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制品中微生物灭活的研究近况

陈金秋

关键词:血液制品, 微生物灭活
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从全血中分离制备浓缩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凝血因子、球蛋白等血液制品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增多,这无疑对防病治病带来福音,但血液中可携带多种病原体,其中传播疾病常见的是病毒,包括肝炎病毒(HBV、HCV、HDV)、艾滋病毒(HIV)、人T淋巴细胞病毒(HTL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和人细小病毒(HPV)等,因此,血液成分制品中安全性问题引起普遍关注.为了保证使用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减少医源性疾病的传播,人们对这类制品的消毒研究逐步深入,并取得较大的进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邵武市1997-1999年冷冻饮品细菌学监测结果

    随着冷冻饮品种类及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新颁GB 2759.1-1996对冷冻饮品中细菌指标的规定也愈加严格.我市3年来对冷饮品的细菌学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赵惠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福建省吸血蠓种名录

    吸血蠓是蠓科昆虫中一类体形细小,吸血管生的双翅小昆虫,它不仅刺螫人、畜,而且能吸血传病,是一种有害昆虫.福建省已发现52种吸血蠓,有库蠓属39种,蠛蠓属12种,细蠓属1种,其中福建库蠓,龙溪库蠓,莆田库蠓,武夷库蠓等4种系作者发现的新种.

    作者:陈亢川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2株分离的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的PCR检测

    [目的] 用PCR法检测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HTLV-I)的分离情况.[方法] 采集2例日本鹿儿岛县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LT)病人的肝素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加入植物血凝素和白介素-2,与健康人PBMCs共培养进行HTLV-I的分离,然后抽提DNA,用HTLV-I的gag1和tax1两引物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病原分离结果.[结果] 2株都扩增出了HTLV-I前病毒DNA的gag1和tax1片断,证明了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的分离成功.[结论] PCR法是快速、准确检测嗜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修文琼;牧野 正彦;下窪 敏;王欣;马场 昌范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误诊21例分析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临床并非少见,但容易误诊,其预后主要取决于诊断的早晚,早期无一死亡,晚期则病死率高,后遗症多.我院自1993~1999年收治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2 例,误诊21 例,其中男12 例,女9 例,年龄9个月~13岁.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陈雨燕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对消毒剂评审资料的若干要求

    近二十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推动下,消毒剂生产企业逐年增加,产品不断涌现,品种繁多,但优劣并存.这一方面为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对如何规范消毒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对消毒剂管理工作起步较晚,1986年,由卫生部颁布的<消毒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消毒卫生行政法规,其中首次提出了对消毒剂实行卫生许可证管理制度.依据卫生部颁布的<消毒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1991)各地对消毒剂管理及质检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但由于缺乏同一的评判指标及评审要求,致使这项工作仍显得薄弱无序.市场上夸大功效或扩大使用范围的产品仍有很多;医院里由于使用消毒剂不当而发生院感问题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同消毒剂颁证前的评审工作要求不严有直接关系,而评审资料是评审工作及今后管理的重要依据.现就消毒剂评审资料提若干要求,供参考:

    作者:林立旺;陈金秋;吴心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方法的改进

    [目的] 提高离子交换纯水器制备纯水的质量和产量.[方法] 以老化树脂吸附的主要杂质离子大程度置换出来指示再生终点.[结果] 纯水高比电阻达33.3×105Ω*cm,周期产水约700 L.[结论] 与原法比较,纯水质量和产量均有明显提高.

    作者:刘丽菁;张成敏;薛新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费县刘庄镇机械加工业噪声危害的调查

    [目的] 了解机械加工业噪声危害情况. [方法] 对作业点噪声进行监测并对作业工人进行体检. [结果] 噪声超标率为81.5%,超标5 dB以上作业点占69.4%.作业工人神经衰弱、噪声性耳聋、高频听力损伤患病率分别为17.7%、49.0%、52.4%,且随着噪声声级升高,患病率显著上升(r=0.97~0.99, P<0.01).随着工龄延长,噪声性耳聋和高频听力损伤患病率显著上升(r=0.98, P<0.01), [结论] 乡镇机械加工业劳动卫生状况较差,急待改善.

    作者:刘广彬;袁爱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冷血动物及鸟类中李斯特菌检出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李斯特菌在冷血动物、鸟类中的携带和菌型分布情况. [方法] 从城区酒家、餐馆采集冷血动物标本,从花鸟市场采购各种鸟类标本,用3%甘油肝汤培养分离李斯特菌. [结果] 从5种冷血动物,10种鸟类共172份标本中分离出8株李斯特菌,检出率4.7%.其中5株为缪雷李斯特菌,3株为灰色李斯特菌. [结论] 冷血动物及鸟类中有李斯特菌存在,但尚未检出致病菌型.

