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友
目的了解我国宫颈癌高发区妇女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研究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对山西省襄垣县1 997名35~45岁已婚妇女自己采集的阴道细胞和医生采集的宫颈细胞,检测13种高危型HPV脱氧核糖核酸(DNA).采用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用卡帕(kappa)系数衡量两种标本HPV检测的符合度.结果该人群的高危型HPV DNA总检出率为20.8%.HPV DNA检出率随病变程度加重呈趋势性增高(x2=444.04,P=0.000).两年龄组(35~39岁和40~45岁)妇女的宫颈HPV DNA检出率几乎一样(20.9%:20.6%,/=0.03,P=0.86).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高度病变及癌症(≥CINⅡ)和低度病变(CINI)的发生高度相关(OR=254.2和OR=26.4),归因危险百分比(ARP)分别为98.1%和83.6%.自我取样HPV检测的灵敏度低于医生取样HPV检测(84%:98%,X2=5.92,P=0.015),特异度差异无显著性(86%:85%,x2=0.00,P=0.997),但两种标本HPV检测的符合度较好(kappa=0.74).结论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当地官颈癌及CIN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防止HPV感染、对HPV感染的筛查和密切监测已感染高危型HPV的对象.自我取样HPV检测是一种较实用的宫颈癌初筛手段.
作者:赵方辉;戎寿德;乔友林;李楠;吴令英;张洵;LorinczA;Belinson J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社区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干预对育龄青年的影响.方法采用准实验研究设计.在昆山市选择两个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乡,随机分为干预乡和对照乡.两个乡共800名18~30岁的育龄青年被选作研究对象.利用当地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干预乡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在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之后,干预乡育龄青年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显著增加,艾滋病相关态度也有显著性正向变化,报告近1次性交时使用避孕套的比例也从干预前的8.5%上升到干预后的14.4%(x2=4.66,P=0.030 8).而对照乡没有发生这些变化.结论把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干预融入当前的计划生育服务是可行的、有效的.这种结合应作为我国抵御艾滋病进一步传播的一种现实选择.
作者:孙晓明;温勇;晏凤鸣;陶勃;黄彩英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在短短的10年中,我国伤害研究、预防与控制工作进展很快,成效显著。从现在到2005年,我国的伤害预防、控制和研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王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源性雌激素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ose,AD)是否存在病因联系.方法以人群为基础进行年龄、性别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样本人群中确诊的全部女性AD患者共115例;对照组为符合匹配条件的全部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共1 041名.结果自然绝经年龄对AD发病有显著影响,自然绝经年龄为47~50岁的女性,患AD的危险为绝经年龄<47岁女性的0.672倍;绝经年龄>50岁的女性患AD的危险则为绝经年龄<47岁女性的0.452倍(P=0.020 7).初潮年龄每增加1岁,校正的OR值为1.160(P=0.034 2).结论内源性雌激素与AD可能存在病因联系.
作者:洪霞;张振馨;赵洁皓;魏镜;黄觉斌;李辉;杨恩立;吴继星;冀成君;张晓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疫苗)与死疫苗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的研究已有报道[1],但与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的联合免疫尚未见报道,为此,对甲肝疫苗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的血清学效果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张世勇;侯通;刘新立;高秋菊;张勇;夏建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炭疽是严重危害贵州省人畜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之一.从1957年有炭疽疫情记载以来,常有局部爆发.为探讨贵州省炭疽流行特征,制订防治对策,对历年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陶沁;潘家秀;谢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全面了解内蒙古海拉尔市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现将海拉尔市1996~2000年布病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白金珍;姚文珍;王海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性病艾滋病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为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信息.方法 1996~1999年对昆明市城市常住人口每两个月进行1次随机抽样调查,每次调查200人,进行连续的性病艾滋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从1996~1999年人群的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分别从49.2%上升到62.8%(X2=96.5,P<0.01)和从16.6%上升到35.2%(x2=146.5,P<0.01).避孕套功用知晓率、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改变不明显.人群危险行为比例处于低水平,15~39岁人群中存在无保护的危险性行为(0.8%~2.5%)和吸毒行为(0.3%~2.4%).结论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15~39岁的人群中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高危险因素,是今后干预的重点人群.
作者:马景孚;陈利;舒刚明;王荣华;沈岚;何丽明;陈金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汉坦病毒株Z10是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出血热重点实验室于80年代分离成功,具有血凝滴度高、抗原性强等特点[1],后用作生产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Ⅰ型和双价疫苗的毒株,用该病毒株生产的疫苗接种疫区人群,经现场流行病学考核,保护率在95%以上,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2].为研究Z10株核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将Z10株核蛋白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核蛋白的表达,并将表达产物免疫家兔,研究其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
作者:姚苹苹;刘合宾;朱函坪;陆群英;翁景清;李敏红;赵芝雅;傅桂明;朱智勇;张传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引起老年人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菌很多,尤其是某些耐药菌更易导致严重的肺内感染.我们对医院内获得性老年肺内感染细菌的种类和耐药情况加以分析,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喜斌;刘伟;周景杰;孟春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2000年5月15日至6月15日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什库力乡什库力小学发生一起腮腺炎爆发,我们及时奔赴现场,对全乡0~15岁的儿童及围绕什库力小学的12村和14村的所有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依据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确定诊断,对病人采取隔离治疗等有效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戚峰海;热古丽·加帕尔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已婚艾滋病病毒(human immtm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家庭推广使用避孕套可接受性及其效果.方法对某地90个HIV感染的家庭采用入户方式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和使用避孕套技巧培训,并免费发放避孕套.在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采取匿名方式进行两次断面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性生活中避孕套使用率的变化.结果90个家庭参加试点项目,84个家庭完成了后的评价调查,随访率93.3%.研究对象在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知识方面都有显著提高(P<0.001).每次性生活都使用避孕套率由干预前的2.6%上升到干预后的71.4%(P<0.001).控制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干预活动是促进感染者家庭使用避孕套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农村地区HIV感染者及其配偶中开展推广使用避孕套是可以接受的,应当尽早通知已发现的HIV感染者家庭并开展避孕套推广工作,减少夫妻间传播.
