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戊二醛消毒液杀菌性能观察

银涛;熊鸿燕;李秀安;刘南;朱兵

关键词:复方戊二醛消毒液, 消毒杀菌效果, 细菌芽胞, 细菌繁殖体, 真菌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戊二醛消毒液的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载体定性试验和理化分析方法进行实验室研究.结果 用19 200 mg/L,戊二醛对悬液中的细菌芽胞作用2 h,480 mg/L对细菌繁殖体作用1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用1 920 mg/L戊二醛对白色念珠菌作用15 min,其杀灭对数值>4.00.该消毒液原液对污染于载体上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作用3 h可完全杀灭.连续使用17 d,仍能在相同作用时间内对医疗器械达消毒灭菌效果.结论 复方戊二醛消毒液对悬液内的细菌芽胞、细菌繁殖体和真菌都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原液使用对载体上的细菌芽胞也具有较好杀灭效果.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诸暨市淡色库蚊对5种化学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目的 比较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合理选择有效的化学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药液浸渍法,测定四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比较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结果 诸暨市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敌敌畏、仲丁威、澳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4、1.8、4.0、6.2和8.7.结论 诸暨市淡色库蚊自然品系对5种杀虫剂存在不同程度抗药性,其中以氯菊酯抗性倍数为高8.7,其次为敌敌畏7.4,这与近年来我市所使用的杀虫剂种类和数量等有关.

    作者:赵雪松;郭钦瑞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平和县2005-2009年其它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平和县2005-2009年其它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用Excel软件分析<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报告卡信息.结果 2005-2009年平和县其它感染性腹泻累计发病数分别为1 175例、1 227例、1 041例、897例、992例;发病率159.49/10万至213.39/10万,年均190.98/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小溪、坂仔、霞寨和山格4个乡镇,发病率以小溪高、秀峰低,发病高峰在当年11月至次年1月;病例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散居儿童;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提示应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同时加强零缺报医疗单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的网络直报工作.

    作者:杨万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哮喘大鼠肺Muc5ac表达的影响

    目的 用卵白蛋白(OVA)诱导建立的急性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处理后肺部粘蛋白基因Muc5ac的表达,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NGF干预组.激发后24 h解剖大鼠,取肺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大鼠肺中Muc5ac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及NGF干预组肺Muc5ac蛋白含量(用阳性面积μm2表示)分别为(501.8±270.6)、(1 330.2±662.9)和(2 033.9±892.3).结论 哮喘组大鼠粘蛋白基因Muc5ac表达增加,NGF加重哮喘气道炎症,在哮喘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陈巧彬;陈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一例接种乙肝疫苗疑似异常反应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预防接种后发生死亡病例的原因,总结预防接种工作经验.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患儿发病和死亡的表现及尸检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儿按免疫规划要求接受乙肝疫苗第2针次和卡介苗接种,接种过程符合要求.患儿病变突然,死亡急速.尸检:颅内出血和脑水肿致脑疝形成、胸腺肥大和胸腺出血.结论 死者被排除由于疫苗质量和接种操作不当引起死亡,分析可能由于接种疫苗后诱发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死亡.

    作者:肖福明;罗兴尧;陈由明;陈彩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缙云县268例农村育龄妇女伤害分析

    目的 分析缙云县268例农村育龄妇女伤害原因,探讨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00-2009年全县268例农村育龄妇女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伤害包括交通事故、自杀、淹死、中毒、跌落、被杀和砸死等7类,主要伤害是淹死(33.6%)、自杀(24.3%)和交通事故(20.9%).意外伤害死亡者<34岁占65.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9.2%.结论 缙云县农村妇女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及承受社会压力的能力弱是造成其伤害的主要原因.为减少农村育龄妇女伤害的发生和死亡率,应实施有关干预措施,同时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保健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促进社会和家庭和谐.

    作者:胡美华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目的 了解梧州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漏报原因,探讨解决方法.方法 对2004-2009年梧州市传染病漏报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有多种原因.结论 加强领导和监督,才能杜绝传染病疫情漏报.

    作者:姜里迦;肖年英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泉州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发现能力调研

    目的 分析评估泉州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发现能力现状,提出提升能力的重点方向和内容.方法 设计使用3种专用的调查表.对确定为调查对象的5家疾控机构、18家医疗机构及16所学校进行定量和定性调查.结果 泉州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发现能力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基层疾控及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实验室检测能力弱等问题,各类学校的传染病疫情发现报告组织管理尚有不足.结论 需重点加强基层疾控机构、医疗机构以及各级学校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发现能力建设.

