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武汉市民对SARS认知、信念、行为改变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林健燕;黄晓兰;陈小青;谭晓东

关键词:武汉市民, 认知, 信念, 行为改变, 问卷调查, 治疗措施, 有效预防, 文化程度, 人们行为, 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 干预措施, 从众效应, 无助感, 传染性, 安全感, 职业, 知识, 疫情, 宣传
摘要:SARS具有传染性强、发病快、目前尚无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等特征,使人们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内心容易产生无助感或安全感的缺失,再加上从众效应和暗示,易引起社会恐慌.为了解2003年4月20日前后(疫情日报制前后),SARS健康教育对不同层次居民的教育效果以及全社会干预措施宣传后,人们行为、信念的改变,对武汉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了SARS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改变的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瑞必补尔TM(Rabipur(R))惟一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狂犬病疫苗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洪灾危害的卫生学综合评价指标研究

    目的建立洪灾危害的卫生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洪灾危害的卫生学初评指标体系,德尔菲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综合评分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百分位数法确定等级分类,后通过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验证等级分类区分不同受灾程度的能力和综合评价模型所包含指标的独立性.结果建立了以洪灾危害程度为总评价目标,包含6个一级子目标和24个二级子目标的洪灾危害卫生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区分不同等级的界限, 且各等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76.11, P< 0.01), 指标之间的独立性好.结论研究中提出洪灾危害的卫生学综合评价模型, 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程度的受灾地区, 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综合性和实用性.

    作者:平卫伟;谭红专;杨土保;周价;刘爱忠;李硕颀;孙振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5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中毒自杀未遂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中毒自杀未遂病例发生的特点、规律以及救治情况.方法对全国25家综合医院急诊科2001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期间收治的中毒患者进行调查,制定统一的病例信息登记表收集数据,重点对中毒未遂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查期间内共收治中毒自杀未遂患者4060例.男女性别比为 1∶2.95,绝大多数为口服毒物(占 98.40%),发生地点主要是在家中,合计3886例( 93.57%).自杀未遂者的平均年龄为 31.5岁,小8岁,大93岁.患者主要职业构成:农民排在首位,占近 1/3( 31.01%),然后依次是家务( 10.84%)、待业( 10.67%)、服务业( 9.21%)和学生( 8.82%)等.药物和农药是自杀未遂中毒的主要毒物,分别为2204例( 54.29%)和1455例( 35.84%),其中,药物以安定类为主,农药主要是有机磷和杀鼠剂.大多数首诊中毒自杀未遂病例在 1 h内就能送往医院急诊科接受抢救.县级医院中毒自杀未遂病例占中毒病例的比重显著高于省市级医院;省市、县级医院病例的性别构成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省市医院病例的首位中毒物质是药物,而县医院病例的首位毒物是农药.结论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中毒自杀未遂病例占中毒病例的很大一部分,农民、妇女自杀以及安定类药物、农药自杀等问题比较突出,应加强高危人群的教育引导,规范药物和农药的管理,并进一步提高医院急诊科对中毒患者的抢救能力.

    作者:李中杰;陈曙旸;周静;吴宜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苏州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G和P型别的特征

    A组轮状病毒(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为了解苏州地区R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的RV疫苗的开发和使用奠定基础,我们收集2001年12月至2002年11月5岁以下的腹泻住院患儿的粪标本,进行病毒抗原鉴定和血清分型.

    作者:武庆斌;顾红英;唐伟国;金辉;王蓓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南大学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中南大学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自杀意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一般资料调查表,以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中南大学三个校区大学生623名,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样本中有 14.6%的人近一年内出现自杀意念, 2.5%的人有详细的自杀计划和方法, 1.8%的人有过自杀未遂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对专业不满意、社会支持少、负性生活事件多以及抑郁倾向.结论大学生样本中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因此,根据大学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徐慧兰;肖水源;冯姗姗;陈希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一例轻型成人麻疹疫情处理后的几点思考

    2003年3月4日,我们接到一例疑似麻疹病例报告,遂前往处理.患者男性40岁,铁路职工,10天前曾去太谷平遥旅游,返回后约1周出现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皮疹出疹顺序为耳后-发际-前额-面部-颈部-躯干-四肢,但手掌、脚心未见丘疹,无卡他症状,结膜充血,颊黏膜周围无柯氏斑.患者无免疫史,一同外出人群中未见此类症状者.

