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华;王洪林;韦丽琴;李立明;李俊
目的分析广东省艾滋病患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AIDS)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寻找控制措施.方法分析全省的HIV常规、哨点、行为监测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1996年底首次发现静脉吸毒者HIV阳性以来,HIV/AIDS报告数年平均上升86.2%,静脉吸毒占的比例从1996年前的1.4%上升到1999年的91.0%;吸毒者61.3%为HIV-1C亚型.结论 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静脉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当前工作重点是预防HIV/AIDS从吸毒人群向暗娼以及一般人群传播,并开展行为监测和干预.
作者:林鹏;许锐恒;曾常红;王晔;李晖;林矛;颜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方法对2000年期间住院病房收治的12 41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者378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04%.不同性别、年龄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增高;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35.99%)、上呼吸道(22.95%)、泌尿道(17.63%)和胃肠道(10.39%),其中主要为白色念珠菌(15.78%)、铜绿假单胞菌(13.15%)、肠球菌(11.84%),医院感染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6.03%,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3.68%,真菌占15.78%.医院感染致死率为14.29%. 结论医院感染与性别、年龄、住院科室和侵袭性操作等密切相关,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
作者:王雪涛;周浩;王旭涛;褚德发;周清德;邓亚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佳围产保健与儿童保健的监测方法与应用,为母婴与儿童提供及时、系统的保健服务.方法新婚妇女在婚前检查时建立围产保健册,随后开始月经监测.确定早孕后,定期作产前复查等监测,直到产后42 d为止;新生儿应在出生42 d内建立儿童保健册,然后根据监测对象的年龄与常规体检的原则,完成相应年龄段的询问、体检、实验室检查与评价.监测全程均有质量控制措施,所有的监测结果均录入计算机,实现计算机化管理.结果该监测系统已经在我国的32个县(市)中实施,覆盖地区的总人口超过2千万.从1993年至今,围产保健监测系统已成功地连续运转了8年,儿童保健监测系统已成功地连续运转了4年.结论该围产保健与儿童保健监测系统适合我国国情,运转顺利,对促进和提高当地的妇幼保健与儿童保健工作水平、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郑俊池;王红;赵平;呼和牧人;李松;叶荣伟;王龙;王昱;李竹;季成叶;周永兰;陈雅芬;沈泉珍;徐加福;杨瑞兰;侯广旺;刘育红;王建国;吴立民;陈华;陈浩;王海明;薛明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检测急性肠道感染性腹泻中大肠埃希菌并了解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我们于2000年5~10月收集了我院肠道门诊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人543份粪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凝集实验以检测致腹泻大肠埃希菌,并用10种抗生素检测该菌的药物敏感性,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吴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新生儿破伤风(NNT)是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疾病,为掌握该病的流行规律及发病因素,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现对江西省1996~1999年NNT疫情进行分析.
作者:程慧健;王东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现代信息技术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的统称.众所周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正在对整个医学科学产生影响.但相对于其他医学学科,现代信息技术对流行病学的影响有其独特之处.
作者:任爱国;李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新疆和田地区是各类肠道传染病高发区,婴儿腹泻病发病常年均有报道.根据我区地理环境、民族特征,为进一步了解我区婴儿腹泻发病的原因,我们通过免疫接种工作,不同季节对部分县市的城镇、农村,选择1999年内≤10个月龄近10 d内有腹泻病史及影响因素的婴儿进行逐门入户问卷调查.详细询问喂养方式、母亲及婴儿个人卫生习惯和状况、母亲健康意识程度等内容进行调查.
作者:文前;开赛尔;莫合塔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高龄老年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的分布,探讨apoEε4等位基因和AD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系统整群抽样方法获取样本进行社区横断面研究.调查广州市荔湾区75岁以上的老年居民3 825名,按DSM-Ⅲ-R和NINCDS/ADRDA的诊断标准,从中筛选出无血缘关系的散发性AD患者190例,其中110例接受抽血检查,并以该人群中518名接受抽血检查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用PCR-RFLP技术,检测以上两组的apoE基因型.结果 AD组apoEε2、ε3、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0.0%、83.2%、6.8%,对照组apoEε2、ε3、ε4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84.3%、6.5%.AD组与对照组在apoE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广州市荔湾区7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未发现apoEε4等位基因与散发性AD之间有显著性关联.
