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贵州省1998年49起伤寒爆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潘家秀;陶沁;何平;聂炜;姚光海

关键词:贵州省, 伤寒爆发, 爆发疫情, 发病数, 流行强度, 卫生防疫站, 疫情分析, 流行病学, 调查材料, 爆发流行, 受威胁, 罹患率, 发病率, 多发病, 常见病, 病死率, 爆发性, 死亡, 伤害, 人口
摘要:伤寒是贵州省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数和发病率都高居全国平均水平,为减轻爆发性流行对人们健康造成的伤害,降低发病频率和流行强度,将贵州省1998年49起伤寒爆发疫情分析如下.1.流行强度:贵州省1998年共发生49起伤寒爆发流行,发病5 455例,占全省总发病数(13 665例)的39.92%,死亡10例,病死率0.18%,与1997年(55起)相比,发病起数下降10.91%,而发病数上升495.42%.在49起爆发疫情中,有流行病学调查材料报到省卫生防疫站的只有15起,受威胁人口达40 173人,发病2 966例,罹患率为7.38%.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跌倒的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

    跌倒是老年人群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30%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跌倒一次或多次[1],而且老年跌倒概率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几率高达50%.由于大多数的跌倒并不造成死亡或很重的伤害,许多人对老年人跌倒并不以为然,但跌倒可能造成严重损伤,约有5%的跌倒会造成骨折,10%或更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或脱臼等[2],严重降低老年人活动能力,跌倒已成为老年人群中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

    作者:李林涛;王声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3 019名战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检测结果

    为了严把新兵兵源质量关和确保超期服役士官的战斗力,不断提高部队群体健康水平,我们对2000年12月入伍的新兵以及入伍2年以上战士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1.对象和方法:(1)检测对象:3 019名体检者中,1 740名新兵来自河南、辽宁、吉林、山东、江苏、安徽和湖北,年龄均为18岁;595人为服役2年的战士,年龄均为20岁;566人为服役3年的战士,年龄均为21岁;188人为服役5~8年的战士,年龄在23~26岁之间.均为男性.

    作者:洪波;王军全;杨荣昌;覃万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人用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临床观察及免疫学效果研究

    国际上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狂犬病纯化疫苗,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法国巴斯德梅里厄公司生产的狂犬病纯化疫苗,该疫苗不仅效价稳定,注射后副反应也极其轻微.Vero细胞作为基质制备疫苗的安全性已得到国际认可,由武汉、长春、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共同研制的Vero细胞狂犬病纯化疫苗于1999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临床研究,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疫苗:观察组疫苗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武汉苗),批号:9801、20000401;对照组疫苗为法国维尔博疫苗(法国苗),批号为P1260-2.

    作者:乐威;何春辉;夏智;詹晓梅;卢颖;桑爱军;曾繁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广西北海市城乡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分析

    生殖道感染包括性传播感染已成为全球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紧急研究需求之一.由于诸多原因,我国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缺乏较可靠的数据.本研究旨在利用标准方法,探讨已婚育龄妇女6种常见生殖道感染率及其与使用不同避孕方法之间的关系.1.材料和方法:2000年3月我们于广西北海市城郊4个乡镇按分层抽样方法选取20~39岁的已婚育龄妇女390名.所有对象接受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①淋病:尿道和宫颈标本培养;②梅毒:初筛采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确诊应用梅毒螺旋体血凝反应;③尖锐湿疣:临床观察加醋酸白试验;④衣原体:Clearview立明快速板;⑤滴虫:湿片镜检;⑥霉菌:湿片镜检.

    作者:赵鹏飞;钱汉竹;周颖燕;罗琳;孙青;唐德华;李树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天水市农村鼠药中毒调查

    1999年3月至2000年11月天水市所辖武山县、北道区和甘谷县农村发生6起96人鼠药中毒,16例死亡,中毒率2.89/10万,毒死率30.21%.中毒者中小年龄1岁,大79岁;男性67例,女性29例,男女之比为2.31∶1;职业全为农民;引发中毒季节分布为11月到3月,8月份也有少量中毒发生.从每次调查采取的食物、呕吐物、胃内容物等样品中,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法均检测出不同浓度毒鼠强成分,高达160 mg/kg.

