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率(2009-2011年)预测分析

沈艳辉;张卫;邢彦

关键词:乙型肝炎, 发病率, 数学模型, 预测
摘要:目的 以数学模型探索北京市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率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方法 以1991-2008年全市乙肝发病率数据为基础,用SPSS 15.0软件拟合11种常见模型,预测2009-2011年发病率.结果 三次方程模型(CUB)拟合较佳(据决定系数、F值和P值),2009-2011年乙肝发病率预测值分别为43.27/10万、42.93/10万和41.53/10万.结论 北京市2009-2011年乙肝发病率将稳中有降,但控制工作仍不容轻视.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泉州市服务场所女性桑拿服务人员STD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泉州市区酒店桑拿女性服务人员性传播疾病(STD)感染情况,为指导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人群2005-2008年的STD定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共检测8 800人次,STD检出率16.9%,其中非淋菌性尿道炎占69.4%,各年度检出率类似.感染者主要分布在21~25岁,初中学历占83.7%,省外籍占89.3%.检测人群的年龄、学历、婚姻及籍贯类似.结论 泉州市娱乐场所存在传播STD的高危行为,定期监测有助于STD早发现和早治疗,对减少传播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丽娇;刘碧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北京市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率(2009-2011年)预测分析

    目的 以数学模型探索北京市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率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方法 以1991-2008年全市乙肝发病率数据为基础,用SPSS 15.0软件拟合11种常见模型,预测2009-2011年发病率.结果 三次方程模型(CUB)拟合较佳(据决定系数、F值和P值),2009-2011年乙肝发病率预测值分别为43.27/10万、42.93/10万和41.53/10万.结论 北京市2009-2011年乙肝发病率将稳中有降,但控制工作仍不容轻视.

    作者:沈艳辉;张卫;邢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目的 了解梧州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原因,探讨解决方法.方法 对2004-2009年梧州市传染病漏报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有多种原因.结论 加强领导和监督,才能杜绝传染病疫情漏报.

    作者:姜里迦;肖年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以国家级为总体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设计探讨

    目的 用自加权分层3阶段PPS系统整群抽样(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技术,做大规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抽样设计,为我国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抽样设计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以结核病患病率现场调查为例,引用2000年我国第4次结核病患病率调查资料,参考二重抽样技术进行随机整群抽样.依此估计的结核病患病率整群调查所需的群数,试作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设计.结果 二重抽样结果表明,开展结核病患病率整群调查群数约180群.由此,据中国现时人群结核病患病率(预估为2.5‰),以整群抽样为基础,每群调查1 800人,第1阶段选以县为初级抽样单位,将各省按卫生服务类型作2~3级分层后,依各层所辖县人口数用分层等距(PPS系统)抽取60个县.第2阶段亦用分层PPS系统抽样法,在抽中的县分别抽取1个居委会/社区、2个行政村.第3阶段在抽中的村(居)委会/社区整群调查1 800人.结论 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技术样本代表性好,便于组织调查及其质控实施,节省调查经费,目标值估计简单,调查精确度和效率较高,适用于我国人群大规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测抽样设计.

    作者:陈文金;华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沈阳某大学流感样病例暴发调查处理报告

    目的 对一所大学学生出现聚集性发热病例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病69例,年龄为20~23岁,均为男性.对采集的13份咽拭标本进行呼吸道病原谱基因片段多重PCR检测,检测出12份流感嗜血杆菌阳性(其中3份为弱阳性),未检出其它呼吸道病原.结论 本起疫情为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流感样病例暴发.

    作者:王迎春;安向东;高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漳州市2006-2009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漳州市不同医疗机构消毒工作情况,探讨监管机制,提高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方法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漳州市2家市级医院、15家县级医院及市区7家市属民营医院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2006-2009年24家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合格率为94.2%.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高(99.5%),其次为浸泡消毒医疗器械(99.3%),医护人员手(92.5%),物体表面较低(86.7%).民营医院消毒总合格率(97.8%)高于市级和县级医院(均为93.7%).结论 近几年漳州市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较为平稳.

    作者:陈锦钟;蔡茂荣;方跃珍;陈斌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妊娠期膳食模式研究现状

    膳食模式关注食物间、营养素间存在的交互作用,而非单个食物或营养素的作用.妊娠期膳食模式的研究从孕期的营养调查开始,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孕妇食物摄入情况,籍主成分分析法获得妊娠期的膳食模式,膳食模式与营养素、人口因素和妊娠结局存在相关性.

    作者:陈爱珍;许榕仙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596例皮肤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三明市皮肤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方法 对2008-2009年来皮肤病院就诊的具有典型浅部真菌病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者标本596份做真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共分离出致病真菌352株(59.1%),其中红色毛癣菌283株(80.4%)、念珠菌44株(12.6%),其中白念珠菌27株、其它念珠菌17株)、须癣毛癣菌13株(3.7%)、紫色毛癣菌5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断发毛癣菌4株、枝顶孢霉属1株、石膏小孢子菌1株.结论 红色毛癣菌是体癣、甲真菌病、股癣、足癣和手癣的主要致病菌,占浅部真菌感染的80.4%;不同年龄组中,20~59岁组患病率占67.6%,主要是红色毛癣菌感染.

    作者:罗秀招;江园萍;范垂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诸暨市淡色库蚊对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目的 比较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合理选择有效的化学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药液浸渍法,测定四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比较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结果 诸暨市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敌敌畏、仲丁威、澳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4、1.8、4.0、6.2和8.7.结论 诸暨市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抗药性,其中以氯菊酯抗性倍数为高8.7,其次为敌敌畏7.4,这与近年来我市所使用的杀虫剂种类和数量等有关.

