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见麟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生率与预测因子的关系,为预测提供一种简单、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方法首先计算历史上预测因子与发病率的联系数,根据联系数值的大小依次排列出主要因子、次主要因子、再次主要因子,剔除联系数值为小的次要因子;再把新近出现的预测因子观测值与历史上同类因子值相比较,与之接近的因子值为该次预测用因子值,并根据该因子值与当时发病率的同一度建立预测方程,代入新因子值,解此方程得到预测值;当预测用因子数为n'(n'≥2)时,取n'个预测值的平均作为该次预测值.结果应用以上预测方法预测某地某年乙脑,预测值与实际发生率很接近,仅相差0.0264/10万,准确率为97.94%.结论可以应用基于联系数的主因子分析预测法预测乙脑.
作者:李秀央;陈坤;赵克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神经管畸形(NTDs)是一组发生率较高的出生缺陷,预防NTDs的主要措施是对育龄妇女开展叶酸干预措施.为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育龄妇女对NTDs的认知程度和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依从性,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我们于2003年3-5月开展了人群干预效果的现况调查.
作者:仇小强;沈立萍;曾小云;韦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4年7月上旬,兰州市某学校学生及教工多人发生咽喉疼痛、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咽峡炎.10天共发病109例,罹患率24.77%.经采取隔离治疗、环境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疫情终止,无死亡和续发病例.
作者:孙殿斌;张守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研究云南地区白、纳西和汉族人群幽门螺杆菌(Hp)株cagA和cagE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上消化道疾病致病性的关系,以期对云南地区感染Hp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海蓉;周曾芬;南琼;张静祎;张建中;王健;金利;和泽元;木金花;陶中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研究证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CoV)的核衣壳蛋白(N)比较保守,具较强的免疫原性,在感染细胞中可大量的表达.作为病毒感染的靶标志物,检测N蛋白可能成为早期诊断的一种有用的方法.我们通过研究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在广州市新发4例SARS患者血液中的N蛋白和抗体的变化规律,探讨循环N蛋白在SAR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郝卫;王亚娣;狄飚;高阳;汤汉文;孙旭东;何秀敏;车小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自从1986年英国发现疯牛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以来,欧洲不少国家和日本也发现了疯牛病.
作者:张见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霍乱弧菌能否在阿米巴原虫内生存.方法采用霍乱弧菌O139与多噬棘阿米巴的共培养方法,通过倒置显微镜、革兰染色和电镜超薄切片观察霍乱弧菌在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内生存情况.结果培养24 h,革兰染色可见霍乱弧菌O139已进入阿米巴滋养体的吞噬泡内,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可见吞噬泡内霍乱弧菌O139增多.电镜下可见霍乱弧菌O139在阿米巴环境中的不同感染期:包括胞饮期、吞噬泡形成期、增殖期及滋养体裂解释放,部分感染的滋养体发生包囊化,胞浆吞噬泡内可见存活O139弧菌.结论霍乱弧菌O139能在棘阿米巴滋养体内生存繁殖,并存活于包囊胞浆的吞噬泡中,因此棘阿米巴原虫可能是霍乱弧菌O139的环境贮存宿主之一.
作者:姜庆五;李勤学;陈政;沈洁;钟培松;张欣;谈佳弟;邵月琴;李子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广东省粤北地区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格,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韶关北部山区共调查40岁以上居民1498人,并进行肺功能检测,有支气管阻塞者行扩张试验.结果资料完整的1468人,男性640人,女性828人,平均年龄54 3岁.COPD总患病率为12.0%(176/1468),男性患病率18.3%(117/640),显著高于女性患病率7.1%(59/828),P<0.01.只有80.7%COPD患者有咳嗽、咯痰、呼吸困难或气短等症状之一.该地区COPD诊断率过低,只有26.1%的COPD病例曾诊断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COPD.吸烟是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78.4%COPD患者有吸烟史.该地区居民生物燃料暴露与COPD患病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结论粤北农村地区COPD患病率远高于预期,吸烟是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肺功能在COPD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中非常重要.
作者:王小平;周玉民;曾祥毅;刘升明;丘蓉;谢俊芬;郑劲平;吕嘉春;钟南山;冉丕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感染性疾病,不同地区病原菌的种类不同,对同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为了解张家口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特征,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不同年龄组395例患者进行病原学分析,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抗生素选择.