    作者:许海魁;潘临平;史东坡;马茂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已婚育龄妇女现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994年我国政府提出了计划生育部门要从单纯约束群众的生育行为转变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上来.各级政府和科研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开展避孕知情选择,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促进生殖健康.目前我国对已婚育龄妇女现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的报道较少.笔者对安徽省宣州市707名已婚育龄妇女对现用避孕方法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在全国推广避孕知情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武俊青;陈锡宽;高尔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有必要开展疾病负担评价指标的研究和讨论

    我国每年伤害死亡约70万人(死亡率为57.190/10万),是居民的第4位或第5位死亡原因,也是1~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每年估计有5 000万人发生一次以上伤害(发生率为4.21%),就医人数约3 300万人,其中住院950万;伤害导致暂时性功能受损者约250万,残疾65万人(残疾率为54.166/10万).伤害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YPLL)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分别占全死因的10.90%、24.37%和16.69%[1];平均每一例死亡带来的YPLL年数伤害为25年,肿瘤或传染病为9年,心脑血管疾病为3年;随着25年潜在寿命损失,一例伤害死亡的潜在工作损失年数(WYPLL)和潜在价值损失年数(VYPLL)均为11年[2].美国1996年报告伤害死亡147 126例,低于心脏病(733 361例)、癌症(539 533例)和脑卒中(159 942例);但YPLL为1 919/10万,高于癌症(1 554.2/10万)、心脏病(1 222.6/10万)和HIV感染/艾滋病(401.9/10万);伤害的估计费用为2 600亿美元,等于癌症(1 151亿元)和心脏病(1 449亿元)的总和.1999年我国石家庄市平均每例伤害的医疗费用为824元[3],深圳市为1 381元[4],伤害的医疗费用全国一年估计为271亿至455亿元人民币.若按国际上一般以伤害的医疗费用占总体社会损失20%计算[5],我国伤害实际上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估计为1 355亿至2 275亿人民币.

    作者:王声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手足口病1 602例报告

    2000年5~7月山东省招远市发生了一起该市有史以来大、全国罕见的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累及数千名小儿,以市区为疫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于全市16个乡镇.高峰期市区几家幼儿园被迫停业.该病传染性极强,主要感染婴幼儿,并延及年长儿.年龄越小症状越重,3例婴幼儿因并发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现将来本院就诊的1 602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 602例中男977例,女625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小出生5个月,大14岁.~1岁229例(14.3%),~2岁998例(62.3%),~3岁240例(14.9%).~5岁82例(3.1%),~14岁53例(3.4%).首例发生于5月10日,6月15日至7月15日达到高峰,7月30日后仍有散发病例.

    作者:王晓华;李文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自杀未遂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精神疾病在自杀行为危险因素中的相对重要性.方法对就诊于综合医院的152例自杀未遂者和按1∶1匹配的对照组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未遂组患精神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7.7%比4.0%,配对χ2=45.45,P<0.001).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杀未遂有三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急性应激强度大(OR=67.47,95%CI 8.85~514.56)、患有精神疾病(OR=13.85,95%CI 2.01~95.55)和负性生活事件在近一年对心理的影响程度大(OR=5.40,95%CI 1.12~26.08).结论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未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有必要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性自杀干预计划.

    作者:李献云;杨荣山;张迟;卞清涛;及惠郁;王玉萍;郑玉新;何凤生;费立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深圳市居民伤害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调查