    作者:赵雪松;郭钦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龙岩市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对某校暴发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调查处置,总结经验,为控制学校疫情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龙岩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采集病例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检测其病毒抗体.结果 该校在校学生甲型H1N1罹患率为16.5%,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22人份,11人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份急性期标本抗体滴度均<1:10,1份恢复期抗体滴度为1:320,2份为1:160,2份为1:80,1份为1:40,2份为1:20.结论 该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

    作者:王炳发;陈前进;罗招福;吴水新;曹春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福建省霞浦县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调查

    目的 调查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疫源地主要传染源及感染情况,为钩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8月宁德市霞浦县水门乡钩体病暴发流行后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及其带菌情况、血清抗体与人群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钩体疫源地平均鼠密度为25.3%,黄毛鼠占93.8%;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3.5%,感染血清群主要为爪哇群(95.0%).从黄毛鼠血中分离出1株秋季群钩体.人群钩体感染率为55.3%,血清群均为秋季群.与黄毛鼠中检出菌型相一致.结论 调查地区是钩体病自然疫源地,黄毛鼠是2008年当地钩体病暴发流行传染源,携带秋季群和爪哇群,人群感染血清群均为秋季群.

    作者:潘敏楠;陈阳;林代华;李述杨;何似;林庆和;陈良斌;邓艳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吸烟、饮酒与肝癌关系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探讨吸烟、饮酒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福州地区388例肝癌新发病例和388例对照,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整混杂因素(喝茶、乙肝和人均收入)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控制了混杂因素后,吸烟和大量饮酒的OR值分别是2.42和2.98.吸烟与饮酒对肝癌的发生具有联合作用.结论 吸烟和大量饮酒是肝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少炜;胡志坚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平和县2005-2009年其它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平和县2005-2009年其它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用Excel软件分析<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报告卡信息.结果 2005-2009年平和县其它感染性腹泻累计发病数分别为1 175例、1 227例、1 041例、897例、992例;发病率159.49/10万至213.39/10万,年均190.9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小溪、坂仔、霞寨和山格4个乡镇,发病率以小溪高、秀峰低,发病高峰在当年11月至次年1月;病例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散居儿童;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提示应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同时加强零缺报医疗单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网络直报工作.

    作者:杨万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2010年西藏林芝八一镇7~18岁学生视力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西藏林芝地区八一镇7~18岁藏、汉学生的视力状况,为做好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与随机抽样相结合,对4 297名在校学生进行视力状况调查.结果 林芝八一镇7~18岁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2.2%,其中藏、汉学生分别为49.7%和56.7%.女生视力不良率高于男生,视力不良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结论 林芝地区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率较1991年升高,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视力不良的发生.

    作者:张宪英;赖善榕;塔嘎;巴桑;张宇;吴晓丽;乔卓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个体易患因素研究进展

    伤害是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儿童青少年个体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等对伤害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性别、年龄、种族、生物因素和疾病造成儿童青少年个体的伤害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差别.麻烦型气质特征、内外向性格、不稳定的情绪、危险行为特征、认知能力等与伤害紧密相关.既往伤害史、与同龄人相处困难、偏爱团体运动以及不适宜的运动方式等在伤害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个体易患因素进行更为深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是当前儿童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研究的重要方向,文章就上述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罗艳;汪耀;张道立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某市6个医用X射线诊断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

    目的 对2008-2009年某市6个医用X射线诊断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为竣工验收和项目的 正式运行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通过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放射防护检测,依据国家放射卫生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市6个建设项目(改建2个,新建4个)的选址和机房在建筑物内的布局合理,机房工程屏蔽设计及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有效,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基本满足放射防护要求,放射防护管理体系基本建立但内容不够完善.结论 该市6个新(改)建设项目放射防护控制效果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但放射防护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要加强自主管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和落实.

    作者:陈润阶;覃钢;廖凤玲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测定游离麦角甾醇的含量

    目的 探索保健食品中国被毛孢菌丝粉胶囊中游离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PDA法)测定游离麦角甾醇的含量,以甲醇为流动相,用Ultimate AQ-C18(4.6×250 mm,5 μm)色谱柱.检测波长282 nm.结果 此法的回归方程:y=12978x-11618(r=0.9998),回收率98.67%~100.95%,检测限为340 ng/mL.结论 用HPLC-PDA法测定虫草类保健品中游离麦角甾醇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定性可靠,定量精确.

    作者:邓婧;黄宏南;林宏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哮喘大鼠肺Muc5ac表达的影响

    目的 用卵白蛋白(OVA)诱导建立的急性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处理后肺部粘蛋白基因Muc5ac的表达,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NGF干预组.激发后24 h解剖大鼠,取肺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大鼠肺中Muc5ac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及NGF干预组肺Muc5ac蛋白含量(用阳性面积μm2表示)分别为(501.8±270.6)、(1 330.2±662.9)和(2 033.9±892.3).结论 哮喘组大鼠粘蛋白基因Muc5ac表达增加,NGF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在哮喘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巧彬;陈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厦门市思明区学校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调查分析

    目的 为了解学校预防学生意外伤害的措施,对预防学生意外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2007-2008年对辖区内16所中小学进行了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调查.结果 部分学校在建筑和设备,校医和卫生室的配备等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有待于改善.结论 学校通过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学生预防伤害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伤害的救护能力,改善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环境.能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生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作者:施红;李恩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标准物质管理探讨

    标准物质(RM)对量值溯源和检验工作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检验实验室越来越多地使用各种RM.该文从<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出发,结合所在实验室管理RM的具体经验,从采购、验收、入库与管理和使用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切实有效地做好RM的管理.

    作者:卢达富;傅纪华;江万春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