作者:尚小领;张玉妥;张艳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加速度计(CSA)测量成年人日常体力活动的效度进行验证并提出根据CSA数据预测能量消耗的方程.方法选取72名北京市居民,年龄(43.6±4.0)岁,男性33名,女性39名,作为调查对象,佩带7天CSA,在同一期间采用双标水方法(DLW)测量能量消耗,包括平均每天总能量消耗(TEE)、平均每天体力活动能量消耗(AEE)和体力活动水平(PAL)作为验证标准.结果通过CSA测量的平均每天活动计数(AC)与TEE、AEE和PAL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r分别为0.31、0.30、0.26(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TEE的因素包括去脂体重或体重指数、AC(R2=0.52~0.70),影响AEE的因素包括AC、性别和去脂体重(R2=0.25~0.32).结论CSA能准确测量中国成年人日常体力活动模式,AC可以解释TEE和AEE的变异.
作者:刘爱玲;李艳平;宋军;潘慧;韩秀明;马冠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根据卫生部新公布的2004年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统计数字显示,狂犬病又一次以死亡人数2651人高居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数首位,如何更有效控制狂犬病,遏制狂犬病的回升的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疾控人面前的严肃问题.
作者:俞永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采用多维可视化分析研究北京市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的扩散过程.方法以北京市SARS疫情数据,结合北京市地理信息系统,基于数据驱动和模型驱动的理论和技术,利用热点分析、空间过程分析和因子识别等数据探索分析方法,根据传染病的多维传播特性,同时利用遗传规划和模拟退火相结合的算法对易感-感染-移出(SIR)模型求解,从模型直接求取SARS流行病学参数.结果SARS密切接触者在城市内部呈现出大尺度上沿交通线聚集和在小尺度上随机分布态势;在不同发展阶段,北京市SARS发病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和扩散变化特征;地理位置、人口以及医院和医生数量是SARS空间传播的重要影响因子;通过对SIR模型直接求解,反演传染病参数,对SARS确诊病例数可进行早期预报性分析.结论对SARS密切接触者的集聚探测揭示了北京市人群存在两个空间尺度上的流动接触过程,为人-人接触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多个环境和人文因子对SARS传播起作用,其统计显著性随时间变化;有效的算法可以对SIR直接求解,使其可以用于传染病参数反演和早期预测.
作者:王劲峰;孟斌;郑晓瑛;刘纪远;韩卫国;武继磊;刘旭华;李小文;宋新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静脉吸毒人群死亡率及死因.方法于2002年11月筛选和招募静脉吸毒人群队列376人,调查其社会人口学和吸毒行为特征.队列随访时间为1年,计算静脉吸毒人群的死亡率和死因构成,对死亡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队列随访1年中,死亡28人,死亡率为77.32/1000人年(95%CI:48.68~105.95),标准化死亡比为47.62(95%CI:31.63~68.71).主要死因是吸毒过量,占全部死因的64.3%(18/2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未发现与死亡(包括全部死因)有统计学关联的变量;但发现社会人口学因素中的单身和吸毒行为中的吸毒年限(≥9年)两个变量与吸毒过量死亡有统计学关联(P<0.05),其危险比分别是4.51(95%CI:1.03~19.67)和2.77(95%CI:1.10~7.00).结论吸毒过量致死是凉山州静脉吸毒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吸毒过量死亡有关的因素以及干预对策.
作者:张莉;阮玉华;姜正清;杨正宁;刘石柱;周枫;何益新;尹潞;秦光明;邵一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寻找影响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根治术大肠癌原发病例120例,查阅病历及5年以上随访资料.并取病例的存档石蜡块,切片后进行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C-erbB-2、nm23-H1、Ras四个基因蛋白表达物.结果p53、C-erbB-2、Ras、nm23-H1蛋白在120例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75/120)、25.8%(31/120)、80 0%(96/120)、60.8%(73/120).将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与临床病理指标相结合,经Cox单因素分析,在α=0.05水平,结果显示:肿瘤大体分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p53、Ras、nm23-H1为有意义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α=0.05水平,Dukes'分期、p53、nm23-H1是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P=0.000),其RR值分别为3.06、6.02、0.40.由此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为:h(t,x)=h0(f)exp(-0.9269X14+1.1197X10+1.7948X11),其预测预后的灵敏度为79.1%,特异度为83.0%,符合率为80.8%,Kappa值为0.62.结论Dukes'分期、p53、nm23-H1是影响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存重要的预后指标,由此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为临床医师对大肠癌患者个体预后结局估计提供有力的工具.
作者:杨艳芳;李佩珍;梁小波;韩晓立;李耀平;丛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云南省部分地区3~18岁人群先天性心脏病的现状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对云南西双版纳州、大理州、保山龙陵、潞西市、个旧地区48 638名3~18岁人群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总患病率为5 08‰,男性为5.09‰,女性为5.07‰.不同地区的患病率西双版纳州为2.75‰,大理州为7.85‰,保山龙陵为9 59‰,个旧市为4.80‰,潞西市五岔路为16.99‰.同一区域不同人群患病率,个旧市区患病率3 25‰,矿区中老厂锡矿为9.10‰,大屯选厂为11.20‰,保山龙陵城区患病率为5.74‰,农村为11.35‰,大理城市患病率为4.90‰,农村为8.71‰,西双版纳城市为1 69‰,农村为4.40‰.不同民族患病率,傣族为5.39‰,基诺族为6.83‰,哈尼族为0‰,白族为8.12‰,景颇族为14.18‰.结论云南省先天性心脏病存在区域性、民族差异性,与国内报道有明显差异.