    目的了解城镇居民伤害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2000年深圳特区内外2个市区5个办事处的11 576名居民伤害发生情况.结果伤害标化发生率7.07%.居前3位的依次是:交通伤、跌倒伤、碰撞伤.暂住人口高于户籍人口,主要表现为交通伤、烧烫伤、坠落伤、自杀较高.伤害的标化死亡率为54.13/10万.造成的个人、家庭及社会负担主要有就诊或住院医疗费、家庭收入减少、社会保险费和休工或休学、失业等;心理负担以情绪低落为主,占31.62%.结论深圳居民伤害的发生率较高,其带来的负担较重,且暂住人口高于户籍人口,加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作者:张青献;张世英;梁红英;宁豪丁;朱浴晖;李学云;张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重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VP7型别分析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1998~2000年度秋冬季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婴幼儿腹泻便样中的编码轮状病毒VP7蛋白的全基因片段(1 062 bp),再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t-PCR)对扩增得到的VP7基因进行分型.同时利用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型.结果在1998~1999年度130例婴幼儿腹泻便样中VP7基因阳性者50例(38.46%),其中G1型占88%(44/50),G3型占8%(4/50),混合型占4%(2/50),均为G1+G3型;而1999~200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采集的112份标本中VP7基因扩增阳性者38例(33.93%),其中G3型占78.95%(30/38),G1型占13.16%(5/38),混合型占7.89%(3/38),均为G1+G3型.核苷酸序列分型结果与PCR分型结果一致.结论重庆地区1998~1999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流行的轮状病毒以G1型为主,而1999~2000年度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中G3型为主,在连续两年的监测中出现轮状病毒血清型的转变.

    作者:张静;王宁遂;邓兵;朱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因特网对未来流行病学发展的影响

    不少学者认为21世纪是流行病学大有作为的世纪,其依据是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医学前沿技术与流行病学的不断交叉结合,传统流行病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完善及新的设计方法不断出现,公众对健康的关心程度的增加,以及Internet(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将极大地推动流行病学的进展等[1,2].20世纪伟大的发明当属计算机,而计算机伟大的应用莫过于Internet,计算机的发明对流行病学的影响是划时代的,正是计算机的应用才使流行病学中的多因素研究分析成为可能,奠定了现代流行病学的技术基础.那么作为计算机应用的Internet又将会给流行病学的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呢?我们就此问题作一探讨和预测.

    作者:陆伟;叶冬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孕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干预试验

    目的探索孕妇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异常围产结局的病因学关系.方法经产前检查支原体阳性孕妇488例,随机分成红霉素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比较两组间孕妇支原体感染阴转率、母婴传播率和异常围产结局的发生率.结果红霉素干预组解脲支原体(Uu)的阴转率为67.3%(128/190),明显高于非干预组的25.6%(50/195),P<0.05.非干预组Uu的母婴传播率为46.2%(90/195),干预组降至25.2%(48/190),P<0.05.结论红霉素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孕妇解脲支原体感染,阻断其母婴传播,降低与支原体感染有关的异常围产结局.

    作者:叶元康;涂少华;李怀芳;汪宁;庄桂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伤害家庭负担评价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探讨评价伤害对患者家庭造成负担的方法,分析伤害对病人家庭造成冲击的层面.方法利用APGAR问卷和FBS量表对84名在县级医院就诊的伤害病人的家庭功能和家庭负担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病人患病前后APGAR问卷的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经配对t检验发现差异均有显著性,家庭功能类型的构成差异亦有显著性.89.29%伤害患者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障碍.29.76%和69.05%的家属分别认为伤害会对家庭造成轻度、严重影响;伤害在家庭经济负担(FM1)、家庭日常生活(FM2)和家庭休闲娱乐(FM3)等维度造成家庭负担较大.结论伤害对患者家庭造成多维度的负担,并由此造成患者家庭功能的障碍.提示要超出病人群体的范围来考虑伤害造成的疾病负担的评价.

    作者:吕繁;曾光;钟天伦;肖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深圳市一般人群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

    1995年Simons等[1]首次发现庚型肝炎病毒(HGV),其后我国学者也相继报道了对HGV的一些研究,但关于一般健康人群中HGV的感染状况则很少报道.我们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深圳市1 843名一般人群HGV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研究对象.按整群抽样法从深圳市的罗湖、福田、南山及龙岗4个区的健康体检单位各随机抽取1个单位,在全市抽取中、小学各一所,被抽到的单位所有人均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统一调查表逐项询问,同时抽取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20℃保存待测.

