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穴埋豆对腰椎术后病人便秘的影响

邱秀凤;黄惠榕;潘玮

关键词:便秘, 腰椎术后, 耳穴埋豆
摘要:便秘是腰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骨科卧床患者中其发生率达90.47%[1].腰椎术后患者常因手术创伤、麻醉药物、排便方式改变等导致便秘[2],便秘不仅出现在手术早期甚至整个术后的过程中,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术后康复.但只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就可以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本科室使用耳穴埋豆治疗腰椎术后便秘患者65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福建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牛黄上清胶囊治疗心火炽盛型牙龈炎51例

    为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牙龈炎临床疗效,笔者对2013年1月至6月来本院就诊的102例心火炽盛型牙龈炎患者,分别采用中药和西药对照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2例均系本院门诊就诊的急性牙龈炎患者,中医辨证均属心火炽盛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51例.中药组中男23例,女28例;年龄小22岁,大84岁,平均(52.4±7.4)岁.西药组中男22例,女29例;年龄小24岁,大84岁,平均(52.2±7.5)岁.2组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烦、多梦、失眠等症状.2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焕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肺炎Ⅰ号在肺炎喘嗽临床路径中的应用和评价

    肺炎(肺炎喘嗽)是婴儿期的常见病,被卫生部列为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在综合性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病例单病种统计中居第1位[1],也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1位原因.肺炎喘嗽病亦是本院儿科住院病例中统计第1位疾病,我科近4 a来把小儿肺炎喘嗽列为优势病种管理,并不断进行优化总结.基于我科收治肺炎喘嗽证型多为痰热闭肺证,本研究通过协定方肺炎Ⅰ号与现有肺炎喘嗽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痰热闭肺证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比较,并进行客观评价,力图使肺炎喘嗽病痰热闭肺证临床路径的实施更加优化.

    作者:刘文;林东红;艾斯;徐永红;辛晓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知柏地黄丸和滋肾育胎丸序贯治疗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疗效观察

    作者:周征;雷洁莹;陈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妇科疾病的中医体质浅析

    中医体质学说溯源于《黄帝内经》,如《灵枢·论痛》云:“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针石火炳之痛何如?肠胃之厚薄坚脆亦不等.”《素问·逆调论篇》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提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有关,不同个体存在差异性.在《灵枢·通天》中还依据人体阴阳盛衰,将其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阴阳平和“五态”之人;而《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归纳出“木、火、土、金、水”五型人及各具有的不同体型、秉性、对疾病的易感性等;《灵枢·卫气失常》还将肥壮体型划分为肉型、膏型、脂型3种体型.

    作者:王小红;李奕祺;李灿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旋覆代赭石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61例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引起不适症状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等症状.目前治疗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但仍有30%的GERD患者治疗无效[1].而中医认为本病属“吐酸”、“食管瘅”等范畴,并分肝胃郁热、胆热犯胃、中虚气逆、气郁痰阻、瘀血阻络五大证型[2],但临床多见患者年龄偏大,常因脾胃虚弱、饮食失调、痰浊内阻所致,多采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治疗.本研究用中药旋覆代赭石汤治疗PPI阴性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患者61例,分析如下.

    作者:庄新民;李惠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耳穴埋豆对腰椎术后病人便秘的影响

    便秘是腰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骨科卧床患者中其发生率达90.47%[1].腰椎术后患者常因手术创伤、麻醉药物、排便方式改变等导致便秘[2],便秘不仅出现在手术早期甚至整个术后的过程中,给患者增加痛苦,影响术后康复.但只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就可以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本科室使用耳穴埋豆治疗腰椎术后便秘患者65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秀凤;黄惠榕;潘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解放前福建省医疗卫生情况概述

    漫漫历史长河中,健康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之一.医疗卫生是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行为和活动的统称,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福建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咨询指南》、《福建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咨询指南(续编)》(以下简称《指南》)收录了全省各级政协文史出版物从创刊至2002年所登载的文史资料全部篇目,是系统、全面、深入查检福建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的工具书和数据库[1].笔者以《指南》为线索,从福建省各级政协出版的文史资料(以下简称文史资料)中摘取论述解放前有关福建省各地医疗卫生的文献,试图展现解放前福建省各地的医疗卫生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颜纯淳;毛逸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荆芥炭方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37例

    笔者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跟师学习期间,收集导师经验方荆芥炭方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37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7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例,诊断明确,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常规检查,无肝肾功能损害及其它器质性病变.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小26岁,大67岁,平均(46.15±0.37)岁.

