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光;汤哲;方向华;刘宏军;刁丽君;项曼君
为了解安徽省幼儿园儿童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进行了此项调查,结果简报如下.1.对象与方法:按随机化原则,以班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于2001年 5~10月在安徽省内11个地、市29所幼儿园共对1204名儿童(年龄 3~6岁,平均年龄 4.39岁,其中男性儿童641人,女性儿童563人;城市儿童684人,乡镇儿童520人)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粪便标本采用金胺-酚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沙黄-美蓝染色法、金胺-酚改良抗酸复染法4种方法染色,显微镜下检查隐孢子虫卵囊.
作者:许礼发;陆军;李朝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深入和全面了解中国的自杀模式方法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使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回顾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的自杀水平和变化趋势,并对自杀死亡水平的地理分布进行验证.结果 1991~2000年中国人群自杀死亡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明显下降,依然是中国人群,特别是农村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在农村所有地区,依然保持女性自杀死亡高于男性.在农村人群中, 15~34岁有一自杀死亡高峰的独特模式,但该年龄组农村女性自杀死亡率开始呈下降趋势,对总自杀水平还没有形成显著影响.结论目前在东中部农村地区,特别靠近几省交界地区,人群自杀死亡率普遍偏高,可能与传统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农药作为主要的自杀手段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未来的20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的独特自杀模式将会逐步发生改变.
作者:杨功焕;周灵妮;黄正京;陈爱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中毒自杀未遂病例发生的特点、规律以及救治情况.方法对全国25家综合医院急诊科2001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期间收治的中毒患者进行调查,制定统一的病例信息登记表收集数据,重点对中毒未遂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查期间内共收治中毒自杀未遂患者4060例.男女性别比为 1∶2.95,绝大多数为口服毒物(占 98.40%),发生地点主要是在家中,合计3886例( 93.57%).自杀未遂者的平均年龄为 31.5岁,小8岁,大93岁.患者主要职业构成:农民排在首位,占近 1/3( 31.01%),然后依次是家务( 10.84%)、待业( 10.67%)、服务业( 9.21%)和学生( 8.82%)等.药物和农药是自杀未遂中毒的主要毒物,分别为2204例( 54.29%)和1455例( 35.84%),其中,药物以安定类为主,农药主要是有机磷和杀鼠剂.大多数首诊中毒自杀未遂病例在 1 h内就能送往医院急诊科接受抢救.县级医院中毒自杀未遂病例占中毒病例的比重显著高于省市级医院;省市、县级医院病例的性别构成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省市医院病例的首位中毒物质是药物,而县医院病例的首位毒物是农药.结论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中毒自杀未遂病例占中毒病例的很大一部分,农民、妇女自杀以及安定类药物、农药自杀等问题比较突出,应加强高危人群的教育引导,规范药物和农药的管理,并进一步提高医院急诊科对中毒患者的抢救能力.
作者:李中杰;陈曙旸;周静;吴宜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国<母婴保健法>已将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筛查列入法律条文.连云港市于2000年9月成立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并于当年开展此二项疾病的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秦良谊;唐玉娣;李玉;吴晓琳;刘波;马妍丽;赵文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依赖)、健康自评及认知功能等健康评价指标对老年人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1992年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样本,问卷调查3257例55岁以上人群,并于1994、1997和2000年对该样本进行随访,8年累计死亡1155例,失访399例.对死亡与生存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人死亡与生存在性别、年龄、文化及地区上存在明显不同.有生活依赖、健康自评差和认知水平低的老年人死亡危险性高.控制混杂因素(性别、年龄、文化、地区及慢性病史)后,上述趋势依然存在.进一步分析在控制生活依赖以外的所有因素,结果生活依赖与死亡存在独立的关系,联系更密切( OR= 2.279,95%CI: 1.573~ 3.302).以相同的方法分析健康自评和认知功能也存在同样的结果(健康自评较差者 OR= 1.920,95%CI: 1.412~ 2.412;认知功能异常者 OR= 1.888,95%CI: 1.316~ 2.709).结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健康自评以及认知功能分别对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它们对死亡既有共同作用,也是相对独立的预测指标.对于评估老年人的健康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晓光;汤哲;方向华;刘宏军;刁丽君;项曼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某地区静脉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方式及性行为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以社区为基础使用标准化问卷调查静脉吸毒人群人口学特征和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具方式、性行为情况; 通过检测研究对象的HCV抗体确定是否感染HCV.结果在静脉吸毒379人中,静脉吸毒人群HCV感染率为 71.0%(269/3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个月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和既往感染梅毒在HCV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检验发现随着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共用洗针头或注射器水的频率以及共用注射器具伙伴数的增加HCV的感染率也在增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个月共用针头或注射器、既往感染梅毒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 1.468(95%CI: 1.045~ 2.061)和 2.914(95%CI: 1.327~ 6.398).未见性行为对HCV感染的影响.结论需考虑采用定群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来进一步阐明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具方式及性行为同HCV感染的关系及其联系强度.