    作者:何建凡;张顺祥;李良成;张世英;庄辉;崔怡辉;杨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控制碘缺乏病,任重而道远

    碘缺乏病是一个古老的全球分布的地方性疾病,中国是全世界早(公元前2世纪)有甲状腺肿记载并采用高碘食品防治甲状腺肿的国家之一.16世纪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地方性克汀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一样也是由缺碘引起的.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医务工作者为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地方性克汀病做了大量工作.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认识到缺碘对机体的损害为全身性而不仅限于甲状腺系统,1983年,在澳大利亚营养学家Hetzel教授倡导下,以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取代传统地方性甲状腺肿与地方性克汀病的称谓[1].1985年,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银行等资助下,一个国际性控制碘缺乏病非政府组织--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Control of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CCIDD)成立.全世界不同学科、不同部门从事碘缺乏病防治研究、防治实践的工作者汇聚在一起,统一了疾病的定义、甲状腺肿及流行区分级标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尿碘含量测定及控制IDD等技术指标,携手掀起一场全球范围控制碘缺乏病的运动[1].

    作者:曲成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构建用于相关基因筛选的微囊藻产毒株基因组文库

    目的构建含有微囊藻毒素(MC)表达相关基因的基因组文库,用于分离MC相关基因或鉴别MC表达藻株. 方法使用MC产毒藻株NIES-90,获取基因组DNA,酶切制备片段,克隆到质粒pUC18中,转化JM109构成基因组文库.结果建成容量覆盖蓝绿藻基因组10倍以上,插入片段介于200~700 bp的NIES-90基因组文库,其中获得至少一段序列具有NIES-90特异性,可能为MC相关基因.结论构建文库成功,可用于后续MC特异性基因研究.

    作者:周晓明;姚露洋;俞顺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疾病负担评价的理论框架及其发展

    目前,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人们都受到来自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威胁[1].面对众多的新老健康问题,如何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卫生防病的重点,是WHO和各国政府在卫生决策中面临的共同困惑,主要原因在于对不同疾病的危害缺乏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疾病负担的综合评价是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的基础.尽管评价疾病负担的思路和方法几经发展,但如何分析比较复杂的卫生问题及其对社会造成的负担,进而确定国家和/或社区卫生工作重点,仍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领域.

    作者:吕繁;曾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口服避孕药和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类型脑卒中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COC)与不同类型脑卒中发生的关系,以及遗传易感因素在服药妇女发生脑卒中的过程中作用. 方法选取111例女性脑卒中患者,用基因多态性分析法观察凝血因子Ⅴ Leiden突变(G1691→A)、凝血酶原基因多态性(G20210→A)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I/D)的分布.运用病例-病例研究的方法分析危险因素在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差异. 结果与未使用COC妇女相比,服药妇女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要显著高于缺血性脑卒中(OR=3.03);体质指数≥24 kg/m2与缺血性脑卒中的联系强于出血性脑卒中(OR=2.99).基因多态性分析未能找到G1691→A和G20210→A突变,D型ACE等位基因频率在缺血性脑卒中组中略高,但无显著性. 结论结果提示口服避孕药可能与出血性脑卒中有关,而未见与G1691→A和G20210→A突变以及ACE基因I/D多态性有相关性.

    作者:陈建锋;李瑛;周建伟;王心如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北京市1984~1999年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评估北京市城区1984~1999年16年间急性脑卒中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及强度.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趋势及其决定因素的监测方案(monitoring of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简称WHO MONICA方案)中北京市城区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及后续研究的资料,逐年计算急性脑卒中事件发作粗率、年龄标化发作率和首发发病粗率、年龄标化首发发病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和年平均变化幅度,并分析各年龄组发病专率的变化状况. 结果①北京市1984~1999年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发作率和首发发病率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男性年平均增长幅度分别为4.5%和4.1%,女性均为4.2%;②65~岁和70~74岁老年组发病率增加尤为明显;③1999年北京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为10.3%,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结论北京市脑卒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老年组增加更为明显,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群中脑卒中病人的绝对数增加,应加强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作者:王文化;赵冬;吴桂贤;刘军;姚丽;吴兆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