作者:杨放;吴尊友;徐臣;张云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同伴教育减少静脉注射毒品者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高危险行为.方法在昆明市强制戒毒所和劳教戒毒所的戒毒人员中开展为期两年的减少伤害同伴教育活动,在干预前后进行两次随机抽样调查,并在干预后开展焦点问题小组讨论和个案随访,比较干预前后高危险行为变化,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基线和干预后分别随机抽取306人和418人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共用注射器由68.3%下降到62.0%(2=2.61,P<0.01),从来不清洗注射器从3.3%上升到15.8%(x2=19.41,P<0.01),将用过的注射器丢弃到垃圾桶内的比例从58.4%上升到81.8%(X2=40.23,P<0.01).对34名戒毒人员进行跟踪随访,67.6%不再共用注射器,无人在性生活中使用避孕套.结论在戒毒所内开展同伴教育活动减少静脉注射毒品者危险行为的效果是有限的.为遏制艾滋病在这一人群中的快速传播,需要尝试更为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李建华;罗健;杨芳;朱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云南省鼠疫菌质粒分子流行病学意义.方法按Kado和Liu法提取云南省44个县市及中缅边境一带共1 020株鼠疫菌的质粒,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云南省鼠疫菌具有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约3.93、6.05、22.97、35.65、45.35、64.82、74.59、111.36和129.55×106的9种质粒,其中3.93、35.65和111.36×106的3种质粒为云南省鼠疫菌特有.按质粒组成可分为10种不同类型的质粒谱,其中Ⅰ~Ⅴ种类型较为常见,且在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区集中现象.结论根据鼠疫菌质粒特征,可将云南省自1982年以来发生鼠疫流行的地区划分为多片相对独立的疫源地.认为80年代重新开始的家鼠鼠疫流行,可能来源于多片潜伏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复燃.
作者:董兴齐;叶枫;彭何碧;李俊勇;高子厚;尹家祥;张洪英;吴明寿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对一般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宣传,以加强一般人群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我们于1999年9~10月对全省城市居民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现况调查分析.
作者:陈薇;杨放;汪丽萍;张铁娟;关海军;李大伦;缪时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为了解我市大中专学校入学新生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我们于1999~2000年对本市6所大中专入学新生进行了HBV感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秋霞;周文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临床诊断方法对基础训练期间新兵应力性骨折的诊断效能.方法以同位素骨扫描为金标准,对288例可疑应力性骨折患者临床诊断方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按病例计算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告值、阴性预告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Youden指数分别为97.5%、61.7%、91.7%、92.9%、82.9%、2.55、0.04和0.59.两名医师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1.7%,kappa值0.64;当以受伤部位数计算时,上述真实性指标分别为97.2%、84.1%、89.7%、82.0%、97.6%、6.12、0.03和0.81,两名医师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94.4%,kappa值0.88.结论临床诊断方法用于诊断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应力性骨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良好的符合率.
作者:黄久仪;李良寿;孙长生;李远贵;王波;张世忠;李富军;王安辉;邓敬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各危险因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选取天津市市内六区1998年和1999年的189例新发胃癌病人并按性别、年龄、民族等为配比条件选取该市189名健康人群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处理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的发病与下列4种因素关系密切:烟熏食品OR=2.34,95%CI:1.60~4.98;吸烟量OR=6.07,95%CI:1.26~7.16:喜食重盐饮食OR=1.95,95%CI:1.27~3.23;过量摄入动物肉类OR=1.46,95%CI:1.05~2.02.结论经常食用烟熏食品、吸烟量大、喜食重盐饮食、过量摄入动物肉类等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新民;马俊;王庆生;林晓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耿贯一教授(1925~1998年)是我国成绩卓著的流行病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他从医50年,穷其一生心血为我国流行病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历任天津医学院卫生系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烟草与健康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天津市流行病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分会等6个学会的顾问,国防药物流行病学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副主编.1984年成为国际流行病学协会会员,1998年受聘加拿大卫生学院客座教授.此外,还曾在30多个医学、社会团体中任职.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肠道致病菌菌型分布随时间、地域在不断变化,及时掌握本地区流行态势对控制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乌兰察布盟(乌盟)地区正常人群肠道致病菌携带情况进行调查并做血清学分型,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苏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