    作者:单霄;翟晓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7例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titis,UC)以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不断变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本病主要采用药物或者手术治疗,药物治疗采用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虽急性期疗效确切,但不良反应多,易复发,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手术治疗并发症较多,选择手术治疗比较慎重.我院于2009年2月—2012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少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医辨证治疗妇科疾病腹腔镜术后发热

    腹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天数少而广受妇科患者的欢迎.腹腔镜术后发热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手术中由于电刀的使用,局部组织热损伤坏死、渗出,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术后发热的几率,一般在术后数日内出现低热,或者午后、夜间潮热,或阵发性高热,或寒热往来,绝大多数经抗炎、输液治疗可痊愈,但仍有少数患者经持续抗菌消炎治疗无效.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中药辨证治疗均可获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素敏;陈捷;陈丽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肠内营养剂致脾肾阳虚型泄泻38例护理体会

    肠内营养性腹泻是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经调节营养液温度及输注速度,降低营养液浓度,减少输注量并应用止泻药物后症状缓解[1].腹泻是肠内营养支持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在20%~40%左右,对肠内营养的应用和效果均造成了直接影响.腹泻严重的患者会引起营养物质的丢失、脱水以及内环境的紊乱,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疼痛,也是重症医学科护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隔姜灸神阙穴对肠内营养剂致脾肾阳虚型泄泻38例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爱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人群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由于老年人敏感性减弱,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因为延误治疗导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脏猝死,因此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致死率较高[1].且由于老年患者合并其它系统疾病的机率较高,介入治疗的风险也比较高,所以老年患者往往由于担忧介入治疗风险及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引起的上消化道等出血风险的增高而拒绝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因此如何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出血风险,降低死亡率和AMI的发生率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疗效是否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介绍如下.

    作者:陈联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太极云手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中医谓“乳岩”,由六淫内侵,肝脾气郁,冲任失调,脏腑功能失调,以致气滞血瘀、痰凝、邪毒结于乳络而成[1].目前治疗乳腺癌为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但手术创伤往往破坏了患者的肌肉、血管及神经,不但使患者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而且也带来躯体与心理方面的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和整体护理水平不断提高,乳腺癌术后的康复功能锻练及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解太极云手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对60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燕琼;李兰丽;魏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人软骨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对软骨组织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1967年Manning WK等[1]使用胰蛋白酶联合细菌胶原酶消化分离与培养人软骨细胞获得成功.目前人软骨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软骨细胞生物学研究,为髌骨软化症、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等疾病的防治及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软骨缺损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参考[2-3].鉴于中医药在防治疾病方面多靶点、多层次、多环节整体调控的独特优势,借助中医药方法干预人软骨细胞体外分离与培养的骨科方面研究也备受关注.

    作者:张庆;陈宝军;闫虎;周必洪;苏友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解毒舒肝汤治疗肝郁气滞型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临床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疗程较长,病情容易反复,逐年增多的药物虽然对病情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均无法完全清除乙肝病毒.而且飞速发展的现代经济与显著增强的精神需求、经济社会压力,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不良情绪,其中抑郁症是常见的负性情绪之一,抑郁症导致患者社会社交能力、自知力明显减退,临床治疗需要较长的疗程,医疗费用高昂[1-2].为了探析肝郁气滞型乙型肝炎合并抑郁症佳临床方案,笔者通过对本院5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斌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柴胡降逆汤合针灸对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患者疗效观察及复发研究

    作者:李秀娟;张天嵩;顾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深刺颈夹脊穴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0例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各型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60%~70%.笔者在临床上针对本病发病的病理特点,采用长针深刺颈夹脊穴,注重取穴定位、针刺手法、深度和针感传导等要素,并结合虫类药物的使用,针药并施治疗本病7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能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3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1.4%[1].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患者常合并各种内科疾病,非手术治疗需要长期卧床,易引起褥疮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为了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手术治疗得到广泛应用,对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早期采取手术干预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可[2].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交锁钉(PFN)、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现将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赖绍斌;吴惠明;方长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心脑舒通片辅助治疗急性脑梗塞53例

    脑梗塞是由供应脑组织的动脉管腔狭窄阻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多发于中老年的疾病.为降低脑梗塞造成的死亡率,我们探究心脑舒通片联合常规药物的疗效.心脑舒通片有活血祛风、平肝解郁、明目止痒等功效,传统还用于治疗偏头痛、乳闭乳痈、眩晕、风疹瘙痒、目赤翳障等,临床上能够有效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1-2].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53例,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与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50例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血管炎中常见的类型之一,以皮肤紫斑为主要表现,多累及下肢及臀部,实验室检查中常未见明显血小板减少.本病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多数认为本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血管炎性病变,可能与IgA免疫复合物介导、感染、过敏源刺激及遗传相关.临床上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胃肠道及肾脏受累.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5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伟华;陆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福建中医药杂志

福建中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中医药大学

主办:福建省中医药学会 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