    作者:李怀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与肺炎衣原体关系的多因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严重的临床类型,而动脉粥样硬化(As)的感染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AMI患者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探讨AMI与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

    作者:付凌雨;时景璞;曹晓红;何成一;栗印军;李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SARS医院内感染因素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医护人员是SARS的高危人群[1,2].为寻找诊治、防护等行为因素中可能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修正预防控制措施指引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3年4~5月对广州市内5家医院参与了SARS患者诊治工作的部分感染和未感染的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

    作者:高立冬;殷文武;林伟生;邹钦;张贤昌;李灵辉;周端华;梁文佳;林锦炎;余德文;彭国文;何剑峰;曾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健康指标对老年人发生死亡预测价值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依赖)、健康自评及认知功能等健康评价指标对老年人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1992年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样本,问卷调查3257例55岁以上人群,并于1994、1997和2000年对该样本进行随访,8年累计死亡1155例,失访399例.对死亡与生存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人死亡与生存在性别、年龄、文化及地区上存在明显不同.有生活依赖、健康自评差和认知水平低的老年人死亡危险性高.控制混杂因素(性别、年龄、文化、地区及慢性病史)后,上述趋势依然存在.进一步分析在控制生活依赖以外的所有因素,结果生活依赖与死亡存在独立的关系,联系更密切( OR= 2.279,95%CI: 1.573~ 3.302).以相同的方法分析健康自评和认知功能也存在同样的结果(健康自评较差者 OR= 1.920,95%CI: 1.412~ 2.412;认知功能异常者 OR= 1.888,95%CI: 1.316~ 2.709).结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健康自评以及认知功能分别对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它们对死亡既有共同作用,也是相对独立的预测指标.对于评估老年人的健康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晓光;汤哲;方向华;刘宏军;刁丽君;项曼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医院职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分析

    医院是乙型肝炎(乙肝)传播的主要场所,为评估医院职工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2002年我们对全院1723名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现将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 抗-HBs)的检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钟珍;赵学军;陈文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武汉市民对SARS认知、信念、行为改变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SARS具有传染性强、发病快、目前尚无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等特征,使人们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内心容易产生无助感或安全感的缺失,再加上从众效应和暗示,易引起社会恐慌.为了解2003年4月20日前后(疫情日报制前后),SARS健康教育对不同层次居民的教育效果以及全社会干预措施宣传后,人们行为、信念的改变,对武汉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了SARS相关知识、信念、行为改变的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健燕;黄晓兰;陈小青;谭晓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北京市SARS临床诊断病例数据库的设计、过程、质控及评估

    目的建立北京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临床诊断病例资料数据库,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坚实基础.方法由北京市SARS救治指挥中心组织有关专家设计,分为首诊、生命体征、症状体征、治疗、实验室检查、住院花费6个分库,共包含686个项目.由医护人员经培训后采用统一的专用录入程序进行录入.然后经过(1)专用程序检查验收;(2)5%病历逐项核对;(3)转院病历链接;(4)文字信息编码转换;(5)标准数据库结构转化;(6)计算机程序依据2003年5月3日卫生部标准核实诊断;(7)剔除不合格病例等步骤,终形成数据库.结果数据库终纳入被核实的临床诊断病例2148例,资料完整病例1291例.全部病例和资料完整病例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和居住地构成上几乎完全相同,发病时间曲线近于重合;除少数首诊指标外,完整病例各项指标的数据完整率与全部病例无明显差异.数据库中,首诊信息数据完整率 73%~100%;主要症状体征信息数据完整率接近90%;各种药物和氧气治疗信息的数据完整率均近100%;生命体征信息中体温和脉搏数据完整率分别为98%和90%;转归信息完整率100%,住院花费信息完整率98%.结论北京市SARS临床病历数据库所收录的病例数量较完整,且其中的资料完整病例对全部病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临床基本指标的数据完整情况总体上令人满意,适宜开展相关临床研究.

    作者:北京市SARS医疗救治指挥中心科技攻关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304例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负性生活事件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探索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对304例55岁以上老年自杀死亡者家属和知情者进行调查,了解死者生前生活事件、精神疾患、死前2周抑郁程度等情况.结果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前3位的生活事件依次为患急重病或受重伤(占 59.2%)、生活规律(饮食、睡眠等)的重大变化(占 37.8%)和经济困难(占 34.5%).不管有无精神疾病,经历上述三个生活事件者的抑郁程度均显著高于未经历者.结论老年自杀死亡者死前较大比例经历过多个负性生活事件,某些负性生活事件可能与其死前抑郁有关.

