共卫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作者:周永;刘民;梁万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为了解北京地区男性出租车司机的健康现况,于2006年2月15日至3月3日对270名年龄25~60岁(44岁±6岁)男性出租车司机体检,对照组(200名)是随机选取男性体检者,年龄在22~60岁,平均年龄(39.0岁±8.9岁).高血压诊断根据WHO/ISH国际上统一标准[1];超重和肥胖依据≥18岁成年人BMI 18.5~24为超重,≥28为肥胖[2];血脂水平参照血脂异常防治建议[3];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参照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4].
作者:张薇;郭炳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6年11月上中旬,北京市某些综合医院内老年病科和心脏外科术后的一些住院患者先后发生腹泻、呕吐,因患者症状相似,疑为院内感染;细菌学检测的结果基本可以排除细菌感染,希望进一步做病毒病原学检测.
作者:钱渊;张又;贾立平;高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霍乱暴发事件进行分析,了解霍乱菌株的PFGE特征,追溯菌株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探讨霍乱暴发流行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对2003-2005年广州地区霍乱暴发疫情中41株霍乱弧菌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 Version 4.0软件(复选Dice相关系数和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并与噬菌体-生物分型及致病相关基因分型方法作比较.结果 在霍乱暴发事件中,PFGE能有效地区分流行病学上密切相关菌株与无关菌株,与噬菌体-生物分型和致病相关基因分型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能力.结论 PFGE分型可揭示人和环境分离的霍乱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为霍乱疫情溯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证据和支持.
作者:王鸣;李孝权;莫自耀;刘于飞;邓志爱;张欣强;沈纪川;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