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寿;刘锦
1附子的效用附子温阳益火,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风寒湿痹,踒蹙拘挛,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用之得当,其效甚捷.古代医家善用附子者当首推张仲景,在其所著的<伤寒论>中,用附子有20方37条[1],<金匮要略>有11方16条[2],著名的方剂如附子汤、四逆汤、桂枝加附子汤、大黄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泻心汤、附子理中汤、真武汤、术附汤等,沿用至今,用之得当有立竿见影之效.
作者:李金兰;范尚坦 刊期: 2001年第01期
Hunt综合征是临床上较少见的疾病,我科自1992年5月至1999年7月共收治10例Hunt综合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金雄;潘振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泄泻多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情志不遂、脏腑虚弱等所致.临床辨证分为寒湿困脾、肠道湿热、食滞胃肠、肝气郁滞、脾肾阳虚等.近年来,我院实施辨证施护,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自1998年3月至2000年3月,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本病52例,并与西药封闭疗法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雪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对肝癌化疗后病人配合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经肝动脉插管化疗后80例肝癌病人,将其随机分组,其中,中药治疗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30~60岁.插管化疗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纳差等症状,按中医辨证分型属脾虚湿盛28例,湿热内蕴1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2~65岁.肝功能分级按国际通用的Child分级,A级:血清胆红素<34.2 μmol/L,血清白蛋白>35 g/L,腹水无,营养状况好;B级:血清胆红素34.2~51.3μmol/L,血清白蛋白30~35 g/L,腹水少量,营养状况尚可;C级:血清胆红素>51.3 μmol/L,血清白蛋白<30 g/L,,腹水多量,营养状况差.其中治疗组肝功A级25例,B级15例;对照组肝功A级27例,B级13例.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王振飞;黄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10 a来,笔者运用点穴按摩法配合练功活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2例中,男25例,女37例;年龄小40岁,大65岁;40岁2例,41~50岁21例,51~60岁3例,61岁以上2例;病程短1个月,长4 a;左肩35例,右肩24例,双肩3例;有外伤史13例,无明显原因49例.
作者:刘恭样;陈大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糖尿病即传统医学所称的消渴病,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临床以病程持久、缠绵难愈、并发症多为其特征.究其为病虽见症多端,但总不外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或过服温燥药物,导致阴津亏损,燥热内生的病理改变,日久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而清热泻火、养阴生津、健脾益气、滋阴补肾、补肾涩精、活血化瘀乃中医治疗及护理之大法.
作者:郭建辉;黄春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994~1999年,我们采用大黄结合西药一般治疗急性胰腺炎(AP)50例,并按随机原则设西药对照组50例,经临床统计分析,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冰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科从1995年5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37例小儿病毒性脑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兰平;魏妙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急性期针刺健侧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并设对照组33例进行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黄彤;刘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与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关系密切.近20 a来,我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多着眼于稳定性心绞痛,对不稳定心绞痛关注较少.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与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胰岛素抵抗是否存在差别?不稳定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是否有内在联系?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中医药防治不稳定心绞痛工作的开展.
作者:詹萍;施卿卿;郭云庚;孙光;熊尚全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用温中滋阴法治疗慢性胃炎6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国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从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住本科的2型糖尿病,用自拟协定方为基本方辨证加减并配合口服降糖西药治疗,经临床观察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姜钦;李红;吕绍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于1990年至1992年采用西比灵和复方丹参联合治疗突发性耳聋,与1986年至1990年单独应用复方丹参治疗突发性耳聋各2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显示前者疗效明显提高,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萍;薛小平;吴前雄;林友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黄疸是衡量病毒性肝炎病情轻重的一个重要指标,黄疸的加深或减退是反应疗效的重要指标.重度黄疸的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往往疗效差,黄疸持续时间长.作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对重度黄疸的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进行探索,报告如下.
作者:张良宏;郑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自1998年来治疗梨状肌综合征60例,将其分为2组.自拟中药内服、外洗综合治疗30例(治疗组),局部封闭30例(对照组).经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王道铨;王运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选择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用常规抗心绞痛冶疗症状缓解不理想者,静滴凯时(前列地尔注射液,由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本端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乳儿腹泻的病因除了外感六淫等因素外,多由于乳儿对母乳中的某种成分不适应所致,如母亲患外感、食积、腹泻以及素体阴阳气血的盛衰,都能引起母乳的变化,乳儿食后出现不适而腹泻.因此,在对乳儿腹泻的辨证论治过程中,除了要对其本人的腹泻进行辨证分析外,应注意对其母体的状况进行辨证,有针对性地调整母体的内环境,以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子母同治的方法治疗乳儿腹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203例用此种方法治疗乳儿腹泻的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树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60~65岁28例,66~70岁12例,70岁以上5例;病程长7 a,短0.5 a.38例门诊治疗,7例住院治疗.本组病例中,每日泄泻3次者15例,4次者20例,5~7次者7例,矢气出便或每次小便时排大便者3例.全部病例病史、临床表现均符合慢性泄泻诊断标准:不同程度大便下泄不成形,口淡不渴,腹部隐痛,喜按喜温,食后欲便,嗜睡,泄泻不消化物或澄澈清冷、泡沫粘冻,或鸡鸣泄泻,或矢气出便,或遇劳泄泻次数增多,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惧食冷物,面或萎黄,进油腻大便频多,舌质淡或虚胖齿印,苔白腻无根或见滑苔,脉弦无力或弦硬,或沉细而弱.所有病例均经过西药治疗效果不显,多项检查排除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和器质性病变.
作者:庄维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术后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是一种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笔者采用清热通腑消胀法,取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58例,收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桂铭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