作者:周枫;马泽恩;胡薇;冯宗亮;陈康林;秦光明;孙乔;刘刚;梁姝;何益新;刘石柱;阮玉华;邵一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根治性切除术辅助性化疗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 1987~1992年间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97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术后辅助化疗与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统计学方法包括Kaplan-Meier法、Log-rank时序检验和Cox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7例患者中单纯手术组与术后辅助化疗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响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有: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生长方式、间质炎性反应、有无淋巴结转移、nm23表达、EGFR表达及术后化疗;早期患者中,单纯手术组术后生存率高于术后辅助化疗组,而相对晚期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两组差异未见显著性.结论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方案应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分期慎重选择,尤其应重视早期患者治疗方案及其疗效的研究.
作者:刘静;王永康;刘莹;张林;陈景寒;郑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2003年北京市救治SARS患者的住院费用和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方法统计北京市SARS临床诊断病例数据库中资料完整的1272例SARS患者住院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及其构成情况,并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来探索影响费用的因素.结果北京市SARS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和日均住院费用分别为 18 767.50元/人和 632.02元/天.总费用构成中药物治疗花费占 65.78%.经单因素分析、分层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住院天数越长花费越大,病情越重花费越大,早期发病患者花费显著高于晚期发病患者,医务人员住院费用显著高于非医务人员,有基础病的患者平均花费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公费医疗患者花费显著高于自费医疗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花费显著高于未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结论 SARS患者住院费用较高,影响SARS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有住院天数、病情、住院时期、职业、基础病及付费方式等.
作者:肖峰;陈博文;武阳丰;王月香;韩德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1298A→C多态及其和生活习惯相互作用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的淮安市楚州区开展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食管癌患者141例,人群对照228名), 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MTHFR 1298A→C基因型.结果①食管癌组中MTHFR 1298 AA、AC和CC基因型携带者的比例分别为 63.8%、 34.0%和 2.1%, 与对照组的 71.9%、 28.1%和 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MH= 6.69, P= 0.035).②在MTHFR 1298C等位基因携带者中,伴有吸烟习惯者发生食管癌的调整OR为 3.48(95%CI: 1.57~ 7.71),伴有经常饮酒的习惯者发生食管癌的调整OR为 2.91(95%CI: 1.20~ 7.08),无饮茶习惯者发生食管癌的调整OR为 3.52(95%CI: 1.64~ 7.54).MTHFR 1298AC和CC基因型与吸烟、饮酒和不饮茶在食管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系数r分别为 3.05、 3.69和 6.30.结论 MTHFR 1298AC和CC基因型对吸烟、饮酒和不饮茶增加食管癌发生风险的作用有明显的放大效应.
作者:高长明;Takezaki Toshiro;吴建中;曹海霞;刘燕婷;丁建华;李苏平;苏平;胡旭;开海涛;Tajima Kazuo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前各种新药的不断问世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不平衡、报告制度的不健全、各级医疗机构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存在,使得药源性疾病时有发生,尤其是药源性肝病的发生正在逐渐增加.但尚未见有关药源性肝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报告,为此我们对浙江北部地区8所医院近3年诊治的165例药源性肝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发病规律.
作者:殷新光;姒健敏;杨志宏;顾金森;潘学仙;沈道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进一步研究女性尿失禁与年龄的关系,我们于2002年 4~5月随机在福州某一社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调查对象为福州市某社区常住18岁以上成年女性 48 000余人,按照 1∶8随机抽样的方法入选 6066人,年龄 18~87岁,职业有工人、教师、家庭妇女、办公室职员、医务人员等.调查方法采用女性尿失禁症状调查问卷.问卷的设计参考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布里斯托女性下尿路症状调查问卷(BFLUTS),并根据我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背景做了一些调整.问卷的设计有流行病学专家指导,社区妇幼保健人员逐户入户调查发卷和收卷,并指导填写,调查前所有参加调查的妇幼保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问卷发出后由被调查者独立逐项填写完成. 诊断标准按照ICS1990年的标准.压力性尿失禁(SUI):当咳嗽、喷嚏、大笑、运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的尿湿.急迫性尿失禁(UUI):尿急、尿频、夜尿、尿量减少,不能自主控制或来不及上厕所而引起的尿湿.混合性尿失禁(MUI):上述两种情况都存在.统计学方法用SPSS 10.0数据录入,χ2检验.