    作者:周脉耕;张艳萍;王黎君;黄正京;费立鹏;杨功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03例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IgG血清抗体变化规律

    目前SARS的流行特点和规律还不明确,传播途径和致病机理也不十分清楚.为了更好地诊治和预防SARS,我们对某医院爆发的病例进行了个案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对象与方法:选取北京某部医院临床确诊的103例SA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采用卫生部颁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自患者入院后每隔 1~2周采集一次标本,直至出院.个案调查采用统一设计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职业、发病时间、诊断时间等)、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头痛、呼吸困难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肝功、肾功等)、X线检查结果和有无外出史、接触史、住宅类型和环境卫生等.试验方法采用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共同研制的SARS冠状病毒抗体(IgG)酶联免疫法诊断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由Excel 2000软件录入数据,利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作者:汤芳;王登高;张泮河;刘玮;左曙青;方立群;赵秋敏;詹琳;杨红;曹务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药源性肝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目前各种新药的不断问世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不平衡、报告制度的不健全、各级医疗机构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存在,使得药源性疾病时有发生,尤其是药源性肝病的发生正在逐渐增加.但尚未见有关药源性肝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报告,为此我们对浙江北部地区8所医院近3年诊治的165例药源性肝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发病规律.

    作者:殷新光;姒健敏;杨志宏;顾金森;潘学仙;沈道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国的自杀现状及未来的工作方向

    自杀是中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人们只是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以社区为基础的自杀预防工作开展得很少.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自杀是可以预防的,也能显著减少自杀给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负性影响,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政府许多部门和社会机构的通力合作.

    作者:费立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江苏省连云港地区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结果分析

    我国<母婴保健法>已将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筛查列入法律条文.连云港市于2000年9月成立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并于当年开展此二项疾病的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秦良谊;唐玉娣;李玉;吴晓琳;刘波;马妍丽;赵文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具方式和性行为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某地区静脉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方式及性行为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关系.方法以社区为基础使用标准化问卷调查静脉吸毒人群人口学特征和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具方式、性行为情况; 通过检测研究对象的HCV抗体确定是否感染HCV.结果在静脉吸毒379人中,静脉吸毒人群HCV感染率为 71.0%(269/3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个月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和既往感染梅毒在HCV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性检验发现随着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共用洗针头或注射器水的频率以及共用注射器具伙伴数的增加HCV的感染率也在增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3个月共用针头或注射器、既往感染梅毒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 1.468(95%CI: 1.045~ 2.061)和 2.914(95%CI: 1.327~ 6.398).未见性行为对HCV感染的影响.结论需考虑采用定群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来进一步阐明静脉吸毒共用注射器具方式及性行为同HCV感染的关系及其联系强度.

    作者:周枫;马泽恩;胡薇;冯宗亮;陈康林;秦光明;孙乔;刘刚;梁姝;何益新;刘石柱;阮玉华;邵一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安徽省29所幼儿园儿童隐孢子虫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安徽省幼儿园儿童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进行了此项调查,结果简报如下.1.对象与方法:按随机化原则,以班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于2001年 5~10月在安徽省内11个地、市29所幼儿园共对1204名儿童(年龄 3~6岁,平均年龄 4.39岁,其中男性儿童641人,女性儿童563人;城市儿童684人,乡镇儿童520人)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粪便标本采用金胺-酚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沙黄-美蓝染色法、金胺-酚改良抗酸复染法4种方法染色,显微镜下检查隐孢子虫卵囊.

    作者:许礼发;陆军;李朝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北京市SARS临床诊断病例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2003年北京市救治SARS患者的住院费用和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方法统计北京市SARS临床诊断病例数据库中资料完整的1272例SARS患者住院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及其构成情况,并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来探索影响费用的因素.结果北京市SARS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和日均住院费用分别为 18 767.50元/人和 632.02元/天.总费用构成中药物治疗花费占 65.78%.经单因素分析、分层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住院天数越长花费越大,病情越重花费越大,早期发病患者花费显著高于晚期发病患者,医务人员住院费用显著高于非医务人员,有基础病的患者平均花费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的患者,公费医疗患者花费显著高于自费医疗患者,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花费显著高于未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结论 SARS患者住院费用较高,影响SARS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有住院天数、病情、住院时期、职业、基础病及付费方式等.

    作者:肖峰;陈博文;武阳丰;王月香;韩德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