作者:蒋立虹;段昌群;马志强;朱黎军;尹文洁;邹弘麟;李鹏;吴剑;韦杰;那竹惠;陈文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用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干预措施效果定量评价的传播动力学模型.方法根据SARS流行规律,以传染病SEIR流行模型为基础,增设病例管理人群和控制措施相关参数,从而建立起SARS的传播动力学模型.以北京市2003年SARS流行为实例,说明所建模型在干预措施效果定量评价上的应用.结果所建立的模型可以随时调整干预措施相关参数.通过干预情景假定,可以模拟各种干预措施情况下SARS的流行过程,从而对干预措施效果做出定量评价.实例研究发现,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北京市2003年SARS流行过程;北京市2003年4月20日前后采取的措施对SARS疫情控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结论所建立的SARS流行模型是可靠和稳定的,可以用于SARS干预措施效果的定量评价.
作者:蔡全才;姜庆五;徐勤丰;程翔;郭强;孙庆文;赵根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恢复期患者血液与排泄物中的病毒RNA.方法对连续3次收集的23例确诊SARS恢复期(病程≥21天)患者的血、尿、痰、粪便标本进行核酸提取,设计特异性内外引物,使用巢式RT-PCR的方法进行病毒RNA检测.结果通过巢式RT-PCR,共检测到6份阳性标本,其中粪便标本中检测到4份,检出率为5.8%;痰标本中检测到2份,检出率为2.9%.在尿液和血液标本中未检测到病毒RNA.结论个别SARS恢复期患者排泄物中有SARS病毒RNA存在,因此对恢复期患者的排泄物应慎重处理,对其引起SARS的再次传播的危险性需要进一步评估.
作者:常昭瑞;杨仁全;王彦斌;任丽丽;王敏;杨耀武;郭丽;晁彦公;曲成毅;王健伟;洪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营养启动剂诱导类炭疽芽胞杆菌芽胞发芽的生物效应.方法通过热激活和营养启动剂诱导类炭疽芽胞发芽;分光光度计测量芽胞悬液在600 nm的吸光度值(A),计算不同条件下的发芽率;透射电镜观察发芽过程中芽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在37℃pH 7.9的条件下,6 mmol/L次黄嘌呤核苷营养诱导剂使类炭疽芽胞发芽率为68.0%;在30℃pH 8 9的条件下,70 mmol/L L-丙氨酸营养诱导剂使类炭疽芽胞发芽率为74.5%;两者的混合营养诱导剂可明显提高发芽率,达到85.6%;透射显微电镜下观察,见类炭疽芽胞出现外衣及皮质层破裂、降解,核心暴露.结论在人工调整的适宜环境下,以次黄嘌呤核苷和L-丙氨酸为主要成分的营养启动剂可快速启动类炭疽芽胞发芽.
作者:张利军;熊鸿燕;张耀;马非;李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1)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宏观地模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在自然人群和医院内传播的过程,以及患者通过就诊和社区隔离措施移出传播链的过程.(2)通过计算机对该模型的仿真模拟,分析在突发SARS疫情的情况下,代表主要防控措施的变量对疫情曲线的影响模式和相对强度.(3)重点分析发热监测措施对疫情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对今后SARS防控工作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面访、问卷调查、文献检索、个案分析等方式,获取SARS传播的重要参数.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及计算机仿真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What-if仿真分析.结果建立了能够反映SARS自然传播、患者就诊及医院内传播、社区隔离措施、发热监测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通过宏观模拟SARS患者从发病到被移出传播链的过程得出下列结果:(1)患者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患者每日平均接触人数、就诊时医院内接触人数等是对SARS的院内、院外传播过程影响大的几个变量;(2)隔离强度、接诊医生对SARS的警惕性、医院通风消毒、医院优化患者流动路线、医生防护强度是影响疫情控制的主要变量;(3)医院入口的体温筛查措施对疫情控制的作用不大.结论按照目前制定的SARS防治预案,卫生系统能够快速控制突发的SARS疫情.
作者:曾哲淳;赵冬;李岩;郭强;石鹏;李哲;印惠俊;李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播模型和流行趋势预测仍是一个被广泛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作了大量SARS传染病模型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统计学模型和时空传播模型等,以下主要针对目前在SARS防制中构建的传染病模型进行论述.
作者:韩晓娜;李承毅;方立群;曹务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