    作者:苏培聪;王伟明;洪荣涛;欧剑鸣;李锋平;龚苍涛;刘江艺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以国家级为总体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设计探讨

    目的 用自加权分层3阶段PPS系统整群抽样(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技术,做大规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抽样设计,为我国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抽样设计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以结核病患病率现场调查为例,引用2000年我国第4次结核病患病率调查资料,参考二重抽样技术进行随机整群抽样.依此估计的结核病患病率整群调查所需的群数,试作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设计.结果 二重抽样结果表明,开展结核病患病率整群调查群数约180群.由此,据中国现时人群结核病患病率(预估为2.5‰),以整群抽样为基础,每群调查1 800人,第1阶段选以县为初级抽样单位,将各省按卫生服务类型作2~3级分层后,依各层所辖县人口数用分层等距(PPS系统)抽取60个县.第2阶段亦用分层PPS系统抽样法,在抽中的县分别抽取1个居委会/社区、2个行政村.第3阶段在抽中的村(居)委会/社区整群调查1 800人.结论 自加权分层3阶段抽样技术样本代表性好,便于组织调查及其质控实施,节省调查经费,目标值估计简单,调查精确度和效率较高,适用于我国人群大规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测抽样设计.

    作者:陈文金;华卫平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多部门合作防治结核病工作机制研究

    目的 开展多部门合作防治结核病工作机制研究,实现农村地区有效控制肺结核病.方法 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对寿宁县辖区内开展结核防治工作,按国家要求监测主要技术指标.结果 4年来,以村为单位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均达到项目设计要求.全县接诊可疑肺结核1 372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678例,其中涂阳肺结核359例;初治涂阳、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分别达93.6%和83.9%.医疗机构参与防治工作,参与率100%;乡村医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率100%,合格率98.4%;社会群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结论 寿宁县建立多部门合作防治工作机制,控制效果显著,值得在农村控制结核病工作中推广.

    作者:缪仕栋;叶俊修;李雯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福建省霞浦县钩端螺旋体病疫源地调查

    目的 调查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疫源地主要传染源及感染情况,为钩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年8月宁德市霞浦县水门乡钩体病暴发流行后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及其带菌情况、血清抗体与人群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钩体疫源地平均鼠密度为25.3%,黄毛鼠占93.8%;鼠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3.5%,感染血清群主要为爪哇群(95.0%).从黄毛鼠血中分离出1株秋季群钩体.人群钩体感染率为55.3%,血清群均为秋季群.与黄毛鼠中检出菌型相一致.结论 调查地区是钩体病自然疫源地,黄毛鼠是2008年当地钩体病暴发流行传染源,携带秋季群和爪哇群,人群感染血清群均为秋季群.

    作者:潘敏楠;陈阳;林代华;李述杨;何似;林庆和;陈良斌;邓艳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龙岩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知识、行为习惯及患龋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龙岩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行为习惯及患龋状况,为今后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市区3所幼儿园儿童进行问卷和口腔检查.结果 调查儿童2 132人,患龋率为24.1%,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患龋率与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结论 学龄前儿童患龋严重,应加强儿童保健及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作者:林元姑;曾庆明;李开莲;黄晓琴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福建省人群1973-2009年死亡谱变化的定量研究

    目的 分析福建省1973-1975和2008-2009年人群死亡谱改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疾病死因、构成比、调整死亡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对死亡率差别进行定量分解.结果 2008-2009年人群粗死亡率和调整死亡率均下降.呼吸系病从首位降至第4位,传染病从第3位降至第10位,恶性肿瘤从第2位升至首位.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疾病死亡率的上升主要是人口因素引起的;传染病、呼吸系病等疾病死亡率下降主要是非人口因素所致.结论 福建省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慢性病将成为疾病控制的重点.

    作者:钟文玲;林曙光;黄少芬;李晓庆;林熙;陈铁晖;胡祥炬;苏畅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福建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情况分析

    目的 评价福建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情况.方法 对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收集的福建省各接种单位用户档案表、实施进展情况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福建省于2007年底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县级单位实施率达100%,2007年、2008年、2009年底以乡为单位实施率分别为80.3%、96.8%、98.5%,共录入儿童接种个案信息2 775 191条,上传率26.5%.结论 福建省县、乡级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率均如期实现了卫生部提出的建设目标.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尽快构建省级服务器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系统实施的长效机制.