作者:李亚钦;宋岩峰;何晓宇;熊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洪灾危害的卫生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洪灾危害的卫生学初评指标体系,德尔菲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综合评分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百分位数法确定等级分类,后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验证等级分类区分不同受灾程度的能力和综合评价模型所包含指标的独立性.结果建立了以洪灾危害程度为总评价目标,包含6个一级子目标和24个二级子目标的洪灾危害卫生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区分不同等级的界限, 且各等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76.11, P< 0.01), 指标之间的独立性好.结论研究中提出洪灾危害的卫生学综合评价模型, 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程度的受灾地区, 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作者:平卫伟;谭红专;杨土保;周价;刘爱忠;李硕颀;孙振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伊宁市艾滋病病毒(HIV)经异性性传播状况.方法对1997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间婚检查出的HIV感染者及其阴性配偶建立队列,运用比例风险模型进行HIV抗体阳转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对象做到知情同意.结果通过对22对血清HIV抗体检测结果不一致夫妻的随访研究发现,婚后HIV阴性一方通过夫妻性传播感染HIV的发病密度为 32.49/100人年,女性通过性传播感染HIV的发病密度为 33.74/100人年.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HIV感染者配偶的阳转时间较短,平均HIV抗体阳转时间仅为 2.43年.性生活频次为HIV感染者配偶HIV抗体阳转的主要影响因素(≥3次/周和<3 次/周: RR= 1.984,95%CI: 1.045~ 3.767).病毒载量对于夫妻性传播的影响并不显著.HIV抗体阳转的配偶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未阳转者( t= 4.77, P< 0.01).结论新疆伊宁市婚检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且逐年上升,该地区已进入艾滋病高流行期.建议在HIV高流行性地区开展婚前HIV咨询和检测,同时加强婚检制度的管理,以控制HIV向一般人群中的进一步传播.
作者:毛宇嵘;郑锡文;热孜燕;潘承东;古丽肉孜;宋俊青;杨丽敏;张桂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2001年4月18日玉溪市某幼儿园7名职工中共有5例出现腹泻等症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和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确定病因是食用被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45∶H2污染的鹅肉.
作者:王树坤;刘丙兴;李曦;吴玉平;向正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环氧化物水解酶(epoxide hydrolase,EH)是参与外源性化学物质体内生物转化第二时相反应的一种重要代谢酶.编码该酶的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异,即基因多态,使其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发生相应改变.EH基因多态导致个体对环境中毒物或致癌物的易感性不同,从而发生疾病的危险性亦不同.关于EH基因多态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国内外已经有不少报道,现综述如下.
作者:曹燕燕;边建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已成为心肌梗死(心梗)后的常用药物[1,2].为此对太原地区5所医院1999~2002年1469例心梗患者ACEI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作者:吕吉元;杨丽峰;贾永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SARS具有传染性强、发病快、目前尚无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等特征,使人们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内心容易产生无助感或安全感的缺失,再加上从众效应和暗示,易引起社会恐慌.为了解2003年4月20日前后(疫情日报制前后),SARS健康教育对不同层次居民的教育效果以及全社会干预措施宣传后,人们行为、信念的改变,对武汉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了SARS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改变的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健燕;黄晓兰;陈小青;谭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探索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对304例55岁以上老年自杀死亡者家属和知情者进行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生活事件、精神疾患、死前2周抑郁程度等情况.结果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前3位的生活事件依次为患急重病或受重伤(占 59.2%)、生活规律(饮食、睡眠等)的重大变化(占 37.8%)和经济困难(占 34.5%).不管有无精神疾病,经历上述三个生活事件者的抑郁程度均显著高于未经历者.结论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较大比例经历过多个负性生活事件,某些负性生活事件可能与其死前抑郁有关.
作者:周脉耕;张艳萍;王黎君;黄正京;费立鹏;杨功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中南大学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自杀意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一般资料调查表,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中南大学三个校区大学生623名,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样本中有 14.6%的人近一年内出现自杀意念, 2.5%的人有详细的自杀计划和方法, 1.8%的人有过自杀未遂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对专业不满意、社会支持少、负性生活事件多以及抑郁倾向.结论大学生样本中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因此,根据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徐慧兰;肖水源;冯姗姗;陈希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自杀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人们只是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以社区为基础的自杀预防工作开展得很少.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自杀是可以预防的,也能显著减少自杀给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负性影响,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政府许多部门和社会机构的通力合作.
作者:费立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