作者:赖世隆;陈云波;温泽淮;梁伟雄;王奇;侯孟君;杨志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简便技术并用于调研该地区空调冷却水中军团菌的分布等.方法用简法配制军团菌培养基;以烛缸取代CO2培养箱;仅依据菌落形态的符合和在血琼脂上不生长初判军团菌;并用简式作定量.结果应用简化和定量的方法于1997年7月至1999年6月,从上海市卢湾区6类建筑物47个定点的371件空调冷却水样中,检出了185件军团菌,检出率达49.87%,其中地铁站达69.36%.结论建立了简化的军团菌培养分离和定量法,以此法在历经3年较系统的定点调研中,检出率达49.87%,非常显著地高于国内已发表的资料而与国外相近.其中地铁站冷却水的军团菌检出率和菌量均高,故其传播军团病的危险性应引起注意.
作者:胡君生;夏建英;杨兰萍;庄昕;陈长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套电子化的生育健康监测系统,使数据的采集、运转、汇总分析、信息反馈及管理等完全实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进一步提高生育保健服务和科学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已有的围产保健监测、儿童保健监测和出生缺陷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电子化研究,包括电子保健册、数据运转及信息反馈等系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网络实现设计.结果主要成果包括:(1)建立了电子数据采集系统;(2)建立了电子数据运转系统;(3)建立了电子信息反馈系统;(4)建立了相应的辅助系统.结论这是国内首次建立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生育健康电子监测系统,它具有许多优点和特性,解决了数据在采集、运转及反馈过程中的不准确性、不安全性和迟滞性等重大问题.目前,已在全国22个市(县)推广使用了这套电子监测系统,并收到很好效果.
作者:叶荣伟;郑俊池;呼和牧人;洪世新;关予北;王枚;李竹;廖传颉;李松;孙霞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的发病年龄、病情程度、发病季节及发病诱因等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220例有家族史和547例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以及647名正常对照进行调查,用EPI info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220例有家族史银屑病患者中,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的患病率分别为16.98%、2.70%.而对照的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的患病率分别为0.59%、0.19%.②有家族史银屑病患者中,女性平均年龄、平均发病年龄较男性早,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t=1.715 0,P<0.05).有家族史男性发病年龄较无家族史男性要早,而女性患者中则差异无显著性(t=0.739 2,P>0.05).③发病诱因、病情程度及发病季节在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间无统计学意义,但环境因素无论对有家族史还是对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χ2=0.23,P<0.05).结论除平均年龄、平均发病年龄在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中存在统计学上显著差异外,发病诱因、病情程度及发病季节等则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遗传因素在有家族史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进一步论证了银屑病是一个多因素遗传病.
作者:王红艳;张学军;杨森;王福喜;刘涛峰;魏生才;陈珊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性,54岁,因发热27 d于2000年5月20日入院.该患者于4月24日受凉后出现高热,9 d后出现左季肋区疼痛,在当地医院拍片示左下肺炎累及胸膜,彩超示脾梗塞,静脉点滴先锋霉素Ⅴ号、清开灵、复方丹参20 d,疼痛消失,仍高热,转入我院.
作者:葛芳;李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宁波市实施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计划免疫7年后,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调查1982~1995年出生儿童血清HBsAg和抗-HBs阳性率(RIA法). 结果① 1992~1995年出生的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为2.66%,比未免疫人群(10.95%)下降了75.71%(χ2=22.91,P<0.000 1); ②免疫人群抗-HBs阳性率达65.95%,显著高于未免疫人群的41.03%(χ2=113.67,P<0.000 1);③在计划免疫后的第5~7年起显现了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和抗-HBs阳性率下降的迹象. 结论宁波市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7年后,儿童对HBV已呈现出高免疫、低感染的特征;但需进一步研究计划免疫4~5年后,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升高、抗-HBs阳性率下降的现象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适时问题.
