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萍;薛小平;吴前雄;林友红
笔者自1998年3月至2000年3月,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本病52例,并与西药封闭疗法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雪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术后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是一种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笔者采用清热通腑消胀法,取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58例,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桂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从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住本科的2型糖尿病,用自拟协定方为基本方辨证加减并配合口服降糖西药治疗,经临床观察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姜钦;李红;吕绍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Hunt综合征是临床上较少见的疾病,我科自1992年5月至1999年7月共收治10例Hunt综合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金雄;潘振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急性胰腺炎合并多发性浆膜腔积液强烈提示为重症胰腮炎,且预后凶险[1].腹水在重症胰腺炎中很常见,有腹水者几乎都是重症[2].重症胰腺炎是胰腺间质水肿、脂肪坏死、血管出血引起的,胰液可渗入或漏入腹腔,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胰液累及腹膜和肠系膜,引起出血和渗出.我们自1996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并腹水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奕珊;林振川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黄疸是衡量病毒性肝炎病情轻重的一个重要指标,黄疸的加深或减退是反应疗效的重要指标.重度黄疸的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往往疗效差,黄疸持续时间长.作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对重度黄疸的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进行探索,报告如下.
作者:张良宏;郑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3 a来,笔者以健脾除湿汤为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泉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于1990年至1992年采用西比灵和复方丹参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与1986年至1990年单独应用复方丹参治疗突发性耳聋各2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显示前者疗效明显提高,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萍;薛小平;吴前雄;林友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咳嗽一般经化痰、止咳、消炎等治疗,很快痊愈,但少数患者虽经以上治疗仍久咳不愈,病程数10 d至年余.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咳嗽42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连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从1995年5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37例小儿病毒性脑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兰平;魏妙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选择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常规抗心绞痛冶疗症状缓解不理想者,静滴凯时(前列地尔注射液,由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本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老年性白内障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在我国是致盲的首位眼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防治药物.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手术治疗费用昂贵,病人不仅遭受痛苦,而且并发症在所难免.祖国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不少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报道,从中寻求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具有广阔的前景.现就中药防治老年性白内障的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王勇;祁明信;黄秀榕;汪朝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Ins)在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方面受损,即一定量的Ins产生生物学效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由此派生的糖、脂代谢紊乱,可导致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IR是其共同的病理机制和联系纽带.2型糖尿病(NIDDM)患者无论肥胖或非肥胖均有IR,其中肥胖者IR更为明显.引起NIDDM的IR原因可分为3种情况:①胰岛β细胞分泌产物异常,Ins降解加速;②血循环中存在Ins拮抗物:包括激素性与非激索性;③胰岛素靶细胞缺陷:包括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下降,结合后发挥生物学效应差的一系列功能紊乱[1].治疗应针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着手,减轻IR,防治其所致的代谢异常,从而提高NIDDM的临床治疗效果.目前的治疗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孙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用温中滋阴法治疗慢性胃炎6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国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呃逆是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攒竹、睛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林鹉;李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系风寒湿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而致肩关节出现疼痛,活动不利,一般分为风寒湿型和瘀滞型,笔者在此基础上经临床多年观察,采用下述辨证分型治疗,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振刚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乳儿腹泻的病因除了外感六淫等因素外,多由于乳儿对母乳中的某种成分不适应所致,如母亲患外感、食积、腹泻以及素体阴阳气血的盛衰,都能引起母乳的变化,乳儿食后出现不适而腹泻.因此,在对乳儿腹泻的辨证论治过程中,除了要对其本人的腹泻进行辨证分析外,应注意对其母体的状况进行辨证,有针对性地调整母体的内环境,以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子母同治的方法治疗乳儿腹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203例用此种方法治疗乳儿腹泻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树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杨友鹤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出生于中医世家,从医70载,学验俱丰,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的诊治,治疗糖尿病法遵仲景,辨证准确,用药合理,效果卓著.今简介于下.
作者:郝现军;王冠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百忧解(盐酸氟西汀)是高效、高选择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能改善情感状态,是治疗抑郁症精神障碍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我们于1998年7月~1999年2月应用百忧解治疗抑郁症,并用中医分型来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运坤;张小聆;翁振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糖尿病即传统医学所称的消渴病,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临床以病程持久、缠绵难愈、并发症多为其特征.究其为病虽见症多端,但总不外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或过服温燥药物,导致阴津亏损,燥热内生的病理改变,日久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而清热泻火、养阴生津、健脾益气、滋阴补肾、补肾涩精、活血化瘀乃中医治疗及护理之大法.
作者:郭建辉;黄春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