    作者:郭仰霖;王培玉;曾凡伟;郭大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微波治疗产后痔疮

    妇女在妊娠期因孕激素水平的增高,使平滑肌张力降低,胃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同时增大的子宫压迫髂内静脉、淋巴管,加上产程中胎头较长时间压迫直肠,使直肠静脉回流受阻,产后常出现痔疮,导致局部水肿、脱垂、疼痛,严重影响产妇的休息、哺乳.我院1998年12月至1999年10月对产后痔疮症状明显者进行微波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波;何晓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初孕妇人工流产术近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 减少初孕妇人工流产术近期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对1 262名初孕妇人工流产术的近期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 年龄<20岁或≥30岁组人工流产的初孕妇,易发生出血、宫颈裂伤、人工流产综合征.孕周≥8周的受术者,出血、人工流产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其他孕周组. [结论] 对初孕妇进行人工流产术时,需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作者:任建伟;高丽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冷冻饮品生产HACCP管理的探索

    [目的] 研究探讨冷冻饮品生产工艺流程与产品卫生质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方法.[结果] 对冷冻饮品生产工艺流程调查和产品监测,找出危害因素,采取了控制措施,使产品的卫生质量总合格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99%.[结论] 应用HACCP管理办法针对冷冻饮品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危害点,制定控制措施,是提高产品卫生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卢济灼;刘建湘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预防输血传播病毒的感染

    TT病毒属于首次感染人类的圆环病毒,全长3 852个核苷酸,目前通常分成6个基因型.临床感染引起病毒性肝炎,但症状各异;PCR是主要诊断方法.TT病毒感染分布广泛,血制品被认为是主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加强输血和血制品管理为主,同时须阻断粪→口感染途径.目前要深化TT病毒调查和研究,以控制TT病毒的感染.

    作者:黄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微量全血培养在HI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HIV感染检测方法,用于儿童HIV垂直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可疑感染者的确认.[方法] 用肝素化全血(每孔分别1000、500、250、125、62.5、10 μl)与正常人激活的PBMC 106在24孔板中进行复孔共培养或与新鲜的正常人PBMC同时刺激共培养来分离HIV病毒,培养上清液用P24抗原ELISA试剂盒做检测.[结果] 4例全血培养中分离出3株HIV-1,微量全血培养出现阳性的时间顺序为10 μl>62.5 μl>125 μl>250 μl>500 μl>1000 μl.[结论] 微量全血培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用少量全血做出快速诊断,可应用于HIV-1垂直感染的早期诊断.

    作者:吴守丽;严延生;洪思让;王家庄;王惠榕;梁红;郑兆双;郑健;陈舸;陈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一起由铬引起的食物中毒

    2000年3月10日,晋江市安海腾华制革厂发生一起饮用被污染的红糖茶水引起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实验室检测证实由铬污染引起.

    作者:戴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新生儿重度窒息产科原因分析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与孕期保健、产科及新生儿处理质量有明显的关系.本文对1996-1999年在我院分娩的正常新生儿中发生重度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以吸取经验教训,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

    作者:林晓玲;王梅英;陈瑞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妇科门诊淋病梅毒感染调查

    近年来我院门诊性病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为了解门诊妇科就诊者性病感染情况,我们于1999年1~12月对就诊中有疑似淋病症状(尿频、尿急、尿痛、阴道脓性白带增多等)者,采样作淋病双球菌培养;对有疑似梅毒症状(外阴、尿道、阴唇附近出现无痛性红色炎性硬结,圆形、呈表浅溃疡等)者,采血作RPR试验.对这些病例作淋病双球菌培养,阳性率80.7 %(88/109);作RPR试验,阳性率92.2%(59/64).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的分布见表1.

    作者:陈银珍;谢佩梅;张榕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一起偏远山区麻疹暴发的调查

    1998年3月6日至21日,莒县中楼镇刘家峪村(142户,647人)发生麻疹暴发,发病12例,8~12岁学生罹患率18.6%,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来逢渠;孙晓燕;韩玉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用脱纤维人血水代替冻溶羊血培养淋病奈瑟菌现场效果考核

    [目的] 为分离培养N.gonrrhoeae(淋病奈瑟菌)寻找一条便捷的血源途径.[方法] 用脱纤维巧克力人血水和冻溶羊血制成两种巧克力培养基分别对100例可疑淋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两者在淋病奈瑟菌阳性培养率,生长情况及生物学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淋病奈瑟菌在两种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及生物学状态基本一致,阳检率无明显差异:人血巧克力培养基阳性率33%,冻溶羊血培养基上阳性率为34%(P>0.05).[结论] 人血水巧克力培养基可作为淋病奈瑟菌分离培养.

    作者:庄玉才;刘琼英;黄永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宁德地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了解宁德地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应用Epi Info 软件对全区各县市上报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及抽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流动儿童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麻疹疫苗的全程报告接种率为73.8%,调查接种率为63.9%,均显著低于常住儿童. [结论] 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还很薄弱,应做为今后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来抓.

    作者:陈昌福;陈陆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福建省放射治疗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癌症是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疾病之一.我国疾病死因谱中,癌症死亡男性占第2位,女性第3位,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160万例,死亡130万例,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放射治疗是综合性医院的一个重要学科,是治疗癌症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约60%~70%的癌症病人要接受放射治疗.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省放射治疗应用也飞速地发展.但是,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也存在着放射性损害的危险.其治疗的安全性与终的疗效取决于放射治疗医师、物理剂量人员和放射治疗技师的素质、医院的管理与放射治疗设备技术性能的综合水平.本文对我省放射治疗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作简要的分析介绍.

    作者:金益和;翁振乾;郭进瑞;黄海潮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福建省卫生厅

主办:福建省预防医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