作者:陈衡平;周爱明;王仁元;许国章;周本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研究我国人群中吸烟和原发性帕金森病(PD)有无相关性,我们对一组PD患者及相应对照进行了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宁;孙圣刚;王涛;陈吉相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82年以来,我国从患者体内分离出军团菌,并发现国内许多地区有散发及爆发流行[1].现将我院1999年4月份在某新兵大队中发现军团菌病21例报道如下.
作者:殷常乐;李泰田;张名学;任红宇;邱琼;万超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包头市农、牧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同时比较农、牧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上存在的差异. 方法采用WHO推荐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the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入户访问调查. 结果①农、牧区老年人SF-36量表的加权总分分别为64.16±18.76和73.94±17.48,经年龄和性别调整后表现为牧区老年人得分高于农村老年人(F=137.8,P<0.001).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慢性病、年龄、就医情况、文化程度和性别.影响牧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慢性病、就医情况、婚姻状况、年龄和经济收入.结论从生活质量角度来看,没有文化、丧偶、收入低的老年人是社会的脆弱人群,在制订和实施卫生服务以及社会保障政策时应予以重点考虑.
作者:王素华;王洪林;韦丽琴;李立明;李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 2000年1月北京郊区某新兵训练营地发现2例博杰曼军团菌肺炎.为了解该部队的感染率和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统一表格个案调查.检测血清Lp1-14、Lm、 Lboz 、Ljor、Ld和Lk 抗体;同时外环境采水作细菌分离培养.结果该部队新兵感染率为33.00%(67/203),患病率为8.87%(18/203).18例患者中,肺炎型2例、庞蒂亚克热型16例.结论认为是一起由博杰曼军团菌(Lboz)引起的军团菌病爆发.
作者:邓长英;房兴胜;杨选平;张树修;王士堂;姜威;万超群;任红宇;邱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1995~1999年梅毒流行的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各市、县每月上报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5年来,广东省梅毒发病率迅猛增长,从1995年的1.81/10万增长至1999年的15.17/10万,年平均增长率为133.37%;梅毒在上报的8种性病病种的构成比也逐年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125.40%;以早期(一、二期)梅毒为主,占91.02%,各年梅毒病例的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以男性为多;各年梅毒病例与性别的关系差异有显著性(P<0.00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年龄组,各年龄组的梅毒发病差异有显著性(P<0.001);传染来源主要是非婚性接触,占77.31%.结论应在全社会中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推广使用避孕套;规范梅毒的诊治,从而控制梅毒的发病率.
作者:陈永锋;郑道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未婚人工流产(人流)女青年的避孕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影响避孕行为的因素.方法以Lawrence的Procede-Proceed健康促进计划模式为基础的调查问卷,对306例自愿要求人工流产,年龄在18~24岁的未婚女青年进行横断面的调查.结果近12个月以来,仅有13% 的女青年坚持每次性行为都使用避孕方法,偶尔使用和从未使用者的比例分别为26% 和27%.在224例曾经用过避孕方法的女青年中,常用的方法分别是避孕套(49%)、体外排精(28%)、安全期(16%).在从未使用任何避孕方法的女青年中,73%认为没想到会怀孕是主要的不避孕的原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女青年对避孕知识的了解,对意外妊娠风险的认识,男友对避孕方法使用的态度,与男友讨论避孕方法,对避孕服务可及性的感受是影响女青年既往避孕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亟需对未婚青年开展有关避孕知识的性教育,提高对意外妊娠风险和人工流产并发症的认识,促进男性积极参与避孕,加强性伴侣之间有关避孕方法的交流.
作者:吴久玲;王临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一种疾病,由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于1988年正式命名.这是一种以疲劳、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差、睡眠障碍和抑郁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的综合征.CFS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活动和身体健康,50%以上的患者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当代快节奏、高压力和多变的环境中,临床上以慢性疲劳为主诉的患者日益增多,因此,CDC预测CFS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有关CFS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据我们统计,仅1999年列入科学引用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的CFS相关论文就达154篇,2000年前10个月列入SCI的相关论文则达到149篇之多,国内重要期刊在近5年发表的CFS研究论文也在35篇以上.本文仅就CFS的流行特征与临床诊断标准、CFS的近期研究、心理与社会因素对CFS的影响以及认知行为疗法在CFS治疗中的应用等问题作一些简要回顾和分析.
作者:张智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