    作者:张冬娟;蔡志坤;周勇;潘伟毅;吴瑞红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龙岩市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对某校暴发一起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调查处置,总结经验,为控制学校疫情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龙岩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采集病例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检测其病毒抗体.结果 该校在校学生甲型H1N1罹患率为16.5%,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22人份,11人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份急性期标本抗体滴度均<1:10,1份恢复期抗体滴度为1:320,2份为1:160,2份为1:80,1份为1:40,2份为1:20.结论 该学校流感样病例暴发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

    作者:王炳发;陈前进;罗招福;吴水新;曹春远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潮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广东省潮州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甲流确诊病例信息,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潮州市7月29日出现首例输入性病例,10月26日出现本地暴发疫情,截至12月31日全市共报告192例确诊病例,8例重症病例(4.2%),无死亡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10~12月,11月达到高峰(40.6%);病例报告以湘桥区多,占52.1%;病例中男性占58.3%;发病年龄主要集中10~19岁年龄段,占66.7%;学生病例占83.9%;7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确诊病例占全部病例的39.6%,罹患率高的学校为1.7%(53/3 065).结论 潮州市2009年甲流发生的重点人群为20岁以下的学生,暴发疫情主要在学校.

    作者:吴培标;杨少逵;王小英;许奕涛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龙海市2008-2010年居民户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龙海市居民碘盐食用情况.方法 2008-2010年抽取9个乡镇各32户居民,按GB/T 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定量测量.结果 龙海市碘盐合格率97.%,碘盐覆盖率97.1%,合格碘盐的碘含量多为20~40mg/kg(93.9%).结论 龙海市在消除碘缺乏病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仍有非碘盐存在,防控任务还很艰巨,需持之以恒.

    作者:江禄庆;黄明松;陈登锋;姚阿心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北京市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率(2009-2011年)预测分析

    目的 以数学模型探索北京市乙型肝炎(乙肝)发病率变化规律,并进行预测.方法 以1991-2008年全市乙肝发病率数据为基础,用SPSS 15.0软件拟合11种常见模型,预测2009-2011年发病率.结果 三次方程模型(CUB)拟合较佳(据决定系数、F值和P值),2009-2011年乙肝发病率预测值分别为43.27/10万、42.93/10万和41.53/10万.结论 北京市2009-2011年乙肝发病率将稳中有降,但控制工作仍不容轻视.

    作者:沈艳辉;张卫;邢彦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596例皮肤真菌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三明市皮肤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方法 对2008-2009年来皮肤病院就诊的具有典型浅部真菌病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者标本596份做真菌培养及鉴定.结果 共分离出致病真菌352株(59.1%),其中红色毛癣菌283株(80.4%)、念珠菌44株(12.6%),其中白念珠菌27株、其它念珠菌17株)、须癣毛癣菌13株(3.7%)、紫色毛癣菌5株、絮状表皮癣菌1株、断发毛癣菌4株、枝顶孢霉属1株、石膏小孢子菌1株.结论 红色毛癣菌是体癣、甲真菌病、股癣、足癣和手癣的主要致病菌,占浅部真菌感染的80.4%;不同年龄组中,20~59岁组患病率占67.6%,主要是红色毛癣菌感染.

    作者:罗秀招;江园萍;范垂前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1960-2009年蓬莱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蓬莱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指导制定防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60-2009年蓬莱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蓬莱市50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25 037例,死亡53例,年均发病率为110.8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3/10万,发病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尤以甲肝下降明显,乙肝2004年以来疫情下降,戊肝有上升趋势.甲肝和乙肝疫苗接种是发病率下降的重要原因.结论 甲肝和乙肝疫苗接种是蓬莱市病毒性肝炎防制的主要措施,农民、工人是戊肝和丙肝的防控重点人群.

    作者:周淑琴;王治电;孟慧;孙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1期

  • 厦门市思明区学校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调查分析

    目的 为了解学校预防学生意外伤害的措施,对预防学生意外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2007-2008年对辖区内16所中小学进行了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调查.结果 部分学校在建筑和设备,校医和卫生室的配备等学生意外伤害预防措施有待于改善.结论 学校通过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学生预防伤害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伤害的救护能力,改善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环境.能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生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作者:施红;李恩 刊期: 2011年第01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